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 能力提高的其他项目的训练内容和手段,而是要认真分析各种 内容和手段对提高专项运动能力的作用,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 作用,长期作用和短期作用,以便更为有效地选用多种方法和手 段服务于专项竞技水平的提高。 (二)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 尽管不同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侧 重,但不论是哪一个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都是由体能、技能、 战术能力、心理能力以及运动智能构成的。各项目运动员的主导 竞技能力及次要的竞技能力,各以适当的发展水平、相应的结构 协调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运动员表现于专项竞技之中的综合 竞技能力。同时,各子能力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良好发展的 优势子能力还可在一定程度内对发展滞后的劣势子能力产生补 偿作用。如耐力好而速度差的中长跑选手力求在前大半跑程中 拖垮速度好、冲刺能力强的对手;发球变化多、攻球速度快的亚 洲直拍乒乓球选手在与相持能力强的欧洲横拍选手比赛时,力 求在前三板中得分。 (三)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 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不论其包含的时间跨度有多大,不论 是多年的训练过程还是周的训练过程,运动员在每一个特定时 刻的状态,都是其前一时刻状态的延续,又都是后一时刻状态的 先形。一次、一周或更长时间的大负荷训练,会对运动员其后的 状态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一段时间训练的间断也同样会引起其 竞技能力状况的相应变化。训练过程这种延续进行和前后制约 的特性,即称做连续性。 同时,每一个连续的运动训练过程又都必然地分为若干阶 14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段。每个阶段的训练任务、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负荷,都各有自 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它们明显地区别于其他阶段,得以独立存 在。尽管这些阶段看来是人为划分的,但这种划分必须符合运动 训练过程本身发展的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这种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特征,存在于各种水平运动员的训 练过程之中,存在于从一项训练内容,一次训练课,直至年度、多 年的各种时间跨度的训练过程之中。 (四)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 人类对于环境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外部加于人体的负荷, 能引起人体功能的改变,使之更好地承受外加的负荷,这就是机 体对训练负荷的生物适应现象。在负荷保持在一定范围的条件 下,机体的应激以及随之产生的一系列变化,也都会保持在一个 适度的范围内。这时,负荷的量度越大,对机体的刺激越深,所引 起的应激也越强烈,机体产生的相应变化也就越明显,人体竞技 能力提高得也就越快。 负荷的适度增加能够导致运动竞技水平的显著提高,但当 负荷超出了运动员的最大承受能力时,运动员的机体便会产生 劣变现象。这种劣变现象会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产生消极 的作用,甚至会迫使一名优秀运动员过早结束运动寿命。 (五)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 运动训练过程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性行为,因此,需要对其 进行有效的管理。其中,对运动训练的全过程实施科学的调控, 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是实施科学训练、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重 要工作环节。而在竞技比赛和运动训练过程中,由于经常会因受 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训练和比赛过程产生意想不到的变化,原 15
运动训练学 已确定的训练计划和对训练和比赛过程的设计都需要给予相应 的调节,实施必要的变更,以力求原定训练目标的实现。而在内 外条件产生巨大变化、原定目标已不可能实现时,则亦应调整训 练目标及各相应环节训练工作的要求。 (六)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有着广泛的多学科联系。决策科学、人 文社会科学、医学、力学、化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广泛知识都 对运动训练有着巨大的影响,各种不同的科学学科、科技理论、 科技思想、科技方法与仪器器材都能在竞技体育领域发挥着各 自的影响和作用。作为运动训练活动的直接任务,即运动员各种 竞技能力(包括身体能力、技术能力、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 智能)的提高,都在很大程度上借力于现代科技的帮助与支持。 在运动训练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即运动员状态诊断、训练 目标的建立、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活动的组织实施、训练效果 的检查评定、训练状况的反馈调控、直至训练目标的最终实现, 无一不广泛地应用着现代科技的成果。不仅对于运动训练的重 要影响因素一运动负荷的组织实施与监控,而且对于负荷后 的恢复过程;不仅对于训练课上的各种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而 且对于训练课外的多种合法的强力手段;不仅对于运动训练的 过程自身,而且对于竞技体育活动的其他重要环节,即运动员选 材、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现代科技也都已广泛地参与其 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有力地支持和引导着竞技体育的更快发 展。 16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调练 三、运动训练学的任务及内容 (一)运动训练学的任务 依理论研究所通盖的领域,可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训 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从理论学习的 角度,人们在谈及运动训练学时,通常指超出专项范围,阐明运 动训练基础理论和训练过程中带有共性及普遍性问题的理论体 系,即一般训练理论。运动训练学与专项训练理论之间有着紧密 的联系,一般运动训练学源于专项训练理论,是以专项训练理论 为基础,从各专项训练理论中总结出带有广泛适用性的共性规 律,并使其上升为对不同项目的运动训练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 义的理论。 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 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 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据此,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 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 规律; 2.深人探索尚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 动训练规律; 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学理论和内容体系; 4.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 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 5.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 践。 17
运动训练学 (二)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框架 运动训练学以运动训练的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此,运 动训练所涉及的有关问题便是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内容。国内外 运动训练学教材、专著的内容体系虽各有区别,但其基本内容都 是非常相近的,大多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竞技体育的地位和 作用;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和特点;运动训练原理和原则;运动 训练方法与手段;身体训练;技、战术训练;心理、智能训练;训练 过程的计划和控制;运动员选材;负荷与恢复等。 近年来,运动训练实践有了飞速发展,现代训练理论也有了 许多重大的突破,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许多新的训练理论与方法陆续充实到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之 中。如项群训练理论、训练控制理论等。 18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