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学期新桥中学高二语文选修2第一次月考 、基础知识(12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创( chuang)伤菲(fe薄糊(hu)弄悬崖勒(e)马 B.倔jue强in)量发霉(mei)力能扛(gang)鼎 C.提供(qong)雇佣(yong)挟(xie)持载(zai歌载舞 D.干涸(he)气馁(ne)宝藏( zang)茅塞(se)倾开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小人之过也必文 B.何以伐为 自伐者无功 C.见其二子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D.吾与点也 天与之,人与之 3、下列句子与例句加点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欲洁其身 A、足食,足兵 B、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C、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D、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窗》的结尾别有用心,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B.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 C.同学之间一定要和谐相处,相敬如宾 D.泰州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5-7题(9分每题3分) 汉字的魅力优于拼音文字 说到汉字,不能不提及世界文明史。世界的古代文明,可以说就是尼罗河流域的埃 及圈,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圈,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印度圈 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等四大文明。这四大文明之中,前三者互相交往而发展,成为 近代文明的源流,只有中国几乎未与其它文化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国人 对此是充满自豪感的,无论是对汉字的发展历史,还是对汉字所承载的中国独具的文字 文明和文化底蕴 但是,由于汉字自身的特点所带来的缺陷,如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 在过去几十年中,汉字的未来与发展前景便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 但肯定的一点是,要想准确把握汉字的功过是非,必须仔细回顾和耐心审视汉字所走过 的历程。写于1988年的《图说汉字的历史》引进出版,该书作者阿让哲次以“事典”的 形式,图文并茂地对汉字发展史上的基本事项进行了简洁却明晰的梳理和叙述,从新石 器时代开始到现代的汉字发展史,从前印刷时代的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史到汉字印刷的发 展史……意在为学习汉字、使用汉字的人提供更多的相关知识,让那些对汉字有成见的 人明白:现在就想把拥有四千余年悠久历史、担负着人类文明发展一翼的汉字塞进博物 馆里,还为时尚早。 汉字的表记法从古代到现代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
1 2014 年春学期新桥中学高二语文选修 2 第一次月考 一、基础知识(12 分 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创.(chuānɡ)伤 菲.(fēi)薄 糊.(hù)弄 悬崖勒.(lè)马 B.倔.(juè)强 尽.(jǐn)量 发霉.(méi) 力能扛.(ɡānɡ)鼎 C.提供.(ɡōnɡ) 雇佣.(yōnɡ) 挟.(xié)持 载.(zài)歌载舞 D.干涸.(hè) 气馁.(něi) 宝藏.(zànɡ) 茅塞.(sè)顿开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小人之过.也必文 B.何以伐.为 自伐.者无功 C.见.其二子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D.吾与.点也 天与.之,人与.之 3、下列句子与例句加点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欲洁.其身 A、足.食,足兵 B、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C、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D、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窗》的结尾别有用心 ....,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B. 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 ....。 C. 同学之间一定要和谐相处,相敬如宾 ....。 D. 泰州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 ....,笑容满面。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5—7题 (9分 每题3分)) 汉字的魅力优于拼音文字 说到汉字,不能不提及世界文明史。世界的古代文明,可以说就是尼罗河流域的埃 及圈,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圈,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印度圈, 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等四大文明。这四大文明之中,前三者互相交往而发展,成为 近代文明的源流,只有中国几乎未与其它文化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国人 对此是充满自豪感的,无论是对汉字的发展历史,还是对汉字所承载的中国独具的文字 文明和文化底蕴。 但是,由于汉字自身的特点所带来的缺陷,如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 在过去几十年中,汉字的未来与发展前景便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 但肯定的一点是,要想准确把握汉字的功过是非,必须仔细回顾和耐心审视汉字所走过 的历程。写于1988年的《图说汉字的历史》引进出版,该书作者阿辻哲次以“事典”的 形式,图文并茂地对汉字发展史上的基本事项进行了简洁却明晰的梳理和叙述,从新石 器时代开始到现代的汉字发展史,从前印刷时代的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史到汉字印刷的发 展史……意在为学习汉字、使用汉字的人提供更多的相关知识,让那些对汉字有成见的 人明白:现在就想把拥有四千余年悠久历史、担负着人类文明发展一翼的汉字塞进博物 馆里,还为时尚早。 汉字的表记法从古代到现代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
行、楷,没有文化断层。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而是图形文字,以物的图形为基础而形成 文字,例如“山”、“川”、“日”、“月”等。而与汉字、汉学有关的律令制度,如 国家概念、产业、生活、文化等,也都跨越广阔的版图,从中国中原,传播到东方的朝 鲜、日本,南方的越南,用文字连结了中国与周边世界的文化。虽然多数国家后来又在 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依然有着汉字的影响和痕迹存在。如朝鲜的自创文 字“谚文”的意思是“非正式”的文字,因而朝鲜“正式”的文字依然是汉字,这跟日 本称汉字为“真名”,称自创的文字为“假名”相同,都是出于对汉字的尊崇 但在过去的近百年里,世界潮流曾缩小了“汉字文化圈”,就连毛泽东、鲁迅等也 曾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但事实并非如此。新中国成 立初期的文字改革——实施拼音文字的作用只不过是充当了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韩国 在文字政策上曾先后经历了汉字时代和“韩文专用”时代。许多韩国专家指出,抛弃汉 字使韩国社会出现了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今天的经济危机,就是韩国半世纪以来 推行韩文专用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因为它导致韩国社会出现大量文盲。所以,韩国开始 反思,并于1991年11月和1994年9月在汉城先后两次举行了“汉字优于拼音文字”的国际 汉字学术研讨会,并且成立了“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日本也是如此,它曾减少了可 识的汉字字数,但现在又增加了 现在,世界潮流不仅在扩大“汉字文化圈”,还在促使汉字为创造21世纪人类的高 度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图说汉字的历史》带给汉字文化圈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它让读 者明白,汉字不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文化根基,而且是能够超越语言的不同而让彼此 知晓共通意思的最佳媒介。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达到彼此理解、彼此认同和彼此融 合 5.从全文看,对“汉字文化圈”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汉字文化圈”是指通过使用汉字进行交流的文化圈,21世纪的今天,汉字的使用人 数正在逐步增长。 B.“汉字文化圈”是在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文明中产生的,它的诞生并不是与其他 文化圈交流的结果。 C.“汉字文化圈”是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而逐渐形成的,汉字文明影响之处,都 是“汉字文化圈”的一部分 D.“汉字文化圈”是所有会使用汉字的文化人的圈子,而不同于音乐人的“娱乐圈” 政客们的“政治圈” 6.对“汉字具有独特魅力”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在四大文明之中,只有中国圈文明几乎未与其他三大文明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 文化圈 B.汉字的表记法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 文化断层 C.汉字承载着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文明与文化底蕴,抛弃文字,就可能出现知识、哲学 和思想的贫困 D.汉字是表意文字,因此,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实现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畅通无阻 的沟通与交流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由于汉字有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等缺陷,它的发展前景曾广受汉字文 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 B.世界潮流缩小了“汉字文化圈”,所以毛泽东、鲁迅等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
2 行、楷,没有文化断层。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而是图形文字,以物的图形为基础而形成 文字,例如“山”、“川”、“日”、“月”等。而与汉字、汉学有关的律令制度,如 国家概念、产业、生活、文化等,也都跨越广阔的版图,从中国中原,传播到东方的朝 鲜、日本,南方的越南,用文字连结了中国与周边世界的文化。虽然多数国家后来又在 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依然有着汉字的影响和痕迹存在。如朝鲜的自创文 字“谚文”的意思是“非正式”的文字,因而朝鲜“正式”的文字依然是汉字,这跟日 本称汉字为“真名”,称自创的文字为“假名”相同,都是出于对汉字的尊崇。 但在过去的近百年里,世界潮流曾缩小了“汉字文化圈”,就连毛泽东、鲁迅等也 曾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但事实并非如此。新中国成 立初期的文字改革——实施拼音文字的作用只不过是充当了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韩国 在文字政策上曾先后经历了汉字时代和“韩文专用”时代。许多韩国专家指出,抛弃汉 字使韩国社会出现了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今天的经济危机,就是韩国半世纪以来 推行韩文专用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因为它导致韩国社会出现大量文盲。所以,韩国开始 反思,并于1991年11月和1994年9月在汉城先后两次举行了“汉字优于拼音文字”的国际 汉字学术研讨会,并且成立了“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日本也是如此,它曾减少了可 识的汉字字数,但现在又增加了。 现在,世界潮流不仅在扩大“汉字文化圈”,还在促使汉字为创造21世纪人类的高 度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图说汉字的历史》带给汉字文化圈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它让读 者明白,汉字不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文化根基,而且是能够超越语言的不同而让彼此 知晓共通意思的最佳媒介。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达到彼此理解、彼此认同和彼此融 合。 5. 从全文看,对“汉字文化圈”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汉字文化圈”是指通过使用汉字进行交流的文化圈,21世纪的今天,汉字的使用人 数正在逐步增长。 B.“汉字文化圈”是在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文明中产生的,它的诞生并不是与其他 文化圈交流的结果。 C.“汉字文化圈”是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而逐渐形成的,汉字文明影响之处,都 是“汉字文化圈”的一部分。 D.“汉字文化圈”是所有会使用汉字的文化人的圈子,而不同于音乐人的“娱乐圈”、 政客们的“政治圈”。 6.对“汉字具有独特魅力”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在四大文明之中,只有中国圈文明几乎未与其他三大文明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 文化圈。 B.汉字的表记法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 文化断层。 C.汉字承载着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文明与文化底蕴,抛弃文字,就可能出现知识、哲学 和思想的贫困。 D.汉字是表意文字,因此,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实现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畅通无阻 的沟通与交流。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由于汉字有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等缺陷,它的发展前景曾广受汉字文 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 B.世界潮流缩小了“汉字文化圈”,所以毛泽东、鲁迅等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
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 C.回顾和审视汉字走过的历程,包括汉字发展史、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和汉字印刷的发展 史,不难发现汉字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D.中国推行汉语拼音的实践,韩国、日本对汉字的态度变化,说明汉字文化圈有必要重 新认识汉字的魅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题3分) 孔子世家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 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 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 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薏?”黎 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 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 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 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腾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 郊,又不致腾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 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 卒岁!”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 婢故也夫!”(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粥:通“鬻”Ⅳyu],贩卖。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 B.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 C.三日不听政 D.则吾犹可以止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线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涂不拾遗 A.驴不胜怒,蹄之 B.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六王毕,四海 10.下面对文章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做了大司寇以后,有喜色。门人批评了他,孔子没有接受批评,因为他认为自 己高贵了,下人也会高贵。 B.孔子把鲁国治理得很好,齐国人很害怕,想送土地给鲁国,黎组提出不同意见,齐
3 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 C.回顾和审视汉字走过的历程,包括汉字发展史、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和汉字印刷的发展 史,不难发现汉字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D.中国推行汉语拼音的实践,韩国、日本对汉字的态度变化,说明汉字文化圈有必要重 新认识汉字的魅力。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9 分 每题 3 分) 孔子世家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 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 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注]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 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 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 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 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 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腾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 郊,又不致腾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 “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 卒岁!”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 婢故也夫!”(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粥:通“鬻”[yù],贩卖。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 ...一项是( )(3 分) A.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 B.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 C.三日不听..政 D.则吾犹可以..止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线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例:涂不拾遗. A.驴不胜怒,蹄.之 B.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六王毕,四海一. 10.下面对文章意思理解有误的 ...一项是( )(3 分) A.孔子做了大司寇以后,有喜色。门人批评了他,孔子没有接受批评,因为他认为自 己高贵了,下人也会高贵。 B.孔子把鲁国治理得很好,齐国人很害怕,想送土地给鲁国,黎组提出不同意见,齐
国国君采取了他的建议,先送女乐和纹马给鲁国 C.齐国人用女乐迷惑鲁国国君,鲁国国君三日不理政务,祭祀时又不守礼制,孔子就 离开了鲁国。 D.师己送走孔子后,把孔子走时的话告诉季桓子,季桓子叹息着说,孔子是怪罪“我” 收下了齐国的女乐 四、(23分)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 (5分) 译文 (2)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 故也夫!”(5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下列问题(8分) 春寒[注] 陈与义 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 [注]本诗作于宋髙宗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 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4分) (2)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13、默写文言文名句(5分每空1分) (1)子曰 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 (2)子曰:“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 矣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22分) 内在生命的伟大 (1)小时候,也许我也曾经像那些顽童一样,尾随一个盲人,一个瘸子,一个驼背 一个聋哑人,在他们的背后指指戳戳,嘲笑,起哄,甚至朝他们身上扔石子,如果我那 样做过,现在我忏悔,请求他们的原谅 (2)即使我不曾那样做过,现在我仍要忏悔。因为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多么无知 竟然以为残疾人和我是完全不同的种类,在他们面前,我常常怀有一种愚蠢的优越感
4 国国君采取了他的建议,先送女乐和纹马给鲁国。 C.齐国人用女乐迷惑鲁国国君,鲁国国君三日不理政务,祭祀时又不守礼制,孔子就 离开了鲁国。 D.师己送走孔子后,把孔子走时的话告诉季桓子,季桓子叹息着说,孔子是怪罪“我” 收下了齐国的女乐。 四、(23 分)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 (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 故也夫!”(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下列问题 (8 分) 春寒[注]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 [注]本诗作于宋高宗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 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4 分) (2)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4 分) 13、默写文言文名句(5 分 每空 1 分) (1)子曰:“ ,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 ( 2 ) 子 曰 :“ 饭 疏 食 饮 水 , , 乐 亦 在 其 中 矣。 , 。”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17 题(22 分) 内在生命的伟大 ⑴小时候,也许我也曾经像那些顽童一样,尾随一个盲人,一个瘸子,一个驼背, 一个聋哑人,在他们的背后指指戳戳,嘲笑,起哄,甚至朝他们身上扔石子,如果我那 样做过,现在我忏悔,请求他们的原谅。 ⑵即使我不曾那样做过,现在我仍要忏悔。因为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多么无知, 竟然以为残疾人和我是完全不同的种类,在他们面前,我常常怀有一种愚蠢的优越感
种居高临下的怜悯。 (3)现在,我当然知道,无论是先天的残疾,还是后天的残疾,这厄运没有落到我 的头上,只是侥幸罢了。遗传,胚胎期的小小意外,人生任何年龄都可能突发的病变, 车祸,地震,不可预测的飞来横祸,种种造成了残疾的似乎偶然的灾难原是必然会发生 的,无人能保证自己一定不被选中。 (4)被选中诚然是不幸,但是,暂时-或者,直到生命终结,那其实也是暂时--未 被选中,又有什么可优越的?那个病灶长在他的眼睛里,不是长在我的眼睛里,他失明 了,我仍能看见。那场地震发生在他的城市,不是发生在我的城市,他失去了双腿,我 仍四肢齐全……我要为此感到骄傲吗?我多么浅薄啊! 5)上帝掷骰子,我们都是芸芸众生,都同样地无助。阅历和思考使我懂得了谦卑, 懂得了天下一切残疾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在造化的恶作剧中,他们是我的替身,他们 就是我,他们在替我受苦,他们受苦就是我受苦。 (6)我继续问自己:现在我不瞎不聋,肢体完整,就证明我不是残疾了吗?我双 眼深度近视,摘了眼镜寸步难行,不敢独自上街。在运动场上,我跑不快,跳不高,看 着那些矫健的身姿,心中只能羡慕。置身于一帮能歌善舞的朋友中,我为我的身体的笨 拙和歌喉的喑哑而自卑。在所有这些时候,我岂不都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吗? (7)事实上,残疾与健全的界限是十分相对的。从出生那一天起,我们每一个人的身 体就已经注定要走向衰老,会不断地受到损坏。由于环境的限制和生活方式的片面,我 们的许多身体机能没有得到开发,其中有一些很可能已经萎缩。严格地说,世上没有绝 对健全的人。有形的残缺仅是残疾的一种,在一定的意义上,人人皆患着无形的残疾 只是许多人对此已经适应和麻木了而已。 (8)我不得不承认,如果人的生命仅是肉体,则生命本身就有着根本的缺陷,它注 定会在岁月的风雨中逐渐地或突然地缺损,使它的主人成为明显或不明显的残疾人。那 么,生命抵御和战胜残疾的希望究竟何在? (9)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系列高贵的残疾人形象。在西方,有又瞎又聋又瘫的永恒的 少女海伦?凯勒。在中国,有受了腐刑仍写下史家“千古绝唱”的司马迁。他们的肉体诚 然缺损了,但他们的生命因此也缺损了吗?当然不,与许多肉体没有缺损的人相比,他 们拥有的是多么完整而健康的生命。 0诗人里尔克常常歌咏盲人。在他的笔下,盲人能穿越纯粹的空间,能听见从 头发上流过的时间。在热闹的世界上,盲人是安静的,而他的感觉是敏锐的,能以小小 的波动把世界捉住。最后,面对死亡,盲人有权宣告:“那把眼睛如花朵般摘下的死亡 将无法个及我的双眸… ①D是的,我也相信,盲人失去的只是肉体的眼睛,心灵的眼睛一定更加明亮, 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事物,生活在一个更本质的世界里。 ①感官是通往这个世界的门户,同时也是一种遮蔽,会使人看不见那个更高的 世界。貌似健全的躯体往往充满虚假的自信,踌躇满志地要在外部世界里闯荡,寻求欲 望和野心的最大满足。相反,,同时也是一种敞开。看不见有形的事物了,却可能因此 看见了无形的事物。不能在人的国度里行走了,却可能因此行走在神的国度里。残疾提 供了一个机会,使人比较容易觉悟到外在生命的不可靠,从而更加关注内在生命,致力 于灵魂的锻炼和精神的创造。 ③3由此可见,生命与肉体显然不是一回事,肉体只是一个躯壳,它的确是脆弱的
5 一种居高临下的怜悯。 ⑶现在,我当然知道,无论是先天的残疾,还是后天的残疾,这厄运没有落到我 的头上,只是侥幸罢了。遗传,胚胎期的小小意外,人生任何年龄都可能突发的病变, 车祸,地震,不可预测的飞来横祸,种种造成了残疾的似乎偶然的灾难原是必然会发生 的,无人能保证自己一定不被选中。 ⑷被选中诚然是不幸,但是,暂时--或者,直到生命终结,那其实也是暂时--未 被选中,又有什么可优越的?那个病灶长在他的眼睛里,不是长在我的眼睛里,他失明 了,我仍能看见。那场地震发生在他的城市,不是发生在我的城市,他失去了双腿,我 仍四肢齐全……我要为此感到骄傲吗?我多么浅薄啊! ⑸上帝掷骰子,我们都是芸芸众生,都同样地无助。阅历和思考使我懂得了谦卑, 懂得了天下一切残疾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在造化的恶作剧中,他们是我的替身,他们 就是我,他们在替我受苦,他们受苦就是我受苦。 ⑹我继续问自己:现在我不瞎不聋,肢体完整,就证明我不是残疾了吗?我双 眼深度近视,摘了眼镜寸步难行,不敢独自上街。在运动场上,我跑不快,跳不高,看 着那些矫健的身姿,心中只能羡慕。置身于一帮能歌善舞的朋友中,我为我的身体的笨 拙和歌喉的喑哑而自卑。在所有这些时候,我岂不都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吗? ⑺事实上,残疾与健全的界限是十分相对的。从出生那一天起,我们每一个人的身 体就已经注定要走向衰老,会不断地受到损坏。由于环境的限制和生活方式的片面,我 们的许多身体机能没有得到开发,其中有一些很可能已经萎缩。严格地说,世上没有绝 对健全的人。有形的残缺仅是残疾的一种,在一定的意义上,人人皆患着无形的残疾, 只是许多人对此已经适应和麻木了而已。 ⑻我不得不承认,如果人的生命仅是肉体,则生命本身就有着根本的缺陷,它注 定会在岁月的风雨中逐渐地或突然地缺损,使它的主人成为明显或不明显的残疾人。那 么,生命抵御和战胜残疾的希望究竟何在? ⑼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系列高贵的残疾人形象。在西方,有又瞎又聋又瘫的永恒的 少女海伦?凯勒。在中国,有受了腐刑仍写下史家“千古绝唱”的司马迁。他们的肉体诚 然缺损了,但他们的生命因此也缺损了吗?当然不,与许多肉体没有缺损的人相比,他 们拥有的是多么完整而健康的生命。 ⑽诗人里尔克常常歌咏盲人。在他的笔下,盲人能穿越纯粹的空间,能听见从 头发上流过的时间。在热闹的世界上,盲人是安静的,而他的感觉是敏锐的,能以小小 的波动把世界捉住。最后,面对死亡,盲人有权宣告:“那把眼睛如花朵般摘下的死亡, 将无法企及我的双眸……” ⑾是的,我也相信,盲人失去的只是肉体的眼睛,心灵的眼睛一定更加明亮, 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事物,生活在一个更本质的世界里。 ⑿感官是通往这个世界的门户,同时也是一种遮蔽,会使人看不见那个更高的 世界。貌似健全的躯体往往充满虚假的自信,踌躇满志地要在外部世界里闯荡,寻求欲 望和野心的最大满足。相反,,同时也是一种敞开。看不见有形的事物了,却可能因此 看见了无形的事物。不能在人的国度里行走了,却可能因此行走在神的国度里。残疾提 供了一个机会,使人比较容易觉悟到外在生命的不可靠,从而更加关注内在生命,致力 于灵魂的锻炼和精神的创造。 ⒀由此可见,生命与肉体显然不是一回事,肉体只是一个躯壳,它的确是脆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