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57902 课程名称:犯罪心理学 英文名称:Criminal Psychology 课程类别:专业课 时:32 学 分分:2 适用对象:法学 老核方式:老查 先修课程:心理学概论、刑法学 二、课程简介 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 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一门学科。它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犯罪人形成犯罪心理和 发生犯罪行为的原因过程和规律,为揭露和惩戒犯罪以及预防犯罪、矫治犯罪提供心 理科学依据和方法。 Crime psychology is a subject that studies the psychological basis of a criminal,which influences and dominates formation,development,changing regularity of the criminal's psychology and the crime countermeasure of public security and judicial organ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it studies the cause,process and law of forming crime psychology and committing crimes,thereby providing a scientific basis and method for the exposition,punishment,prevention and correction of crime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犯罪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性学科,是偏 重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刑法学主 要从犯罪的构成要件等方面认识犯罪不同,犯罪心理学从犯罪人的内在心理方面分析 犯罪。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从内、外两方面全面、系统认识犯罪。该课程是 法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教学目的: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对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原因及其规 律的了解,提高认识、分析和预防犯罪的能力,为预防犯罪、揭露和惩治犯罪以及改 造罪犯等提供心理学依据,也为其将来可能从事的公安、检察、法院和监狱的工作打 下理论基础。 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情况相结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凸显思想
1 《犯罪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57902 课程名称:犯罪心理学 英文名称:Criminal Psychology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 32 学 分: 2 适用对象: 法学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心理学概论、刑法学 二、课程简介 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 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一门学科。它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犯罪人形成犯罪心理和 发生犯罪行为的原因过程和规律,为揭露和惩戒犯罪以及预防犯罪、矫治犯罪提供心 理科学依据和方法。 Crime psychology is a subject that studies the psychological basis of a criminal, which influences and dominates formation, development, changing regularity of the criminal’s psychology and the crime countermeasure of public security and judicial orga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it studies the cause, process and law of forming crime psychology and committing crimes, thereby providing a scientific basis and method for the exposition, punishment, prevention and correction of crime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犯罪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性学科,是偏 重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刑法学主 要从犯罪的构成要件等方面认识犯罪不同,犯罪心理学从犯罪人的内在心理方面分析 犯罪。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从内、外两方面全面、系统认识犯罪。该课程是 法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教学目的: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对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原因及其规 律的了解,提高认识、分析和预防犯罪的能力,为预防犯罪、揭露和惩治犯罪以及改 造罪犯等提供心理学依据,也为其将来可能从事的公安、检察、法院和监狱的工作打 下理论基础。 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情况相结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凸显思想
政治教学的鲜活性、贴近性、实效性。结合社会转型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多发的现状, 创新教学理念,融入思政教育素材,深入挖掘思想政治素材,把“立德树人”牢牢放 在核心位置。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犯罪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2.了解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贯通国家意识、政治认同,熟悉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犯罪心理学的概念 1.犯罪心理学的概念 2.与犯罪心理学相关的概念辨析 3.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4.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目的 5.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第二节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犯罪心理学的方法论概述 2.犯罪心理学的哲学方法论 3.犯罪心理学的一般科学方法论 4.犯罪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5.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类型及其选择 第三节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步骤 1.选择研究课题 2.根据理论设定具体的研究假设 3.研究设计 4.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第四节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我国古代犯罪心理学思想发展历程 2.我国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3.西方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4.我国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向 5.我国高校思政理论下的犯罪心理学探究 (三)思考与实践
2 政治教学的鲜活性、贴近性、实效性。结合社会转型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多发的现状, 创新教学理念,融入思政教育素材,深入挖掘思想政治素材,把“立德树人”牢牢放 在核心位置。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犯罪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2.了解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贯通国家意识、政治认同,熟悉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的概念 1.犯罪心理学的概念 2.与犯罪心理学相关的概念辨析 3.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4.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目的 5.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犯罪心理学的方法论概述 2.犯罪心理学的哲学方法论 3.犯罪心理学的一般科学方法论 4.犯罪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5.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类型及其选择 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步骤 1.选择研究课题 2.根据理论设定具体的研究假设 3.研究设计 4.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第四节 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我国古代犯罪心理学思想发展历程 2.我国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3.西方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4.我国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向 5.我国高校思政理论下的犯罪心理学探究 (三)思考与实践
1.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如何理解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3.犯罪心理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以及常见的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有哪 4.根据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步骤,自己选择一个课题,思考如何进行研究。 5.加强课堂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 手段:多媒体 第二章认识犯罪心理的基本维度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犯罪心理学认识人和犯罪人的方法论 2.掌握犯罪人、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3.了解有关犯罪人特征研究的理论与观点: 4.熟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有关犯罪心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犯罪与犯罪人 1.犯罪的概念 2.实质意义上的犯罪与形式意义上的犯罪 3.犯罪人 4.犯罪与犯罪人的关系 第二节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 1.犯罪心理 2.犯罪行为 3.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整体性关系 第三节研究犯罪人的多维视角 1.人的物质属性 2.人的生物属性 3.人的思想属性 4.人的社会属性 第四节对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反思 1.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二元内涵 2.生物性不等于犯罪性 3.对犯罪人的认识必须强调多维视角 3
3 1.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如何理解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3.犯罪心理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以及常见的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有哪 些? 4.根据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步骤,自己选择一个课题,思考如何进行研究。 5.加强课堂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 手段:多媒体 第二章 认识犯罪心理的基本维度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犯罪心理学认识人和犯罪人的方法论; 2.掌握犯罪人、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3.了解有关犯罪人特征研究的理论与观点; 4.熟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有关犯罪心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犯罪与犯罪人 1.犯罪的概念 2.实质意义上的犯罪与形式意义上的犯罪 3.犯罪人 4.犯罪与犯罪人的关系 第二节 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 1.犯罪心理 2.犯罪行为 3.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整体性关系 第三节 研究犯罪人的多维视角 1.人的物质属性 2.人的生物属性 3.人的思想属性 4.人的社会属性 第四节 对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反思 1.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二元内涵 2.生物性不等于犯罪性 3.对犯罪人的认识必须强调多维视角
(三)思考与实践 1.简述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2.简述人的属性 3.如何理解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三章犯罪心理结构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有关犯罪心理结构的争论: 2.学握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和要素: 3.了解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和形态变化 4.学会运用犯罪心理结构的理论分析案例。 5.在课堂上融入德育教育,介绍犯罪心理结构的同时提升大学生的德育。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犯罪心理结构概述 1.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 2.犯罪心理结构与个性心理结构 3.研究犯罪心理结构的意义 第二节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索 1.动力结构的组成要素 2.特征结构的组成要素 3.调节结构的组成要素 4.犯罪人的心理状态 5.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 第三节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及形态变化 1.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 2.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态变化 第四节和罪心理结构的作用与特性 1.犯罪心理结构的作用 2.犯罪心理结构的特性 第五节犯罪心理结构的实证和测量 1.犯罪心理结构的可测性 2.犯罪心理结构的侧量
4 (三)思考与实践 1.简述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2.简述人的属性。 3.如何理解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三章 犯罪心理结构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有关犯罪心理结构的争论; 2.掌握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和要素; 3.了解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和形态变化; 4.学会运用犯罪心理结构的理论分析案例。 5.在课堂上融入德育教育,介绍犯罪心理结构的同时提升大学生的德育。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犯罪心理结构概述 1.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 2.犯罪心理结构与个性心理结构 3.研究犯罪心理结构的意义 第二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 1.动力结构的组成要素 2.特征结构的组成要素 3.调节结构的组成要素 4.犯罪人的心理状态 5.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 第三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及形态变化 1.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 2.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态变化 第四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作用与特性 1.犯罪心理结构的作用 2.犯罪心理结构的特性 第五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实证和测量 1.犯罪心理结构的可测性 2.犯罪心理结构的测量
第六节有关犯罪心理结构的学术争论 1.争论的焦点 2.对争论的思考 (三)思考与实践 1.什么是犯罪心理结构?如何理解犯罪心理结构与人的个性的关系? 2.犯罪心理结构包括哪些构成要素?如何理解各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 3.犯罪心理结构可分为哪两种模式?有何形态变化? 4.为什么说犯罪心理结构是可知的?怎样进行犯罪心理结构的测量? 5.选择案例,分析犯罪人的犯罪心理结构。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课堂教授与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四章犯罪心理结构成因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国内外各种犯罪原因学说: 2.掌握犯罪综合动因论的含义和要点 3.了解影响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主体内、外因素: 4.掌握各因素在犯罪心理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5.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犯罪心理结构的具体成因。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我国学者个体犯罪原因论 1.台湾地区学者的观点 2.大陆学者的观点 第二节国外个体犯罪原因论 1.心理本能说的原因论 2.精神病理学的原因论 3.生物学的原因论 4.学习理论的原因论 5.多元原因论 第三节犯罪综合动因论 1犯罪综合动因论的定义 2.犯罪综合动因论的特点 3.影响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因索 5
5 第六节 有关犯罪心理结构的学术争论 1.争论的焦点 2.对争论的思考 (三)思考与实践 1.什么是犯罪心理结构?如何理解犯罪心理结构与人的个性的关系? 2.犯罪心理结构包括哪些构成要素?如何理解各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 3.犯罪心理结构可分为哪两种模式?有何形态变化? 4.为什么说犯罪心理结构是可知的?怎样进行犯罪心理结构的测量? 5.选择案例,分析犯罪人的犯罪心理结构。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课堂教授与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四章 犯罪心理结构成因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国内外各种犯罪原因学说; 2.掌握犯罪综合动因论的含义和要点; 3.了解影响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主体内、外因素; 4.掌握各因素在犯罪心理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5.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犯罪心理结构的具体成因。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我国学者个体犯罪原因论 1.台湾地区学者的观点 2.大陆学者的观点 第二节 国外个体犯罪原因论 1.心理本能说的原因论 2.精神病理学的原因论 3.生物学的原因论 4.学习理论的原因论 5.多元原因论 第三节 犯罪综合动因论 1.犯罪综合动因论的定义 2.犯罪综合动因论的特点 3.影响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