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物理学家那里找到这样泛的一致。迪昂拒绝对物理学中的 问题作任何形而上学的诠释。他看到以概念上经济的方式决定事实 是那门科学的目的。对他来说,提出物理学理论的历史的和发生学的 方法似乎是唯一正确的方法,在教学法上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这些是 我足足三十多年间得导的观点。我之所以更加重视我们之间的一致、 是因为迪昂完全独立地达到相同的结果。同时,必须说明的是,我在 本书中无论如何原则上强调了常识思维和科学思维之间的亲缘关系, 而迪昂则特别阐明了常识的观察和思维与物理学家的批判性的观察 和思维之间的差异。为此理由,我应该乐于把他的书作为对我自己的 书的补充和解释予以推荐。在接着的篇幅中,我将常常有机会提到迪 昂的见解,只是偶尔在次要之点上注明看法的差异。 维也纳,一九O六年四月 E.马赫 理代西方思想文宝☒ 6
第一章哲学思维和科学思维 第一节 在简单的、不变的和有利的条件下生活的低等动物,通过它们的 天生的反射使自己适应直接的环境。这通常足以在一段合适的时期 维持个体和种族。如果动物能够适应较广泛的空间和时间环境的范 围,那么它就能够经受更为复杂的和较少稳定的条件。这需要空间和 时间方面的远见,而这种远见首先被比较完善的感党器官满足,随着 日益增长的要求被想像生活的发展满足。确实,具有记忆的有机体与 通过它的感觉能够达到的视野相比,在心理的视野方面拥有更广泛的 空间和时间环境。可以说,它甚至察觉到毗邻直接可见的领域,在任 何感党器官报告猎物或捕食者之前,就发现它们趋近。对原始人来 说,保证优于他的动物同伴的程度的,无疑只是他的个人记忆的力量, 个人记忆逐渐被祖先和部族的交流的记忆增强。同样地,本质上标志 图认识与漆误
文明进步的是,相当广泛的空间和时间区域被引进人类关注的范围之 内。随着勃兴的文明提供的部分痛苦的解除,首先通过劳动分工、贸 易发展等等,个人的想像生活集中在较小的事实领域,增强了力量,而 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的想像生活在范围上并未丧失。逐渐地,这样活 武起来的思考活动本身可以变为一种冲动。科学思维起因于大众思 维,这样便完成了生物发展的连续系列,该系列以生命的首次简单的 表现形式为开端。 第二节 日常想像的目标是部分观察到的事实的概念上的完成和完善。 猎人想像他刚刚看见的猎物的生活方式,以便相应地选择他自己的行 为。农人考虑合适的土地、他打算培育的植物果实的播种和成熟。从 部分资料对事实所作的这一点点的内心完成,对日常思维和科学思维 来说是共同的。伽利略(Galileo)在给出被抛出的右块的初速度和方 向时,他只不过需要想像作为一个整体的轨道。不管怎样,存在着另 外的特征,它往往能够十分有效地把科学思维与日常思维分开:后者 至少在它的开始服务于实际目的,首先是满足肉体的需要。科学思维 的比较强有力的内心运用形成它自己的目的,并力图通过消除一切理 智不安满足它自己:它在服务于实际目的中成长起来,从而成为它自 己的主人。日常思维不服务于纯粹的知识,因此受到各种缺陷的妨 害,这些缺陷起初残留在科学思维中,因为科学思维是从它而来的。 科学只是十分缓慢地使自己摆脱这些瑕疵的。对过去的任何一瞥将 表明,科学思维的进步在于不断地矫正日常思维。然而,正如文明成 长一样,科学思维也反作用于那些仅仅服务于实际目的的思维模式, 日常思维日益变得有局限性了,并被科学所渗透的专门思维取代。 理代西方想文库到 8
第三节 就完成是由被观察到的部分决定的而言,事实在思想中的表象和 思想对事实的适应能使思想者在内心完成部分观察到的事实。它们 的决定在于事实的特征的相互依赖,以致思维必须对准这些特征。由 于日常思考、甚至早期的科学思维必定与思想对事实的相当粗糙的适 应有关,所以前者彼此之间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为了获得充分的理 智满足,思想的相互适应就是进一步要解决的任务。这最后的努力是 把科学思维与日常思维区分开来的显著标志,它包含思考的逻辑厘 清,尽管远远超越了这一目标。日常思维只要大略有助于实际目的实 现就足够了。 第四节 科学思维以两种表面上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作为哲学和作为专 家研究。哲学家力图尽可能完备、尽可能综合地使自己定位于与事实 总和的关系,这必然使他卷入在从特殊的科学借用的材料上建筑。专 门科学家起初只关心就事实的较小领域发现他的道路。然而,由于事 实在某种程度上是针对暂时的理智目的任意地和强有力地定义的,这 些边界线随科学思想的进展而不断地漂移:科学家最后也终于看到, 为了他自已的领域定向的缘故,必须考虑所有其他专门探究的结果。 很明显,专门探究者以这种方式通过所有专门领域的混合也集体对准 总的图像。由于这至多可以不完美地达到,这种努力或多或少导致从 哲学思维那里借用的掩蔽物。于是,所有研究的终极目的是相同的。 这本身也在下述事实中显示出来:像柏拉图(Plato)、亚里士多德 臣认识与灌退
(Aristotle)、笛卡儿(Descartes)、莱布尼兹(Leibniz)等等这样的最伟大 的哲学家也开辟了专家探究的新道路,而像伽利略、牛顿(Newton)、 达尔文(Darwin)等等之类的科学家也大量地提出了哲学思想,尽管他 们未被称为哲学家。 然而,情况确实是,哲学家视为可能的起点的东西,对科学家来说 仿佛是他的工作的遥远目标;但是,观点的这种差异不籥要、事实上也 没有妨碍探究者相互学习。通过哲学概括大范围的最普遍特征的许 多尝试,它在这条路线上获得了足够的经验,甚至逐渐学会识别和避 免它自己的某些错误,而没有哲学素养的科学家即使在今天还几乎不 得不犯这些错误。无论如何,哲学也给科学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积极 概念,例如守恒观念。哲学家反过来也从专门科学采纳了比从日常思 维采纳的任何东西更健全的基础。对他来说,科学是一个细致的、牢 固的和成功的结构的例子,科学过分的片面生同时也为他提供了有益 的教训。事实上.,每-一个哲学家都拥有他自己的私人科学观,每一个 科学家拥有他的私人哲学。不过,这种私人科学规在某种程度上通常 是过时的,科学家能够重视哲学家偶尔的科学断言的事是极其罕见 的;而大多数科学家今天还墨守持续一百五十年的物质论(material- ism)哲学,这种哲学的不恰当性不仅早就被职业哲学家看穿,面且也 被还没有割断哲学思维的任何外行人识破。今天,没有几个哲学家参 与科学工作,而科学家唯一例外地把他们自已的理智注意转向哲学问 题:这样的努力对于相互理解依然是必不可少的,由于纯粹阅读在这 里对于无论哪一方都是无用的。 俯瞰哲学家和科学家走过的古老路径,我们发现它们往往是颜为 畅通的。不过在某些地点,它们似乎受到十分自然的和本能的哲学偏 见及科学偏见的阻碍,这些编见像废物…样依然来自陈旧的实验和不 成功的工作。不时地清理这一堆堆废物或者回避它们,也许是可取 代型方思趣文准国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