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16年秋期高中一年级期中质量评估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彳亍(ch)殒身不恤(yun 忸怩(ni) 意味隽永(jn) B.颓圮(pi) 瞋目而视(chen)觊觎(j)龇牙咧嘴(ci) C.攒射(cuan)溯流而上(su) 箕踞(j)信手拈来(nian) D.蹒跚(pan) 咄咄逼人(duo) 燕国(ydn)美味佳肴(yd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恶梦 提要钩玄 宫阙 风云变幻 B.偏袒 妄自菲薄 屠戮 嘉言懿行 C.骷髅 奋笔急书 翌年 越俎代庖 D.焦灼 衣衫褴褛 婆娑 起成转合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G20杭州峰会大型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充分利用声光电等先进的科技手 段,那变幻不定的各色灯光把夜晚的西湖妆扮得五光十色,令人目瞪口呆。 B.该县近年来特别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C.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农业科技的发展,那些原本与农民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农 具,如架子车、牛车、旧犁耙、石碾、石磨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D.近年来,电信诈骗花样翻新,不法分子打着公、检、法的旗号,给受害人打 电话,一些人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但经不住电话那头骗子的一番言 之凿凿的花言巧语,最终中招。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次评选活动采用社会推荐与特邀专家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候选名单,然 后由评审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以实名投票的方式确定入围名单。 B.欣闻这部作品即将付梓印刷出版,可喜可贺,希望这部书会受到广大教师读 者的欢迎,也希望它能给我市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动力 C.作文题能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始终是高考作文命题坚持的原则,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人们对2016年全国Ⅲ卷作文题提出了不少疑问。 D.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将过度集中于大中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投入到偏远乡镇, 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方便就医,更能减退病人的医疗负担。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 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史记》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 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 B.戴望舒,现代诗人,因代表作《雨巷》而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艾青, 原名蒋海澄,《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是作者第一次用“艾青”作笔名发表的 首具有自传性质的抒情长诗 C.报告文学是一种记叙性的文学体裁,它以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 事为题材,经过艺术加工,鲜明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具有新闻和文学的双重特 征,既具有真实性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河南省南阳市 2016 年秋期高中一年级期中质量评估 第Ⅰ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共 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彳亍(chù) 殒身不恤(yǔn) 忸怩(ní) 意味隽永(jùn) B.颓圮(pǐ) 瞋目而视(chēn) 觊觎(jì) 龇牙咧嘴(cī) C.攒射(cuán) 溯流而上(sù) 箕踞(jī) 信手拈来(niān) D.蹒跚(pán) 咄咄逼人(duō) 燕国(yàn) 美味佳肴(yá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恶梦 提要钩玄 宫阙 风云变幻 B.偏袒 妄自菲薄 屠戮 嘉言懿行 C.骷髅 奋笔急书 翌年 越俎代庖 D.焦灼 衣衫褴褛 婆娑 起成转合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G20 杭州峰会大型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充分利用声光电等先进的科技手 段,那变幻不定的各色灯光把夜晚的西湖妆扮得五光十色,令人目瞪口呆。 B.该县近年来特别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C.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农业科技的发展,那些原本与农民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农 具,如架子车、牛车、旧犁耙、石碾、石磨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D.近年来,电信诈骗花样翻新,不法分子打着公、检、法的旗号,给受害人打 电话,一些人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但经不住电话那头骗子的一番言 之凿凿的花言巧语,最终中招。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次评选活动采用社会推荐与特邀专家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候选名单,然 后由评审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以实名投票的方式确定入围名单。 B.欣闻这部作品即将付梓印刷出版,可喜可贺,希望这部书会受到广大教师读 者的欢迎,也希望它能给我市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动力。 C.作文题能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始终是高考作文命题坚持的原则,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人们对 2016 年全国Ⅲ卷作文题提出了不少疑问。 D.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将过度集中于大中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投入到偏远乡镇, 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方便就医,更能减退病人的医疗负担。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 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史记》全书 130 篇,包括本纪 12 篇,世家 30 篇,列传 70 篇,书 8 篇,年表 10 篇。 B.戴望舒,现代诗人,因代表作《雨巷》而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艾青, 原名蒋海澄,《大堰河—一我的保姆》是作者第一次用“艾青”作笔名发表的一 首具有自传性质的抒情长诗。 C.报告文学是一种记叙性的文学体裁,它以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 事为题材,经过艺术加工,鲜明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具有新闻和文学的双重特 征,既具有真实性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D.《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的代表作,小说通篇用第一人称叙事,作品的 主人公就是大卫,是个遗腹子。母亲死后,大卫找到唯一的亲人姨婆,在姨婆的 培养下成为一位有成就的画家 6.下列对文言文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轲剌秦王》)(足下是古代对对方 的敬称,多用于下级对上级或朋友、平辈之间,而且多用于书信中。) B.“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荆轲刺秦王》)(徵为古代五音之一,五 音即宫、商、角、徵、羽;也有七音之说,即在五音后加变宫、变徵二音,“变 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C.“沛公居山东时”(《鸿门宴》)(山东在文中指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 地区,战国时六国之地。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叫关中。)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参乘也作“骖乘”,又叫陪乘。 古时乘车,御者在中,尊者在右,警卫在左,在左边担任警卫的人叫参乘。) 二、(共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建陵侯卫绾者,代大陵人也。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 他。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 长者,善遇之。”及文帝崩,景帝立,岁余不噍呵①绾,绾日以谨力。 景帝幸上林,诏中郎将参乘,还而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绾曰:“臣从 车士幸得以功次迁为中郎将,不自知也。”上问曰:“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 来,何也?”对曰:“死罪!实病。”上赐之剑。绾曰:“先帝赐臣剑凡六,剑, 不敢奉诏。”上曰:“剑,人之所施易②,独至今乎?”绾曰:“具在。”上使 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让他 将。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吴楚反,诏绾为将,将河间 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三岁,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以郅都治捕栗 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五岁,代桃侯 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终无可言。天子以为敦厚,可 相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 为丞相三岁,景帝崩,武帝立。建元年中,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 而君不任职,免之。其后绾卒,子信代。 (节选自《史记》列传第四十三) [注]①噍呵:斥责。②施易:变卖以换钱财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崩:古代帝王或王后死。 B.景帝幸上林 幸:指皇帝到某处 C.剑尚盛,未尝服也 服:使用。 D.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将:统率,率领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 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
D.《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的代表作,小说通篇用第一人称叙事,作品的 主人公就是大卫,是个遗腹子。母亲死后,大卫找到唯一的亲人姨婆,在姨婆的 培养下成为一位有成就的画家。 6.下列对文言文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轲刺秦王》)(足下是古代对对方 的敬称,多用于下级对上级或朋友、平辈之间,而且多用于书信中。) B.“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荆轲刺秦王》)(徵为古代五音之一,五 音即宫、商、角、徵、羽;也有七音之说,即在五音后加变宫、变徵二音,“变 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C.“沛公居山东时”(《鸿门宴》)(山东在文中指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 地区,战国时六国之地。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叫关中。)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参乘也作“骖乘”,又叫陪乘。 古时乘车,御者在中,尊者在右,警卫在左,在左边担任警卫的人叫参乘。) 二、(共 1 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 建陵侯卫绾者,代大陵人也。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 他。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 长者,善遇之。”及文帝崩,景帝立,岁余不噍呵①绾,绾日以谨力。 景帝幸上林,诏中郎将参乘,还而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绾曰:“臣从 车士幸得以功次迁为中郎将,不自知也。”上问曰:“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 来,何也?”对曰:“死罪!实病。”上赐之剑。绾曰:“先帝赐臣剑凡六,剑, 不敢奉诏。”上曰:“剑,人之所施易②,独至今乎?”绾曰:“具在。”上使 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让他 将。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吴楚反,诏绾为将,将河间 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三岁,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以郅都治捕栗 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五岁,代桃侯 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终无可言。天子以为敦厚,可 相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 为丞相三岁,景帝崩,武帝立。建元年中,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 而君不任职,免之。其后绾卒,子信代。 (节选自《史记》列传第四十三) [注]①噍呵:斥责。②施易:变卖以换钱财。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 崩:古代帝王或王后死。 B.景帝幸上林 幸:指皇帝到某处。 C. 剑尚盛,未尝服也 服:使用。 D. 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 将:统率,率领。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 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
B.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 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 C.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 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 D.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 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绾忠厚谨慎,受到皇帝敬重。孝景帝为太子时,请文帝身边的人喝酒,他 以生病为由不去参加;文帝死前嘱咐景帝要善待他,景帝即位后,一年多没有斥 责过他。 B.卫绾为官清廉,为人忠实宽厚。别人拿宝剑换取钱财,而他却把先帝赐的六 把宝剑保存完好,并不再接受景帝所赐宝剑:有人责备他,他甘愿蒙受,不与人 争辩;有了功劳,常让给他人 C.卫绾因两次立军功,两次加官晋爵。吴楚人反叛,他率兵攻打立下功劳,被授 为中尉;三年之后,又因为立下军功被封为建陵侯 D.卫绾敦厚少言,受到皇上尊宠和赏赐。他由太子太傅升为御史大夫,最后升 为丞相,为官期间始终不发表什么个人意见,皇上认为他敦厚,尊宠他并赏赐他 很多财物。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三、(26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 (10分) (1)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5分 (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 (5分) 1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完成(1)一(3)题。(10分)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大堰河,含汨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舍泪的去了 (节选自艾青《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
B.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 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 C.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 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 D.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 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绾忠厚谨慎,受到皇帝敬重。孝景帝为太子时,请文帝身边的人喝酒,他 以生病为由不去参加;文帝死前嘱咐景帝要善待他,景帝即位后,一年多没有斥 责过他。 B.卫绾为官清廉,为人忠实宽厚。别人拿宝剑换取钱财,而他却把先帝赐的六 把宝剑保存完好,并不再接受景帝所赐宝剑;有人责备他,他甘愿蒙受,不与人 争辩;有了功劳,常让给他人。 C.卫绾因两次立军功,两次加官晋爵。吴楚人反叛,他率兵攻打立下功劳,被授 为中尉;三年之后,又因为立下军功被封为建陵侯。 D.卫绾敦厚少言,受到皇上尊宠和赏赐。他由太子太傅升为御史大夫,最后升 为丞相,为官期间始终不发表什么个人意见,皇上认为他敦厚,尊宠他并赏赐他 很多财物。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120 分) 三、(26 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 (10 分) (1)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5 分) (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 (5 分) 1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完成(1)一(3)题。(10 分) (一)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二) 大堰河,含汨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舍泪的去了. (节选自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1)第(一)节诗中的“梦没有做醒”的意思 是 (2分) (2)第(一)节诗中两次咏叹“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这样写突出强调 了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3)第(二)节诗的排比句表达了怎样的内容?请简要分析。(4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诗人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广阔世界,思绪万千 不禁发问: ?”这一问表现出诗人对 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关心,也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和博大情怀。 (2)徐志摩《再别康桥》中“ ”两句运 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 营造出悄然离别的宁静氛围。 (3)在《论语·为政》中,孔子教导弟子仲由要懂得 就是聪明的道理。 四、(22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2分) 宗月大师 老舍 小时候,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九岁才入学。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叫我去 上学,又怕我受人家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 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 每月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母亲很爱我,但假若我能去做学徒,或提 着篮沿街卖樱桃而每天赚几百钱,她或许就不会坚决的反对。穷困比爱心更有力 量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偶然的”,是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一个 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 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母亲。 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 么白嫩肥胖。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震动。等我母亲 回答完,刘太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 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刘大叔去入学。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塾, 在离我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庙里。庙不甚大,而充满了各种气味……学校是 在大殿里。大殿两旁的小屋住着道士和他们的家眷。大殿里很黑、很冷。神像都 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 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刘大叔和老师 “嚷”了一阵,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 字经》。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自从做了学生以后,我时常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申几 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 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地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店铺。 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以我是 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1)第(一)节诗中的“梦没有做醒”的意思 是 。(2 分) (2)第(一)节诗中两次咏叹“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这样写突出强调 了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4 分) (3)第(二)节诗的排比句表达了怎样的内容?请简要分析。(4 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诗人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广阔世界,思绪万千, 不禁发问:“ , ?”这一问表现出诗人对 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关心,也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和博大情怀。 (2)徐志摩《再别康桥》中“ , ”两句运 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 营造出悄然离别的宁静氛围。 (3)在《论语·为政》中,孔子教导弟子仲由要懂得 “ , ”就是聪明的道理。 四、(22 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2 分) 宗月大师 老舍 小时候,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九岁才入学。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叫我去 上学,又怕我受人家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 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 每月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母亲很爱我,但假若我能去做学徒,或提 着篮沿街卖樱桃而每天赚几百钱,她或许就不会坚决的反对。穷困比爱心更有力 量。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偶然的”,是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一个 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 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母亲。 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 么白嫩肥胖。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震动。等我母亲 回答完,刘太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 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刘大叔去入学。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塾, 在离我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庙里。庙不甚大,而充满了各种气味……学校是 在大殿里。大殿两旁的小屋住着道士和他们的家眷。大殿里很黑、很冷。神像都 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 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刘大叔和老师 “嚷”了一阵,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 字经》。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自从做了学生以后,我时常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申几 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 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地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店铺。 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以我是一 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 出了手。 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叫他们吃;人们 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 他不管这些,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到我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 园……。他太乐善好施了。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 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就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过 往得最密。他办贫儿学校,我去做义务教师。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 我很明白,放粮放钱只不过是能延长贫民的受苦难的日期罢了。但是,看刘大叔 那么热心,那么真诚,我就顾不得和他辩论,而只好也出点力了。即使我和他辩 论,我也不会得胜,人情往往是能战胜理智的 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 人与小姐入庵为尼。由我对刘大叔的了解来看,他似乎势必走入避世学佛的一途。 如今,我的料想果然成了现实。在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 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还是红红的,笑 声还是洪亮的。对佛学,他有多么深的认识,我不敢说。我确实知道他是个好和 尚,能做一点便做一点。 出家以后不久,他就做了一座大寺的方丈,可是没有好久就被驱除出来。他是要 做真和尚,所以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庙里不要这种方丈。一般地说,方 丈的责任是要扩充庙产,而不是救苦救难的。离开大寺,他到一座没有任何产业 的庙里做方丈。他自己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办粥 厂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 么洪亮 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 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 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 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接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 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 入私塾那样 他是宗月大师。 (选自《老舍全集》第14卷,略有删改) (1)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震动。 (②)作者为什么说刘大叔“他似乎势必走入避世学佛的一途?请简要分析。(6 分) (3)宗月大师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4)宗月大师对“我,,有哪些帮助和影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五、(12分) 15.根据语境填空。(4分) 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说,即认为汉字的构成有“象 形”“①”“会意”“形声”“② “假借”六种方法。依
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 出了手。 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叫他们吃;人们 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 他不管这些,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到我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 园……。他太乐善好施了。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 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就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过 往得最密。他办贫儿学校,我去做义务教师。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 我很明白,放粮放钱只不过是能延长贫民的受苦难的日期罢了。但是,看刘大叔 那么热心,那么真诚,我就顾不得和他辩论,而只好也出点力了。即使我和他辩 论,我也不会得胜,人情往往是能战胜理智的。 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 人与小姐入庵为尼。由我对刘大叔的了解来看,他似乎势必走入避世学佛的一途。 如今,我的料想果然成了现实。在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 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还是红红的,笑 声还是洪亮的。对佛学,他有多么深的认识,我不敢说。我确实知道他是个好和 尚,能做一点便做一点。 出家以后不久,他就做了一座大寺的方丈,可是没有好久就被驱除出来。他是要 做真和尚,所以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庙里不要这种方丈。一般地说,方 丈的责任是要扩充庙产,而不是救苦救难的。离开大寺,他到一座没有任何产业 的庙里做方丈。他自己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办粥 厂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 么洪亮…… 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 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 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 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接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 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 入私塾那样! 他是宗月大师。 (选自《老舍全集》第 14 卷,略有删改) (1)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 分) 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震动。 (2)作者为什么说刘大叔“他似乎势必走入避世学佛的一途?请简要分析。(6 分) (3)宗月大师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4)宗月大师对“我,,有哪些帮助和影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五、(12 分) 15.根据语境填空。(4 分) 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说,即认为汉字的构成有“象 形”“ ① ”“会意”“形声” “ ② ”“假借”六种方法。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