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27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贩卖/皈依 靓妆/痉挛 雇佣/佣金 宁愿/息 事宁人 B.泥淖/悼念 盘桓/城垣 强求/强颜 赝品/义 愤填膺 C.菲薄/绯闻 蔓延/藤蔓 绸缪/纰缪 蹩脚/惊 鸿一瞥 D.回溯/朔风 高亢/伉俪 偏僻/癖好 讴歌/呕 心沥血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匮乏 沉缅 汗涔 拾人牙慧 涔漂眯码 B.蜇伏 国粹 打水 繁文缛节 C.瑕疵 邮戳 笑眯 明枪暗剑 D.通牒 条形 曲意逢迎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成都周边地区开发了不少特色鲜明的旅游景点,每当节假日 来临,市民纷纷前往,有的小区几乎十室九空 B.《星光下的灵魂》在毕淑敏六十岁时出版,这部作品精雕细刻却不着 痕迹,可以说这标志着她的散文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C.邻近春节,客流量增大,各大航空公司相继上浮折扣下限,旅行社因 此被迫提高各条线路的出团价格以招徕顾客。 D.为了加强学校教师团队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经反复研究, 校方决定启用本校精通业务的退休教师来指导教学工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参保者弃保达到3800万人,这种行为不仅将使劳动者个人的养老 水平降低,而且还会给整个养老保险制度带来冲击 B.微信提供了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生态平台,大到国际纷争,小到家 庭琐事甚至单位工作,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交流。 C.猎杀野生动物事件频发,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严格执法,地 方政府要督促林业、公安等部门对进山人员的监管力度。 D.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的各种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旨在以保障 大众的多层次、多样化、整体性的公共利益为目的。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文人画在古代中国画史的地位及主要传统
四川省成都市 2014 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题 第 I 卷(选择题,共 27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贩卖/皈依 靓妆/痉挛 雇佣/佣金 宁愿/息 事宁人 B.泥淖/悼念 盘桓/城垣 强求/强颜 赝品/义 愤填膺 C.菲薄/绯闻 蔓延/藤蔓 绸缪/纰缪 蹩脚/惊 鸿一瞥 D.回溯/朔风 高亢/伉俪 偏僻/癖好 讴歌/呕 心沥血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匮乏 沉缅 汗涔 涔 拾人牙慧 B.蜇伏 国粹 打水 漂 繁文缛节 C.瑕疵 邮戳 笑眯 眯 明枪暗剑 D.通牒 绿洲 条形 码 曲意逢迎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成都周边地区开发了不少特色鲜明的旅游景点,每当节假日 来临,市民纷纷前往,有的小区几乎十室九空。 B.《星光下的灵魂》在毕淑敏六十岁时出版,这部作品精雕细刻却不着 痕迹,可以说这标志着她的散文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C.邻近春节,客流量增大,各大航空公司相继上浮折扣下限,旅行社因 此被迫提高各条线路的出团价格以招徕顾客。 D.为了加强学校教师团队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经反复研究, 校方决定启用本校精通业务的退休教师来指导教学工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参保者弃保达到 3800 万人,这种行为不仅将使劳动者个人的养老 水平降低,而且还会给整个养老保险制度带来冲击。 B.微信提供了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生态平台,大到国际纷争,小到家 庭琐事甚至单位工作,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交流。 C.猎杀野生动物事件频发,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严格执法,地 方政府要督促林业、公安等部门对进山人员的监管力度。 D.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的各种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旨在以保障 大众的多层次、多样化、整体性的公共利益为目的。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文人画在古代中国画史的地位及主要传统
文人画带有文人的性质,含有文人的趣味,不以对象形似为目的,注重 画外功的修炼和情感的抒发,或成教化,助人伦,或聊以自娱。文人画都是文人 或具有文人性质的画家所作,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特定时代下产生的一批特定人群 的感情产物。文人这个特殊群体掌握着中国古代最髙的文化和最高的思想,因此 作为文人情感产物的文人画,必然含有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文人画于前期排斥 其它画家,与其它画种并存;中、后期乃成为中国绘画史的主流。研究文人画 有助于从深层认识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国艺术精神,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画的 艺术特点和超前因素。 文人画之所以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不单单是 个画种,而且是一个从画家到作品及理论的三位一体的艺术体系。已知的画史 画论多为文人所作,这些画论的内容不仅有关于绘画技法的阐述,而且有相当部 分将文人画的创作思想、审美理想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古代文人追求“立德”“立功”“立言”。“诗为言之余,书为诗之余, 画为书之余”,因此文人画家其实是一批业余画家。他们以将个人品行、情操、 学识、修养、感受融入画中为己任,大都借助绘画入“道”,获得精神上的解脱 和超越。入仕时,他们宏扬儒学,提倡绘画当“成教化,助人伦”;归隐时,他 们追随老、庄,讲究画面意境“淡泊”“空灵”。到了文人画的中、后期,他们 又将“释”家的某些思想精华与画论融为一体,推进和完善了文人画的审美理 相 苏东坡是文人画的大力倡导者。他提出“诗画本一律”,即借助诗的理 性来扩大绘画的表现力。到了文人画的后期,文人画更是将书、画和印章结合在 一起。因此历史上许多的文人画家,不但是绘画高手,而且还是书法大家和金石 名家。 文人画不但广为吸收一系列姊妹艺术的养分,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其他 体系的画种。如文人画对画工画的影响,“画圣”吴道子的绘画风格被画工们归 纳为“吴家样”,广为流传,即是此类影响的典范。文人画对宫廷绘画的影响也 是极为深远的,宋代一大批宫廷画家同时又都是文人画家,清初的“四王”直接 就是文人画中的“正统派”。 由上述可知,文人画是极具包容性、生命力极强的绘画体系,这也是它 能够在中国绘画史上占主流地位的根本原因。当然,文人画也有其局限性。如文 人阶层的圈子狭小,一味地追求形而上,绘画题材不宽泛,以及后期严重的程式 化等,很容易使人产生对文人画的误解。但是文人画却蕴藏着极为强大的先进因 素。它具有包容性,注重画家个人品质、情操、学养等的锻炼,有助于新时代的 “美育”事业;文人画所创造出的种种意境,或“简淡”或“空灵”,也使承受 巨大压力的新时代的人们得到心灵的陶冶,为世人保留一片心灵的净土。此外 文人画在表达个性、阐述哲学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基础和理论支撑,是我们当代 艺术家取之不竭的源泉。因此,文人画必将会以种种新的面目在新时代中继续大 放异彩。 5.下列关于“文人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文人画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后期,是一批文人或有文人性质的画 家的感情产物 B.文人画不讲究表面的形似,而重在抒发个人情感,画中含有个人的品 行、情操以及修养
文人画带有文人的性质,含有文人的趣味,不以对象形似为目的,注重 画外功的修炼和情感的抒发,或成教化,助人伦,或聊以自娱。文人画都是文人 或具有文人性质的画家所作,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特定时代下产生的一批特定人群 的感情产物。文人这个特殊群体掌握着中国古代最高的文化和最高的思想,因此 作为文人情感产物的文人画,必然含有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文人画于前期排斥 其它画家,与其它画种并存;中、后期乃成为中国绘画史的主流。研究文人画, 有助于从深层认识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国艺术精神,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画的 艺术特点和超前因素。 文人画之所以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不单单是 一个画种,而且是一个从画家到作品及理论的三位一体的艺术体系。已知的画史 画论多为文人所作,这些画论的内容不仅有关于绘画技法的阐述,而且有相当部 分将文人画的创作思想、审美理想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古代文人追求“立德”“立功”“立言”。“诗为言之余,书为诗之余, 画为书之余”,因此文人画家其实是一批业余画家。他们以将个人品行、情操、 学识、修养、感受融入画中为己任,大都借助绘画入“道”,获得精神上的解脱 和超越。入仕时,他们宏扬儒学,提倡绘画当“成教化,助人伦”;归隐时,他 们追随老、庄,讲究画面意境“淡泊”“空灵”。到了文人画的中、后期,他们 又将“释”家的某些思想精华与画论融为一体,推进和完善了文人画的审美理 想。 苏东坡是文人画的大力倡导者。他提出“诗画本一律”,即借助诗的理 性来扩大绘画的表现力。到了文人画的后期,文人画更是将书、画和印章结合在 一起。因此历史上许多的文人画家,不但是绘画高手,而且还是书法大家和金石 名家。 文人画不但广为吸收一系列姊妹艺术的养分,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其他 体系的画种。如文人画对画工画的影响,“画圣”吴道子的绘画风格被画工们归 纳为“吴家样”,广为流传,即是此类影响的典范。文人画对宫廷绘画的影响也 是极为深远的,宋代一大批宫廷画家同时又都是文人画家,清初的“四王”直接 就是文人画中的“正统派”。 由上述可知,文人画是极具包容性、生命力极强的绘画体系,这也是它 能够在中国绘画史上占主流地位的根本原因。当然,文人画也有其局限性。如文 人阶层的圈子狭小,一味地追求形而上,绘画题材不宽泛,以及后期严重的程式 化等,很容易使人产生对文人画的误解。但是文人画却蕴藏着极为强大的先进因 素。它具有包容性,注重画家个人品质、情操、学养等的锻炼,有助于新时代的 “美育”事业;文人画所创造出的种种意境,或“简淡”或“空灵”,也使承受 巨大压力的新时代的人们得到心灵的陶冶,为世人保留一片心灵的净土。此外, 文人画在表达个性、阐述哲学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基础和理论支撑,是我们当代 艺术家取之不竭的源泉。因此,文人画必将会以种种新的面目在新时代中继续大 放异彩。 5.下列关于“文人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人画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后期,是一批文人或有文人性质的画 家的感情产物。 B.文人画不讲究表面的形似,而重在抒发个人情感,画中含有个人的品 行、情操以及修养
C.文人画带有文人的气质,含有文人的趣味,它常常排斥其他画家,只 求自娱、修心。 D.文入画在不同时期都兼有儒、释、道的思想,文人画家大都借画人道, 以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超越; 6.下列对文人画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的分析,不恰 当的一项是 A.文人画是一个画家、作品及理论三位一体的艺术体系,其创作思想、 审美理想有的已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B.文人画广泛吸收诗歌、书法、印章等姊妹艺术的养分,也影响了其他 画种,包容性强,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C.文人画“简淡”或“空灵”的意境有助于人们缓解巨大压力,陶冶心 灵,让被异化的人保留一片心灵的净土。 D.文人画家注重个人品质、情操、学养等的锻炼,并将之融入画中,他 们的绘画作品能表达个性,阐述哲学思想。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人画地位崇高,在古代绘画中占据主流地位,其他画种要么被排斥, 比如画工画;要么被同化,比如宫廷画。 B.文人画融诗、画、书法、篆刻于一炉,因此,文人画家诗画兼精,大 多是艺术全才,苏轼就是其中的典型。 C.文人阶层的圈子狭小,并且文人画单纯追求形而上,因而绘画题材不 宽泛,并造成了严重的程式化倾向。 D.文人画深蕴中国文化精神和艺术精神,体现了中国画的超前因素,当 代艺术完全可以从中获取养分,并服务于时代。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何琦,字万伦,司空充之从兄也。祖父龛,后将军。父阜,淮南内史 琦年十四丧父,哀毁过礼。性沈敏有识度,好古博学,居于宣城阳谷县, 事母孜孜,朝夕色养。常患甘鲜不赡,乃为郡主簿,察孝廉,除郎中,以选补宣 城泾县令。司徒王导引为参军,不就。及丁母忧,居丧泣血,杖而后起,停柩在 殡,为邻火所逼,烟焰已交,家乏僮使,计无从出,乃匍匐抚棺号哭。俄而风止 火息,堂屋一间免烧,其精诚所感如此。 服阕,乃慨然叹曰:“所以出身仕者,非谓有尺寸之能以效智力,实利 微禄,私展供养。二旦茕然,无复恃怙,岂可复以朽钝之质尘默①清朝哉!”于 是养志衡门,不交人事,耽玩典籍,以琴书自娱。不营产业,节俭寡欲,丰约与 乡邻共之。乡里遭乱,姊没人家,琦惟有一婢,便为购赎。然不为小谦,凡有赠 遗,亦不苟让,但于已有余,辄复随而散之。任心而行,率意而动,不占卜,无 所事。 司空陆玩、太尉桓温并辟命,皆不就。诏征博士,又不起。简文帝时为 抚军,钦其名行,召为参军,固辞以疾。公车再征通直散骑侍郎、散骑常侍,不 行。由是君子仰德,莫能屈也。桓温尝登琦县界山,喟然叹曰:“此山南有人焉, 何公真止足者也!” 琦善养性,老而不衰,布褐蔬食,恒以述作为事,著《三国评论》,凡 所撰录百许篇,皆行于世。年八十二卒 (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八》,有删节)
C.文人画带有文人的气质,含有文人的趣味,它常常排斥其他画家,只 求自娱、修心。 D.文入画在不同时期都兼有儒、释、道的思想,文人画家大都借画人道, 以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超越; 6.下列对文人画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的分析,不恰 当的一项是 A.文人画是一个画家、作品及理论三位一体的艺术体系,其创作思想、 审美理想有的已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B.文人画广泛吸收诗歌、书法、印章等姊妹艺术的养分,也影响了其他 画种,包容性强,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C.文人画“简淡”或“空灵”的意境有助于人们缓解巨大压力,陶冶心 灵,让被异化的人保留一片心灵的净土。 D.文人画家注重个人品质、情操、学养等的锻炼,并将之融入画中,他 们的绘画作品能表达个性,阐述哲学思想。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人画地位崇高,在古代绘画中占据主流地位,其他画种要么被排斥, 比如画工画;要么被同化,比如宫廷画。 B.文人画融诗、画、书法、篆刻于一炉,因此,文人画家诗画兼精,大 多是艺术全才,苏轼就是其中的典型。 C. 文人阶层的圈子狭小,并且文人画单纯追求形而上,因而绘画题材不 宽泛,并造成了严重的程式化倾向。 D.文人画深蕴中国文化精神和艺术精神,体现了中国画的超前因素,当 代艺术完全可以从中获取养分,并服务于时代。 三、(6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9 题。 何琦,字万伦,司空充之从兄也。祖父龛,后将军。父阜,淮南内史。 琦年十四丧父,哀毁过礼。性沈敏有识度,好古博学,居于宣城阳谷县, 事母孜孜,朝夕色养。常患甘鲜不赡,乃为郡主簿,察孝廉,除郎中,以选补宣 城泾县令。司徒王导引为参军,不就。及丁母忧,居丧泣血,杖而后起,停柩在 殡,为邻火所逼,烟焰已交,家乏僮使,计无从出,乃匍匐抚棺号哭。俄而风止 火息,堂屋一间免烧,其精诚所感如此。 服阕,乃慨然叹曰:“所以出身仕者,非谓有尺寸之能以效智力,实利 微禄,私展供养。一旦茕然,无复恃怙,岂可复以朽钝之质尘默①清朝哉!”于 是养志衡门,不交人事,耽玩典籍,以琴书自娱。不营产业,节俭寡欲,丰约与 乡邻共之。乡里遭乱,姊没人家,琦惟有一婢,便为购赎。然不为小谦,凡有赠 遗,亦不苟让,但于已有余,辄复随而散之。任心而行,率意而动,不占卜,无 所事。 司空陆玩、太尉桓温并辟命,皆不就。诏征博士,又不起。简文帝时为 抚军,钦其名行,召为参军,固辞以疾。公车再征通直散骑侍郎、散骑常侍,不 行。由是君子仰德,莫能屈也。桓温尝登琦县界山,喟然叹曰:“此山南有人焉, 何公真止足者也!” 琦善养性,老而不衰,布褐蔬食,恒以述作为事,著《三国评论》,凡 所撰录百许篇,皆行于世。年八十二卒。 (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八》,有删节)
【注】①默,通“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母孜孜,朝夕色养 孜孜:勤勉 B.常患甘鲜不赡 赡:赡养 C.服阕,乃慨然叹日 阕:完结 D.不营产业 营:谋求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乃匍匐抚棺号哭 B.(非谓有尺寸之能以效智力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C.便为购赎 D./率意而动 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怠而欲出者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I卷中文言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一旦茕然,无复恃怙,岂可复以朽钝之质尘默清朝哉!(4分) 译文: (2)凡有赠遗,亦不苟让,但于己有余,辄复随而散之。(4分) 译文 11.第Ⅰ卷文言文中何琦高尚的德行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5分) 答: 12.请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8处)(4分)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 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孟子,尽心上》)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以事走郊外示友 陈与义 十九年知已非,今年依旧壮心违。 黄尘满面人犹去,红叶无言秋又归。 万里天寒鸿雁瘦,千村岁暮鸟乌微。 往来屑屑①君应笑,要就南池照客衣 【注】①屑屑:劳瘁匆迫的样子 (1)简要赏析颈联“瘦”和“微”两字的表达效果。(4分) 答: (2)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 14.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6小题,每空1分) (6分)
【注】①默,通“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事母孜孜,朝夕色养 孜孜:勤勉 B.常患甘鲜不赡 赡:赡养 C. 服阕,乃慨然叹日 阕:完结 D.不营产业 营:谋求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共 123 分) 四、(31 分) 10.把第 I 卷中文言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l) 一旦茕然,无复恃怙,岂可复以朽钝之质尘默清朝哉!(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有赠遗,亦不苟让,但于己有余,辄复随而散之。(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 I 卷文言文中何琦高尚的德行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 8 处)(4 分)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 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孟子,尽心上》)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 分) 以事走郊外示友 陈与义 二十九年知已非,今年依旧壮心违。 黄尘满面人犹去,红叶无言秋又归。 万里天寒鸿雁瘦,千村岁暮鸟乌微。 往来屑屑①君应笑,要就南池照客衣。 【注】①屑屑:劳瘁匆迫的样子。 (1)简要赏析颈联“瘦”和“微”两字的表达效果。(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 6 小题,每空 1 分) (6 分)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 齐王纳谏》>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 谊《过秦论》) 悠悠我 (曹操《短歌行》)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李密《陈情表》) (5)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 ,此时无声胜有 声 (白居易《琵琶行》) (⑦)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8)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敦颐《爱莲说》)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论贝多芬 科尔曼 贝多芬的魅力,在于他将其坚毅刚强的性格与细致柔腻的气质完美地结 合在一起。他捕捉住刹那间人心的激越、心灵的激荡;他以一种穿透万物表象的 洞察力,力图表现春天野花绽放时的芬芳,云朵在风中的颤栗,苍蝇在草间的嘤 鸣,人在命运面前的叹息和挣扎,我们对爱情的向往,还有我们对造物主的赞美 和礼拜。在他的音乐中,我们有时甚至可以觉察到一丝冲动,一丝少年人的豪气 冲天。但是有时,他又弱如水边的那喀索斯,沉醉在丝绵般的纤柔和莫名的哀愁 中 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这种看似矛盾的心理。往往我们不能觉察 到,但是每当我们聆听音乐,我们体验到的不仅仅只是贝多芬的心灵世界。他的 乐曲所唤起的,是那潜藏在我们心底的情感。这情感是沉郁在阴霾后面的惊雷, 旦炸响,便会令我们看见自己,看见生命中蕴涵的神的意志。我们的灵魂就开 始苏醒了。 于是,面对贝多芬,便好似在和我们的灵魂对话。我们如聋子、哑巴、 盲人,能够体会到、感觉到、意识到,但我们不可言说。这种朦朦胧胧的知觉, 令我们感到怅惘。然而,贝多芬把他那些音乐带给我们,那乐声将我们同自己心 灵底层的世界联系到了一起。刹那间,鸟儿的啁啾,天空的蔚蓝,黑夜的幽深 甚至于我们的呼吸,我们脉搏的跳动,突然便具有了意义。我们领悟到自己牛命 的存在,和存在的一起的生命。流畅的旋律呈现出一派生机,灿烂、绚丽、辉煌; 回旋的主题又使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奈。我们闭上眼睛,却看见光亮闪烁不定,犹 疑躲闪,稍纵即逝。我们对自己说:“原来如此 然而,贝多芬并不在乎我们的感受。他写过:“孤独!孤独!孤独!” 有如李尔王咆哮的声音。他曾经生活在一片沉寂之中。想象一下,当我们聆听《庄 严弥撒曲》《D小调第六交响曲>等篇章的时候,创作出如此卓越深湛的乐曲的, 竟然是一位失聪的孤独者。这寂静沉默的幕帘,如此的深沉,如此的凝重,如此 的强大。然而,贝多芬没有自怨自艾地诉说他的痛苦。他以对生命的礼赞、对神
(1)_____________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 齐王纳谏》>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_________。 (贾 谊《过秦论》) (3) 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 心。 (曹操《短歌行》)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__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5) 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 (6) 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 声。 (白居易《琵琶行》) (7)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8)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 (周 敦颐《爱莲说》)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 论贝多芬 科尔曼 贝多芬的魅力,在于他将其坚毅刚强的性格与细致柔腻的气质完美地结 合在一起。他捕捉住刹那间人心的激越、心灵的激荡;他以一种穿透万物表象的 洞察力,力图表现春天野花绽放时的芬芳,云朵在风中的颤栗,苍蝇在草间的嘤 鸣,人在命运面前的叹息和挣扎,我们对爱情的向往,还有我们对造物主的赞美 和礼拜。在他的音乐中,我们有时甚至可以觉察到一丝冲动,一丝少年人的豪气 冲天。但是有时,他又弱如水边的那喀索斯,沉醉在丝绵般的纤柔和莫名的哀愁 中。 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这种看似矛盾的心理。往往我们不能觉察 到,但是每当我们聆听音乐,我们体验到的不仅仅只是贝多芬的心灵世界。他的 乐曲所唤起的,是那潜藏在我们心底的情感。这情感是沉郁在阴霾后面的惊雷, 一旦炸响,便会令我们看见自己,看见生命中蕴涵的神的意志。我们的灵魂就开 始苏醒了。 于是,面对贝多芬,便好似在和我们的灵魂对话。我们如聋子、哑巴、 盲人,能够体会到、感觉到、意识到,但我们不可言说。这种朦朦胧胧的知觉, 令我们感到怅惘。然而,贝多芬把他那些音乐带给我们,那乐声将我们同自己心 灵底层的世界联系到了一起。刹那间,鸟儿的啁啾,天空的蔚蓝,黑夜的幽深, 甚至于我们的呼吸,我们脉搏的跳动,突然便具有了意义。我们领悟到自己生命 的存在,和存在的一起的生命。流畅的旋律呈现出一派生机,灿烂、绚丽、辉煌; 回旋的主题又使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奈。我们闭上眼睛,却看见光亮闪烁不定,犹 疑躲闪,稍纵即逝。我们对自己说:“原来如此。” 然而,贝多芬并不在乎我们的感受。他写过:“孤独!孤独!孤独!” 有如李尔王咆哮的声音。他曾经生活在一片沉寂之中。想象一下,当我们聆听《庄 严弥撒曲》《D 小调第六交响曲>等篇章的时候,创作出如此卓越深湛的乐曲的, 竟然是一位失聪的孤独者。这寂静沉默的幕帘,如此的深沉,如此的凝重,如此 的强大。然而,贝多芬没有自怨自艾地诉说他的痛苦。他以对生命的礼赞、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