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课程英文名称:Western International Relation Theories 深程号:305020083 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期:秋季学期 总学时:54学时(课堂授课学时:54学时; 学分:3学分 先修误程:《国际政治学原理》、《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面向对象:国际政治专业/全校学生 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国际政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学习者能够掌握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基础知识和主要流派的 代表人物的基本理论观点:2、对国际 系理论 主要著作和经典文献有所掌握:3、能够学 运用国际关系理论分析现实问题:4、培养起国际关系理论思维,具备国际关系理论分析的 基本素质。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训练,使学生掌握国际关系基础理论知识, 为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本课程作为专业必须课中的重要核心课程,其内容系统性 强,知识含量规模庞大 内家 要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在 十世纪的理论论战与发展:现实主 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等主流理论流派:国际社会学派、批判理论/微进理论、认知学派, 世界体系论、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非主流理论流派:以及冷战后的一些新理论等理论内 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习者还要结合理论发展的最新进展,适当增添新的理论 内容。在教学和学习中,本门课程基本以讲授为主,同时要求结合国际关系事实进行理论联 系实际的研讨,如课堂讨论、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一)理论教学:54学时 知识单元1:导论国际关系理论与方法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1.理论与国际关系理论。 (1)国际关系的理论建构。科学主义与理论建构:哲学思辨与理论建构:历史与理论建 构。 (2)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国际关系宏理论与微观取向的理论:国际关系理论与 国际关系理论史。 2.国际关系理论渊源。 (1)西方古典文明时期的国际关系理论。西方古典政治理论中的“人、政治与社会”理 论:西方古典文明时期的政治学说与国际关系理论的源起。 (2)中世纪晚期及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家的国际理论。中世纪晚期及西方启蒙思想家的国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课程英文名称: Western International Relation Theories 课程号:305020083 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期:秋季学期 总学时:54 学时(课堂授课学时:54 学时; 学分:3 学分 先修课程:《国际政治学原理》、《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面向对象:国际政治专业/全校学生 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国际政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学习者能够掌握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基础知识和主要流派的 代表人物的基本理论观点;2、对国际关系理论主要著作和经典文献有所掌握;3、能够学会 运用国际关系理论分析现实问题;4、培养起国际关系理论思维,具备国际关系理论分析的 基本素质。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训练,使学生掌握国际关系基础理论知识, 为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本课程作为专业必须课中的重要核心课程,其内容系统性 强,知识含量规模庞大,内容主要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在二十世纪的理论论战与发展;现实主 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等主流理论流派;国际社会学派、批判理论/激进理论、认知学派、 世界体系论、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非主流理论流派;以及冷战后的一些新理论等理论内 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习者还要结合理论发展的最新进展,适当增添新的理论 内容。在教学和学习中,本门课程基本以讲授为主,同时要求结合国际关系事实进行理论联 系实际的研讨,如课堂讨论、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一) 理论教学:54 学时 知识单元 1:导论 国际关系理论与方法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理论与国际关系理论。 (1)国际关系的理论建构。科学主义与理论建构;哲学思辨与理论建构;历史与理论建 构。 (2)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国际关系宏理论与微观取向的理论;国际关系理论与 国际关系理论史。 2.国际关系理论渊源。 (1)西方古典文明时期的国际关系理论。西方古典政治理论中的“人、政治与社会”理 论;西方古典文明时期的政治学说与国际关系理论的源起。 (2)中世纪晚期及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家的国际理论。中世纪晚期及西方启蒙思想家的国
际理论:近代政治思想家的国际理论。 (3)西方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研究主 题:爱德华·卡尔的《二十年危机》:斯拜克曼二战期间对权力政治和地缘政治的研究:冷战 期间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3.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法。 (1)政治科学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国际关系理论范式: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学术 流派: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法的演进。 (2)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核心要素与理论的建构过程。假设:推理:层次分析:因 果分析。 学习目标: 1.了解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对象、学科内涵和理论渊源。 2.掌握国际关系理论从古代到近代和现代的历史发展线索:初步了解国际关系理论学 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作业: 1.谈谈你对国际关系理论的认识。 2,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知识单元2:国际关系理论论战与发展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1.国际关系理论发展中的三次大论战。 (1)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理想主义理论的起源与主要观点:现实主义对理想主义 的批 (2)科学主义挑战传统主义。科学主义的兴起与发展:科学行为主义对传统主义的批 判与科学行为主义的革命:传统主义对科学主义的批评。 (3)新自由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鼎立。新现实主义的出现及其理论特征:新现实主义 与新自由主义论争的主要内容。 新“战国 时代 论战的深化与拓展 (1)主流学派之间的范式之争与非主流的挑战。传统主流学派之间的争论:主流学派 的论战:非主流学派的挑战。 (2)冷战后国际关系论战的三种内涵。传统主流学派争论的继续:建构主义的异军突 起:理性主义与反思主义的论战。 3.走进新千年:国际关系理论的新进展 (1)在本体论上,继续向着软理论的方向迈进。(2)在认识论上,经验主义和诠释性 理论分析视角平分秋色。(3)在方法论上,科学实证主义方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4)在研 究议题上,向者分散化方向发展,众多传统研究议题重新回归到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心。 学习目标: 了解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历史线索。 2 掌握国际关系理论历次论战和发展阶段的主:初步了解国际关系理论发展演变的 趋势
际理论;近代政治思想家的国际理论。 (3)西方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研究主 题;爱德华•卡尔的《二十年危机》;斯拜克曼二战期间对权力政治和地缘政治的研究;冷战 期间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3.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法。 (1)政治科学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国际关系理论范式;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学术 流派;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法的演进。 (2)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核心要素与理论的建构过程。假设;推理;层次分析;因 果分析。 学习目标: 1.了解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对象、学科内涵和理论渊源。 2.掌握国际关系理论从古代到近代和现代的历史发展线索;初步了解国际关系理论学 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 作业: 1.谈谈你对国际关系理论的认识。 2.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知识单元 2:国际关系理论论战与发展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 国际关系理论发展中的三次大论战。 (1)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理想主义理论的起源与主要观点;现实主义对理想主义 的批判。 (2)科学主义挑战传统主义。科学主义的兴起与发展;科学行为主义对传统主义的批 判与科学行为主义的革命;传统主义对科学主义的批评。 (3)新自由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鼎立。新现实主义的出现及其理论特征;新现实主义 与新自由主义论争的主要内容。 2. 新“战国”时代——论战的深化与拓展。 (1)主流学派之间的范式之争与非主流的挑战。传统主流学派之间的争论;主流学派 的论战;非主流学派的挑战。 (2)冷战后国际关系论战的三种内涵。传统主流学派争论的继续;建构主义的异军突 起;理性主义与反思主义的论战。 3. 走进新千年:国际关系理论的新进展。 (1)在本体论上,继续向着软理论的方向迈进。(2)在认识论上,经验主义和诠释性 理论分析视角平分秋色。(3)在方法论上,科学实证主义方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4)在研 究议题上,向着分散化方向发展,众多传统研究议题重新回归到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心。 学习目标: 1.了解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历史线索。 2.掌握国际关系理论历次论战和发展阶段的主题;初步了解国际关系理论发展演变的 趋势
作业: 1。阀述现实:士义对理相主义的批 2.阐述科学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和方法论主张 3.科学行为主义对传统主义的批判主要有哪些内容 4.如何评价第三次大论战? 5.阐述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 知识单元3:现实主义(1):学术流派 参考学时:6学时 学 内容 1,现实主义理论概说 (1)现实主义理论的起源。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对人性的悲观看法,对权力的关注 对政治是由利益冲突所决定的,是对权力的争夺和分配的观点,成为现实主义理论的历史和 哲学基础。而主权国家中心,论,测成为现实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 (2)现实主义的理论特点 (3)现实主义的 术分支。古典现实主义(classical realism):新现实主义 (neo-realism):进攻现实主义(offensive realism):防御现实主义(defensive realism): 新古典现实主义(neoclassical realism))。这些分支有共同的假定,也有不同的观点。 2.古典现实主义。 (1)古典现:主义,理论渊源上与主要代老人物 (2)古典现实主义 基本理论假定与理论转 ,国家是主要行为体:国家是单一/理 性的行为体: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生存是国家的首要目标):国际关系的本质是冲突 (悲观、循环史观) (3)汉斯·摩根索的古典现实主义更粗。摩根索现实主义六原则:权力政治理论,权 力斗中国家的政簧目标(维持现状、帝国主义、追求威望):国际和平的条件(自我克制 均势机制、外交)。 (4)古典现实主义的其他代表人物。沃尔弗斯:雷蒙·阿隆:约翰·赫兹(安全困境 理论)等。 (5)对古典现实主义的平价。 3.新现实主义。 (1)一战后现实主义的发展历得与新现实主义的出现。新实主义(ne0eaism)出 现于20世纪70年代未,主要代表作是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Waltz)1979年发表的《 际政治理论》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2)肯尼斯·沃尔兹的新现实主义思想。新现实主义对传统现实主义的改造:新现 实主义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新现实主义的基本假设:新现实主义的主要观点:国际体系 的排列规则、国家特性、国家能力差异 (3)罗伯特·吉尔平的新现实主义思想。体系变化论:霸权兴衰论 (4)对新现实主义的评价。 4.新古典现实主义: (1)新古典现实主义的产生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思想。新古典现实主义进 步强调了内部变量与外部变量、系统变量与单位变量的结合。国家的外交政策取决于它的国 际地位和相对物质力量。不过,这种权力地位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以国家领导人的作用为媒介 即领导人如何认识国家权力地位以及对资源的支配程度如何 (2)对新古典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学派的评价与批判。 学习目标:
作业: 1.阐述现实主义对理想主义的批判。 2. 阐述科学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和方法论主张。 3. 科学行为主义对传统主义的批判主要有哪些内容? 4. 如何评价第三次大论战? 5. 阐述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 知识单元 3:现实主义(I):学术流派 参考学时:6 学时 学习内容: 1.现实主义理论概说。 (1)现实主义理论的起源。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对人性的悲观看法,对权力的关注, 对政治是由利益冲突所决定的,是对权力的争夺和分配的观点,成为现实主义理论的历史和 哲学基础。而主权国家中心论,则成为现实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 (2)现实主义的理论特点。 (3)现实主义的学术分支。古典现实主义(classical realism);新现实主义 (neo-realism);进攻现实主义(offensive realism);防御现实主义(defensive realism); 新古典现实主义(neoclassical realism)。这些分支有共同的假定,也有不同的观点。 2.古典现实主义。 (1)古典现实主义:理论渊源与主要代表人物。 (2)古典现实主义:基本理论假定与理论特征。国家是主要行为体;国家是单一/理 性的行为体;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生存是国家的首要目标);国际关系的本质是冲突 (悲观、循环史观)。 (3)汉斯·摩根索的古典现实主义思想。摩根索现实主义六原则;权力政治理论,权 力斗争中国家的政策目标(维持现状、帝国主义、追求威望);国际和平的条件(自我克制、 均势机制、外交)。 (4)古典现实主义的其他代表人物。沃尔弗斯;雷蒙·阿隆;约翰·赫兹(安全困境 理论)等。 (5)对古典现实主义的评价。 3. 新现实主义。 (1)二战后现实主义的发展历程与新现实主义的出现。新现实主义(neorealism)出 现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主要代表作是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Waltz)1979 年发表的《国 际政治理论》(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2)肯尼斯·沃尔兹的新现实主义思想。 新现实主义对传统现实主义的改造;新现 实主义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新现实主义的基本假设;新现实主义的主要观点:国际体系 的排列规则、国家特性、国家能力差异。 (3)罗伯特·吉尔平的新现实主义思想。体系变化论;霸权兴衰论。 (4)对新现实主义的评价。 4. 新古典现实主义。 (1)新古典现实主义的产生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思想。新古典现实主义进一 步强调了内部变量与外部变量、系统变量与单位变量的结合。国家的外交政策取决于它的国 际地位和相对物质力量。不过,这种权力地位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以国家领导人的作用为媒介, 即领导人如何认识国家权力地位以及对资源的支配程度如何。 (2)对新古典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学派的评价与批判。 学习目标:
1.了解现实主义的理论起源于历史发展:理解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和新古典现 实主义的主要理论内涵。 2.掌握现实主义重要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弄清现实主义理论之要义。深入理解古典 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和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学会联系现实以及通过与 其他国际关系理论流派的比较来评估现实主义的理论价值。 作业: 1.比较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与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2。阐林汉断·摩根索的古典现实主义更想」 3述肯尼斯·沃尔兹的新现实主义思想。 4.简述罗伯特·吉尔平的现实主义思想。 5.试简要评价现实主义思想. 知识单元4:现实主义(1I):战略理论 参考学时:6学时 学习内容: 1.均势理论 (1)均势概念。力量均衡论:稳定状态论:权力手段论:保守政策论。 (2)均势模式:摩根索两模式论(直接对抗式和竞争式):西奥多考伦毕斯和詹姆斯沃 尔弗的均终变体论:埃弗里·戈看断坦的均终三范式。 )均势的历史轨迹: 献维。休想的古曲 势:伯纳多·鲁莱和马基雅维里的意大 利均势 鸟德勒 和威斯 伐利亚均势;维也纳均势: 美苏核均势。 (4)四种均势类型与当代均势理论。欧洲均势(维也纳会议至一战爆发):过渡性全球 均势(两次世界大战间):两极均势:全球多级均势(20世纪60年代以后)。 (5)当代均势理论:基辛格、英尼斯·克劳德、卡尔·多伊奇、默顿·卡普兰等人的 均势观占 (6)对均势理论的反思和评价 2.冲突与战争理论。 (1)冲突概念。冲突是指某一可认同的人群有意识地反对一个或几个其他可自我认同 的人群,原因是他们所追求的目标相互抵触或看上去相互抵触。有关冲突概念的代表性观点 主要有:划易斯的价值冲突说:科塞尔的环境冲突说:乌尔斯·路特巴希尔的理性决策说: 沃尔兹的冲突三意象说(人性冲 行为冲突论和体系冲突论) (2)冲突的种类。暴力冲突与非暴力冲突: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 (3)冲突的微观理论。生物学和心理学解释:社会学的解释。 (4)冲突的宏观理论:国际战争。冲突的宏观层次:社会层次、民族国家层次和全球 体系层次:冲突的宏观理论:冲突功能论:内部冲突与外部冲突互动论:社会冲突论(文化、 种族差异等):革命战争理论:昆西·赖特等人的战争起源论:军备竞赛与战争理论。 3.威慑理论 (1)威慑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与代表人物。伯纳德·布罗迪、基辛格、罗伯特·鲍伊、 罗伯特·奥斯古德、唐纳德·布伦南、托马斯·谢林、赫尔曼·卡恩等。 (2)威慑理论的主要内容。威慑和军备-反应过程:核威慑战略与核战争的控制理论: 球军、军控与威摄:21世纪的核域摄理论 (3)对威慑理论的评价与反思】 学习目标 1.了解现实主义战略理论的基本内容,明晰均势战略、冲突理论和威慑战略的起源
1.了解现实主义的理论起源于历史发展;理解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和新古典现 实主义的主要理论内涵。 2.掌握现实主义重要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弄清现实主义理论之要义。深入理解古典 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和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学会联系现实以及通过与 其他国际关系理论流派的比较来评估现实主义的理论价值。 作业: 1.比较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与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2.阐述汉斯·摩根索的古典现实主义思想。 3. 阐述肯尼斯·沃尔兹的新现实主义思想。 4.简述罗伯特·吉尔平的现实主义思想。 5.试简要评价现实主义思想。 知识单元 4:现实主义(II):战略理论 参考学时:6 学时 学习内容: 1.均势理论。 (1)均势概念。力量均衡论;稳定状态论;权力手段论;保守政策论。 (2)均势模式:摩根索两模式论(直接对抗式和竞争式);西奥多·考伦毕斯和詹姆斯·沃 尔弗的均势变体论;埃弗里·戈登斯坦的均势三范式。 (3)均势的历史轨迹:戴维·休姆的古典均势;伯纳多·鲁塞莱和马基雅维里的意大 利均势;乌德勒支和威斯特伐利亚均势;维也纳均势;美苏核均势。 (4)四种均势类型与当代均势理论。欧洲均势(维也纳会议至一战爆发);过渡性全球 均势(两次世界大战间);两极均势;全球多级均势(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 (5)当代均势理论:基辛格、英尼斯·克劳德、卡尔·多伊奇、、默顿·卡普兰等人的 均势观点。 (6)对均势理论的反思和评价。 2.冲突与战争理论。 (1)冲突概念。冲突是指某一可认同的人群有意识地反对一个或几个其他可自我认同 的人群,原因是他们所追求的目标相互抵触或看上去相互抵触。有关冲突概念的代表性观点 主要有:刘易斯的价值冲突说;科塞尔的环境冲突说;乌尔斯·路特巴希尔的理性决策说; 沃尔兹的冲突三意象说(人性冲突论、行为冲突论和体系冲突论)。 (2)冲突的种类。暴力冲突与非暴力冲突;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 (3)冲突的微观理论。生物学和心理学解释;社会学的解释。 (4)冲突的宏观理论:国际战争。冲突的宏观层次:社会层次、民族国家层次和全球 体系层次;冲突的宏观理论:冲突功能论;内部冲突与外部冲突互动论;社会冲突论(文化、 种族差异等);革命战争理论;昆西·赖特等人的战争起源论;军备竞赛与战争理论。 3. 威慑理论。 (1)威慑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与代表人物。伯纳德·布罗迪、基辛格、罗伯特·鲍伊、 罗伯特·奥斯古德、唐纳德·布伦南、托马斯·谢林、赫尔曼·卡恩等。 (2)威慑理论的主要内容。威慑和军备-反应过程;核威慑战略与核战争的控制理论; 裁军、军控与威慑;21 世纪的核威慑理论。 (3)对威慑理论的评价与反思。 学习目标: 1.了解现实主义战略理论的基本内容,明晰均势战略、冲突理论和威慑战略的起源
2.从理论和历史经验两个层面上掌握各种战略理论的基本要旨:理解各种战略理论在 历史中的发展变化。 作业: 1.试述均势概念的内涵, 2.简要评价均势理论。 3.试述冲突概念的内涵 4,阐述冲突的微观理论和宏观理论的主要内容 5.阐述威慑理论的主要内容。 知识单元5:自由主义(1):学术流派。 参考学时:6学时 学习内容: 1,自由主义理论概说」 (1)自由主义的理论起源 (2)理论特点与主要观点。坚持人性本善论,认为历史是不断进步的。强调国际关系 中非权力因素、沟通与合作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全球系统相互依赖过程的分析。 (3)主要学术分支。经济自由主义、政治自由主义、新白由制度主义、功能主义、相 互依存自由主义、国际一体化与区域一体化理论等」 2.相互依赖的自由主义 (1)新 (的主要代表人物与理论发展 主要代表 人物是基欧汉(Robert( Keohane)和约瑟夫·奈(Joseph Nye,.Jr.),他们的代表作是《跨国关系与世界政治》 (Transnational Relations and World Politics,1972)和《权力与相互依赖》(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1977)s (2)相互依巅与复合相互依赖理论。“相互依镜”指一个体系中的不同行为体或事件 的相互影响:福和相互依赖的三个一般性假定及主要内涵:国家并不是国际关系中的唯一行 为体,经济、社会和生态问愿在国际议程中已取得了与政治、军事问愿同样重要的地位,经 济相互依存连同扩大了的政治联系增大了合作的价值而减小了暴力的功效。 (3)相互依存自由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比较。 (4)对相互依赖自由主义的评价。与现实主义相比,新自由主义不仅关注以国家为中 心的国际关系,而且关注更广泛的行为者和更复杂的国际关系,不仅关注战争与和平问题 而且关注经济 、生态等其他领域的问题。由于 一理论强调以国 度和国际机构来 管理相互依赖,因此人们认为它继承了理想主义的传统,并因而获得了“新自由主义”之名。 3.经济自由主义。 (1)经济自由主义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2)理查德·罗斯克兰斯与留易和平论的主要观点。军事技术的革命是战争变得具右 毁俱毁的残酷性:国内政治的变革有助于阻止战争的发生:世界相三 依存的加强使得军事 政治世界的战争手段遭遇到更大的困难:国家数量的增加,贸易成为维持国际体系存在的 重要因素。 (3)对经济自由主义的评价。 4,共和自由主义 》共和自由主义的起源与历史发展,共和自由主义有者久远的历史渊源:早在 18世纪,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洛克 卢梭等政治自由主义思想家就部分地将政治民 主与战争问题联系起来。18世纪末著名自由主义思想家康德提出的“永久和平论”更进 步将政治民主制度与世界永久和平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从理论和历史经验两个层面上掌握各种战略理论的基本要旨;理解各种战略理论在 历史中的发展变化。 作业: 1.试述均势概念的内涵。 2.简要评价均势理论。 3.试述冲突概念的内涵。 4.阐述冲突的微观理论和宏观理论的主要内容。 5.阐述威慑理论的主要内容。 知识单元 5:自由主义(I):学术流派。 参考学时:6 学时 学习内容: 1.自由主义理论概说。 (1)自由主义的理论起源。 (2)理论特点与主要观点。坚持人性本善论,认为历史是不断进步的。强调国际关系 中非权力因素、沟通与合作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全球系统相互依赖过程的分析。 (3)主要学术分支。经济自由主义、政治自由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功能主义、相 互依存自由主义、国际一体化与区域一体化理论等。 2.相互依赖的自由主义。 (1)新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与理论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是基欧汉(Robert O. Keohane)和约瑟夫·柰(Joseph Nye, Jr.),他们的代表作是《跨国关系与世界政治》 (Transnational Relations and World Politics,1972)和《权力与相互依赖》(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1977)。 (2)相互依赖与复合相互依赖理论。“相互依赖”指一个体系中的不同行为体或事件 的相互影响;福和相互依赖的三个一般性假定及主要内涵:国家并不是国际关系中的唯一行 为体,经济、社会和生态问题在国际议程中已取得了与政治、军事问题同样重要的地位,经 济相互依存连同扩大了的政治联系增大了合作的价值而减小了暴力的功效。 (3)相互依存自由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比较。 (4)对相互依赖自由主义的评价。与现实主义相比,新自由主义不仅关注以国家为中 心的国际关系,而且关注更广泛的行为者和更复杂的国际关系,不仅关注战争与和平问题, 而且关注经济、社会、生态等其他领域的问题。由于这一理论强调以国际制度和国际机构来 管理相互依赖,因此人们认为它继承了理想主义的传统,并因而获得了“新自由主义”之名。 3. 经济自由主义。 (1)经济自由主义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2)理查德·罗斯克兰斯与贸易和平论的主要观点。军事技术的革命是战争变得具有 一毁俱毁的残酷性;国内政治的变革有助于阻止战争的发生;世界相互依存的加强使得军事 -政治世界的战争手段遭遇到更大的困难;国家数量的增加,贸易成为维持国际体系存在的 重要因素。 (3)对经济自由主义的评价。 4. 共和自由主义 (1)共和自由主义的起源与历史发展。共和自由主义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早在 17、 18 世纪,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洛克、卢梭等政治自由主义思想家就部分地将政治民 主与战争问题联系起来。18 世纪末著名自由主义思想家康德提出的“永久和平论”更进一 步将政治民主制度与世界永久和平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