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基础课程) 课程名称病理班级0438-40专业,层次 大专临床医学 授课方式 教师a专业技讲师|(大,小班,大时/2 学 术职务 实习)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七章消化系统 第一节病毒性肝炎 和瑞芝病理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基数成主要参考书李林病理学0,第六版北:人民卫生出版社203 教学目的 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气球样变性、嗜酸性变、点状坏死、桥接坏死 碎片状坏死的概念:各类病毒性肝炎的病变及临床联系 熟悉:各种类型病毒性肝炎的预后: 了解: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 各种类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临床联系及其预后 教学方法:讲授及启发式 教具:自制大专病理学CA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各种类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及临床联系。 难点: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教研室审阅意见 符合大纲要求,同意实施 张润岐(教研室主任签名) 2005年5月18日
1 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基础课程) 课程名称 病 理 班级 0438-40 专业,层次 大专临床医学 教 师 周 伊 专业技 术职务 讲 师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实习) 大班 学 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七章消化系统 第一节病毒性肝炎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和瑞芝.病理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李玉林.病理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李甘地.病理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教学目的: 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气球样变性、嗜酸性变、点状坏死、桥接坏死、 碎片状坏死的概念;各类病毒性肝炎的病变及临床联系。 熟悉:各种类型病毒性肝炎的预后; 了解: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一、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 三、各种类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临床联系及其预后。 教学方法:讲授及启发式 教具:自制大专病理学 CAI 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各种类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及临床联系。 难点: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教研室审阅意见 符合大纲要求,同意实施。 张润岐(教研室主任签名) 2005 年 5 月 18 日
辅助手段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第一节病毒性肝炎 复习5分 由肝炎病毒引起,以肝实质变性坏死为主的炎症性疾病 自制大专 、病因、病机: 病理学 CAI课件 病因:病毒(多种) ①甲肝病毒:RNA病毒,粪→口为主,少数通过血液传播 ②乙肝病毒:DNA病毒,由核心和外壳组成,通过密切接触、输血 30分 注射、针刺、体液等传播,少数经消化道。 ③丙肝病毒:单链RNA病毒,传播途径同上。 ④丁肝病毒:不完全或有缺陷的RNA病毒,以 HbsAg为外壳,常与乙 肝病毒合并存在。传播途径同上。 ⑤戊肝病毒:单链RNA病毒,消化道传播。 病机:a.病毒在肝细胞内繁殖,直接损伤肝细胞。 b.机体对病毒产生的免疫反应造成肝细胞损伤(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 疫为主) 病毒携带者:免疫功能耐受或缺陷,病毒入侵,肝无损伤 重型肝炎:免疫功能过强,病毒量↑、毒↑、肝细胞损伤重 急性肝炎:免疫功能正常,病毒量↓、毒↓、肝细胞损伤轻。 慢性肝炎:免疫功能不足,病毒清除不彻底→肝细胞反复受损 二、基本病变: (一)变质: 变性:「肝细胞水肿:胞浆疏松化→气球样变 嗜酸性变 坏死:∫肝细胞水肿→溶解坏死 嗜酸性变→嗜酸小体 按坏死范围可分为: ①点状坏死:单个或几个肝细胞坏死。 ②碎片坏死:小叶周边界板处肝细胞灶性坏死
2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由肝炎病毒引起,以肝实质变性坏死为主的炎症性疾病。 一、病因、病机: 病因:病毒(多种)。 ①甲肝病毒:RNA 病毒,粪→口为主,少数通过血液传播。 ②乙肝病毒:DNA 病毒,由核心和外壳组成,通过密切接触、输血、 注射、针刺、体液等传播,少数经消化道。 ③丙肝病毒:单链 RNA 病毒,传播途径同上。 ④丁肝病毒:不完全或有缺陷的 RNA 病毒,以 HbsAg 为外壳,常与乙 肝病毒合并存在。传播途径同上。 ⑤戊肝病毒:单链 RNA 病毒,消化道传播。 病机:a.病毒在肝细胞内繁殖,直接损伤肝细胞。 b.机体对病毒产生的免疫反应造成肝细胞损伤(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 疫为主)。 病毒携带者:免疫功能耐受或缺陷,病毒入侵,肝无损伤。 重型肝炎:免疫功能过强,病毒量↑、毒↑、肝细胞损伤重。 急性肝炎:免疫功能正常,病毒量↓、毒↓、肝细胞损伤轻。 慢性肝炎:免疫功能不足,病毒清除不彻底→肝细胞反复受损。 二、基本病变: (一)变质: 变性: 肝细胞水肿:胞浆疏松化→气球样变 嗜酸性变: 坏死: 肝细胞水肿→溶解坏死。 嗜酸性变→嗜酸小体。 按坏死范围可分为: ①点状坏死: 单个或几个肝细胞坏死。 ②碎片坏死: 小叶周边界板处肝细胞灶性坏死。 复习 5 分 自制大专 病理学 CAI 课件 30 分 15 分
辅助手段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③桥接坏死:中央静脉与汇管区或两个中央静脉间的肝细胞坏死带 制大专 病理学 ④大片坏死:坏死面积≥肝实质2/3。 CAI课件 (二)炎细胞浸润: 肝小叶、汇管区内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浸润 (三)间质反应性增生及肝细胞再生: 1、 Kupffer(枯否氏)细胞增生、肥大 增生细胞呈梭形、多角形,胞浆丰富,突出于窦壁或自窦壁脱入窦内 成为游走的吞噬细胞 2、间叶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生: 间叶细胞分化为组织细胞参与炎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发展为15分钟 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汇管区纤维组织、细小胆管增生)。 3、再生肝细胞:体大,核大,可为双核,浆略嗜碱性 图细胞水肿 三、临床病理类型: 类型 图嗜酸性变 黄疸型 轻度慢性 急性重型 急性 慢性{中度慢性 重型亚急性重型 无黄疸型 重度慢性 慢性重型 图点状坏死 (一)急性(普通型)肝炎 图碎片坏死 大体:肝肿大,充血,质软,表面光滑。 图桥接坏死 镜下:肝细胞广泛变性(细胞水肿、嗜酸性变),点状坏死,轻度炎 细胞浸润及肝细胞再生。黄疸型可见淤胆(小胆栓、胆色素图炎细胞浸 形成)。 预后:90%半年治愈,少数转为慢性 图间质反应 (二)慢性(普通型)肝炎: 性增生 病程一年以上(持续性CPH,活动性CAH,国外为半年)。 炎症分级:G0-G4纤维化分级:S0-S4,具体见书134 1、轻度慢性肝炎: 20分钟 特点:点状坏死,偶见轻度碎片坏死,汇管区及小叶周围纤维化,炎 细胞浸润,肝小叶结构完整,炎症程度G-G2,纤维化程度So-S2
3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③桥接坏死: 中央静脉与汇管区或两个中央静脉间的肝细胞坏死带。 ④大片坏死:坏死面积≥肝实质 2/3。 (二) 炎细胞浸润: 肝小叶、汇管区内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浸润。 (三) 间质反应性增生及肝细胞再生: 1、Kupffer(枯否氏)细胞增生、肥大: 增生细胞呈梭形、多角形,胞浆丰富,突出于窦壁或自窦壁脱入窦内 成为游走的吞噬细胞。 2、间叶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生: 间叶细胞分化为组织细胞参与炎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发展为 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汇管区纤维组织、细小胆管增生)。 3、再生肝细胞:体大,核大,可为双核,浆略嗜碱性。 三、临床病理类型: 类型: 黄疸型 轻度慢性 急性重型 急性 慢性 中度慢性 重型 亚急性重型 无黄疸型 重度慢性 慢性重型 (一)急性(普通型)肝炎: 大体:肝肿大,充血,质软,表面光滑。 镜下:肝细胞广泛变性(细胞水肿、嗜酸性变),点状坏死,轻度炎 细胞浸润及肝细胞再生。黄疸型可见淤胆(小胆栓、胆色素 形成)。 预后:90%半年治愈,少数转为慢性。 (二)慢性(普通型)肝炎: 病程一年以上(持续性 CPH,活动性 CAH,国外为半年)。 炎症分级:G0-G4 纤维化分级:S0-S4,具体见书 134。 1、轻度慢性肝炎: 特点:点状坏死,偶见轻度碎片坏死,汇管区及小叶周围纤维化,炎 细胞浸润,肝小叶结构完整,炎症程度 G1-G2,纤维化程度 S0-S2 。 自制大专 病理学 CAI 课件 15 分钟 图细胞水肿 图嗜酸性变 图点状坏死 图碎片坏死 图桥接坏死 图炎细胞浸 润 图间质反应 性增生 20 分钟
辅助手段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2、中度慢性肝炎: 制大专 病理学 特点:肝细胞坏死较明显,呈桥接坏死,碎片坏死,肝小叶内有纤棒\CAI课件 间隔形成,但小叶结构大部分保存,炎细胞浸润明显,炎症程 度为G3,纤维化程度S2-S3。 重度慢性肝炎: 特点:肝细胞坏死重且广泛,坏死区内有肝细胞不规则再生,纤维间隔 分割肝小叶,晚期可形成假小叶,炎细胞浸润明显,炎症程度为 G,纤维化程度S3-S4,可发展为肝硬化 (三)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 大体:肝明显缩小,质软,包膜皱缩,切面呈黄色或红褐色,称为急 性黄色(红色)肝萎缩 图急性重 镜下:肝细胞大片坏死,网状支架塌陷,无明显再生:肝窦明显扩张,型肝炎 充血,出血; Kupffer细胞增生肥大,吞噬增强,大量炎细胞 浸润 临床:暴发型,起病急,发展快,病程短(二周),病死率高,少数发 展为亚急性。 2、亚急性重型:一至数月。 大体:肝缩小,表面皱缩不平或呈结节状,质较硬,切面呈黄绿色, 有散在黄色或红褐色区,称为亚急性黄色肝萎缩 镜下:肝细胞大片坏死并伴结节状再生,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大量炎 细胞浸润,有淤胆现象 图亚急性 、慢性重型: 重型肝炎 10分钟 特点: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出现大块/亚大块坏死,伴碎片坏死 桥接坏死、纤维间隔形成 临床:病程较长(1年),可发展为坏死后性肝硬化,可治愈或停止发 四、临床病理联系: 1、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厌油、呕吐、腹泻等
4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2、中度慢性肝炎: 特点:肝细胞坏死较明显,呈桥接坏死,碎片坏死,肝小叶内有纤维 间隔形成,但小叶结构大部分保存,炎细胞浸润明显,炎症程 度为 G3,纤维化程度 S2-S3 。 3、重度慢性肝炎: 特点:肝细胞坏死重且广泛,坏死区内有肝细胞不规则再生,纤维间隔 分割肝小叶,晚期可形成假小叶,炎细胞浸润明显,炎症程度为 G4,纤维化程度 S3-S4 ,可发展为肝硬化。 (三)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 大体:肝明显缩小,质软,包膜皱缩,切面呈黄色或红褐色,称为急 性黄色(红色)肝萎缩。 镜下:肝细胞大片坏死,网状支架塌陷,无明显再生;肝窦明显扩张, 充血,出血;Kupffer 细胞增生肥大,吞噬增强,大量炎细胞 浸润; 临床:暴发型,起病急,发展快,病程短(二周),病死率高,少数发 展为亚急性。 2、亚急性重型:一至数月。 大体:肝缩小,表面皱缩不平或呈结节状,质较硬,切面呈黄绿色, 有散在黄色或红褐色区,称为亚急性黄色肝萎缩, 镜下:肝细胞大片坏死并伴结节状再生,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大量炎 细胞浸润,有淤胆现象。 3、慢性重型: 特点: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出现大块/亚大块坏死,伴碎片坏死、 桥接坏死、纤维间隔形成。 临床:病程较长(1 年),可发展为坏死后性肝硬化,可治愈或停止发 展。 四、临床病理联系: 1、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厌油、呕吐、腹泻等。 自制大专 病理学 CAI 课件 图急性重 型肝炎 图亚急性 重型肝炎 10 分钟
辅助手段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2、肝大、肝区疼痛: 肝功障碍:血清转氨酶增高、白/球倒置等 黄疸 出血倾向: 6、肝肾综合征: 7、肝性脑病: 5分钟小结
5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2、肝大、肝区疼痛: 3、肝功障碍:血清转氨酶增高、白/球倒置等。 4、黄疸: 5、出血倾向: 6、肝肾综合征: 7、肝性脑病: 5 分钟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