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 田麦久 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构思与命名 运动训练的理论源于运动训练的实践。在专项运动训练实 践的过程中发展起来了各个专项的训练理论,继而以其为基础, 又发展和建立了一般训练理论。通常认为,自1964年前民主德 国哈雷博士等人的《训练学》(Trainingslehre)一书作为莱比锡体 育学院函授教材问世以来,运动训练的理论体系即由一般训练 学和专项训练学两个层次所构成。 一般和专项这两个层次的训练理论各有着自己的研究领域 和适用范畴。一般训练理论研究普遍适用于众多运动项目的共 同规律,是在高层次上指导运动训练实践活动的理论体系;专项 训练理论密切结合专项训练实践,研究适用于专项训练活动需 要的指导性的理论问题以及具体的可应用的训练方法。但随着 运动训练实践的发展,这一体系已日益表现出其明显的不足,即 一般训练学在力求概括适宜于所有项目的共同规律时遇到巨大 的困难;同时专项训练学受到视野的局限而难脱狭窄并难以深 19
运动期练学 化和提高:以及这两个层次中间所出现的明显断裂。 人们在探讨研究众多竞技运动项目共同规律的过程中强烈 地感受到,在许多方面常常雅以、甚至不可能将不同项目所具有 的多种风格和特点简单地作出单一的概括和归纳。而如果将某 几个项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它们之间的许多共同的特点便会 立即清晰地显现出来。例如足球、水球、曲棍球的进攻和防守战 术;马拉松跑、长距离游泳和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对心血管系统的 功能和肌肉耐力的高度要求;艺术体操、技巧和花样游泳的动作 创新与编排技巧;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的发球和接发球技术等 等。 这些简单的举例提示我们,根据各个运动项目固有的特点, 将它们分别划归不同的类属,分别进行专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 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由不同项目的本质属性所引起的项目之间的异同点是我们 划分项目类属的基本依据。在认真探求如同上述举例所示的项 目间的共同点的同时,还需要对不同项目间的差异进行准确的 解析。例如: 一长距离竞速项目期望运动员肌肉组织中含有高比例的 红肌纤维;而短距离竞速项目优秀运动员的肌肉组织中通常含 有大量的白肌纤维。 一对田径、游泳、举重运动员来说,只需熟练掌握一个或 几个动作,并在完成这一个或几个动作时,力求表现出最大的体 能;而体操、花样游泳等项目运动员则必须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动 作,在比赛中又要求努力按照稳定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去完 成这些动作。 跳水、艺术体操等项目选手比赛时力求把训练中千百 次重复的练习完整地“复制”出来;而各种对抗性项目运动员比 20
第二章 项群拥练理论 赛时则必须按比赛场上双方对抗情势的变化,把平时训练中掌 握、积累的多种技、战术“元件”有机地构成新的组合,予以应用, 据以制敌取胜。 不同竞技项目的异同源于竞技运动发展的历史、比赛的规 则等方面。这些异同,点的存在表明,按照不同项目的类属特点进 行深人的探讨,既可比一般训练理论更加准确而深入地揭示同 类项目的规律,又可在专项训练理论的基础上有所升华和提高; 并能有机地加强这两个层次理论之间的联系。这无疑地将会大 大地充实运动训练的理论体系,进而推动运动训练实践的迅速 发展。 田麦久和他的同事将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 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1983)。 (二)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 运动训练理论的研究主要针对“为何练、练什么、练多少、怎 样练”,即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负荷量度及训练的组织这样四个 问题而进行。不同层次的训练理论都担负着在各自层次上回答 上述问题的任务。除此之外,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也应作为项群 训练理论研究的内容。因此,可以把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概 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 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一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的组织 与控制)。 1.各个项群的形成与发展 各个项群内部所包含的许多竞技项目都有着密切的亲缘关 21
运动训练学 系。在一些古老的基础运动项目的发展及演变中不断地衍生出 一批新的运动项目。例如,1880年英国的体育用品制造商,为适 应贵族生活的需要,把网球搬到室内桌子上打,便出现了乒乓 球。1860年的夏天,一批英国足球迷在足球赛后带着足球下水 游泳嬉戏,这就是水球的起源。从古老的德国古典体操中衍生出 了现代竞技体操、艺术体操、技巧、绷床等运动项目。现代铁人三 项则把长距离游泳、长距离自行车骑行和马拉松跑这三个看来 似乎截然不同的耐力性运动项目连在一起进行竞赛,展示出这 些体能主导类周期性耐力项目的同群性特点。 当然,属于同一个项群的运动项目,也并非一定都由同群其 他项目衍生而来。但在竞技体育发展的历史中,它们都由于具有 共同的特点而殊途同归,最后被“组合”在同一个项群之中了。 随着运动实践的不断发展,某些地区性的竞技项目得到推 广,并获得国际体育组织的承认;新的竞技运动项目也不断地产 生和推广,引起人们的兴趣,直至进人世界大赛的竞技舞台。因 此,各个项群的家族都在不断扩大,同时,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也 必然地孕育着新的项群的诞生。 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任何一个运动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高低,都是由运动员 的心、技、体、战、智五个方面的能力所决定的。其中,体能又包含 形态、机能及素质三个方面的状况。 但是,上述各个因素对运动员竞技能力总体所起作用的大 小又依项群特点的不同而有着明显的区别(表2-1)。例如,高 度发展的动力性耐力素质和心血管系统的工作能力对体能主导 类耐力性项群选手来说,是其竞技能力高低的决定性因素;而对 体操运动员来说,耐力素质的重要程度则大大地降低了。技能主 导类对抗性项群运动员训练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在激烈的对 22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 抗性活动中强烈的战术意识,以及努力提高其及时对对手的活 动作出适宜的反应,进而克“敌”制胜的战术能力:而在射击训练 中,则需着力培养运动员不受对手与环境的干扰,高度集中注意 力于自我的心理自控能力。艺术体操和花样滑冰选手一举手、一 投足都要注意姿态的优美,表现出优雅的气贡或奔放的热情:而 对投掷、摔跤选手来说,则根本不必顾忌自己的姿态是否给人以 好感,当然也不必去有意识地塑造形态的美感,他们高度发展的 竞技能力充分地表现于把器械掷得更远或把对手摔倒在地。 表2-1不同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各决定因素作用的等级判别“ 作 项 体 能类 技 能类 群 表现性 对抗性 因 耐 素 性 性 难美 准确 隔网 同场 格斗 形 态 △△ △△ △△ △△ △ △△ △△ △△ 机 能 △△△ A△△ △△△ △△ △△ △△ △△ △△ 素质 △△△△△△ △△△ △△ △△ △△△△△△△△△ 技 术 △△ △△ △△ △△△△△△△△△△△△△△△ 战术 △ △△ △ △△△△△△△△△ 心理 △△ △△ △△ △△ △△△ △△ △△ △△ 智能 △ △ △△ △△ △△△决定性作用;△△重要作用;△基础性作用 (引自田麦久等《项群训练理论》,1998)》 同一种竞技能力对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的作用也依项群的 不同而有明显区别。例如,运动技术的好坏对每一个项目运动 员发展高度的竞技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但对于不 同的项群,其作用程度的不同仍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如表2一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