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髙考桂林市、崇左市、北海市、防城港市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 语文科(2014.04.07) 第I卷选择题 、(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体己(ti) 捭阖(bai) 砭时弊(bian) 捕风捉影(bu) B.不啻(chi) 佣人(yong) 不稂不莠 ng 鼎铛玉石( cheng) 盥洗(hudn) 巷道(hang) 一哄而散 (hong 戛然而止(jia) D.偌大(ruo) 哂笑(xi) 歃血为 盟(xue) 胁肩谄笑(chan)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无论你遇到的困难有多大,都应该立即告诉我,作为三十多年的老战友,我 会鼎力相助。 B.伴着落日的余辉,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眺,晚霞尽染, 鸿雁 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C.“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大于获取……”院士的 番话 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D.近期的一场大火使我们损失惨重,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恳请各位高抬贵 手 接济我们一点,以便我们度过难关
2014 年高考桂林市、崇左市、北海市、防城港市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 语文科 (2014.04.07) 第 I 卷 选择题 一、(共 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体己(tǐ) 捭阖(bǎi) 针 砭时弊(biān) 捕风捉影(bǔ) B.不啻(chì) 佣人(yōng) 不稂不莠 (láng) 鼎铛玉石(chēng) C.盥洗(huàn) 巷道(hàng) 一哄而散 (hòng) 戛然而止(jiá) D.偌大(ruò) 哂笑(xī) 歃血为 盟(xuè) 胁肩谄笑(chǎn)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论你遇到的困难有多大,都应该立即告诉我,作为三十多年的老战友,我 一定 会鼎力相助。 B.伴着落日的余辉,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眺,晚霞尽染, 鸿雁 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C.“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大于获取……”院士的 一番话 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D.近期的一场大火使我们损失惨重,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恳请各位高抬贵 手, 接济我们一点,以便我们度过难关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桂林图书馆创建于1909年,是广西建馆最早的图书馆,它有16个阅览室, 1000多个 阅览座位,7个书刊外借处等部分组成,是广西保存和提供文献资源利用的主要 场所 B.环保事业之所以经常性的频频发生,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单纯以依靠规 模投入 获取经济增长速度,使得资源消耗惊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C.《孔子拜师》这篇文章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 的详细故 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 D.素有“庐山第一景”之称的石门洞,是庐山的西大门。这里一年四季泉水叮 咚,鸟 语花香,松柏青翠,云蒸雾绕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的教育正处在深化改革、谋划长远的关键时 要培养他们,请从摘 掉功利教育的“绿领巾”开始。 ①而未来中国社会真正需要的 ②但在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影响下 ③最容易被世俗“劫持”而沦丧根本的育人理念 ④而是遍布社会各个阶层的一代健康、成熟的合格公民 ⑤不是少数人自我强大的精英 ⑥教育很难独醒 A.②⑥③①⑤④B.①⑤④②⑥③C.②③⑥①⑤④D.①⑤④②③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桂林图书馆创建于 1909 年,是广西建馆最早的图书馆,它有 16 个阅览室, 1000 多个 阅览座位,7 个书刊外借处等部分组成,是广西保存和提供文献资源利用的主要 场所。 B.环保事业之所以经常性的频频发生,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单纯以依靠规 模投入 获取经济增长速度,使得资源消耗惊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C.《孔子拜师》这篇文章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 的详细故 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 行。 D.素有“庐山第一景”之称的石门洞,是庐山的西大门。这里一年四季泉水叮 咚,鸟 语花香,松柏青翠,云蒸雾绕。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的教育正处在深化改革、谋划长远的关键时 期。 , , 。 , , 。要培养他们,请从摘 掉功利教育的“绿领巾”开始。 ①而未来中国社会真正需要的 ②但在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影响下 ③最容易被世俗“劫持”而沦丧根本的育人理念 ④而是遍布社会各个阶层的一代健康、成熟的合格公民 ⑤不是少数人自我强大的精英 ⑥教育很难独醒 A.②⑥③①⑤④ B.①⑤④②⑥③ C.②③⑥①⑤④ D.①⑤④②③⑥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①历史上,国人曾有谣谶之信。何谓谣谶?谣,是歌谣:谶,为预言。简单地说, 谣谶就是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内容主要包括占验个人命运和历史事 件两种。前者如以燕子为题,影射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人生经历。而历史事件最 著者莫过于王朝更迭。这类谣谶有的是一语成谶式的简单判断,如“亡秦者,胡 也”;也有的是对完整过程的叙述。一首普通的歌谣何以有着如此巨大的能量? 答曰:信仰使然。 ②谣是没有音乐伴奏的歌唱形式。事实上,最有可能成为谶谣的不是成人谣而是 童谣。童谣能成为谶谣,除了“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外,还有信仰上的因 素。古人认为五星中的荧惑星(火星)降临大地化为儿童,歌谣嬉戏,而其所歌 即是吉凶的预兆 ③《国语·郑语》记有周宣王时的一首童谣:“恹弧箕服,实亡周国。”(那卖 桑弓、箭袋的人,就是使周灭亡的人啊!)历史应验了童谣之语,卖桑弓、箭袋 的夫妇收养的弃婴,正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之妃褒姒。《国语》是中国最早的 一部国别史,其成书年代,或云春秋末期,或云战国初期。以最晚而论,应该说 在战国初期人们已经有了谣谶的信仰。 ④既为信仰之物,谣之所以成谶,源于两种基本的思维。一是相信语言的神秘力 量。如古时候“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的农事咒语。 是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人们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 系,先民龟筮占卜就是这种文化尝试的结果。相信谣谶的预言和相信卜筮的占验 应该说基于同样的思维,只不过是所凭借的手段不同罢了 ⑤上述信仰被战国邹衍和西汉董仲舒所利用,并进一步系统化。战国时期,阴阳 家邹衍根据西周以来解释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创立“阴阳消息”与“五德终 始”学说,用天事解释人世治乱,以之恐吓当政者,使其不敢不注意人事。首将 儒家与阴阳家两种学说融为一体的是西汉大儒董仲舒。他提出“天人感应”说, 认为天是有意志、有感情的人格神,皇帝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皇帝的作为可以 与天感通,上天通过“祥瑞”与“灾异”表达对皇帝的嘉许与惩戒。邹衍、董仲 舒的理论因此也成为了中国谶纬之学的渊薮。“纬”是指方士化的儒生编辑起来 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 ⑥今人看来,谣谶乃诳人之举,其人为因素昭然若揭。或人为作谣,以图成谶 如秦末篝火狐鸣中“大楚兴,陈胜王”的起义谣谶,元末韩山童、刘福通“石人 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造势谣谶等等,皆属“当世有心人”之作,其目的 无非是借谣谶以实现其政治企图。或穿凿附会,事后释谶。秦末有“楚虽三户, 亡秦必楚”的谣谶,关于这首谣谶的理解分歧不一,分歧的关键点是对句中“三 户”一词的理解上。历史最终给人们留下了足够的附会空间,大泽乡起义的陈胜 是楚人,亡秦主力西楚霸王项羽是楚人,建立大汉王朝的刘邦也是楚人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①历史上,国人曾有谣谶之信。何谓谣谶?谣,是歌谣;谶,为预言。简单地说, 谣谶就是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内容主要包括占验个人命运和历史事 件两种。前者如以燕子为题,影射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人生经历。而历史事件最 著者莫过于王朝更迭。这类谣谶有的是一语成谶式的简单判断,如“亡秦者,胡 也”;也有的是对完整过程的叙述。一首普通的歌谣何以有着如此巨大的能量? 答曰:信仰使然。 ②谣是没有音乐伴奏的歌唱形式。事实上,最有可能成为谶谣的不是成人谣而是 童谣。童谣能成为谶谣,除了“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外,还有信仰上的因 素。古人认为五星中的荧惑星(火星)降临大地化为儿童,歌谣嬉戏,而其所歌 即是吉凶的预兆。 ③《国语•郑语》记有周宣王时的一首童谣:“恹弧箕服,实亡周国。”(那卖 桑弓、箭袋的人,就是使周灭亡的人啊!)历史应验了童谣之语,卖桑弓、箭袋 的夫妇收养的弃婴,正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之妃褒姒。《国语》是中国最早的 一部国别史,其成书年代,或云春秋末期,或云战国初期。以最晚而论,应该说 在战国初期人们已经有了谣谶的信仰。 ④既为信仰之物,谣之所以成谶,源于两种基本的思维。一是相信语言的神秘力 量。如古时候“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的农事咒语。二 是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人们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 系,先民龟筮占卜就是这种文化尝试的结果。相信谣谶的预言和相信卜筮的占验 应该说基于同样的思维,只不过是所凭借的手段不同罢了。 ⑤上述信仰被战国邹衍和西汉董仲舒所利用,并进一步系统化。战国时期,阴阳 家邹衍根据西周以来解释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创立“阴阳消息”与“五德终 始”学说,用天事解释人世治乱,以之恐吓当政者,使其不敢不注意人事。首将 儒家与阴阳家两种学说融为一体的是西汉大儒董仲舒。他提出“天人感应”说, 认为天是有意志、有感情的人格神,皇帝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皇帝的作为可以 与天感通,上天通过“祥瑞”与“灾异”表达对皇帝的嘉许与惩戒。邹衍、董仲 舒的理论因此也成为了中国谶纬之学的渊薮。“纬”是指方士化的儒生编辑起来 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 ⑥今人看来,谣谶乃诳人之举,其人为因素昭然若揭。或人为作谣,以图成谶。 如秦末篝火狐鸣中“大楚兴,陈胜王”的起义谣谶,元末韩山童、刘福通“石人 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造势谣谶等等,皆属“当世有心人”之作,其目的 无非是借谣谶以实现其政治企图。或穿凿附会,事后释谶。秦末有“楚虽三户, 亡秦必楚”的谣谶,关于这首谣谶的理解分歧不一,分歧的关键点是对句中“三 户”一词的理解上。历史最终给人们留下了足够的附会空间,大泽乡起义的陈胜 是楚人,亡秦主力西楚霸王项羽是楚人,建立大汉王朝的刘邦也是楚人
⑦时至今日,谣仍在,谶已无,以谣为谶的行为已难觅踪影。但如果就此说,相 信占验、相信预言的谣谶式思维已从现代人的大脑中剔除干净却显武断。有人在 观看了好莱坞惊悚片《2012》后,就把现实中的诸多灾害与片中玛雅人的预言相 互联系。我们不敢确定这种疑虑是人们真实意图的流露抑或是茶余饭后的戏言 但我们倒是更愿意相信它是后者 (节选自刘汉杰《历史上的“谣谶”》 5.与“谣谶”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谣,是指歌谣;谶,是指预言。谣谶就是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 B.谣谶的产生是出于人们对语言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这一观点的认可等原因 C.谣谶就是以谣为谶,这种行为存在的历史十分久远,一直到现在仍然存在。 D.相信卜筮的占验与相信谣谶的预言基于同样的思维,只是凭借的手段不同。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国语·郑语》记有周宣王时的一首童谣:“恹弧箕服,实亡周国。”因此最 早在 战国初期众已经有了谣谶的信仰。 B.谣之所以成谶,是因为人们相信语言的神秘力量,且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 间存在 着某种神秘联系。 C.战国邹衍和西汉董仲舒利用谣谶的信仰,并进一步系统化,使得儒家与阴阳 家两种 学说融为一体 D.“大楚兴,陈胜王”、“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等谣谶乃诳人之举,其人为 因素 昭然若揭,都是人为作谣,以图成谶。 7.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童谣之所以最有可能成为谶谣,是因为它是孩子洞察世界后的自然反应,不 由人 教受,是“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
⑦时至今日,谣仍在,谶已无,以谣为谶的行为已难觅踪影。但如果就此说,相 信占验、相信预言的谣谶式思维已从现代人的大脑中剔除干净却显武断。有人在 观看了好莱坞惊悚片《2012》后,就把现实中的诸多灾害与片中玛雅人的预言相 互联系。我们不敢确定这种疑虑是人们真实意图的流露抑或是茶余饭后的戏言, 但我们倒是更愿意相信它是后者。 (节选自刘汉杰《历史上的“谣谶”》) 5.与“谣谶”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谣,是指歌谣;谶,是指预言。谣谶就是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 B.谣谶的产生是出于人们对语言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这一观点的认可等原因。 C.谣谶就是以谣为谶,这种行为存在的历史十分久远,一直到现在仍然存在。 D.相信卜筮的占验与相信谣谶的预言基于同样的思维,只是凭借的手段不同。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国语•郑语》记有周宣王时的一首童谣:“恹弧箕服,实亡周国。”因此最 早在 战国初期众已经有了谣谶的信仰。 B.谣之所以成谶,是因为人们相信语言的神秘力量,且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 间存在 着某种神秘联系。 C.战国邹衍和西汉董仲舒利用谣谶的信仰,并进一步系统化,使得儒家与阴阳 家两种 学说融为一体。 D.“大楚兴,陈胜王”、“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等谣谶乃诳人之举,其人为 因素 昭然若揭,都是人为作谣,以图成谶。 7.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童谣之所以最有可能成为谶谣,是因为它是孩子洞察世界后的自然反应,不 由人 教受,是“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
B.秦末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谣谶,当时的“三户”指的是陈胜、项羽、 刘邦 三个楚人。 C.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实质是用天事解释人事,以之规劝、提醒当政者关 注民生。 谶纬是谣谶的发展、提高,是专门人士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 D.时至今日,谣谶式思维还存在于现代人的大脑中,但作者愿意相信这川思维 所产生 的疑虑不过是一种茶余饭后的戏言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 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福 建大帽山贼詹师富等起,前巡抚文森托疾避去,贼掠大庾,攻南康、赣州,赣县 主簿吴玭战死。守仁至,知左右多贼耳目,乃呼老黠隶诘之。隶战栗不敢隐,因 贳其罪,令°,贼动静无勿知。于是檄福建、广东会兵,先讨大帽山贼。明年 正月,督副使杨璋等破贼长富村,逼之象湖山,指挥覃桓、县丞纪镛战死。守仁 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十四年六月,命勘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 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揖,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十勤王。乃多遺间谍,佯 言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七月,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宥胁从, 安士民。丙辰复战,官军却,守仁斩先却者。诸军殊死战,贼复大败。明日,宸 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 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 召入朝受封。因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时已丁父忧,屡疏辞 爵,乞录诸臣功。免丧,亦不召。乃回山阴,辟稽山书院。年五十七卒南安,丧 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哭送者。 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予格物大指。还家,日危坐,讲读 《五经》,不苟言笑。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 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
B.秦末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谣谶,当时的“三户”指的是陈胜、项羽、 刘邦 三个楚人。 C.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实质是用天事解释人事,以之规劝、提醒当政者关 注民生。 谶纬是谣谶的发展、提高,是专门人士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 D.时至今日,谣谶式思维还存在于现代人的大脑中,但作者愿意相信这川思维 所产生 的疑虑不过是一种茶余饭后的戏言。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9 分)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 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福 建大帽山贼詹师富等起,前巡抚文森托疾避去,贼掠大庾,攻南康、赣州,赣县 主簿吴玭战死。守仁至,知左右多贼耳目,乃呼老黠隶诘之。隶战栗不敢隐,因 贳其罪,令诇①,贼动静无勿知。于是檄福建、广东会兵,先讨大帽山贼。明年 正月,督副使杨璋等破贼长富村,逼之象湖山,指挥覃桓、县丞纪镛战死。守仁 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十四年六月,命勘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 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揖,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乃多遣间谍,佯 言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七月,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宥胁从, 安士民。丙辰复战,官军却,守仁斩先却者。诸军殊死战,贼复大败。明日,宸 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 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 召入朝受封。因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时已丁父忧,屡疏辞 爵,乞录诸臣功。免丧,亦不召。乃回山阴,辟稽山书院。年五十七卒南安,丧 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哭送者。 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予格物②大指。还家,日危坐,讲读 《五经》,不苟言笑。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 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 “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