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单元4:第二章希腊化与罗马时期的政治思想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第一节世界帝国的建立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一、城邦的解体和帝国的建立 城邦的解体及其原因。世界帝国的建立。 二、军事帝国的政治状况及其政治思想的影响 帝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个人与国家关系的变化。 政治思想趋向沉寂,伦理思想繁荣。个人主义和世界主义思想的出现。 第二节希腊化时期的政治思想 一、犬儒学派 犬儒学派的产生和主要代表人物。对文明制度的批判和反习俗的生活方式。 回归自然的政治主张。 二、斯多葛学派 斯多葛派的产生发展。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自然法是宇宙的理性。人在精神上的自由和平等。人类一体、人 类一家的世界主义观念。 第三节波利比阿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一、波利比阿的政治思想 波利比阿(前201一120年)希腊化时期的史学家,政治思想家。主要著作: 《历史》。 主要思想:政治思考的动因,国家兴衰的关键是政治制度。六种政体的区分。 政治的蜕变规律。理想政体是混合政体,它是三种正宗政体即君主制、贵族制和 民主制优良因素的混合。 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西塞罗(公元前106一前42年)古罗马政治家、思想家:主要著作有《共 和国》、《法律篇》。主要思想:共和思想,共和国是“人民的事业”。最理想的政 体是混和政体思想,自然法是理性的命令,是一切人类法律的准则。人人平等思 想。 6
6 知识单元 4:第二章 希腊化与罗马时期的政治思想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第一节 世界帝国的建立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一、城邦的解体和帝国的建立 城邦的解体及其原因。世界帝国的建立。 二、军事帝国的政治状况及其政治思想的影响 帝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个人与国家关系的变化。 政治思想趋向沉寂,伦理思想繁荣。个人主义和世界主义思想的出现。 第二节 希腊化时期的政治思想 一、犬儒学派 犬儒学派的产生和主要代表人物。对文明制度的批判和反习俗的生活方式。 回归自然的政治主张。 二、斯多葛学派 斯多葛派的产生发展。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自然法是宇宙的理性。人在精神上的自由和平等。人类一体、人 类一家的世界主义观念。 第三节 波利比阿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一、波利比阿的政治思想 波利比阿(前 201 一 120 年)希腊化时期的史学家,政治思想家。主要著作: 《历史》。 主要思想:政治思考的动因,国家兴衰的关键是政治制度。六种政体的区分。 政治的蜕变规律。理想政体是混合政体,它是三种正宗政体即君主制、贵族制和 民主制优良因素的混合。 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西塞罗(公元前 106 一前 42 年)古罗马政治家、思想家;主要著作有《共 和国》、《法律篇》。主要思想:共和思想,共和国是“人民的事业”。最理想的政 体是混和政体思想,自然法是理性的命令,是一切人类法律的准则。人人平等思 想
第四节早期基督教的政治思想 一、早期基督教及其神学思想 早期基督教的产生发展。早期基督教与国家的关系。 《圣经》的产生。《圣经》的上帝创世说和基督救世说。基督教关于顺从 禁欲、博爱、平等的伦理思想。 二、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 对政治的疏远态度。双重的政治忠诚。关于上帝选民的新观念:信徒的精神 自由和在上帝面前的平等。 三、奥古斯丁的政治思想 奥古斯丁(354-430年),古罗马时期基督教政治思想家,教父学最高权 威。主要著作:《上帝之城》。 主要思想:对罗马灾难原因的解释,人的原罪与上帝的恩典。由人的两种 爱而造成两座城,即上帝之城与世上之城。教会与国家的关系。 学习目标: 1、介绍亚士山大帝国与罗马帝国的建立,描述希腊化时期政治思想的理论 图谱,交代早期基督教的兴起与思想特点,讲解波利比阿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2、学生要了解两大世界性帝国的建立对政治思想的影响,认识基督教的基 本知识与政治主张,掌握希腊化时期政治思想与城邦时代政治思想的关系,重点 把握波利比阿与西塞罗在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之间的承接作用。 作业: 复习与思考题 1、城邦的解体和世界帝国的建立,给西方政治思想带来哪些变化? 2、试分析斯多葛派的理论贡献。 3、波利比阿和西塞罗混和政体思想的主要内容。 4、西塞罗怎样表达了罗马共和精神? 5、奥古斯丁双城论的内容及意义。 知识单元5:第三章中世纪时期政治思想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7 第四节 早期基督教的政治思想 一、早期基督教及其神学思想 早期基督教的产生发展。早期基督教与国家的关系。 《圣经》的产生。《圣经》的上帝创世说和基督救世说。基督教关于顺从、 禁欲、博爱、平等的伦理思想。 二、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 对政治的疏远态度。双重的政治忠诚。关于上帝选民的新观念:信徒的精神 自由和在上帝面前的平等。 三、奥古斯丁的政治思想 奥古斯丁(354--430 年),古罗马时期基督教政治思想家,教父学最高权 威。主要著作:《上帝之城》。 主要思想:对罗马灾难原因的解释,人的原罪与上帝的恩典。由人的两种 爱而造成两座城,即上帝之城与世上之城。教会与国家的关系。 学习目标: 1、介绍亚士山大帝国与罗马帝国的建立,描述希腊化时期政治思想的理论 图谱,交代早期基督教的兴起与思想特点,讲解波利比阿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2、学生要了解两大世界性帝国的建立对政治思想的影响,认识基督教的基 本知识与政治主张,掌握希腊化时期政治思想与城邦时代政治思想的关系,重点 把握波利比阿与西塞罗在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之间的承接作用。 作业: 复习与思考题 1、城邦的解体和世界帝国的建立,给西方政治思想带来哪些变化? 2、试分析斯多葛派的理论贡献。 3、波利比阿和西塞罗混和政体思想的主要内容。 4、西塞罗怎样表达了罗马共和精神? 5、奥古斯丁双城论的内容及意义。 知识单元 5:第三章 中世纪时期政治思想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第一节中世纪的政治经济关系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一、中世纪纪政治经济关系的特点 采邑制和等级制。契约关系和微弱的君权。政权与教权的并列和相互制约。 二、中世纪政治思想的特点 神学是统治一切的意识形态,政治学沦为神学的分枝。政治学理论不发达, 政治思想的表现形式。政权与教权关系问题占有突出位置。 第二节王权与教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 一、中世纪的政教关系 天主教会的势力和组织。基督教的政治观念对政教关系的影响。国家与教会 关系的演变。二元化权力体系及人的双重角色。 二、维护教权的理论 教权至上论。尼古拉一世的“君士坦丁赠礼”。格里高利七世维护教权的活 动和理论。英诺森三世的活动和思想,卜尼法斯八世的教权派理论。 三、阿奎那的政治思想 托马斯*阿奎那(1227一1274),中世纪经院哲学最大代表。主要政治学著作 收集在《阿奎那政治著作选》中。 其政治思想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经过改造后融入基督教神学,其方法有将信 仰和理性、经验调合起来的特征。 国家产生于社会需要,君主制是最合乎自然的政体,其形式应为混合政体。 教会与国家各有各的领域,但教皇是基督教社会最高权威。 四、马西略的思想 帕多亚的马西略(约1270一1342年),中世纪意大利政治思想家。政治著作 有《和平的保卫者》。 政治思想的宗旨是排除教会对世俗事务的干涉,实现意大利的和平和秩序。 教会是和平的最大威胁,是分裂和战争的根源。必须反对教会对国家事务的 干预和教会的司法特权:取消教会特权的措施。 学习目标: 1、梳理中世纪的政治背景与社会关系,介绍基督教二元权力观的基本内容, 并对王权与教权权力斗争中显现出来的政治理论进行陈述。 8
8 第一节 中世纪的政治经济关系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一、中世纪纪政治经济关系的特点 采邑制和等级制。契约关系和微弱的君权。政权与教权的并列和相互制约。 二、中世纪政治思想的特点 神学是统治一切的意识形态,政治学沦为神学的分枝。政治学理论不发达, 政治思想的表现形式。政权与教权关系问题占有突出位置。 第二节 王权与教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 一、中世纪的政教关系 天主教会的势力和组织。基督教的政治观念对政教关系的影响。国家与教会 关系的演变。二元化权力体系及人的双重角色。 二、维护教权的理论 教权至上论。尼古拉一世的“君士坦丁赠礼”。格里高利七世维护教权的活 动和理论。英诺森三世的活动和思想,卜尼法斯八世的教权派理论。 三、阿奎那的政治思想 托马斯*阿奎那(1227—1274),中世纪经院哲学最大代表。主要政治学著作 收集在《阿奎那政治著作选》中。 其政治思想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经过改造后融入基督教神学,其方法有将信 仰和理性、经验调合起来的特征。 国家产生于社会需要,君主制是最合乎自然的政体,其形式应为混合政体。 教会与国家各有各的领域,但教皇是基督教社会最高权威。 四、马西略的思想 帕多亚的马西略(约 1270—1342 年),中世纪意大利政治思想家。政治著作 有《和平的保卫者》。 政治思想的宗旨是排除教会对世俗事务的干涉,实现意大利的和平和秩序。 教会是和平的最大威胁,是分裂和战争的根源。必须反对教会对国家事务的 干预和教会的司法特权;取消教会特权的措施。 学习目标: 1、梳理中世纪的政治背景与社会关系,介绍基督教二元权力观的基本内容, 并对王权与教权权力斗争中显现出来的政治理论进行陈述
2、学生要了解中世纪政治背景和政治思想的特点,掌握王权与教权思想的 理论内涵及现实意义,重点把握阿奎那和马西略的政治思想 作业: 复习与思考题 1、中世纪政治思想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基督教给西方政治思想带来了哪些变革? 3、教权派与王权派的分歧和斗争。 4、阿奎那改造和利用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意义。 5、试分析马西略政治思想的价值。 知识单元6:第四章16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第一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和民族国家崛起及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一、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及其特点 封建主义的衰落。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革 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个人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学说的出现。 二、近代民族国家的崛起及意义 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及特征。近代政治思想是对民族国家的认识和研究。 近代初期政治思想家主张民族统一,支持专制王权。 三、西方政治思想的重大变革 开始以人的眼光考察国家问题,把政治学建立在世俗的基础上。以对国家权 力的考察为政治学研究的焦点,研究其起源、性质、职能、目的等。近代政治学 的创立。 第二节马基雅弗利的政治思想 一、生平和著作 二、研究政治问题的新方法 抛弃神学教条,从人的眼光考察国家问题,从人的本性、历史经验和政治现 实中总结出政治的规律。把政治与伦理区分开来,把国家视为纯粹的权力组织。 关注国家的管理、统治的艺术问题。 9
9 2、学生要了解中世纪政治背景和政治思想的特点,掌握王权与教权思想的 理论内涵及现实意义,重点把握阿奎那和马西略的政治思想 作业: 复习与思考题 1、中世纪政治思想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基督教给西方政治思想带来了哪些变革? 3、教权派与王权派的分歧和斗争。 4、阿奎那改造和利用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意义。 5、试分析马西略政治思想的价值。 知识单元 6:第四章 16 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和民族国家崛起及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一、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及其特点 封建主义的衰落。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革 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个人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学说的出现。 二、近代民族国家的崛起及意义 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及特征。近代政治思想是对民族国家的认识和研究。 近代初期政治思想家主张民族统一,支持专制王权。 三、西方政治思想的重大变革 开始以人的眼光考察国家问题,把政治学建立在世俗的基础上。以对国家权 力的考察为政治学研究的焦点,研究其起源、性质、职能、目的等。近代政治学 的创立。 第二节 马基雅弗利的政治思想 一、生平和著作 二、研究政治问题的新方法 抛弃神学教条,从人的眼光考察国家问题,从人的本性、历史经验和政治现 实中总结出政治的规律。把政治与伦理区分开来,把国家视为纯粹的权力组织。 关注国家的管理、统治的艺术问题
三、马基雅弗利主义 共和国的理想和专制主义的现实选择。人的本性自私卑鄙,君主统治国家 须考虑人的本性。君主要建立强大国家,巩固政权,须将权力与权术相结合。君 主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国家的强大,为此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政治面前无道德, 第三节新教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一、路德的政治思想 《圣经》最高权威论,因信称义思想,平信徒皆为祭司。世俗国家权力的性 质。基督徒的服从义务与自由 二、加尔文的政治思想 预定论,教会民主的主张,教会与国家的合作,基督徒服从世俗政府的义 务和反抗暴君的权利。 第四节布丹的政治思想 一、生平著作 二、国家理论 由家庭、村落到国家,家庭与国家的不同,公民与国家。 三、主权理论 主权是不受法律约束的、对公民和臣民进行统治的最高权力。主权的真正标 志是立法权。主权具有水久性和绝对性,至上性、不受限制和不可分割性。 主权者受自然法、神法的限制,不得侵犯私有财产。 四、政体理论 按主权者的人数区分三种国家类型,按行使权力的方式区分三种政府形式。 君主专制是最好的政体形式。地理环境与政体选择。 第五节法国反暴君派的政治思想 一、浩特曼和莫耐的反暴君思想 法国自古以来王权就是受限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等级代表君主制主张。 政府的目的。双重契约论。人民是国家主人,国王是人民代理人。人民反抗 暴君的权利。 二、鲍埃西的反暴君思想 人类的自然自由与平等,暴君制的产生。君主制是反社会的制度。反抗暴君 10
10 三、马基雅弗利主义 共和国的理想和专制主义的现实选择。人的本性自私卑鄙,君主统治国家 须考虑人的本性。君主要建立强大国家,巩固政权,须将权力与权术相结合。君 主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国家的强大,为此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政治面前无道德。 第三节 新教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一、路德的政治思想 《圣经》最高权威论,因信称义思想,平信徒皆为祭司。世俗国家权力的性 质。基督徒的服从义务与自由。 二、加尔文的政治思想 预定论,教会民主的主张,教会与国家的合作,基督徒服从世俗政府的义 务和反抗暴君的权利。 第四节 布丹的政治思想 一、生平著作 二、国家理论 由家庭、村落到国家,家庭与国家的不同,公民与国家。 三、主权理论 主权是不受法律约束的、对公民和臣民进行统治的最高权力。主权的真正标 志是立法权。主权具有永久性和绝对性,至上性、不受限制和不可分割性。 主权者受自然法、神法的限制,不得侵犯私有财产。 四、政体理论 按主权者的人数区分三种国家类型,按行使权力的方式区分三种政府形式。 君主专制是最好的政体形式。地理环境与政体选择。 第五节 法国反暴君派的政治思想 一、浩特曼和莫耐的反暴君思想 法国自古以来王权就是受限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等级代表君主制主张。 政府的目的。双重契约论。人民是国家主人,国王是人民代理人。人民反抗 暴君的权利。 二、鲍埃西的反暴君思想 人类的自然自由与平等,暴君制的产生。君主制是反社会的制度。反抗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