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18届高三实验班第一次考试 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其政治伦理思想可以概括为“仁”学。“仁”学的主体内容 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思想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 名”思想。关于“仁”学的基础,《论语·学而》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可见,孔子视孝悌之亲情为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 孝悌通过“能取近譬”,将爱父母、爱兄弟、爱妻子扩展为爱君主、爱国家及爱 切人。的确,从人伦关系的角度来看,亲情无疑是人之生存的基本条件,由亲 情、爱情、友情,推而广之到一切道德情感,从而构成“仁”学政治伦理思想的 依据。休谟的同情原理也认为,父子间的同情是最易发生的。黑格尔一方面认为 修身是成为抽象的人的基本条件,“正是这种反省意识,使一个人真正地走向了 主体阶段”,另一方面认为实现抽象的人的理念必须要在伦理阶段,而“在伦理 的阶段,最自然、最直接的便是家庭”,同样看到了亲情在政治伦理实现过程中 所起到的基础作用。 然而,不同于西方思想家以基督教为背景的平等地“爱一切人”,孔子的“推己 及人”,其对象是有限制的。仁爱等道德品质是区分小人和君子的标准,是“君 子”(有德有位者)的专有物,小人(无德无位者)则往往与仁爱背道而驰。正 是在此基础上,孔子对于道德情感的适用对象给出了较为明晰的界定,仁爱不仅 包括爱“好人”,即爱“君子”,而且也包括恶“恶人”,即恶“小人”。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创立了“义”学。孟子“义”学的主体 是“不学而能”之“良能”、“不虑而知”之“良知”的性善思想和“先立乎其 大”、“养吾浩然之气”之“求放心”的道德修养思想。如果说孔子仁爱思想的 根据一一亲情,是一种事实根据的话,即通过客观描述父子之间的亲情来推衍人 与人之间的道德感情,那么,孟子所言“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的 仁义思想的根据一一性善,便是一种价值根据,即通过对人性进行善恶评价来引 导道德主体自我实现其先天的性善。亲情是父子这对道德主体之间的情感互动, 而性善则是道德主体的自我呈现。与孔子相比,孟子将政治伦理的希望全部压在 单个道德主体的身上,政治伦理思想的实现,是道德主体存养扩充先天的、本真 之性善的结果 孟子既然设定人性本善为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条件,其政治伦理思想的方方面 面都自然要以性善为基点。然而,“性善”虽然能够满足政治伦理思想基础的普 遍性条件,但孟子本人也意识到性善的原初性不充分,如其所言:“无恒产而有 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 已。”孟子认为一定的物质生活财富对“民”之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条件性,性 善就不再是绝对基础了。 与孟子一样,荀子也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其政治伦理思想可以概 括为“礼”学。“礼”学的主体是性恶思想,“积善成德”的道德修养思想,以 及“化性起伪”的道德教化思想。荀子认为,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是人性之恶, 礼义道德是基于人性之恶而人为(“伪”)产生的,是用于制约和改造人性之恶
河南省南阳市 2018 届高三实验班第一次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其政治伦理思想可以概括为“仁”学。“仁”学的主体内容 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思想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 名”思想。关于“仁”学的基础,《论语·学而》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可见,孔子视孝悌之亲情为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 孝悌通过“能取近譬”,将爱父母、爱兄弟、爱妻子扩展为爱君主、爱国家及爱 一切人。的确,从人伦关系的角度来看,亲情无疑是人之生存的基本条件,由亲 情、爱情、友情,推而广之到一切道德情感,从而构成“仁”学政治伦理思想的 依据。休谟的同情原理也认为,父子间的同情是最易发生的。黑格尔一方面认为 修身是成为抽象的人的基本条件,“正是这种反省意识,使一个人真正地走向了 主体阶段”,另一方面认为实现抽象的人的理念必须要在伦理阶段,而“在伦理 的阶段,最自然、最直接的便是家庭”,同样看到了亲情在政治伦理实现过程中 所起到的基础作用。 然而,不同于西方思想家以基督教为背景的平等地“爱一切人”,孔子的“推己 及人”,其对象是有限制的。仁爱等道德品质是区分小人和君子的标准,是“君 子”(有德有位者)的专有物,小人(无德无位者)则往往与仁爱背道而驰。正 是在此基础上,孔子对于道德情感的适用对象给出了较为明晰的界定,仁爱不仅 包括爱“好人”,即爱“君子”,而且也包括恶“恶人”,即恶“小人”。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创立了“义”学。孟子“义”学的主体 是“不学而能”之“良能”、“不虑而知”之“良知”的性善思想和“先立乎其 大”、“养吾浩然之气”之“求放心”的道德修养思想。如果说孔子仁爱思想的 根据——亲情,是一种事实根据的话,即通过客观描述父子之间的亲情来推衍人 与人之间的道德感情,那么,孟子所言“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的 仁义思想的根据——性善,便是一种价值根据,即通过对人性进行善恶评价来引 导道德主体自我实现其先天的性善。亲情是父子这对道德主体之间的情感互动, 而性善则是道德主体的自我呈现。与孔子相比,孟子将政治伦理的希望全部压在 单个道德主体的身上,政治伦理思想的实现,是道德主体存养扩充先天的、本真 之性善的结果。 孟子既然设定人性本善为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条件,其政治伦理思想的方方面 面都自然要以性善为基点。然而,“性善”虽然能够满足政治伦理思想基础的普 遍性条件,但孟子本人也意识到性善的原初性不充分,如其所言:“无恒产而有 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 已。”孟子认为一定的物质生活财富对“民”之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条件性,性 善就不再是绝对基础了。 与孟子一样,荀子也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其政治伦理思想可以概 括为“礼”学。“礼”学的主体是性恶思想,“积善成德”的道德修养思想,以 及“化性起伪”的道德教化思想。荀子认为,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是人性之恶, 礼义道德是基于人性之恶而人为(“伪”)产生的,是用于制约和改造人性之恶
的产物。一方面,道德之善就是“伪”的结果;另一方面,“性恶”是“伪”的 前提。以此为基础,道德主体自身才要“积善而全尽”地进行自我修养,社会才 要以“礼”来规范和教化百姓。 综上所述,孔子以道德情感为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孟子、荀子以人性善恶为 基础,分别建立了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先秦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大都 不出这两类。 (摘自王乐的《先秦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学是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主要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 恕”思想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思想。 B.从人伦关系的角度来看,亲情通过“能近取譬”,成为人之生存的基本条件, 构成“仁”学政治伦理思想的依据 C.西方思想家如休谟和黑格尔等人,和孔子一样看到了亲情在政治伦理实现过 程中所起到的基础作用 D.以基督教为背景的西方思想家认为要平等地“爱一切人”,而作为儒家学说 创始人孔子的“推己及人”思想则表现为爱“君子”,恶“小人” 2.下列对孟子思想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孟子在“仁”学的基础上创立了“义”学,其主体是“良能”“良知”的性 善思想和“求放心”的道德修养思想。 B.孟子以性善作为其仁义思想的价值根据,即通过对人性进行善恶评价来引导 道德主体自我实现其先天的性善。 C.孟子认为,如果每一个道德主体存养扩充先天的、本真的性善,就能实现他 主张的政治伦理“义学” D.孟子意识到性善的原初性不充分,性善不是政治伦理思想的绝对基础,故物 质生活财富对“民”之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条件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以道德情感为基础,孟子以性善为基础,荀子则以性恶 为基础,他们一起构建了儒家共同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 B.荀子创立的政治伦理思想是“礼”学,其主体是性恶思想、“积善成德”的 道德修养思想,以及“化性起伪”的道德教化思想。 C.荀子认为,礼义道德是基于人性之恶而人为产生的,所以,道德主体自身要 积善而全尽”地进行自我修养,社会要以“礼”来规范和教化百姓 D.孟子和荀子的政治伦理思想有着共同的来源,但其所基于的条件则完全相反, 因此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措施也不一样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抓药 老舍 日本兵又上齐化门外去打靶。照例门脸上的警察又开始检查来往的中国人,因为 警察们也是中国人,中国人对防备奸细要比防备敌人更周到更勇敢些。 牛家二头一手提着药包,一手攥着个书卷,走得猛。父亲病得不轻,家离齐化门 还有小十里子呢。齐化门就在眼前了,出了城,抄小道走,也许在太阳压山之前 能把“头煎”吃下去
的产物。一方面,道德之善就是“伪”的结果;另一方面,“性恶”是“伪”的 前提。以此为基础,道德主体自身才要“积善而全尽”地进行自我修养,社会才 要以“礼”来规范和教化百姓。 综上所述,孔子以道德情感为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孟子、荀子以人性善恶为 基础,分别建立了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先秦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大都 不出这两类。 (摘自王乐的《先秦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仁”学是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主要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 恕”思想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思想。 B.从人伦关系的角度来看,亲情通过“能近取譬”,成为人之生存的基本条件, 构成“仁”学政治伦理思想的依据。 C.西方思想家如休谟和黑格尔等人,和孔子一样看到了亲情在政治伦理实现过 程中所起到的基础作用。 D.以基督教为背景的西方思想家认为要平等地“爱一切人”,而作为儒家学说 创始人孔子的“推己及人”思想则表现为爱“君子”,恶“小人”。 2.下列对孟子思想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孟子在“仁”学的基础上创立了“义”学,其主体是“良能”“良知”的性 善思想和“求放心”的道德修养思想。 B.孟子以性善作为其仁义思想的价值根据,即通过对人性进行善恶评价来引导 道德主体自我实现其先天的性善。 C.孟子认为,如果每一个道德主体存养扩充先天的、本真的性善,就能实现他 主张的政治伦理“义学”。 D.孟子意识到性善的原初性不充分,性善不是政治伦理思想的绝对基础,故物 质生活财富对“民”之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条件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以道德情感为基础,孟子以性善为基础,荀子则以性恶 为基础,他们一起构建了儒家共同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 B.荀子创立的政治伦理思想是“礼”学,其主体是性恶思想、“积善成德”的 道德修养思想,以及“化性起伪”的道德教化思想。 C.荀子认为,礼义道德是基于人性之恶而人为产生的,所以,道德主体自身要 “积善而全尽”地进行自我修养,社会要以“礼”来规范和教化百姓。 D.孟子和荀子的政治伦理思想有着共同的来源,但其所基于的条件则完全相反, 因此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措施也不一样。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抓药 老舍 日本兵又上齐化门外去打靶。照例门脸上的警察又开始检查来往的中国人,因为 警察们也是中国人,中国人对防备奸细要比防备敌人更周到更勇敢些。 牛家二头一手提着药包,一手攥着个书卷,走得猛。父亲病得不轻,家离齐化门 还有小十里子呢。齐化门就在眼前了,出了城,抄小道走,也许在太阳压山之前 能把“头煎”吃下去
门脸上挤着好多人,巡警们在四外圈着。二头顾不得看热闹,照直朝城门洞走。 “什么?”巡警拦住二头,指着他的手问 “药。”“那个卷,我说的是。” “一本书,在茅厕里捡的。” “拿来 巡警看了看书皮,红的;把书交给了巡长。巡长看了看书皮,红的;翻了几页内 容,看了看二头:“把他带进去!”一个巡警走过来 当天晚上,二头被押解到公安局。 创作家“汝殷”和批评家“青燕”是仇人,虽然二人没见过面。汝殷以写小说什 么的挣饭吃,青燕拿批评作职业。在杂志上报纸上老是汝殷前面走,青燕后面紧 跟。无论汝殷写什么,青燕老给他当头一炮一一意识不正确 意识怎么就正确了呢?他从青燕的批评文字中找不到答案。他细细把自己的与那 些所谓正宗的作品比较了一下,然后照猫画虎的,也编些“意识正确”的故事, 寄给一些刊物。 奇怪的是,这些编的东西不久就都退回来了;有一篇附着编辑人的很客气的信: “在言论不自由的时期,红黄蓝白黑这些字中总有着会使我们见不着明天的,你 这次所用的字差不多都是这类的 汝殷笑得连嘴都闭不上了。原来如此!为什么青燕只放意识不正确的炮,而不说 别的,原来他是“怕”。他要戏弄青燕了。他自己花钱印了一小本集子,把曾经 被拒绝的东西都收在里面。他送给青燕一本,知道由某刊物的编辑部转投,青燕 是一定可以接到的 青燕到杂志社编辑部去,看看有什么“话”没有。他的桌上有三封信,一个纸包。 把信看完,打开了纸包,一本红皮的书一一汝殷著。他把书卷起来,拿在手中 离开了编辑部 走到东四牌楼南边,他要出恭。把书放在土台上,好便于搂起棉袍。他正堵住厕 所的门立着,外面又来了个人。他急于让位,撩着衣服,闭着气,就往外走。 走出老远,他才想起那本书。但是不愿再回去找寻。没有书,他也能批评,好在 他记住了书名与作家 头已经被监了两天。他莫名其妙,那本书里到底有什么呢?又过了一天!来了 个人一一年纪轻轻的,衣服很整齐,可是上着脚镣 后来的先说了话:“什么案子,老乡亲?” “捡了一本书!”二头愤愤道。“什么书?”青年的眼珠黑了些。 红皮的!”二头只记得这个,“我不认识字!”“哦!”青年点了点头。 都不言语了。待了好久,二头为了表示友善,小声地问:“你,你什么一一案子?” “我写了一本书,”青年笑了笑。 “啊,你写的那本浪书,你?”二头的心中不记得一个刚会写书的人,这个人既 会写书,当然便是写那本红皮书的人了。“没事儿,手闲得很痒痒,写个什么浪 书!”他瞪着那个人,咬着牙 “那是为你们写的呢。”青年淘气的一笑 头真压不住火了:“揍你个狗东西!”他可是还没肯动手。他不知道为什么有 点怕这个青年。 青年自己微笑了半天,才看了二头一眼。“你不认识字?” 二头愣了会儿,本想不回答,可是到底哼了一声。“在哪里捡的那本书? “茅厕里,怎着?
门脸上挤着好多人,巡警们在四外圈着。二头顾不得看热闹,照直朝城门洞走。 “什么?”巡警拦住二头,指着他的手问。 “药。”“那个卷,我说的是。” “一本书,在茅厕里捡的。” “拿来。” 巡警看了看书皮,红的;把书交给了巡长。巡长看了看书皮,红的;翻了几页内 容,看了看二头:“把他带进去!”一个巡警走过来。 当天晚上,二头被押解到公安局。 创作家“汝殷”和批评家“青燕”是仇人,虽然二人没见过面。汝殷以写小说什 么的挣饭吃,青燕拿批评作职业。在杂志上报纸上老是汝殷前面走,青燕后面紧 跟。无论汝殷写什么,青燕老给他当头一炮——意识不正确。 意识怎么就正确了呢?他从青燕的批评文字中找不到答案。他细细把自己的与那 些所谓正宗的作品比较了一下,然后照猫画虎的,也编些“意识正确”的故事, 寄给一些刊物。 奇怪的是,这些编的东西不久就都退回来了;有一篇附着编辑人的很客气的信: “在言论不自由的时期,红黄蓝白黑这些字中总有着会使我们见不着明天的,你 这次所用的字差不多都是这类的……” 汝殷笑得连嘴都闭不上了。原来如此!为什么青燕只放意识不正确的炮,而不说 别的,原来他是“怕”。他要戏弄青燕了。他自己花钱印了一小本集子,把曾经 被拒绝的东西都收在里面。他送给青燕一本,知道由某刊物的编辑部转投,青燕 是一定可以接到的。 青燕到杂志社编辑部去,看看有什么“话”没有。他的桌上有三封信,一个纸包。 把信看完,打开了纸包,一本红皮的书——汝殷著。他把书卷起来,拿在手中, 离开了编辑部。 走到东四牌楼南边,他要出恭。把书放在土台上,好便于搂起棉袍。他正堵住厕 所的门立着,外面又来了个人。他急于让位,撩着衣服,闭着气,就往外走。 走出老远,他才想起那本书。但是不愿再回去找寻。没有书,他也能批评,好在 他记住了书名与作家。 二头已经被监了两天。他莫名其妙,那本书里到底有什么呢?又过了一天!来了 个人——年纪轻轻的,衣服很整齐,可是上着脚镣。 后来的先说了话:“什么案子,老乡亲?” “捡了一本书!”二头愤愤道。“什么书?”青年的眼珠黑了些。 “红皮的!”二头只记得这个,“我不认识字!”“哦!”青年点了点头。 都不言语了。待了好久,二头为了表示友善,小声地问:“你,你什么——案子?” “我写了一本书,”青年笑了笑。 “啊,你写的那本浪书,你?”二头的心中不记得一个刚会写书的人,这个人既 会写书,当然便是写那本红皮书的人了。“没事儿,手闲得很痒痒,写个什么浪 书!”他瞪着那个人,咬着牙。 “那是为你们写的呢。”青年淘气的一笑。 二头真压不住火了:“揍你个狗东西!”他可是还没肯动手。他不知道为什么有 点怕这个青年。 青年自己微笑了半天,才看了二头一眼。“你不认识字?” 二头愣了会儿,本想不回答,可是到底哼了一声。“在哪里捡的那本书?” “茅厕里,怎着?
“他们问你什么来着?” “他们问,谁给我的,我说不上来。” “好比说,我告诉他们,那是我汝殷落在茅房里的,岂不是没了你的事?”青年 的笑又有些无聊了 “那敢情好了!”二头三天没笑过了,头一次抿了嘴 青燕回到自己的屋中,只写了一小段批评:“假如红色的书皮可以代表故事的内 容,汝殷君这次的戏法又是使人失望的。他只会用了张红纸,厚而光滑的红纸, 而内容,内容,还是没有什么正确的意识!”他写了下去。没想到会凑了七八百 字,而且每句,在修辞上,都有些表现权威的力量。批评也得成为文艺呀 过了两天,他的稿子登出来了。又过了两天,他听到汝殷被捕的消息。 又过了几天,二头才和汝殷说了“再见” 二头回到家中,爸爸已然在两天前下葬了。二头起了誓,从此再不进城去抓药! (选自《现代》一九三四年五月第五卷,有删节) 【注】30年代初的文坛被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笼罩着。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对防备奸细要比防备敌人更周到更勇敢些”,这句话运用了反语手 法,讽刺了警察恃强凌弱的丑恶行径。 B.尽管二头一再否认书是他的,但警察根据红色的书皮和书中的内容,认定 头是革命青年,把他关押起来,二头父亲因此悲愤而死。 C.汝殷说“那是为你们写的呢”,二头就破口大骂,这表现了小说家为劳动人 民写了书,但劳动人民并不理解,对小说家有很深的隔膜 D.小说的时代印痕比较明显,起首便提到日本兵,后又写到国民党政府的“恐 红”症,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和文学氛围。 5.小说有并行的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5分) 6.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二头,也有人认为是汝殷,你的看法呢?请结 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昨天,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简称“中制协”)授权法务委员会发表声明, 首次明确将《美人私房菜》收视不佳归结为“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结果这 个一直在全国排名前5的优质播出平台,一夜间掉到了第22名”,并借势声讨 “收视率俨然成为评价中国电视剧优劣的唯一标准。收视高不论真假就可以领奖 杯、拿奖金,获得高收益、高赞誉;否则便一败涂地 这份声明痛揭收视率造假黑手并未止于此,而是进一步揭示了“黑产业链”各个 环节都是“共谋”的事实。据调査,目前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30万 至50万元人民币。以全国排行前20家卫视频道每年播出13000集电视剧计,全 年有40多亿人民币被这股黑势力非法窃取 (节选自2016年12月13日《北京青年报》 材料
“他们问你什么来着?” “他们问,谁给我的,我说不上来。” “好比说,我告诉他们,那是我汝殷落在茅房里的,岂不是没了你的事?”青年 的笑又有些无聊了。 “那敢情好了!”二头三天没笑过了,头一次抿了嘴。 青燕回到自己的屋中,只写了一小段批评:“假如红色的书皮可以代表故事的内 容,汝殷君这次的戏法又是使人失望的。他只会用了张红纸,厚而光滑的红纸, 而内容,内容,还是没有什么正确的意识!”他写了下去。没想到会凑了七八百 字,而且每句,在修辞上,都有些表现权威的力量。批评也得成为文艺呀。 过了两天,他的稿子登出来了。又过了两天,他听到汝殷被捕的消息。 又过了几天,二头才和汝殷说了“再见”。 二头回到家中,爸爸已然在两天前下葬了。二头起了誓,从此再不进城去抓药! (选自《现代》一九三四年五月第五卷,有删节) 【注】30 年代初的文坛被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笼罩着。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人对防备奸细要比防备敌人更周到更勇敢些”,这句话运用了反语手 法,讽刺了警察恃强凌弱的丑恶行径。 B.尽管二头一再否认书是他的,但警察根据红色的书皮和书中的内容,认定二 头是革命青年,把他关押起来,二头父亲因此悲愤而死。 C.汝殷说“那是为你们写的呢”,二头就破口大骂,这表现了小说家为劳动人 民写了书,但劳动人民并不理解,对小说家有很深的隔膜。 D.小说的时代印痕比较明显,起首便提到日本兵,后又写到国民党政府的“恐 红”症,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和文学氛围。 5.小说有并行的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5 分) 6.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二头,也有人认为是汝殷,你的看法呢?请结 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昨天,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简称“中制协”)授权法务委员会发表声明, 首次明确将《美人私房菜》收视不佳归结为“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结果这 个一直在全国排名前 5 的优质播出平台,一夜间掉到了第 22 名”,并借势声讨 “收视率俨然成为评价中国电视剧优劣的唯一标准。收视高不论真假就可以领奖 杯、拿奖金,获得高收益、高赞誉;否则便一败涂地。” 这份声明痛揭收视率造假黑手并未止于此,而是进一步揭示了“黑产业链”各个 环节都是“共谋”的事实。据调查,目前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 30 万 至 50 万元人民币。以全国排行前 20 家卫视频道每年播出 13000 集电视剧计,全 年有 40 多亿人民币被这股黑势力非法窃取。 (节选自 2016 年 12 月 13 日《北京青年报》) 材料二:
近日,中制协发表声明表示,针对我国电视剧市场上购买、播出电视剧业务中存 在的收视率造假现象,将坚决打击造假行为,努力打造电视剧播出新环境 收视率调查原本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并非电视节目优劣的评价 标准。但是在我国,一些电视台广告部为争夺广告资源,开始收视率造假行为, 之后愈演愈烈。 (节选自2016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 电视剧收视率作假现象由来已久,主管部门多次开会研究解决相关问题,但收效 甚微,该现象依然呈不断蔓延之势。 本着“打铁先要自身硬”的原则,中制协在《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 诺书》中说:今后凡我会会员单位参与收视率作假,一经查实立即列入企业信用 黑名单,通报全行业。情节严重者依据协会章程给予开除会籍处分,并报告政府 主管部门,建议取消其电视剧经营制作资质。承诺书要求全体会员坚决与收视率 作假现象作斗争,有责任向法务委员会提供线索和证据,全力配合调査。与会的 会员单位均表示响应协会倡导,并在这份承诺书上签了字。 中制协会长尤小刚表示,“我们也同时希望,国家尽快建立收视率调查的大数据 系统,采用统一的、合理的、有效的收视率调查方式,让中国电视剧制作者能 门心思地提髙电视剧的质量,真正让电视剧凭质量说话!” (节选自2017年1月4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 收视率仅仅是一项效果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多少人看了某节目或频道、看了 多长时间等情况。然而,除节目本身因素外,收视率还受时段、编排等因素的影 响,仅凭收视率高低无法判断节目质量优劣。况且,观众的观看感受多样复杂, 收视率的冰冷数字无法判断观众是“身心愉悦”还是“边看边骂”。其实,业界 对收视率能否真实可信地反映电视台和电视节目收视情况的质疑由来已久。收视 率造假一事只是再次提醒我们,不应将收视率当成判定电视台和电视节目优劣的 唯一标准,业界亟须出台更专业、科学的电视评价体系,引入多方面的评价机制, 在收视统计领域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更多的收视统计机构加入,打破垄 断,引入竞争,维护客观公正的收视评价体系,建设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 收视率造假的问题关键不只在收视率这个衡量标准本身,还在于电视从业者的态 度。电视行业片面追求收视率的不良风气,导致明星价格虚高、内容同质化、审 美价值取向低俗等问题屡见不鲜,已经伤及电视产业的肌理。与其饮鸩止渴,为 了一时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行业规范,把时间和金钱浪费在钻空子进行收视率造 假上,电视从业者不如潜心研究如何提髙产品质量,在市场容量下降的情况下开 拓综艺节目、电影和网络剧等新空间,提高好剧、好节目的收看效率。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光明日报》)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介绍了中制协发表声明的内容,首次对变味的“收视率”开战,揭示 收视率造假这种“黑产业链”给黑势力带来的丰厚利润等。 B.材料二揭示了有些电视台的广告部为了争夺广告资源而进行收视率造假这 现象愈演愈烈,并表明了中制协将对收视率造假行为实施打击的态度
近日,中制协发表声明表示,针对我国电视剧市场上购买、播出电视剧业务中存 在的收视率造假现象,将坚决打击造假行为,努力打造电视剧播出新环境。 收视率调查原本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并非电视节目优劣的评价 标准。但是在我国,一些电视台广告部为争夺广告资源,开始收视率造假行为, 之后愈演愈烈。 (节选自 2016 年 12 月 19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 电视剧收视率作假现象由来已久,主管部门多次开会研究解决相关问题,但收效 甚微,该现象依然呈不断蔓延之势。 本着“打铁先要自身硬”的原则,中制协在《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 诺书》中说:今后凡我会会员单位参与收视率作假,一经查实立即列入企业信用 黑名单,通报全行业。情节严重者依据协会章程给予开除会籍处分,并报告政府 主管部门,建议取消其电视剧经营制作资质。承诺书要求全体会员坚决与收视率 作假现象作斗争,有责任向法务委员会提供线索和证据,全力配合调查。与会的 会员单位均表示响应协会倡导,并在这份承诺书上签了字。 中制协会长尤小刚表示,“我们也同时希望,国家尽快建立收视率调查的大数据 系统,采用统一的、合理的、有效的收视率调查方式,让中国电视剧制作者能一 门心思地提高电视剧的质量,真正让电视剧凭质量说话!” (节选自 2017 年 1 月 4 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 收视率仅仅是一项效果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多少人看了某节目或频道、看了 多长时间等情况。然而,除节目本身因素外,收视率还受时段、编排等因素的影 响,仅凭收视率高低无法判断节目质量优劣。况且,观众的观看感受多样复杂, 收视率的冰冷数字无法判断观众是“身心愉悦”还是“边看边骂”。其实,业界 对收视率能否真实可信地反映电视台和电视节目收视情况的质疑由来已久。收视 率造假一事只是再次提醒我们,不应将收视率当成判定电视台和电视节目优劣的 唯一标准,业界亟须出台更专业、科学的电视评价体系,引入多方面的评价机制, 在收视统计领域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更多的收视统计机构加入,打破垄 断,引入竞争,维护客观公正的收视评价体系,建设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 收视率造假的问题关键不只在收视率这个衡量标准本身,还在于电视从业者的态 度。电视行业片面追求收视率的不良风气,导致明星价格虚高、内容同质化、审 美价值取向低俗等问题屡见不鲜,已经伤及电视产业的肌理。与其饮鸩止渴,为 了一时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行业规范,把时间和金钱浪费在钻空子进行收视率造 假上,电视从业者不如潜心研究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在市场容量下降的情况下开 拓综艺节目、电影和网络剧等新空间,提高好剧、好节目的收看效率。 (节选自 2017 年 1 月 25 日《光明日报》)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材料一介绍了中制协发表声明的内容,首次对变味的“收视率”开战,揭示 收视率造假这种“黑产业链”给黑势力带来的丰厚利润等。 B.材料二揭示了有些电视台的广告部为了争夺广告资源而进行收视率造假这一 现象愈演愈烈,并表明了中制协将对收视率造假行为实施打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