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 2011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终质量评估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将传统的常态文学与新兴的媒体相连,融合成崭新的文艺样 式,而今已变成一个社会热点。时下,“手机文学”正符合这样的趋势,以崭新的姿态登上 历史舞台,使传统的文字在新的媒介平台上焕发青春。 什么是“手机文学”?简言之,它是以手机为传输和阅读平台、以语言文字为信息承载 方式的文艺表现手段,是继网络文学之后的种新文学形式。它也是技术时代的产物,是进 入新世纪以来人类技术革新与精神需求的结果。2000年初,一位日本教师用手机连载的方 式发布他的小说《深爱》,开创了手机文学的先河。2006年以来,随着手机3G技术和智能 掌上阅读系统的日益整合与普及,手机文学逐渐突破了短信体裁的制约,其在线浏览方式和 互动效果已显著增强。它不仅成为文字的“阅读″平台,而且透过电子书、博客、播客、微 博、社交网络等新兴媒介在手机上的移植,手机文学正发展成一种集文学创作与发布、转载 与传播、阅读与评论、反馈与回应、娱乐与监督等多种功能为-体的大众文学样式。 同时,全媒体”的概念也在近年日渐升温。所谓的“全媒体″是指传统媒介与新的媒 介形式的整合局面。其主旨在于,通过媒介形式、内容、渠道、功能等一系列元素的全方位 融合,达到传统媒介与新媒体“1+1>2”的共贏。作为传统的文学与最新的移动传播媒介 的融合,手机文学正一步步应验着全媒体的神话。它使传统文字的底蕴焕发时尚的魅力,也 移动的媒介承载视听之外的文学所带来的那份厚重而幽深的文化意境
河南省南阳市 2011 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终质量评估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第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小题。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将传统的常态文学与新兴的媒体相连,融合成崭新的文艺样 式,而今已变成一个社会热点。时下,“手机文学”正符合这样的趋势,以崭新的姿态登上 历史舞台,使传统的文字在新的媒介平台上焕发青春。 什么是“手机文学”?简言之,它是以手机为传输和阅读平台、以语言文字为信息承载 方式的文艺表现手段,是继网络文学之后的一种新文学形式。它也是技术时代的产物,是进 入新世纪以来人类技术革新与精神需求的结果。2000 年初,一位日本教师用手机连载的方 式发布他的小说《深爱》,开创了手机文学的先河。2006 年以来,随着手机 3G 技术和智能 掌上阅读系统的日益整合与普及,手机文学逐渐突破了短信体裁的制约,其在线浏览方式和 互动效果已显著增强。它不仅成为文字的“阅读”平台,而且透过电子书、博客、播客、微 博、社交网络等新兴媒介在手机上的移植,手机文学正发展成一种集文学创作与发布、转载 与传播、阅读与评论、反馈与回应、娱乐与监督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大众文学样式。 同时,“全媒体”的概念也在近年日渐升温。所谓的“全媒体”是指传统媒介与新的媒 介形式的整合局面。其主旨在于,通过媒介形式、内容、渠道、功能等一系列元素的全方位 融合,达到传统媒介与新媒体“1+1>2”的共赢。作为传统的文学与最新的移动传播媒介 的融合,手机文学正一步步应验着全媒体的神话。它使传统文字的底蕴焕发时尚的魅力,也 让移动的媒介承载视听之外的文学所带来的那份厚重而幽深的文化意境
的确,当代文化太需要文字的介入。尝遍了视听文艺那过眼云烟般的浅薄感,今天的大 众迫切需要一种直抵心灵、浸透心脾的审美沟通。而作为传统的文学,那种长篇大论、循规 蹈矩、起承转合、意味悠长的作品已难以适应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们的零散化时空观念与快节 奏的阅读需要。于是在新的历史境遇下,手机文学呼之欲岀。其中的精品摒弃了传统文学“整 体化"、“全方位”的描述,只通过某个绝佳的视点、巧妙的角度设计,运用“惜墨如金”的 笔法、令人惊叹的笔调直抵心灵的敏感处。因此,其特点应是以小博大、精彩中凸显文字的 爆发力、峰回路转之间使读者心生顿悟、三言两语能映出视觉上的美感、言语中的留白又能 让人处处回味无穷 就当今的大众文化理论来说,手机文学正符合时下方兴未艾的后现代语境。现代主义依 靠空间相隔与时间相继的“线性″文化逻辑,已逐渐向“零散化"、“平面化"、“仿拟化″的 后现代气脉聚拢。随之而来的是现代性的“宏大叙事”向后现代的“微型叙事”转变。人们 愈加零散化的时空状态必定需要同样零散的“微叙事”来填补。一时间微小说、微阅读、微 电影、微新闻、轻博客、微博等文化概念大行其道。当代文化“微薄”之至,其中独少了“厚 重”二字。不论历史还是文化,都需要“厚重”来承载它的精神和灵韵。这其中,“文学 的力量不可或缺。如此,手机文学的兴起是时代的必然。 (选自《光明日报》2011年月4日,略有改动) 1.下列有关“手机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机文学”是技术时代的必然产物,它将传统的常态文学与新兴的媒体相结合, 使传统的文字焕发出新的活力。 B.“手机文学”是继网络文学之后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它以语言文字信息为承载方式 手机只是这种文学形式表达的凭借和媒介 C.随着手机功能的提高,手机文学渐渐突破了短信体裁的制约,如今它已经发展成集 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大众文学样式。 D.手机文学与传统文学“整体化”、“全方位”的描述不同,其中精品在表达上“惜墨 如金”,角度设计巧妙,视点绝佳,能够触动人的内心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手机文学”之所以能够以崭新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就是因为它能够使传统的文 字焕发青春 B.随着人类技术革新和精神需求的需要,手机文学应运而生,日本教师用手机连载的
的确,当代文化太需要文字的介入。尝遍了视听文艺那过眼云烟般的浅薄感,今天的大 众迫切需要一种直抵心灵、浸透心脾的审美沟通。而作为传统的文学,那种长篇大论、循规 蹈矩、起承转合、意味悠长的作品已难以适应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们的零散化时空观念与快节 奏的阅读需要。于是在新的历史境遇下,手机文学呼之欲出。其中的精品摒弃了传统文学“整 体化”、“全方位”的描述,只通过某个绝佳的视点、巧妙的角度设计,运用“惜墨如金”的 笔法、令人惊叹的笔调直抵心灵的敏感处。因此,其特点应是以小博大、精彩中凸显文字的 爆发力、峰回路转之间使读者心生顿悟、三言两语能映出视觉上的美感、言语中的留白又能 让人处处回味无穷。 就当今的大众文化理论来说,手机文学正符合时下方兴未艾的后现代语境。现代主义依 靠空间相隔与时间相继的“线性”文化逻辑,已逐渐向“零散化”、“平面化”、“仿拟化”的 后现代气脉聚拢。随之而来的是现代性的“宏大叙事”向后现代的“微型叙事”转变。人们 愈加零散化的时空状态必定需要同样零散的“微叙事”来填补。一时间微小说、微阅读、微 电影、微新闻、轻博客、微博等文化概念大行其道。当代文化“微薄”之至,其中独少了“厚 重”二字。不论历史还是文化,都需要“厚重”来承载它的精神和灵韵。这其中,“文学” 的力量不可或缺。如此,手机文学的兴起是时代的必然。 (选自《 光明日报 》2011 年月 4 日,略有改动) 1.下列有关“手机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机文学”是技术时代的必然产物,它将传统的常态文学与新兴的媒体相结合, 使传统的文字焕发出新的活力。 B.“手机文学”是继网络文学之后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它以语言文字信息为承载方式, 手机只是这种文学形式表达的凭借和媒介。 C.随着手机功能的提高,手机文学渐渐突破了短信体裁的制约,如今它已经发展成集 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大众文学样式。 D.手机文学与传统文学“整体化”、“全方位”的描述不同,其中精品在表达上“惜墨 如金”,角度设计巧妙,视点绝佳,能够触动人的内心。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手机文学”之所以能够以崭新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就是因为它能够使传统的文 字焕发青春。 B.随着人类技术革新和精神需求的需要,手机文学应运而生,日本教师用手机连载的
方式发布的小说《深爱》,开创了它的先河。 C.要达到传统文学与新媒介的共赢就需要通过媒介形式、内容、功能等一系列元素的 全方位融合,这也是“全媒体”的主旨所在 D.传统的文学难以适应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们的零散化时空观念与快节奏的阅读需要, 再加上时代技术的发展,于是,手机文学呼之欲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让移动的媒介承载视听之外的文学所带来的那份厚重而幽深的文化意境,这是传 统的文学与最新的移动传播媒体融合的结果 B.今天的大众迫切需要一种直抵心灵、浸透心脾的审美沟通,但当今的视听文艺因缺 乏文字的介入而难以实现这一使命。 C.微小说、微阅读、微电影、微新闻、轻博客、微博等文化概念能够大行其道,是因 为它能够适应人们愈加零散化的时空状态的精神需求 D.手机文学顺应时代应运而生,它既符合时下方兴未艾的后现代语境,同时能够承载 “厚重”的历史文化精神和灵韵。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成梁,字汝契。高祖英自朝鲜内附,授世铁岭卫指挥佥事,遂家焉。成梁英毅骁健, 有大将才。家贫,不能袭职,年四十犹为诸生。巡按御史器之,资入京,乃得袭。 成梁镇辽二十二年,先后奏大捷者十,帝辄祭告郊庙,受廷臣贺,蟒衣金缯岁赐稠叠。 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也。其始锐意封拜,师岀必捷,威振绝域。已而位望益隆,子 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贵极而骄,奢侈无度。军资、马价、盐课、市赏,岁干没⑩不 赀,全辽商民之利尽笼入己。以是灌输权门,结纳朝土,中外要人,无不饱其重赇,为之 左右。每一奏捷,内自阁部,外自督抚而下,大者进官荫子,小亦增俸赉金。恩施优渥,震 耀当世。而其战功率在塞外,易为缘饰。若敌入内地,则以坚壁清野为词,拥兵观望;甚或 掩败为功,杀良民冒级。阁部共为蒙蔽,督抚、监司稍忤意,辄排去之,不得举其法。先后 巡按陈登云、许守恩廉得其杀降冒功状,拟论奏之,为巡抚李松、顾养谦所沮止。既而物议 沸腾,御史硃应毂、给事中任应徴、佥事李琯交章抨击。事颇有迹,卒赖奥援③,反诘责言 者。及申时行、许国、王锡爵相继谢政,成梁失内主,遂以去位。 成梁诸战功率藉健儿。其后健儿李平胡、李宁、李兴、秦得倚、孙守廉辈皆富贵,拥专 城。暮气难振,又转相掊克,士马萧耗。迨成梁去辽,十年之间更易八帅,边备益弛
方式发布的小说《深爱》,开创了它的先河。 C.要达到传统文学与新媒介的共赢就需要通过媒介形式、内容、功能等一系列元素的 全方位融合,这也是“全媒体”的主旨所在。 D.传统的文学难以适应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们的零散化时空观念与快节奏的阅读需要, 再加上时代技术的发展,于是,手机文学呼之欲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让移动的媒介承载视听之外的文学所带来的那份厚重而幽深的文化意境,这是传 统的文学与最新的移动传播媒体融合的结果。 B.今天的大众迫切需要一种直抵心灵、浸透心脾的审美沟通,但当今的视听文艺因缺 乏文字的介入而难以实现这一使命。 C.微小说、微阅读、微电影、微新闻、轻博客、微博等文化概念能够大行其道,是因 为它能够适应人们愈加零散化的时空状态的精神需求。 D.手机文学顺应时代应运而生,它既符合时下方兴未艾的后现代语境,同时能够承载 “厚重”的历史文化精神和灵韵。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李成梁,字汝契。高祖英自朝鲜内附,授世铁岭卫指挥佥事,遂家焉。成梁英毅骁健, 有大将才。家贫,不能袭职,年四十犹为诸生。巡按御史器之,资入京,乃得袭。 成梁镇辽二十二年,先后奏大捷者十,帝辄祭告郊庙,受廷臣贺,蟒衣金缯岁赐稠叠。 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也。其始锐意封拜,师出必捷,威振绝域。已而位望益隆,子 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贵极而骄,奢侈无度。军资、马价、盐课、市赏,岁干没①不 赀②,全辽商民之利尽笼入己。以是灌输权门,结纳朝士,中外要人,无不饱其重赇,为之 左右。每一奏捷,内自阁部,外自督抚而下,大者进官荫子,小亦增俸赉金。恩施优渥,震 耀当世。而其战功率在塞外,易为缘饰。若敌入内地,则以坚壁清野为词,拥兵观望;甚或 掩败为功,杀良民冒级。阁部共为蒙蔽,督抚、监司稍忤意,辄排去之,不得举其法。先后 巡按陈登云、许守恩廉得其杀降冒功状,拟论奏之,为巡抚李松、顾养谦所沮止。既而物议 沸腾,御史硃应毂、给事中任应徵、佥事李琯交章抨击。事颇有迹,卒赖奥援③,反诘责言 者。及申时行、许国、王锡爵相继谢政,成梁失内主,遂以去位。 成梁诸战功率藉健儿。其后健儿李平胡、李宁、李兴、秦得倚、孙守廉辈皆富贵,拥专 城。暮气难振,又转相掊克,士马萧耗。迨成梁去辽,十年之间更易八帅,边备益弛
当万历初元时,兵部侍郎汪道昆阅边,成梁献议移建孤山堡于张其哈剌佃,险山堡于宽 佃,沿江新安四堡于长佃、长岭诸处,仍以孤山、险山二参将戍之,可拓地七八百里,益收 耕牧之利。及三十四年,成梁以地孤悬难守,与督、抚蹇达、赵楫建议弃之,尽徙居民于内 地。居民恋家室,则以大军驱迫之,死者狼籍。成梁等反以招复逃人功,增秩受赏。兵科给 事中宋一韩力言弃地非策。巡按御史熊廷弼勘奏如一韩言,一韩复连章极论。帝素眷成梁, 悉留中不下。久之卒,年九十。 (节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二十六》) 注:①侵吞的财物。②无法计算。③得力靠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授世铁岭卫指挥佥事,遂家焉 家:安家 B.师出必捷,威振绝域 绝:偏远的 C.督抚、监习稍忤意,辄排去之 忤:违逆 D.健儿李平胡……辈皆富贵,拥专城。拥:围裹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属于李成梁“去位”自身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贵极而骄,奢侈无度 ②中外要人,无不饱其重赇,为之左右 ③恩施优渥,震耀当世 ④敌入内地,则以坚壁清野为词,拥兵观 望 ⑤掩败为功,杀良民冒级 ⑥位望益隆,子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6.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成梁有大将之才,但因家庭原因,虽然髙祖被授予世铁岭卫指挥佥事,他也不能 靠荫庇获得官职,年纪很大了还是一名普通生员。 B.李成梁起初锐意建功立业,以求拜官受封,那时他只要带领军队出去打仗,就一定 会取得胜利,威名震动辽东。 C.李成梁敢于骄横奢侈,杀良冒级,虚报战功,截取辽东商民之利,除了他有不世战 功之外,还因为他用搜掠之财重贿朝廷内外重臣,那些人愿意听他指挥。 D.李成梁建立了明朝二百年未有之武功,所以朝廷对他特别施与恩宠,封赏优厚,甚 至置众人议论于不,将言官劾扣压不发。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巡按御史器之,资入京,乃得袭 答 (2)已而位望益隆,子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 答 (3)居民恋家室,则以大军驱迫之,死者狼籍。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当万历初元时,兵部侍郎汪道昆阅边,成梁献议移建孤山堡于张其哈剌佃,险山堡于宽 佃,沿江新安四堡于长佃、长岭诸处,仍以孤山、险山二参将戍之,可拓地七八百里,益收 耕牧之利。及三十四年,成梁以地孤悬难守,与督、抚蹇达、赵楫建议弃之,尽徙居民于内 地。居民恋家室,则以大军驱迫之,死者狼籍。成梁等反以招复逃人功,增秩受赏。兵科给 事中宋一韩力言弃地非策。巡按御史熊廷弼勘奏如一韩言,一韩复连章极论。帝素眷成梁, 悉留中不下。久之卒,年九十。 (节选自《明史 列传一百二十六》). 注:①侵吞的财物。②无法计算。③得力靠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授世铁岭卫指挥佥事,遂家.焉。 家:安家 B.师出必捷,威振绝.域 绝:偏远的 C.督抚、监习稍忤.意,辄排去之 忤:违逆 D.健儿李平胡……辈皆富贵,拥.专城。 拥:围裹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属于李成梁“去位”自身原因的一组是(3 分) ①贵极而骄,奢侈无度 ②中外要人,无不饱其重赇,为之左右 ③恩施优渥,震耀当世 ④敌入内地,则以坚壁清野为词,拥兵观 望 ⑤掩败为功,杀良民冒级 ⑥位望益隆,子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 显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6.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成梁有大将之才,但因家庭原因,虽然高祖被授予世铁岭卫指挥佥事,他也不能 靠荫庇获得官职,年纪很大了还是一名普通生员。 B.李成梁起初锐意建功立业,以求拜官受封,那时他只要带领军队出去打仗,就一定 会取得胜利,威名震动辽东。 C.李成梁敢于骄横奢侈,杀良冒级,虚报战功,截取辽东商民之利,除了他有不世战 功之外,还因为他用搜掠之财重贿朝廷内外重臣,那些人愿意听他指挥。 D.李成梁建立了明朝二百年未有之武功,所以朝廷对他特别施与恩宠,封赏优厚,甚 至置众人议论于不,将言官劾扣压不发。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巡按御史器之,资.入京,乃得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已而位望益隆,子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居民恋家室,则以大军驱迫之,死者狼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8.这首诗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内容的?请作具体分析。(5分) 答 9.从整体上看,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周敦颐 《爱莲说》) (2)浩荡离愁白日斜,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 自珍《己亥杂诗》)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几世几年, 倚叠如山。(《阿房宫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 把所选大 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 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史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手铐 汪海潮 乡长被抓走的那天,陈大明正在乡长办公室里向乡长汇报高岭乡旅游度假村的建设情 况。陈大明清楚地记得,他刚刚汇报完第-件事,办公室的门就被撞开了,两个全副武装的 公安走了进来,其中—个人手里举着张逮捕令,走到乡长面前高声说:“你被依法逮捕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 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 淡烟乔木隔绵州。 8.这首诗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内容的?请作具体分析。(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整体上看,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 《爱莲说》) ⑵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 自珍《己亥杂诗》) ⑶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__________________,几世几年, __________________, 倚叠如山。(《阿房宫赋》)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 把所选大 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 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史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25 分) 手 铐 汪海潮 乡长被抓走的那天,陈大明正在乡长办公室里向乡长汇报高岭乡旅游度假村的建设情 况。陈大明清楚地记得,他刚刚汇报完第一件事,办公室的门就被撞开了,两个全副武装的 公安走了进来,其中一个人手里举着一张逮捕令,走到乡长面前高声说:“你被依法逮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