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苏高考名校名师预测卷 语文试题 语文Ⅰ卷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弹劾骇人听闻 遗骸 言简意赅 B.锋镝嫡传弟子 贬谪 滴水不漏 C.践踏把盏言欢 信笺 临行饯别 D.稍息刀剑出鞘 哨子 不屑一顾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组是:(3分)() A.今年,江苏将在全国率先开展并适时公布可入肺颗粒物检测的数值,体现了 地方政府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执政理念 B.人民网评选的十大草根微博及草根网事,展示了微博名人之外草根网民的网 络生活形态,进一步勾勒了“网民”朴素的生活情态。 C.住房保障是中央高度重视的一项民生工程,是由政府提供的一项基本公共服 务,其对象主要是面向中低收入及住房困难家庭 D.市发改委表示,国庆期间要密切关注粮、油、肉、禽、蛋、菜、奶、食品等 的价格变动和供应情况,及时发现、严肃査处利用节假日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 抬价格等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违法行为。 3.请为下面的语段续写一句结论性的话。要求:①运用反问句式;②语意连贯, 简明得体。(4分) 段“90后”少年殴打七旬老人的视频在网上传播,视频中,两名少年对着白 发苍苍的老人满嘴脏话并拳脚相加,老人虽然奋力反抗,但依旧敌不过年轻小伙 的拳打脚踢。敬老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是在这两名少年身上却荡然无存。我不 是很喜欢看韩剧,但韩剧中子女对长辈的尊敬,却值得我们学习的。 4.读下面的漫画,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1)请用简洁的描述介绍漫画的内容。(50字左右)(3分) (2)请指出漫画的寓意。(25字以内)(2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尚书户部郎中、直龙图阁范公贯之之奏议,凡若干篇,其子世京集为十卷,而属 予序之 盖自至和已后十余年间,公常以言事任职。自天子、大臣至于群下,自掖庭至于 四方幽隐,一有得失善恶,关于政理,公无不极意反复,为上力言。或矫拂情欲。 或切廟计虑,或辨别忠佞而处其进退。章有一再或至于十余上,事有阴争独陈, 或悉引谏官御史合议肆言。仁宗常虚心采纳,为之变命令,更废举,近或立从, 远或越月逾时,或至于其后,卒皆听用。盖当是时,仁宗在位岁久,熟于人事之 情伪与群臣之能否,方以仁厚清静休养元元田,至于是非与夺,则一归之公议, 而不自用也。其所引拔以言为职者,如公皆一时之选。而公与同时之士,亦皆乐
2014 年江苏高考名校名师预测卷 语文试题 语文Ⅰ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弹劾 骇人听闻 遗骸 言简意赅 B.锋镝 嫡传弟子 贬谪 滴水不漏 C.践踏 把盏言欢 信笺 临行饯别 D.稍息 刀剑出鞘 哨子 不屑一顾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组是:(3 分)( ) A.今年,江苏将在全国率先开展并适时公布可入肺颗粒物检测的数值,体现了 地方政府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执政理念。 B.人民网评选的十大草根微博及草根网事,展示了微博名人之外草根网民的网 络生活形态,进一步勾勒了“网民”朴素的生活情态。 C.住房保障是中央高度重视的一项民生工程,是由政府提供的一项基本公共服 务,其对象主要是面向中低收入及住房困难家庭。 D.市发改委表示,国庆期间要密切关注粮、油、肉、禽、蛋、菜、奶、食品等 的价格变动和供应情况,及时发现、严肃查处利用节假日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 抬价格等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违法行为。 3.请为下面的语段续写一句结论性的话。要求:①运用反问句式;②语意连贯, 简明得体。(4 分) 一段“90 后”少年殴打七旬老人的视频在网上传播,视频中,两名少年对着白 发苍苍的老人满嘴脏话并拳脚相加,老人虽然奋力反抗,但依旧敌不过年轻小伙 的拳打脚踢。敬老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是在这两名少年身上却荡然无存。我不 是很喜欢看韩剧,但韩剧中子女对长辈的尊敬,却值得我们学习的。 4.读下面的漫画,完成后面的题目。(5 分) ⑴ 请用简洁的描述介绍漫画的内容。(50 字左右)(3 分) ⑵ 请指出漫画的寓意。(25 字以内)(2 分)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尚书户部郎中、直龙图阁范公贯之之奏议,凡若干篇,其子世京集为十卷,而属 予序之。 盖自至和已后十余年间,公常以言事任职。自天子、大臣至于群下,自掖庭至于 四方幽隐,一有得失善恶,关于政理,公无不极意反复,为上力言。或矫拂情欲。 或切劘计虑,或辨别忠佞而处其进退。章有一再或至于十余上,事有阴争独陈, 或悉引谏官御史合议肆言。仁宗常虚心采纳,为之变命令,更废举,近或立从, 远或越月逾时,或至于其后,卒皆听用。盖当是时,仁宗在位岁久,熟于人事之 情伪与群臣之能否,方以仁厚清静休养元元【注】,至于是非与夺,则一归之公议, 而不自用也。其所引拔以言为职者,如公皆一时之选。而公与同时之士,亦皆乐
得其言,不曲从苟止。故天下之情因得毕闻于上,而事之害理者常不果行。至于 奇袤恣睢,有为之者,亦辄败悔。故当此之时,常委事七八大臣,而朝政无大阙 失,群臣奏法遵职,海内乂安。 夫因人而不自用者,天也。仁宗之所以其仁如天,至于享国四十余年,能承太平 之业者,繇是而已。后世得公之遗文,而论其本,见其上下之际相成如此,必将 低回感慕,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其时之难得。则公言之不没,岂独见其志,所 以明先帝之盛德于无穷也 公为人温良慈恕,其从政宽易爱人。及在朝廷,危言正色,人有所不能及也。凡 同时与公有言责者,后多至大官,而公独早卒 公讳师道,其世次、州里、历官、行事,有今资政殿学士赵公为公之墓铭云。 (选自《曾巩集》,有删改) 【注】元元:百姓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属予序之 属:嘱托 B.或悉引谏官御史合议肆言 引:召集。 C.则公言之不没 没:采纳。 D.危言正色 危:端正 6.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范贯之奏议的“功效”的一组是(3分) ①矫拂情欲 ②事之害理者常不果行 ③为之变命令,更废举 ④熟于人事之情伪与群臣之能否 ⑤天下之情因得毕闻于上 ⑥其从政宽易爱人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①④⑤ 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贯之官至尚书户部郎中、直龙图阁,去世后资政殿学士赵抹为他写墓志铭, 曾巩为他的奏议集作序。 B.范贯之为官恪尽职守,上至天子大臣,下到下属的官员,内至后宫嫔妃,外到 边远四方的隐蔽之处,只要事关政治得失,皆在他谏诤之列。 C.当时像范公那样以进谏为职责的谏官,皆是当时的优秀人才,但是奏议时既不 曲意奉承也不盲目反对的人只有范公 D.本文不仅赞颂了范公的进谏精神,而且高度评价了仁宗的虚心纳谏,认为其 胸怀如天一样广阔,能承传祖宗基业。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至于是非与夺,则一归之公议,而不自用也。 译文 (2)故当此之时,常委事七八大臣,而朝政无大阙失。 译文
得其言,不曲从苟止。故天下之情因得毕闻于上,而事之害理者常不果行。至于 奇衺恣睢,有为之者,亦辄败悔。故当此之时,常委事七八大臣,而朝政无大阙 失,群臣奏法遵职,海内乂安。 夫因人而不自用者,天也。仁宗之所以其仁如天,至于享国四十余年,能承太平 之业者,繇是而已。后世得公之遗文,而论其本,见其上下之际相成如此,必将 低回感慕,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其时之难得。则公言之不没,岂独见其志,所 以明先帝之盛德于无穷也。 公为人温良慈恕,其从政宽易爱人。及在朝廷,危言正色,人有所不能及也。凡 同时与公有言责者,后多至大官,而公独早卒。 公讳师道,其世次、州里、历官、行事,有今资政殿学士赵抃公为公之墓铭云。 (选自《曾巩集》,有删改) 【注】元元:百姓。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而属予序之 属:嘱托。 B. 或悉引谏官御史合议肆言 引:召集。 C. 则公言之不没 没:采纳。 D. 危言正色 危:端正。 6.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范贯之奏议的“功效”的一组是(3 分) ①矫拂情欲 ②事之害理者常不果行 ③为之变命令,更废举 ④熟于人事之情伪与群臣之能否 ⑤天下之情因得毕闻于上 ⑥其从政宽易爱人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①④⑤ D. 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范贯之官至尚书户部郎中、直龙图阁,去世后资政殿学士赵抃为他写墓志铭, 曾巩为他的奏议集作序。 B.范贯之为官恪尽职守,上至天子大臣,下到下属的官员,内至后宫嫔妃,外到 边远四方的隐蔽之处,只要事关政治得失,皆在他谏诤之列。 C.当时像范公那样以进谏为职责的谏官,皆是当时的优秀人才,但是奏议时既不 曲意奉承也不盲目反对的人只有范公。 D. 本文不仅赞颂了范公的进谏精神,而且高度评价了仁宗的虚心纳谏,认为其 胸怀如天一样广阔,能承传祖宗基业。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至于是非与夺,则一归之公议,而不自用也。 译 文: (2)故当此之时,常委事七八大臣,而朝政无大阙失。 译 文:
)凡同时与公有言责者,后多至大官,而公独早卒。 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骆谷晚望 韩综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注释】韩综于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后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此后失官,此 为失官还乡时所作。 (1)“秦川如画渭如丝”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分) (2)有人说“岭花多是断肠枝”“无理而妙”请赏析。(3分) (3)请联系全诗分析本诗情与景的关系。(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女也不爽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氓》) (2)巴东三峡巫峡长,一 。(郦道元《三 峡》) (3)惟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离骚》) (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 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前赤壁赋》) (5)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杜 牧《阿房宫赋》 (6)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 ,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8) 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家 方令孺 你给我这题目“家”,放在心上好多日子了,我不妨对你说,这是很重的负担呢 我天天筹思,教我从哪一方面写,你说得不错,我“一天到晚在家里”,但是, 你可别太聪明了,你想从镜子里窥探一个人的真容吗?你想从一个人他描写家中 的景况,就知道一个人的生活内情和他一向的性格吗?可惜我从来不喜欢照镜 子,你可无从知道我“一天到晚在家”干些什么,吃些什么,穿些什么,那么我 写些什么呢?谈谈普通人家的情形吗?家与经济的问题?家与文化的关系?家 给一个人一生的影响?给人的安慰或苦恼?做一个人是不是一定或应该要个
(3)凡同时与公有言责者,后多至大官,而公独早卒。 译 文: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 分) 骆谷晚望 韩综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注释】韩综于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后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此后失官,此 为失官还乡时所作。 (1)“秦川如画渭如丝”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 分) (2)有人说“岭花多是断肠枝”“无理而妙”请赏析。(3 分) (3)请联系全诗分析本诗情与景的关系。(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女也不爽,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诗经·氓》) (2)巴东三峡巫峡长, 。(郦道元《三 峡》) (3)惟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 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前赤壁赋》) (5)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杜 牧《阿房宫赋》) (6)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7) ,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8)_________________,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家 方令孺 你给我这题目“家”,放在心上好多日子了,我不妨对你说,这是很重的负担呢。 我天天筹思,教我从哪一方面写,你说得不错,我“一天到晚在家里”,但是, 你可别太聪明了,你想从镜子里窥探一个人的真容吗?你想从一个人他描写家中 的景况,就知道一个人的生活内情和他一向的性格吗?可惜我从来不喜欢照镜 子,你可无从知道我“一天到晚在家”干些什么,吃些什么,穿些什么,那么我 写些什么呢?谈谈普通人家的情形吗?家与经济的问题?家与文化的关系?家 给一个人一生的影响?给人的安慰或苦恼?做一个人是不是一定或应该要个
家?家是可爱,还是可恨昵?这些疑问纠缠在心上,教人精神不安,像旧小说里 所谓给魔魔住似的 今晚我带着这纠缠的心走出来。你瞧,这时天空真是一碧如洗,月像是古代希腊 少年抛到天上去的一块铁饼,或是古代战十的一面护心镜失落在天窄甲,让群星 的光辉射在上面发岀这样寒凛刺目的光芒,我这时在湖上,船正靠着山影元 簇簇的树影,在青蓝的天空下,在渺茫的自水上,点缀着像零星的岛屿。我梦想 着在这些地方还没有“开化”之先,船夫们在这静静的月光下,躺在他们的茅屋 里,对着灶上的一盏油灯,看妻子坐在灶后而她的脸被炉火的光映得红红的,他 心里觉得比现在自由比现在安稳吧。我联想起不久以前在采石矶看见那些打渔的 人以船为家,起居饮食都在那么斗大的舱里,成天漂泊,究竟他们是苦是乐?我 又想起你的题目来了,这题目喊起来是这样轻,这样简,可是你就是去问一问那 个渔夫关于我上面的一个问题,一个小的问题,他都要瞪起眼睛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里似乎“雅人”不少,今晚来玩月的并不限于酸书生,要人同银行界的汽车一 大排都摆在桥头。今晩是来赏中秋的月,中秋的月是要吧香花果品来供奉,是带 宗教的情绪来赏玩。假使我这时可以飞得高,一定看见满城都是红烛飘摇,香烟 缭绕,远远还听见爆竹的响声,这确是一个庄严的夜,神的夜!所有今晚的游客, 好像都脱去了轻佻的衣裳,虽是有这么多人在湖上,倒不像平时那么混乱,一只 只的船轻轻、慢慢地滑过去,船上坐着各种各样的人:有沉吟,有低语,有仰头 浴着月光显露着一张苍白的脸,有憧憬着南方风物的青年弹着吉他,低唱着热带 的情歌。这时候有这么一只船,一只从来没有见过的船,挂着一盏暗淡的玻璃灯, 灯下约莫有三四个人围坐在那儿猜拳赌酒;船头坐着另一个人,只是一团黑影看 不清面目,我听见念诗的声音就从这一团影子里发出来,他唱着一种悠长的声调 开头稍低,接着渐渐高起来,到一个尖顶的时候又渐渐衰弱下去,终于在一半呻 吟一半叹息似的声音里消灭了。从这个声音你可以想象古画上隐约在薄雾里的小 山,一条曲折带着跳溅水珠子的溪水,因为这声音的本身就是一半真实,一半空 幻,一半是从人口中发出来,一半却沉入梦想。有两句诗我听得很清楚,是“马 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你就可以想在这月明的佳节,在这四望杳溟 的湖上,背后舱里在半明的灯下几个伤心的朋友拼酒浇愁,自己走出故乡,离别 家庭,天晓得是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在今晚这个情景下,心里涨满了恨才迸出这 么两声古人可怜的诗句。这时也许在什么芦苇的角落里,残荷的深密处,也有正 在想家的人,听了这个声音,能忍得住不冲破他的眼泪,呜咽起来,还费了他的 友伴许多唇舌才安慰下这颗颤栗的心?哪能不教我又想起你给我的题目“家”, 并且猛然悟到了“家”的意义?“家”,我知道了,不管它给人多大的负担,多 深的痛苦,人还是像蜗牛一样愿意背着它的重壳沉滞地向前爬。我好像忽然看清 楚了什么东西,也像辛弃疾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 珊处”。 11.第一节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12.联系文章分析第二段画线句写景的特色。(6分) 13.理解文章最后引用的辛弃疾的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的含义。(4分) 14.探究本文寄予了作者哪些情思?(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论发脾气
家?家是可爱,还是可恨呢?这些疑问纠缠在心上,教人精神不安,像旧小说里 所谓给魔魔住似的。 今晚我带着这纠缠的心走出来。你瞧,这时天空真是一碧如洗,月像是古代希腊 少年抛到天上去的一块铁饼,或是古代战士的一面护心镜失落在天空里,让群星 的光辉射在上面发出这样寒凛刺目的光芒,我这时在湖上,船正靠着山影走,一 簇簇的树影,在青蓝的天空下,在渺茫的白水上,点缀着像零星的岛屿。我梦想 着在这些地方还没有“开化”之先,船夫们在这静静的月光下,躺在他们的茅屋 里,对着灶上的一盏油灯,看妻子坐在灶后而她的脸被炉火的光映得红红的,他 心里觉得比现在自由比现在安稳吧。我联想起不久以前在采石矶看见那些打渔的 人以船为家,起居饮食都在那么斗大的舱里,成天漂泊,究竟他们是苦是乐?我 又想起你的题目来了,这题目喊起来是这样轻,这样简,可是你就是去问一问那 个渔夫关于我上面的一个问题,一个小的问题,他都要瞪起眼睛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里似乎“雅人”不少,今晚来玩月的并不限于酸书生,要人同银行界的汽车一 大排都摆在桥头。今晚是来赏中秋的月,中秋的月是要吧香花果品来供奉,是带 宗教的情绪来赏玩。假使我这时可以飞得高,一定看见满城都是红烛飘摇,香烟 缭绕,远远还听见爆竹的响声,这确是一个庄严的夜,神的夜!所有今晚的游客, 好像都脱去了轻佻的衣裳,虽是有这么多人在湖上,倒不像平时那么混乱,一只 只的船轻轻、慢慢地滑过去,船上坐着各种各样的人:有沉吟,有低语,有仰头 浴着月光显露着一张苍白的脸,有憧憬着南方风物的青年弹着吉他,低唱着热带 的情歌。这时候有这么一只船,一只从来没有见过的船,挂着一盏暗淡的玻璃灯, 灯下约莫有三四个人围坐在那儿猜拳赌酒;船头坐着另一个人,只是一团黑影看 不清面目,我听见念诗的声音就从这一团影子里发出来,他唱着一种悠长的声调, 开头稍低,接着渐渐高起来,到一个尖顶的时候又渐渐衰弱下去,终于在一半呻 吟一半叹息似的声音里消灭了。从这个声音你可以想象古画上隐约在薄雾里的小 山,一条曲折带着跳溅水珠子的溪水,因为这声音的本身就是一半真实,一半空 幻,一半是从人口中发出来,一半却沉入梦想。有两句诗我听得很清楚,是“马 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你就可以想在这月明的佳节,在这四望杳溟 的湖上,背后舱里在半明的灯下几个伤心的朋友拼酒浇愁,自己走出故乡,离别 家庭,天晓得是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在今晚这个情景下,心里涨满了恨才迸出这 么两声古人可怜的诗句。这时也许在什么芦苇的角落里,残荷的深密处,也有正 在想家的人,听了这个声音,能忍得住不冲破他的眼泪,呜咽起来,还费了他的 友伴许多唇舌才安慰下这颗颤栗的心?哪能不教我又想起你给我的题目“家”, 并且猛然悟到了“家”的意义?“家”,我知道了,不管它给人多大的负担,多 深的痛苦,人还是像蜗牛一样愿意背着它的重壳沉滞地向前爬。我好像忽然看清 楚了什么东西,也像辛弃疾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 珊处”。 11.第一节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 分) 12.联系文章分析第二段画线句写景的特色。(6 分) 13.理解文章最后引用的辛弃疾的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的含义。(4 分) 14.探究本文寄予了作者哪些情思?(6 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 ~17 题。 论发脾气
聂绀弩 听说世俗所谓的大人物中,竟有动辄发脾气的,拍桌子、摔茶碗,诸如此类。发 脾气的时候面红耳赤,气促心跳,不但自己吃亏,样子也难看。大人物是要装得 有威可畏,有仪可像的,竞肯以难看的样子示人,其中必有不得已者在。什么不 得已呢?曰:生活上有不如意的地方 人生活在社会里面,社会既存制度,是一种使有些人的生活如意,而另外一些人 不如意的东西。就现制度说,如果是官,是上司、是师傅、是丈夫、是太太,就 比较如意:是百姓、是下属、是徒弟、是妻子、是丫头老妈子,就大不如意。生 活上既大不如意,容易动肝火,有发泄的机会就发泄,是不足为奇的。比如“林 教头风雪山神庙”,本以为时乖运舛,为天地所不容;及至听见陆谦和富安的谈 话,原来是这两位仁兄在谋害,怎叫他不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呢? 但,大人物在现制度下,应该是属于如意的一方面,为什么也发脾气呢?那是因 为不如意的人发了脾气的缘故。不如意的人既然发了脾气,就对于现状不能不有 或多或少的危险,促成社会的或多或少的变动。他们是不如意的,也就是贫困的、 卑贱的、被侮辱;当然希望这变动,一变动,他们的生活就说不定有多少改善的 可能。大人物和他们相反,他是如意的,即在现状之下,是富有的、高贵的、被 尊崇;当然不希望变动,一变动,自己的生活就会改恶。纵然是大人物吧,要社 会完全照自己的意思,一成不变,也难以办到,因为社会上真有人的生活不如意, 而那些人又出奇地多;真有人在那里发脾气,而脾气又发得出奇地大。如果仍照 自己的主观要求,以不变应万变,以少变应多变,以缓变应急变,以假变应真变 那自己倒很容易就变成日暮途穷,倒行逆施,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不知是世 界跟他开玩笑,还是他跟世界开玩笑。这是大人物之所以有脾气的根本原因。 凡发脾气,必定有对象,对象必定是人;如果对自己发,对草木鸟兽发,那只能 算是发脾气的变种,不能列为正宗。同时,凡发脾气,必定是被发的对象哑口无 言,或者连声谢罪。否则就是两人吵嘴、打架,而不能叫做某人发脾气了。如果 这样,那就有许多人虽有脾气,也不一定有发的机会,百姓不能对老爷发,下属 不能对上司发,徒弟不能对师傅发,妻子,尤其是下层社会的,不能对丈夫发, 丫头老妈子不能对太太发,那些人多是直接蹂躏他们,使他们的生活不如意的, 也就是正应该对之发脾气的,可是他们不能发,一发,生活就会变得更不如意 百姓不能对官老爷们发脾气;反过来说,官老爷们却可以对百姓发,岂但可发 并且正是发的好对象。一边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一边是“不怕官, 只怕管”,什么人对什么人发脾气,什么人被什么人发,按部就班,毫不假借。 三十几年来,政制有了若干改变,社会也有若干改变,但有些人,尤其是大人物 之类,如前所述,本是不愿意改变的,他们的观念,也就真正毫不客气地没有改 变。总还以为官是民之父母,某种地位,是古之帝王。自己成了帝王就要发帝王 脾气;没有成为帝王,就忍受别人的帝王脾气。在君主行乎君主,在臣仆行乎臣 仆,他们倒是两者都能适应的。加之社会既在变动,不如意的事本多,要拍桌、 摔碗或者看别人拍桌、摔碗之类的事,就传到我们小百姓的耳朵里来了。从大人 物常发脾气这事看来,莫非咱们这时代真要向前跨一步了么? 15.请根据文意概括大人物发脾气的原因。(6分) 16.理解“在君主行乎君主,在臣仆行乎臣仆,他们倒是两者都能适应的”这句 话的含义?(6分) 17.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举例分析。(6分) 七、作文(70分)
聂绀弩 听说世俗所谓的大人物中,竟有动辄发脾气的,拍桌子、摔茶碗,诸如此类。发 脾气的时候面红耳赤,气促心跳,不但自己吃亏,样子也难看。大人物是要装得 有威可畏,有仪可像的,竟肯以难看的样子示人,其中必有不得已者在。什么不 得已呢?曰:生活上有不如意的地方。 人生活在社会里面,社会既存制度,是一种使有些人的生活如意,而另外一些人 不如意的东西。就现制度说,如果是官,是上司、是师傅、是丈夫、是太太,就 比较如意;是百姓、是下属、是徒弟、是妻子、是丫头老妈子,就大不如意。生 活上既大不如意,容易动肝火,有发泄的机会就发泄,是不足为奇的。比如“林 教头风雪山神庙”,本以为时乖运舛,为天地所不容;及至听见陆谦和富安的谈 话,原来是这两位仁兄在谋害,怎叫他不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呢? 但,大人物在现制度下,应该是属于如意的一方面,为什么也发脾气呢?那是因 为不如意的人发了脾气的缘故。不如意的人既然发了脾气,就对于现状不能不有 或多或少的危险,促成社会的或多或少的变动。他们是不如意的,也就是贫困的、 卑贱的、被侮辱;当然希望这变动,一变动,他们的生活就说不定有多少改善的 可能。大人物和他们相反,他是如意的,即在现状之下,是富有的、高贵的、被 尊崇;当然不希望变动,一变动,自己的生活就会改恶。纵然是大人物吧,要社 会完全照自己的意思,一成不变,也难以办到,因为社会上真有人的生活不如意, 而那些人又出奇地多;真有人在那里发脾气,而脾气又发得出奇地大。如果仍照 自己的主观要求,以不变应万变,以少变应多变,以缓变应急变,以假变应真变, 那自己倒很容易就变成日暮途穷,倒行逆施,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不知是世 界跟他开玩笑,还是他跟世界开玩笑。这是大人物之所以有脾气的根本原因。 凡发脾气,必定有对象,对象必定是人;如果对自己发,对草木鸟兽发,那只能 算是发脾气的变种,不能列为正宗。同时,凡发脾气,必定是被发的对象哑口无 言,或者连声谢罪。否则就是两人吵嘴、打架,而不能叫做某人发脾气了。如果 这样,那就有许多人虽有脾气,也不一定有发的机会,百姓不能对老爷发,下属 不能对上司发,徒弟不能对师傅发,妻子,尤其是下层社会的,不能对丈夫发, 丫头老妈子不能对太太发,那些人多是直接蹂躏他们,使他们的生活不如意的, 也就是正应该对之发脾气的,可是他们不能发,一发,生活就会变得更不如意。 百姓不能对官老爷们发脾气;反过来说,官老爷们却可以对百姓发,岂但可发, 并且正是发的好对象。一边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一边是“不怕官, 只怕管”,什么人对什么人发脾气,什么人被什么人发,按部就班,毫不假借。 三十几年来,政制有了若干改变,社会也有若干改变,但有些人,尤其是大人物 之类,如前所述,本是不愿意改变的,他们的观念,也就真正毫不客气地没有改 变。总还以为官是民之父母,某种地位,是古之帝王。自己成了帝王就要发帝王 脾气;没有成为帝王,就忍受别人的帝王脾气。在君主行乎君主,在臣仆行乎臣 仆,他们倒是两者都能适应的。加之社会既在变动,不如意的事本多,要拍桌、 摔碗或者看别人拍桌、摔碗之类的事,就传到我们小百姓的耳朵里来了。从大人 物常发脾气这事看来,莫非咱们这时代真要向前跨一步了么? 15.请根据文意概括大人物发脾气的原因。(6 分) 16.理解“在君主行乎君主,在臣仆行乎臣仆,他们倒是两者都能适应的”这句 话的含义?(6 分) 17.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举例分析。(6 分) 七、作文(7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