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2015年初中毕业统一检测 语文 2015年5月 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考生须知 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4道小题。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3.1-2题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填涂:其它试题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均在答 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答题卡等一并交回 、基础题。(共14分)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题 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 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 均以祭s神佛、祭din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 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1)语段中画线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嗣典q1yd 嗣典qiy C.祀奠 D.祀奠qiyi (2)结合文段语境,下面组词和对应的义项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组词:享福、造福。福:一切顺利,各事幸运 B.组词:祝福、祝寿。祝:表示对人对事的美好祝愿 C.组词:祈福、祈求。祈:要求,命令。 D.组词:千禧、新禧。禧:吉祥,幸福。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惨淡阴晦筹倍各得其所 B.推辞既然慢延叹为观止 惋惜傍晚和蔼无原无故 D.绯红缥缈教诲与日俱增 3.下面的语段中有两处语病,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处。(不得改变句子的原意) (2分) 南水北调工程连接起长江、黄河,也连结起干年的历史文化,同时为我国国民经济注入 无比强大的动力。可以说,南水北调是一次生命交流的活动。几十万库区移民展现出博大的 爱国情怀和牺牲。他们曾经祖祖辈辈居住的老屋和赖以生存的农田,如今都静静地沉睡在数 十米深的水底。为了实现工程既定目标,广大建设者们舍小家为大家,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 可泣。我们这些受惠的北方民众,不仅需要感恩,最需要行动起来珍惜水资源。 修改 第一处 第二处: 4.结合文段语境,在横线上填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如何让传统文化持续新起来,火起来,热下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委员认为,要 注重非遗工作,使传统文化传承与市场找到好的结合点 使之成为大路货。范迪 安举例,对传统古村落应进行活态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意义不仅仅在于建筑特色,其中的 人文底蕴、风俗民情也是宝贵的文化资源。“每个中国人的身体里都流淌着传统文化的血液
北京市通州区 2015 年初中毕业统一检测 语 文 2015 年 5 月 考 生 须 知 1.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2.本试卷共 8 页,共五道大题,24 道小题。试卷满分 100 分,答题时间 150 分钟。 3.1-2 题用 2B 铅笔在机读卡上填涂;其它试题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均在答 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答题卡等一并交回。 一、基础题。(共 14 分)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题。 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 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 均以祭 sì神佛、祭 diàn 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 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1)语段中画线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嗣 典 qí yǜ B.嗣 典 qǐ yù C.祀 奠 qí yù D.祀 奠 qǐ yǜ (2)结合文段语境,下面组词和对应的义项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组词:享福、造福。 福:一切顺利,各事幸运。 [来源:学科网] B.组词:祝福、祝寿。 祝:表示对人对事的美好祝愿。 C.组词:祈福、祈求。 祈:要求,命令。 D.组词:千禧、新禧。 禧:吉祥,幸福。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惨淡 阴晦 筹倍 各得其所 B.推辞 既然 慢延 叹为观止 C.惋惜 傍晚 和蔼 无原无故 D.绯红 缥缈 教诲 与日俱增 3.下面的语段中有两处语病,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处。(不得改变句子的原意) (2 分) 南水北调工程连接起长江、黃河,也连结起千年的历史文化,同时为我国国民经济注入 无比强大的动力。可以说,南水北调是一次生命交流的活动。几十万库区移民展现出博大的 爱国情怀和牺牲。他们曾经祖祖辈辈居住的老屋和赖以生存的农田,如今都静静地沉睡在数 十米深的水底。为了实现工程既定目标,广大建设者们舍小家为大家,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 可泣。我们这些受惠的北方民众,不仅需要感恩,最需要行动起来珍惜水资源。 修改: 第一处: 第二处: 4.结合文段语境,在横线上填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如何让传统文化持续新起来,火起来,热下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委员认为,要 注重非遗工作,使传统文化传承与市场找到好的结合点, 使之成为大路货。范迪 安举例,对传统古村落应进行活态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意义不仅仅在于建筑特色,其中的 人文底蕴、风俗民情也是宝贵的文化资源。“每个中国人的身体里都流淌着传统文化的血液
多管齐下,传统文化之美也可以引导现代生活。”这一观点得到了冯骥才的认同。他建议, 把传统村落和非遗保护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A.要内心永远记着中国传统美德 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继续加油 B.既不能束之高阁,也不应过度生产 让文化的主人自己创造文化 C.要内心永远记着中国传统美德 让文化的主人自己创造文化 D.既不能束之高阁,也不应过度生产 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继续加油 5.请结合文段信息,提出一个自己的观点,并且简要阐述。(2分) (人民网上海2015年2月27日电昊心远上海警察们门神”)喜庆的红底祥云背景下 四位公安民警全副武装”,扬手抬足之间门神ˇ形象跃然纸上。今年春节期间,这套别出心 裁的警察门神”得到了数百万网友的热烈追捧。“感觉很特别,非常喜欢”、“警察其实就是 当代的门神”,对于警察版门神”,网友们不仅好评如潮,而且还纷纷下载使用。不少网友 将它设置成为自己的手机屏保,有的甚至打印出来,张贴在了自家大门上,网友戏称:不但 应景,说不定还能防盗。但是也有一些网友提出不同意见。 观点: 阐述: 6.结合下面信息,请你以“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补写上联。(2分)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 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 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中华文明几千年积 淀而来,是中国文化的根本所在。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如何保有、传承、发扬这份独特的 文化基因”,在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成为很多代表委员关心的问题 上联 下联:创造今日丰功伟绩 、简答题。(共11分) 7.背诵、默写。(3分) (1)写出《春望》或《过零丁洋》中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 。(2分) (2)由范仲淹《渔家傲》中写边关景象的词句是 ,可以使人联想到王 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1分) 8.《与朱元思书》中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来形容江水湍急奔腾的气势,《三峡》一 文中,间接表现江水相似特点的句子则是 (2分) 9.比较阅读,回答问题。(6分) (一)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对《赤壁》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诗歌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诸葛亮的才能不会被世人知晓 D.在这首咏史诗中,诗人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侧面写出赤壁之 战对双方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多管齐下,传统文化之美也可以引导现代生活。”这一观点得到了冯骥才的认同。他建议, 把传统村落和非遗保护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 A.要内心永远记着中国传统美德 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继续加油。 B.既不能束之高阁,也不应过度生产 让文化的主人自己创造文化 C.要内心永远记着中国传统美德 让文化的主人自己创造文化 D.既不能束之高阁,也不应过度生产 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继续加油。 5.请结合文段信息,提出一个自己的观点,并且简要阐述。(2 分) (人民网上海 2015 年 2 月 27 日电 吴心远 上海警察“门神”)喜庆的红底祥云背景下, 四位公安民警“全副武装”,扬手抬足之间“门神”形象跃然纸上。今年春节期间,这套别出心 裁的警察“门神”得到了数百万网友的热烈追捧。“感觉很特别,非常喜欢”、“警察其实就是 当代的‘门神’”,对于警察版“门神”,网友们不仅好评如潮,而且还纷纷下载使用。不少网友 将它设置成为自己的手机屏保,有的甚至打印出来,张贴在了自家大门上,网友戏称:不但 应景,说不定还能防盗。但是也有一些网友提出不同意见。 观点: 阐述: 6.结合下面信息,请你以“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补写上联。(2 分) 2014 年 9 月 2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 2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 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 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中华文明几千年积 淀而来,是中国文化的根本所在。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如何保有、传承、发扬这份独特的 “文化基因”,在 2015 年的全国两会上,成为很多代表委员关心的问题。 上联: 下联:创造今日丰功伟绩 二、简答题。(共 11 分) 7.背诵、默写。(3 分) (1)写出《春望》或《过零丁洋》中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 句: , 。(2 分) (2)由范仲淹《渔家傲》中写边关景象的词句是 ,可以使人联想到王 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1 分) 8.《与朱元思书》中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来形容江水湍急奔腾的气势,《三峡》一 文中,间接表现江水相似特点的句子则是: , 。(2 分) 9.比较阅读,回答问题。(6 分) (一)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对《赤壁》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诗歌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诸葛亮的才能不会被世人知晓。 D.在这首咏史诗中,诗人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侧面写出赤壁之 战对双方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2)对《破阵子》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醉里挑灯看剑”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你看他以酒浇愁,醉眼朦胧中 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报国杀敌的宝剑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的速战速决,武器先进。 C.“可怜白发生”与前面九句形成极大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深 沉地感受到词人火一般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无奈 D.“梦回”和“八百里”两句写大片军营绵延八百里,处处炊烟烤着牛肉,极言战斗 场面的宏大 (3)两首诗词,都有对沙场的想象描述“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醉里挑 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概括表述两首诗词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相同和不同。(2分) 相同点 不同点 三、阅读文言文,回答第10-13题。(共10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 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毎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迂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 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 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 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疊崿弓 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窝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 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於千 古矣 (选自袁山松《宜都记》) 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略无阙处( (2)泠泠不绝( 11.下列各句中的“自”与例句中的“自”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有朋自远方来 A.自三峡七百里中 B.自非亭午夜分 C.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 D.不能妄自非薄,引喻失义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答: (2)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答 1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总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四季的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 清幽美和凄婉美 B.【乙】文描写三峡的山水之美,然后以“山松言”转入议论抒情,表达欣赏山水的喜 C.【甲】文写猿鸣渲染环境的优美,也表现作者怀才不遇、羁旅孤寂的悲凉心境。【乙】 文写猿鸣,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三峡的生机与美丽,表达作者与众不同的喜悦之情 D.【甲】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和【乙】文中“山水 迂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在描写山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阅读现代文,完成问题。(共25分)
(2)对《破阵子》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醉里挑灯看剑”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你看他以酒浇愁,醉眼朦胧中 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报国杀敌的宝剑。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的速战速决,武器先进。 C.“可怜白发生”与前面九句形成极大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深 沉地感受到词人火一般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无奈。 D.“梦回”和“八百里”两句写大片军营绵延八百里,处处炊烟烤着牛肉,极言战斗 场面的宏大。 (3)两首诗词,都有对沙场的想象描述“折戟沉沙铁未 销,自将磨洗认前朝”“醉里挑 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概括表述两首诗词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相同和不同。(2 分) 相同点: 不同点: 三、阅读文言文,回答第 10—13 题。(共 10 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 泉瀑 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迂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 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 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 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 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 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於千 古矣。 (选自袁山松《宜都记》) 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略无阙.处( ) (2)泠泠不绝.( ) 11.下列各句中的“自”与例句中的“自”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例句:有朋自远方来 A.自三峡七百里中 B.自非亭午夜分 C.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 D.不能妄自非薄,引喻失义[来源:学#科# 网] 12.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答: (2)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答: 1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 分) A.【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总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四季的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 清幽美和凄婉美。 B.【乙】文描写三峡的山水之美,然后以“山松言”转入议论抒情,表达欣赏山水的喜 悦之情。 C.【甲】文写猿鸣渲染环境的优美,也表现作者怀才不遇、羁旅孤寂的悲凉心境。【乙】 文写猿鸣,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三峡的生机与美丽,表达作者与众不同的喜悦之情。 D.【甲】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和【乙】文中“山水 迂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在描写山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阅读现代文,完成问题。(共 25 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共9分) 裘锡圭:学人风骨 ①如果按照占地面积来划分,裘锡圭先生的住所有两个“主人 半住着裘先生 半住着书。如今,老先生的眼睛不好,裘太太希望他少去书房费神,多在生活区域内活动 可是老裘不听啊!他经常借口去放本书,然后在书房—待就是几小时。”裘太太说,“你 说他的眼睛怎么能不坏?他根本不知道时间 (一)特制高桌做学问 ②裘先生用的是一个1米来高的特制书桌。校稿时,裘先生坐到桌前,桌面就差不多和 他的脖子在同—一高度了。这几年,青光眼、近视眼、老花眼一齐“围攻”裘先生,每每看书 稿,他就得摘掉眼镜,把稿纸放在书桌上,低下头,几乎贴着纸面,细细校稿,间或用笔删 改 ③裘先生最近完成的一个大项目,是参与编写了《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一书。 这部书是我国首部完整的马王堆帛书的释文和注释本,被誉为40年来帛书硏究整理的“集 大成者”。“看裘先生的帛书硏究手稿,真是感动得不行。”该书编委、中华书局总经理徐 俊说,裘先生曾特地致电他,想要上世纪80年代的A3蓝格稿纸,因为那个纸文字格大、 栏距宽。但在裘先生的手稿上,原本疏眀的空行已经被红色、蓝色、黑色几道修改印迹覆盖, 整张纸面都铺满了字。“好多人都用手机照下来,现在还能这么做学问,太让人感动了 徐俊说 (二)逐字逐句 ④裘先生不用邮箱,如果有稿子想请他指正,裘太太就会递上一纸打印稿模板,“老裘 眼睛不行,麻烦你把每个字都调到这么大”。放在Word里比对,字号差不多得是小初号 页纸大约100字,一般人读完只消几秒钟,裘先生看稿时,得用上20来分钟,反复通读 逐字修改。 裘先生早年培养的博土生、现任台湾“中硏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历史文物陈列馆馆长李 宗琨说,“他是很好的学者,更是很好的师长。” (三)以身作则 ⑤裘先生曾说:“做学问不能浪费纳税人的钱,要做出实实在在真正有意义的东西 他没有“著作等身”,但每一部书都是精耕细作,在学术圈有着持久的影响力。 ⑥裘先生说,如今他的眼睛、精力都不行,很难再做帛书的拼复工作:“这次《集成》 得以出版,中心的青年学者是主力。”在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最年轻的学 者才30岁出头,却已是复旦大学的副教授。 ⑦在中心,学术探讨提倡平等,人人畅所欲言。裘先生说,现在他看书看得少,如果年 轻人看到跟他的研究有关的信息,都会及时向他反馈。他们有不同意见,基本上也能无顾虑 地向他提出 ⑧对于这个14人组成、年龄跨度从“30后”到“80后”的学术团队,裘先生很满意 现在的社会多追名逐利,只有真正有兴趣的人,才能像他们这样做。一个学术单位有责任 培养年轻人,创造学术第一的气氛和学风。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单颖文) 链接:裘锡圭,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在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简牍、帛书方面颇有造 诣,曾屡次参加重大出土文献整理,治学严谨,功力深厚现为复旦大学岀土文献与古文字 研究中心教授、博导。 14.一篇精美的文章,思想主旨一定会贯通全篇,参照前面的小标题(一)的结构,结合 内容,补充完整后面(二)(三)两个小标题。(2分) 5.参考以下对航天追梦人一一车著明的高度精炼概括,请你结合文章为主人公裘锡圭写 段颁奖词。(3分) 主题:扎根大凉山21年“数据王”甘当“飞天”护航人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17 题。(共 9 分) 裘锡圭:学人风骨 ①如果按照占地面积来划分,裘锡圭先生的住所有两个“主人”——一半住着裘先生, 一半住着书。如今,老先生的眼睛不好,裘太太希望他少去书房费神,多在生活区域内活动。 “可是老裘不听啊!他经常借口去放本书,然后在书房一待就是几小时。”裘太太说,“你 说他的眼睛怎么能不坏?他根本不知道时间!” (一)特制高桌做学问 ②裘先生用的是一个 1 米来高的特制书桌。校稿时,裘先生坐到桌前,桌面就差不多和 他的脖子在同一高度了。这几年,青光眼、近视眼、老花眼一齐“围攻”裘先生,每每看书 稿,他就得摘掉眼镜,把稿纸放在书桌上,低下头,几乎贴着纸面,细细校稿,间或用笔删 改。 ③裘先生最近完成的一个大项目,是参与编写了《长沙马王堆汉墓 简帛集成》一书。 这部书是我国首部完整的马王堆帛书的释文和注释本,被誉为 40 年来帛书研究整理的“集 大成者”。“看裘先生的帛书研究手稿,真是感动得不行。”该书编委、中华书局总经理徐 俊说,裘先生曾特地致电他,想要上世纪 80 年代的 A3 蓝格稿纸,因为那个纸文字格大、 栏距宽。但在裘先生的手稿上,原本疏朗的空行已经被红色、蓝色、黑色几道修改印迹覆盖, 整张纸面都铺满了字。“好多人都用手机照下来,现在还能这么做学问,太让人感动了。” 徐俊说。 (二)逐字逐句 ④裘先生不用邮箱,如果有稿子想请他指正,裘太太就会递上一纸打印稿模板,“老裘 眼睛不行,麻烦你把每个字都调到这么大”。放在 Word 里比对,字号差不多得是小初号。 一页纸大约 100 字,一般人读完只消几秒钟,裘先生看稿时,得用上 20 来分钟,反复通读, 逐字修改。 裘先生早年培养的博士生、现任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历史文物陈列馆馆长李 宗琨说,“他是很好的学者,更是很好的师长。” (三)以身作则 ⑤裘先生曾说:“做学问不能浪费纳税人的钱,要做出实实在在真正有意义的东西。” 他没有“著作等身”,但每一部书都是精耕细作,在学术圈有着持久的影响力。 ⑥裘先生说,如今他的眼睛、精力都不行,很难再做帛书的拼复工作:“这次《集成》 得以出版,中心的青年学者是主力。”在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最年轻的学 者才 30 岁出头,却已是复旦大学的副教授。 ⑦在中心,学术探讨提倡平等,人人畅所欲言。裘先生说,现在他看书看得少,如果年 轻人看到跟他的研究有关的信息,都会及时向他反馈。他们有不同意见,基本上也能无顾虑 ... 地.向他提出:“ ” ⑧对于这个 14 人组成、年龄跨度从“30 后”到“80 后”的学术团队,裘先生很满意: “现在的社会多追名逐利,只有真正有兴趣的人,才能像他们这样做。一个学术单位有责任 培养年轻人,创造学术第一的气氛和学风。”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单颖文) 链接:裘锡圭,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在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简牍、帛书方面颇有造 诣,曾屡次参加重大出土文献整理,治学严谨,功力深厚。现为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 研究中心教授、博导。 14.一篇精美的文章,思想主旨一定会贯通全篇,参照前面的小标题(一)的结构,结合 内容,补充完整后面(二)(三)两个小标题。(2 分) 答: 15.参考以下对航天追梦人——车著明的高度精炼概括,请你结合文章为主人公裘锡圭写 一段颁奖词。(3 分) 主题:扎根大凉山 21 年 “数据王”甘当“飞天”护航人
他,10年潜心苦读、3次参加自考、4次角色转换、17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 发明专利、21年植根大凉山、0多颗卫星发射的护航者,一连串的数据连接起来,描绘出 不折不扣的“数据王”形象。他,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无视高薪的企业邀请,不顾个人 身体状况,一直的坚持与坚守,成就今日的航天梦。他就是大凉山的航天追梦人一—车著 明。(2015年04月09日来源:人民网) 主题 颁奖词: 16.第⑦段裘先生要表达年轻人无顾虑地提出问题,若在横线上补全裘先生的话,最恰当的 项是(2分) A.如果我多问一些问题,就会锻炼他们继续进步。 B.如果我端一次架子,可能他们以后就不说了,那得有多遗憾? C.不下决心提问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D.人应当相信,不了解的东西总是可以了解的 17.裘锡圭:有学人风骨。请结合下面的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举出生活实例谈谈我们学 生端正学风的必要性。(2分) 材料:“学风”,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即是“广泛地加以学习,详细地加以求教 谨慎地加以思考,踏实地加以实践。”学风有广义的学风和狭义的学风之分。从狭义上讲 学风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讲,学风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我们 般意义上所讲的学风则是指“狭义的学风”,即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 稳定的学习风气与学习氛围,是学生总体学习质量和学习面貌的主要标志,是全体学生群体 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综合表现。可见,学风既是一种学习氛围,同时又是一种群体行为 不但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还能内化为一种向上的精神动力。在优良学风的 环境里,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意志情感等都会发生变化,并反过来对自 己的成长成才和职业生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0题。(共9分 导读东方红号卫星还在天上飞我们中的很多人却已经走了。曾担任“东方红一号”卫 星总体组副组长的潘厚任在2015年举行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45周年座谈会上感叹。 45年了,“东方红一号”仍在天上飞 亲历者讲述卫星研制鲜为人知的故事 ①东红号理星逛在天上飞,我们中的很多人却已经走了。”曾担任“东方红·号”卫 星总体组副组长的潘厚任,在4月24日举行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45周年座谈会上感叹。 ②回想起45年前的今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秘书长周晓飞感觉历历在目 当时还是初中生的他,和“大人”们样期盼着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期待着东方红乐 曲在太空唱响 ③在这场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国际太空》杂志社主办的座谈会上,航天专家张履 谦院士以及当年参加东方红一号卫星和长征一号火箭硏制工作的40多名老专家重新聚首, 回顾了卫星硏制的艰辛历程,讲述了当年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质量居各国首星之最 ④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号运载火箭从酒 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约13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这也使我国成为继前苈联、美国法国和 日本之后,第5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 ⑤该星不仅全部达到了设计要求,而且质量达到173 比前4个国家首颗卫星的质 量总和还要多出近30 同时,该卫星在跟踪手段、信号传输形式和星上温控系统等技术 方面,均超过了上述国家首颗卫星的水平东方红一号搭载的各种科学仪器工作时间远远超 过了设计额定要求,取得了大量的工程遥测参数,为后来的卫星设计和研制工作提供了重要 依据。 (二)球形设计兼顾多方考虑
他,10 年潜心苦读、3 次参加自考、4 次角色转换、17 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3 项国家 发明专利、21 年植根大凉山、70 多颗卫星发射的护航者,一连串的数据连接起来,描绘出 不折不扣的“数据王”形象。他,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无视高薪的企业邀请,不顾个人 身体状况,一直的坚持与坚守,成就今日的航天梦。他就是大凉山的航天追 梦人——车著 明。(2015 年 04 月 09 日 来源:人民网) 主题: 颁奖词: 16.第⑦段裘先生要表达年轻人无顾虑地提出问题 ........,若在横线上补全裘先生的话,最恰当的 一项是(2 分) A.如果我多问一些问题,就会锻炼他们继续进步。 B.如果我端一次架子,可能他们以后就不说了,那得有多遗憾? C.不下决心提问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D.人应当相信,不了解的东西总是可以了解的。 17.裘锡圭:有学人风骨。请结合下面的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举出生活实例谈谈我们学 生端正学风的必要性。(2 分) 材料:“学风”,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即是“广泛地加以学习,详细地加以求教, 谨慎地加以思考,踏实地加以实践。”学风有广义的学风和狭义的学风之分。从狭义上讲, 学风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讲,学风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我们一 般意义上所讲的学风则是指“狭义的学风”,即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 稳定的学习风气与学习氛围,是学生总体学习质量和学习面貌的主要标志,是全体学生群体 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综合表现。可见,学风既是一种学习氛围,同时又是一种群体行为, 不但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还能内化为一种向上的精神动力。在优良学风的 环境里,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意志情感等都会发生变化,并反过来对自 己的成长成才和职业生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答: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8—20 题。(共 9 分) [导读]东方红一号卫星还在天上飞,我们中的很多人却已经走了。曾担任“东方红一号”卫 星总体组副组长的潘厚任,在 2015 年举行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45 周年座谈会上感叹。 45 年了,“东方红一号”仍在天上飞 ——亲历者讲述卫星研制鲜为人知的故事 ①“东方红一号卫星还在天上飞,我们中的很多人却已经走了。”曾担任“东方红一号”卫 星总体组副组长的潘厚任,在 4 月 24日举行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45周年座谈会上感叹。 ②回想起 45 年前的今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秘书长周晓飞感觉历历在目。 当时还是初中生的他,和“大人”们一样期盼着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期待着东方红乐 曲在太空唱响。 ③在这场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国际太空》杂志社主办的座谈会上,航天专家张履 谦院士以及当年参加东方红一号卫星和长征一号火箭研制工作的 40 多名老专家重新聚首, 回顾了卫星研制的艰辛历程,讲述了当年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质量居各国首星之最 ④1970 年 4 月 24 日 21 时 35 分,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从酒 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约 13 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这也使我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法国和 日本之后,第 5 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 ⑤该星不仅全部达到了设计要求,而且质量达到 173 千克,比前 4 个国家首颗卫星的质 量总和还要多出近 30 千克。同时,该卫星在跟踪手段、信号传输形式和星上温控系统等技术 方面,均超过了上述国家首颗卫星的水平。东方红一号搭载的各种科学仪器工作时间远远超 过了设计额定要求,取得了大量的工程遥测参数,为后来的卫星设计和研制工作提供了重要 依据。 (二)球形设计兼顾多方考虑[来源:学科网 ZXX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