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课程教学大 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59404 课程名称:法理学 英文名称:Jurisprudence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时:60 学分:4 适用对象:法学专业本科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法理学(Jurisprudence)要回答的问题既是法学中最起始、最基础的问题 又是最终极、最高深的问题:法律是什么?如何认识法律?如何践行法律?其 内容主要包括:法学的研究方法、法的本体、法的起源和发展、法的作用、法 的价值、法的运行、法的程序、法与社会等法理学的基本和重大问题:法律权 利和义务、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法律责任、法治与人治等法学基本范畴以及 一些法学理论和实践的前沿问题。法理学的研究内容决定了它在整个法学体系 中处于理论基石的地位,它通过为各部门法学提供普遍原理而对它们具有理论 指导作用,并成为沟通各部门法学的桥梁。 Abstract: The jurisprudence needs to reply the question is not only primitive and basic also ultimate and profound.What is law?How to realize and fulfill it?The research of jurisprudence contains that these basic and important question in the legal science system,such as research technique,the main body,origin and development, function and value,movement and procedure and social and so
《法理学 I》课程教学大 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59404 课程名称:法理学 英文名称:Jurisprudence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 时:60 学 分:4 适用对象: 法学专业本科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 无 二、课程简介 法理学(Jurisprudence)要回答的问题既是法学中最起始、最基础的问题, 又是最终极、最高深的问题:法律是什么?如何认识法律?如何践行法律?其 内容主要包括:法学的研究方法、法的本体、法的起源和发展、法的作用、法 的价值、法的运行、法的程序、法与社会等法理学的基本和重大问题;法律权 利和义务、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法律责任、法治与人治等法学基本范畴以及 一些法学理论和实践的前沿问题。法理学的研究内容决定了它在整个法学体系 中处于理论基石的地位,它通过为各部门法学提供普遍原理而对它们具有理论 指导作用,并成为沟通各部门法学的桥梁。 Abstract: The jurisprudence needs to reply the question is not only primitive and basic also ultimate and profound. What is law? How to realize and fulfill it? The research of jurisprudence contains that these basic and important question in the legal science system ,such as research technique, the main body, origin and development, function and value ,movement and procedure and social and so
on which related to legislation;The legal science basic category as well as legal science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front topics, including legal right and duty,legal act,legal relationship,legal liability,and government by law or rule by people.The jurisprudence research content attach importance to provide the theory instruction function of the universal principle for various departments legal science and become the bridge which various departments links up.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法理学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法学专业核心课 程之一,是法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它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 方法论,在学科门类上属于理论法学。 本课程旨在从法理学的学术定位和学科定位出发,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法学 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作为整个法学体系基础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理:全面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法学理论创新成 果,培养学生利用理论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 值观,形成初步的法律职业思维与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教学关 系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法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 2。明确法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理论体系,明晰法理学与法学其它分支学科的关系。 3.了解法学和法理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对法学和法理学课程有一个概括的认识。 4.熟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5.熟悉法律思维的基本特点。 (二)教学内容
on ,which related to legislation; The legal science basic category as well as legal science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front topics, including legal right and duty, legal act, legal relationship, legal liability, and government by law or rule by people .The jurisprudence research content attach importance to provide the theory instruction function of the universal principle for various departments legal science and become the bridge which various departments links up .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法理学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法学专业核心课 程之一,是法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它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 方法论,在学科门类上属于理论法学。 本课程旨在从法理学的学术定位和学科定位出发,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法学 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作为整个法学体系基础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理;全面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法学理论创新成 果,培养学生利用理论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 值观,形成初步的法律职业思维与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教学关 系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法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 2. 明确法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理论体系,明晰法理学与法学其它分支学科的关系。 3. 了解法学和法理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对法学和法理学课程有一个概括的认识。 4. 熟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5 .熟悉法律思维的基本特点。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第一节法学 一、法学的研究对象 二、法学的历史 三、法学的研究方法 四、当代中国的法学体系 第二节法理学的对象与性质 一、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法理学的性质 三、学习法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思想渊源 二、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形成 三、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中国化的进程 一、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三、第三次历史性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内核)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中国特色法学体系法学方法法理学性质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立场、观点 和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运用本章理论分析: (1)找一个司法案例,体会案例中的法理学。 (2)怎样认识法理学领域的基本问题? (三)思考与实践 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法学体系是如何构成的?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法学 一、法学的研究对象 二、法学的历史 三、法学的研究方法 四、当代中国的法学体系 第二节 法理学的对象与性质 一、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法理学的性质 三、学习法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思想渊源 二、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形成 三、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中国化的进程 一、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三、第三次历史性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内核)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中国特色法学体系 法学方法 法理学性质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立场、观点 和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运用本章理论分析: (1)找一个司法案例,体会案例中的法理学。 (2)怎样认识法理学领域的基本问题? (三)思考与实践 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法学体系是如何构成的?
3.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4.试述法理学的性质及其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5.阐述作为法理学研究对象的“法理”语义和意义。 6.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产生是文明社会法学史上的伟大革命? 7.为什么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标志着21世纪中国马克 思主义法理学的新飞跃?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章法法律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法的词源、词义。 2.掌握法的特征,以便有效区分法与其他社会规范。 3.。理解法的本质,从而对法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4.正确认识法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第一节法的概念 一、汉语中的“法”、“法律”及相关概念 二、西文中的“法”、“法律”及相关概念 第二节法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法的本质的论述 二、法的阶级本质 三、法的本质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第三节法的基本特征 一、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二、法是由因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 三、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四、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3.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4.试述法理学的性质及其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5.阐述作为法理学研究对象的“法理”语义和意义。 6.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产生是文明社会法学史上的伟大革命? 7.为什么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标志着 21 世纪中国马克 思主义法理学的新飞跃?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章 法 法律 (一)目的与要求 1. 理解法的词源、词义。 2. 掌握法的特征,以便有效区分法与其他社会规范。 3. 理解法的本质,从而对法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4. 正确认识法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法的概念 一、汉语中的“法”、“法律”及相关概念 二、西文中的“法”、“法律”及相关概念 第二节 法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法的本质的论述 二、法的阶级本质 三、法的本质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第三节 法的基本特征 一、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二、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 三、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四、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第四节法的作用 一、法的作用的原理 二、法的作用的分类 三、法的局限性 第五节法的定义 一、法学史上的法定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法定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法的定义 (2)法的本质 (3)法的特征 (4)法的规范作用 (5)法的局限性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运用本章原理及理论分析: (1)法为什么以人的行为为直接调整对象?法是否影响人的思想? (2)社会规范的强制性如何体现?是否具有国家强制性,是衡量一项规则是否 是法的决定性标准。对法律实施来说,是否国家强制力就意味着赤裸裸的暴力? (3)物质生活条件是否法的唯一影响因素?其他影响因素有哪些? (三)思考与实践 1,法的概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还是基本固定的? 2.法律的特征是什么? 3.如何理解法的本质? 4.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认识有何进步意义? 5.如何理解法的局限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二章法律要素
第四节 法的作用 一、法的作用的原理 二、法的作用的分类 三、法的局限性 第五节 法的定义 一、法学史上的法定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法定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法的定义 (2)法的本质 (3)法的特征 (4)法的规范作用 (5)法的局限性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运用本章原理及理论分析; (1)法为什么以人的行为为直接调整对象?法是否影响人的思想? (2)社会规范的强制性如何体现?是否具有国家强制性,是衡量一项规则是否 是法的决定性标准。对法律实施来说,是否国家强制力就意味着赤裸裸的暴力? (3)物质生活条件是否法的唯一影响因素?其他影响因素有哪些? (三)思考与实践 1.法的概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还是基本固定的? 2.法律的特征是什么? 3. 如何理解法的本质? 4.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认识有何进步意义? 5.如何理解法的局限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二章 法律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