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新课标模拟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文化的修心张其成 我们养生也好,做企业也好,管理一个组织也好,精神文化是最重要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神”“心"。 这个“神”从哪里来?我觉得要从“轴心时代”的经典中来,养生把握住这个“神”,然后就能提升精神 境界,提高生存质量,活得有尊严,有幸福感。 何谓“轴心时代”?在人类历史上,有的文化形态,比如说传统的宗教文化、伦理文化,在公元前500 手左右已经基本定型,那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最高峰,叫“轴心期时代。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 文化都在“轴心时代″达到高峰,然后就开始走下坡路,直至现在,人类还没有岀现第二个“轴心期时代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并不是越来越进步了,整个人类文化至今没有走出第一个轴心期,即“轴 心时代”的精神文化的高度是整个人类文化的顶峰,至少到目前为止是如此,所以,我们需要学习这些智 慧,这些精神文化。 落实在毎一个人的修养上(包括身体、心灵两方面的修养),我们也发现“轴心时代”所创造的文化 是养神的最好工具。就养神而言,仅仅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内容,并不能保障人类必然亨有幸福,而来 自于“轴心时代”文化的智慧是解放保障人们获得幸福感的大助力。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儒家、道家、佛家和医家都与人类“轴心时代”渊源有自,它们无论哪一家都 非常关注修心。修什么“心”?虽然各家说法不一,但殊途同归,都师法“轴心时代”的文化经典。 儒家讲“正心"。《大学》里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叫“三纲领”,归 根到底是要“止于至善”—要守住人性中最本真、最大的那个善念。然后逐步展开来,“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经过了止于至善、定、静、安、虑,然后人就能 心安理得。那怎么做呢?按照儒家的规程,那就是“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所以,儒家“正”的这个“心”实际上就是仁爱之心 道家讲“静心"。《道德经》认为最高明的是“致虚极,守静笃”,就是要回归到虛静的状态,所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新课标模拟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传统文化的修心 张其成 我们养生也好,做企业也好,管理一个组织也好,精神文化是最重要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神”“心”。 这个“神”从哪里来?我觉得要从“轴心时代”的经典中来,养生把握住这个“神”,然后就能提升精神 境界,提高生存质量,活得有尊严,有幸福感。 何谓“轴心时代”?在人类历史上,有的文化形态,比如说传统的宗教文化、伦理文化,在公元前 500 年左右已经基本定型,那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最高峰,叫“轴心期时代”。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 文化都在“轴心时代”达到高峰,然后就开始走下坡路,直至现在,人类还没有出现第二个“轴心期时代”。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并不是越来越进步了,整个人类文化至今没有走出第一个轴心期,即“轴 心时代”的精神文化的高度是整个人类文化的顶峰,至少到目前为止是如此,所以,我们需要学习这些智 慧,这些精神文化。 落实在每一个人的修养上(包括身体、心灵两方面的修养),我们也发现“轴心时代”所创造的文化 是养神的最好工具。就养神而言,仅仅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内容,并不能保障人类必然享有幸福,而来 自于“轴心时代”文化的智慧是解放保障人们获得幸福感的大助力。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儒家、道家、佛家和医家都与人类“轴心时代”渊源有自,它们无论哪一家都 非常关注修心。修什么“心”?虽然各家说法不一,但殊途同归,都师法“轴心时代”的文化经典。 儒家讲“正心”。《大学》里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叫“三纲领”,归 根到底是要“止于至善”——要守住人性中最本真、最大的那个善念。然后逐步展开来,“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经过了止于至善、定、静、安、虑,然后人就能 心安理得。那怎么做呢?按照儒家的规程,那就是“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所以,儒家“正”的这个“心”实际上就是仁爱之心。 道家讲“静心”。《道德经》认为最高明的是“致虚极,守静笃”,就是要回归到虚静的状态,所以
道家"静”的“心”是种虚静之心、自然之心。这个“自然”不是大自然的意思,这个“自然”就是本 然,指的是人本来的那个样子,不虚伪、不做作,与自然界、社会、他人安然相处,自己的身心也和谐一 体,不跟自己较劲。人本来的样子就是虚静的,所以道家讲要“静心",修虛静之心。 佛家讲“明心″。“明”的这个“心”就是慈悲心、平常心、虚空心、精静心,也就是人的本心,所以 叫“明心见性″。佛家怎么“明心″?有副对联:"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 以不了了之。”“世外人”是指世外高人,是一些有很高智慧的人,一些超常的人,这些“世外人”是“法 无定法”的。他们有没有法门?他们也有“法”,要有所依据。但又没有“法”,是“法无定法”,即没有 固定的法门。下面一句是:“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天下事了犹未了”的“了”就是完结 了结,但是又是没有 有的事情是没完没了,这就叫“了犹未了”。那怎么办呢?那我就“不了了之 呗,这就是佛家的大智慧——“明心″,即明白世界的本性,明了自己的本心,那就不会纠结了,就能很 聪明地应对各种生活,幸福感就提高了。(《东方早报》2012、12、08,有改动) 下列对于修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主要流派,无论哪一家都非常关注修心。各家流派在修心内容方面说法不一,但有 点可以肯定,就是它们都师法“轴心时代”的文化经典 B儒家所讲的“正心”,归根到底是要“止于至善”,也就是要守住人性中最本真、最大的那个善念。 C道家的“静心”,是一种虚静之心、自然之心。这个“自然”与大自然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指的是人 本来的那个样子。 D佛家讲“明心”。佛家的“心”是指慈悲心、平常心、虚空心、精静心,其实质就是人的本心。所以 佛家可以通过“明心”而明了“本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人类历史上有的文化形态已经基本定型,那个时代叫“轴心期时代”,是人类 文明的一个高峰 B现代科学技术的内容,并不能保障人类必然享有幸福,而“轴心时代”所创造的文化有助于人们提升 幸福感。 C儒家所“正”之“心”,实质上就是仁爱之心,它与道家所修的“虚静之心”是不同的:前者在善念 基础上还有规程,后者更关注身心和谐。 D佛家的“明心”和道家的“静心”基本是相同的,都强调明白世界的本性,明了自己的本心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是不可能出现第二个“轴心期时代”的,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在“轴心时代”达到 高峰,然后就开始走下坡路。 B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儒家、道家、佛家和医家都从人类“轴心时代”的文化智慧中汲取了营养,这也是 我们需要学习那个时代精神文化的重要因素。 C.儒家强调经过了止于至善、定、静、安、虑,然后人就能心安理得。而道家则倡导要回归到虚静的状 态,与自然界、社会、他人安然相处。 D.“明心”是佛家的大智慧,只有做到明于本性,就能很聪明地应对各种生活,幸福感自然也就提高了
道家“静”的“心”是一种虚静之心、自然之心。这个“自然”不是大自然的意思,这个“自然”就是本 然,指的是人本来的那个样子,不虚伪、不做作,与自然界、社会、他人安然相处,自己的身心也和谐一 体,不跟自己较劲。人本来的样子就是虚静的,所以道家讲要“静心”,修虚静之心。 佛家讲“明心”。“明”的这个“心”就是慈悲心、平常心、虚空心、精静心,也就是人的本心,所以 叫“明心见性”。佛家怎么“明心”?有副对联:“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 以不了了之。”“世外人”是指世外高人,是一些有很高智慧的人,一些超常的人,这些“世外人”是“法 无定法”的。他们有没有法门?他们也有“法”,要有所依据。但又没有“法”,是“法无定法”,即没有 固定的法门。下面一句是:“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天下事了犹未了”的“了”就是完结、 了结,但是又是没有“了”,有的事情是没完没了,这就叫“了犹未了”。那怎么办呢?那我就“不了了之” 呗,这就是佛家的大智慧——“明心”,即明白世界的本性,明了自己的本心,那就不会纠结了,就能很 聪明地应对各种生活,幸福感就提高了。(《东方早报》2012、12、08,有改动) 1.下列对于修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主要流派,无论哪一家都非常关注修心。各家流派在修心内容方面说法不一,但有 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它们都师法“轴心时代”的文化经典。 B.儒家所讲的“正心”,归根到底是要“止于至善”,也就是要守住人性中最本真、最大的那个善念。 C.道家的“静心”,是一种虚静之心、自然之心。这个“自然”与大自然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指的是人 本来的那个样子。 D.佛家讲“明心”。佛家的“心”是指慈悲心、平常心 、虚空心、精静心,其实质就是人的本心。所以, 佛家可以通过“明心”而明了“本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公元前 500 年左右,人类历史上有的文化形态已经基本定型,那个时代叫“轴心期时代”,是人类 文明的一个高峰。 B.现代科学技术的内容,并不能保障人类必然享有幸福,而“轴心时代”所创造的文化有助于人们提升 幸福感。 C.儒家所“正”之“心”,实质上就是仁爱之心,它与道家所修的“虚静之心”是不同的;前者在善念 基础上还有规程,后者更关注身心和谐。 D.佛家的“明心”和道家的“静心”基本是相同的,都强调明白世界的本性,明了自己的本心。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是不可能出现第二个“轴心期时代”的,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在“轴心时代”达到 高峰,然后就开始走下坡路。 B.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儒家、道家、佛家和医家都从人类“轴心时代”的文化智慧中汲取了营养,这也是 我们需要学习那个时代精神文化的重要因素。 C.儒家强调经过了止于至善、定、静、安、虑,然后人就能心安理得。而道家则倡导要回归到虚静的状 态,与自然界、社会、他人安然相处。 D.“明心”是佛家的大智慧,只有做到明于本性,就能很聪明地应对各种生活,幸福感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也。本养外家何氏,后复姓王。随杜濩、朴胡诣洛阳,假校尉,从曹公征汉 中,因降先主,拜牙门将、裨将军。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 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于是平徐 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平特见崇显,加拜 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九年,亮围祁山,平别守南围。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 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十二年,亮卒于武功,军退还,魏延作乱,一战而败,平之功也。迁 后典军、安汉将军,副车骑将军吴壹住汉中,又领汉中太守。十五年,进封安汉侯,代壹督汉中。延熙元 年,大将军蒋琬住沔阳,平更为前护军,罟琬府事。六年,琬还住涪,拜平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汉中。 七年春,魏大将军曹爽率步骑十馀万向汉川,前锋已在骆谷。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大惊。或曰 今力不足以拒敌,听当固守汉、乐二城,遇贼令入,比尔间,涪军足得救关。”平日:“不然。汉中去涪 垂干里。贼若得关,便为祸也。今宜先遺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平为后拒;若贼分向黄金,平率干人下 自临之,比尔间,涪军行至,此计之上也。”惟护军刘敏与平意同,即便施行。涪诸军及大将军费祎自成 都相继而至,魏军退还,如平本策。是时,邓芝在东,马忠在南,平在北境,咸著名迹 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使人读史、汉诸纪传,听之,备 知其大义,往往论说不失其指。遵履法度,言不戏谑,从朝至夕,端坐彻日,婳无武将之体,然性狭侵疑, 为人自轻,以此为损焉。十—年卒,子训嗣。(节选自《三国志·黄李吕马王张传》) 4对下面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 见:被、受 B.又领汉中太守 领:管领、统属 C.今宜先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 宜:应当 D往往论说不失其指 指:指向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平有军事谋略、才干的一组是(3) ①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②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③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④魏延作乱,一战而败,平之功也 ⑤汉中去涪垂千里。贼若得关,便为祸也⑥遵履法度,言不戏谑,从朝至夕,端坐彻日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也。本养外家何氏,后复姓王。随杜濩、朴胡诣洛阳,假校尉,从曹公征汉 中,因降先主,拜牙门将、裨将军。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 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于是平徐 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平特见.崇显,加拜 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九年,亮围祁山,平别守南围。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 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十二年,亮卒于武功,军退还,魏延作乱,一战而败,平之功也。迁 后典军、安汉将军,副车骑将军吴壹住汉中,又领.汉中太守。十五年,进封安汉侯,代壹督汉中。延熙元 年,大将军蒋琬住沔阳,平更为前护军,署琬府事。六年,琬还住涪,拜平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汉中。 七年春,魏大将军曹爽率步骑十馀万向汉川,前锋已在骆谷。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大惊。或曰: “今力不足以拒敌,听当固守汉、乐二城,遇贼令入,比尔间,涪军足得救关。”平曰:“不然。汉中去涪 垂千里。贼若得关,便为祸也。今宜.先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平为后拒;若贼分向黄金,平率千人下 自临之,比尔间,涪军行至,此计之上也。”惟护军刘敏与平意同,即便施行。涪诸军及大将军费祎自成 都相继而至,魏军退还,如平本策。是时,邓芝在东,马忠在南,平在北境,咸著名迹。 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使人读史、汉诸纪传,听之,备 知其大义,往往论说不失其指.。遵履法度,言不戏谑,从朝至夕,端坐彻日,婳无武将之体,然性狭侵疑, 为人自轻,以此为损焉。十一年卒,子训嗣。(节选自《三国志·黄李吕马王张传》) 4.对下面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 见:被、受 B.又领.汉中太守 领:管领、统属 C.今宜.先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 宜:应当 D.往往论说不失其指. 指:指向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平有军事谋略、才干的一组是(3) ①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 ②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③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 ④魏延作乱,一战而败,平之功也 ⑤汉中去涪垂千里。贼若得关,便为祸也 ⑥遵履法度,言不戏谑,从朝至夕,端坐彻日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平善于用兵,计谋多。在街亭之战中,王平屡次劝谏先锋官马谡,不要舍弃水源驻军于山上。可惜 马谡没有听从,打败于街亭。 B.王平虽然是后来投降的刘备,但对蜀国很忠诚。在诸葛亮去世后,魏延作乱,正是因为王平的功劳, 魏延一战即被打败 C.王平能坚持自己的意见。魏国大将军曹爽率军进攻汉川时,因为形势危急,许多将领都很惊慌,有人 甚至主张退守。王平力排众议,最终魏军退兵 D王平勤奋好学。他让别人给他读《史记》、《汉书》等纪传,借此来了解书中大意,并能根据书中内容 发表比较中肯的论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随杜濩、朴胡诣洛阳,假校尉,从曹公征汉中,因降先主,拜牙门将、裨将军。 (2)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 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8这首诗是如何围绕“寻”字展开思路的?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5分) 9诗人并没有寻到常山道人,但结尾为什么说“相对亦忘言”?请结合你对“禅意”的理解进行分析。(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春冬之时 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郦道元《三峡》)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旌旗蔽空 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 道难》)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l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牛 张爱玲 禄兴衔着旱烟管,叉着腰站在门口。雨才停,屋顶上的湿茅草亮晶晶地在滴水。地下,高高低低的黄 泥潭子,汪着绿水。水心里疏疏几根狗尾草,随着水涡,轻轻摇着浅栗色的穗子。迎面吹来的风,仍然是 凉地从鼻尖擦过,不过似乎比冬天多了一点青草香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平善于用兵,计谋多。在街亭之战中,王平屡次劝谏先锋官马谡,不要舍弃水源驻军于山上。可惜 马谡没有听从,打败于街亭。 B.王平虽然是后来投降的刘备,但对蜀国很忠诚。在诸葛亮去世后,魏延作乱,正是因为王平的功劳, 魏延一战即被打败。 C.王平能坚持自己的意见。魏国大将军曹爽率军进攻汉川时,因为形势危急,许多将领都很惊慌,有人 甚至主张退守。王平力排众议,最终魏军退兵。 D.王平勤奋好学。他让别人给他读《史记》、《汉书》等纪传,借此来了解书中大意,并能根据书中内容 发表比较中肯的论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随杜濩、朴胡诣洛阳,假校尉,从曹公征汉中,因降先主,拜牙门将、裨将军。 ⑵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8.这首诗是如何围绕“寻”字展开思路的?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5 分) 9.诗人并没有寻到常山道人,但结尾为什么说“相对亦忘言”?请结合你对“禅意”的理解进行分析。(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⑴春冬之时, ,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郦道元《三峡》) ⑵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旌旗蔽空, ,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⑶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李白《蜀 道难》)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牛 张爱玲 禄兴衔着旱烟管,叉着腰站在门口。雨才停,屋顶上的湿茅草亮晶晶地在滴水。地下,高高低低的黄 泥潭子,汪着绿水。水心里疏疏几根狗尾草,随着水涡,轻轻摇着浅栗色的穗子。迎面吹来的风,仍然是 冰凉地从鼻尖擦过,不过似乎比冬天多了一点青草香
禄兴在板门上磕了磕烟灰,紧了一紧束腰的带子,向牛栏走去。在那边,初晴的稀薄的太阳穿过栅栏, 在泥地上匀铺着长方形的影和光,两只瘦怯怯的小黄鸡抖着粘湿的翅膀,走来走去啄食吃,牛栏里面,积 灰尘的空水槽寂寞地躺着,上面铺了一层纸,晒着干菜。角落里,干草屑还存在。栅栏有一面磨擦得发白, 那是从前牛吃饱了草颈项发痒时磨的。禄兴轻轻地把手放在磨坏的栅栏上,抚摸着粗糙的木头,鼻梁上一 缕辛酸味慢慢向上爬,堵住了咽喉,泪水泛满了眼睛。 他吃了一惊——听见背后粗重的呼吸声,当他回头去看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禄兴娘子已经立在 他身后,一样也在直瞪瞪望着空的牛栏,头发被风吹得稀乱,下巴颏微微发抖,泪珠在眼里乱转。他不响 她也不响,然而他们各人心里的话大家看得雪亮。 瘦怯怯的小鸡在狗尾草窝里簌簌踏过,四下里静得很。太阳晒到干菜上,随风飘岀一种温和的臭味。 后天的早上,鸡没有叫,禄兴娘子就起身把灶上点了火,禄兴跟着也起身,吃了一顿热气蓬蓬的煨南 瓜,把红布缚了两只鸡的脚,倒提在手里,兴兴头头向蒋家走去。 黎明的天上才漏出美丽的雨过天青色,树枝才喷绿芽,露珠亮晶晶地,一碰洒人一身。树丛中露出 个个囻圆的土馒头,牵牛花缠绕着坟尖,把它那粉紫色的小喇叭直伸进暴露在黄泥外的破烂棺材里去。 个个牵了牛扛了锄头的人唱着歌经过它们。 蒋家的牛是一只雄伟漂亮的黑水牛,温柔的大眼睛在两只壮健的牛角的阴影下斜瞟着陌生的禄兴,在 禄兴的眼里,它是—个极尊贵的王子,值得牺牲十只鸡的,虽然它颈项上的皮被轭圈磨得稀烂。他俨然感 到自己是王子的护卫统领,一种新的喜悦和骄傲充塞了他的心, 使他一路上高声吹着口哨。 到了目的地的时候,放牛的孩子负着主人的使命再三叮咛他,又立在一边监视他为牛架上犁耙,然后离开 了他们。他开始赶牛了。然而,牛似乎有意开玩笑,才走了三步便身子一沉,伏在地上不肯起来,任凭他 用尽了种种手段,它只在那粗牛角的阴影下狡猾地斜睨着他。太阳光热热地照在他棉祆上,使他浑身都出 了汗。远处的田埂上,农人顺利地赶着牛,唱着歌,在他的焦躁的心头掠过时,都带有一种讥嘲的滋味。 杂种畜牲!欺负你老子,单单欺负你老子門他焦躁地骂,刷地抽了它-鞭子。“你—你—你杂
禄兴在板门上磕了磕烟灰,紧了一紧束腰的带子,向牛栏走去。在那边,初晴的稀薄的太阳穿过栅栏, 在泥地上匀铺着长方形的影和光,两只瘦怯怯的小黄鸡抖着粘湿的翅膀,走来走去啄食吃,牛栏里面,积 灰尘的空水槽寂寞地躺着,上面铺了一层纸,晒着干菜。角落里,干草屑还存在。栅栏有一面磨擦得发白, 那是从前牛吃饱了草颈项发痒时磨的。禄兴轻轻地把手放在磨坏的栅栏上,抚摸着粗糙的木头,鼻梁上一 缕辛酸味慢慢向上爬,堵住了咽喉,泪水泛满了眼睛。 他吃了一惊——听见背后粗重的呼吸声,当他回头去看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禄兴娘子已经立在 他身后,一样也在直瞪瞪望着空的牛栏,头发被风吹得稀乱,下巴颏微微发抖,泪珠在眼里乱转。他不响, 她也不响,然而他们各人心里的话大家看得雪亮。 瘦怯怯的小鸡在狗尾草窝里簌簌踏过,四下里静得很。太阳晒到干菜上,随风飘出一种温和的臭味。 后天的早上,鸡没有叫,禄兴娘子就起身把灶上点了火,禄兴跟着也起身,吃了一顿热气蓬蓬的煨南 瓜,把红布缚了两只鸡的脚,倒提在手里,兴兴头头向蒋家走去。 黎明的天上才漏出美丽的雨过天青色,树枝才喷绿芽,露珠亮晶晶地,一碰洒人一身。树丛中露出一 个个圆圆的土馒头,牵牛花缠绕着坟尖,把它那粉紫色的小喇叭直伸进暴露在黄泥外的破烂棺材里去。一 个个牵了牛扛了锄头的人唱着歌经过它们。 蒋家的牛是一只雄伟漂亮的黑水牛,温柔的大眼睛在两只壮健的牛角的阴影下斜瞟着陌生的禄兴,在 禄兴的眼里,它是一个极尊贵的王子,值得牺牲十只鸡的,虽然它颈项上的皮被轭圈磨得稀烂。他俨然感 到自己是王子的护卫统领,一种新的喜悦和骄傲充塞了他的心, 使他一路上高声吹着口哨。 到了目的地的时候,放牛的孩子负着主人的使命再三叮咛他,又立在一边监视他为牛架上犁耙,然后离开 了他们。他开始赶牛了。然而,牛似乎有意开玩笑,才走了三步便身子一沉,伏在地上不肯起来,任凭他 用尽了种种手段,它只在那粗牛角的阴影下狡猾地斜睨着他。太阳光热热地照在他棉袄上,使他浑身都出 了汗。远处的田埂上,农人顺利地赶着牛,唱着歌,在他的焦躁的心头掠过时,都带有一种讥嘲的滋味。 “杂种畜牲!欺负你老子,单单欺负你老子!”他焦躁地骂,刷地抽了它一鞭子。“你——你——你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