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广一模) 语文试题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箴言/斟酌国粹/仓猝复辟/开天辟地B.撰写/编集贬谪/嫡系冠名/冠冕堂皇 C.对峙/嗜好竣工/疏浚提防/提心吊胆D.清澈/掣肘粗犷/旷达识别/博闻强记 2.下列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近几年,国内许多风景名胜区实行“一票制”,将景区内多个景点捆绑搭售。这种做法引起了人们的 置疑和不满,许多游客认为这是变相涨价。一个知名景区要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赢得游客的口碑,如果 过分依赖“们门票经济”,做“-锤子买卖”,对游客的意见充耳不闻,一意孤行,一旦引起游客的反感乃 至抵触,就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A.置疑B.一锤子买卖C.充耳不闻D.乃至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连续五年排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预测名单榜首,却年年与该奖无缘,可以堪称 诺贝尔文学奖史上“最悲壮的入围者” B.广州恒大足球队首次参加“世俱杯”比赛,与非洲、欧洲和南美洲的冠军同场竞技,在收获自信 的同时也看到了与世界的差距。 C.班主任这项工作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举足轻重,它要求承担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较高的思 想觉悟和一定的管理能力才能胜任 D.到目前为止,中国珠算等30个项目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国家。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从笔到电脑,汉字的书写正在经历一场颠覆性的变化,认识汉字和书写汉字成为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大家现在可以预见的是,不太遥远的未来,起来越多的中 国人会表现出一些普遍的共性一 所以,重点在于 ,让我 们的文化生态稳定而绵长地延续下去。 ①汉字的书写能力是否真的到了需要拯救的时候 ②如何在传统和现代的裂缝之中,找到维系文化的纽带 ③输入法的时代中,汉字的书写究竟何去何从 ④认识汉字,受过汉字书写的训练,但却更多地依赖间接书写 ⑤我们又该如何解决汉字书写问题 ⑥不管人们喜欢还是不喜欢,书写的变化会起来越快 A.②①③⑥④⑤B.②③①④⑥⑤C.③①⑤④⑥②D.③⑤①⑥④② 本大题7小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郭舒,字稚行。幼请其母从师,岁余便归,粗识大义。乡人、宗人咸称舒当为后来之秀,终成国器 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1 2014 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广一模)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 A.箴.言∕斟.酌 国粹./仓猝. 复辟./开天辟.地 B.撰.写∕编纂. 贬谪./嫡.系 冠.名/冠.冕堂皇 C.对峙./嗜.好 竣.工/疏浚. 提.防/提.心吊胆 D.清澈./掣.肘 粗犷./旷.达 识.别/博闻强记. 2.下列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近几年,国内许多风景名胜区实行“一票制”,将景区内多个景点捆绑搭售。这种做法引起了人们的 置疑和不满,许多游客认为这是变相涨价。一个知名景区要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赢得游客的口碑,如果 过分依赖“门票经济”,做“一锤子买卖”,对游客的意见充耳不闻,一意孤行,一旦引起游客的反感乃 至抵触,就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A.置疑 B.一锤子买卖 C.充耳不闻 D.乃至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A.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连续五年排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预测名单榜首,却年年与该奖无缘,可以堪称 诺贝尔文学奖史上“最悲壮的入围者”。 B.广州恒大足球队首次参加“世俱杯”比赛,与非洲、欧洲和南美洲的冠军同场竞技,在收获自信 的同时也看到了与世界的差距。 C.班主任这项工作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举足轻重,它要求承担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较高的思 想觉悟和一定的管理能力才能胜任。 D.到目前为止,中国珠算等 30 个项目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国家。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从笔到电脑,汉字的书写正在经历一场颠覆性的变化,认识汉字和书写汉字成为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大家现在可以预见的是,不太遥远的未来,起来越多的中 国人会表现出一些普遍的共性――______。______,所以,重点在于,______,让我 们的文化生态稳定而绵长地延续下去。 ①汉字的书写能力是否真的到了需要拯救的时候 ②如何在传统和现代的裂缝之中,找到维系文化的纽带 ③输入法的时代中,汉字的书写究竟何去何从 ④认识汉字,受过汉字书写的训练,但却更多地依赖间接书写 ⑤我们又该如何解决汉字书写问题 ⑥不管人们喜欢还是不喜欢,书写的变化会起来越快 A.②①③⑥④⑤ B.②③①④⑥⑤ C.③①⑤④⑥② D.③⑤①⑥④② 二、本大题 7 小题,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 郭舒,字稚行。幼请其母从师,岁余便归,粗识大义。乡人、宗人咸称舒当为后来之秀,终成国器。 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王澄闻其名,引为别驾。澄终日酣饮,不以众务在意,舒常切谏之。及天下大乱,又劝澄修德养威, 保完州境。澄虽不能从,然重其忠亮。荆土士人宗庾廠尝因酒忤澄,澄怒,叱左右棒廠。舒厉色谓左右日 “使君过醉,汝辈何敢妄动!"澄恚日:“别驾狂邪,诳言我醉!"因遣掐其鼻,灸其眉头,舒跪而受之 澄意少释,而廢遂得免。 澄之奔败也,欲将舒东下,舒日:“舒为万里纪纲Φ,不能匡正,令使君奔亡,不忍渡江。乃留屯 沌口,采稆湖泽以自给。乡人盜食舒牛,事觉,来谢。舒日:“卿饥,所以食牛耳,余肉可共啖之。”世 以此服其弘量 舒少与社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至是,澄又转舒为顺阳太守,曾密遣兵袭舒,遁逃得免。 王敦召为参军,转从事中郎。敦谋为逆,舒谏不从,使守武昌。高官督护缪坦尝请武昌城西地为营, 太守乐凯言于敦日:“百姓久买此地,种菜自赡,不宜夺之。”敦大怒日:“王处仲不来江湖,当有武 昌地不,而人云是我地邪!″凯惧,不敢言。舒日:“公听舒一言。”敦日:“平子以卿病狂,故掐鼻 灸眉头,旧疢φ复发邪!”舒日:“古之狂也直。昔尧立诽谤之木,舜置敢谏之鼓,然后事无枉纵。公为 胜尧、舜邪?乃逆折舒,使不得言。何与古人相远!″敦日:“卿欲何言?”舒日:“缪坦可谓小人,疑 误视听,夺人私地,以强陵弱。晏子称君日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敦即使还地。众 咸壮之。敦重舒公亮,给赐转丰,数诣其家。表为梁州刺史。 选自《晋书·卷四十三·列传十三》,有删节) 【注】①纪纲:指州郡官员。②处仲:王敦的字。③平子:王澄的字。④疢(chen):病。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重其忠亮重:敬重B.事觉,来谢谢:感谢 C.种菜自赡赡:供养D.以强陵弱陵:欺侮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宗庾廠尝因酒忤澄②因遣掐其鼻B.①汝辈何敢妄动②卿欲何言 C.①乃留屯沌口 ②乃逆折舒 ①古之狂也直②舜置敢谏之鼓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 B.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 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 D.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
2 王澄闻其名,引为别驾。澄终日酣饮,不以众务在意,舒常切谏之。及天下大乱,又劝澄修德养威, 保完州境。澄虽不能从,然重.其忠亮。荆土士人宗庾廞尝因.酒忤澄,澄怒,叱左右棒廞。舒厉色谓左右曰: “使君过醉,汝辈何.敢妄动!”澄恚曰:“别驾狂邪,诳言我醉!”因.遣掐其鼻,灸其眉头,舒跪而受之。 澄意少释,而廞遂得免。 澄之奔败也,欲将舒东下,舒曰:“舒为万里纪纲①,不能匡正,令使君奔亡,不忍渡江。”乃.留屯 沌口,采稆湖泽以自给。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谢.。舒曰:“卿饥,所以食牛耳,余肉可共啖之。”世 以此服其弘量。 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至是,澄又转舒为顺阳太守,曾密遣兵袭舒,遁逃得免。 王敦召为参军,转从事中郎。敦谋为逆,舒谏不从,使守武昌。高官督护缪坦尝请武昌城西地为营, 太守乐凯言于敦曰:“百姓久买此地,种菜自赡.,不宜夺之。”敦大怒曰:“王处仲②不来江湖,当有武 昌地不,而人云是我地邪!”凯惧,不敢言。舒曰:“公听舒一言。”敦曰:“平子③以卿病狂,故掐鼻 灸眉头,旧疢 ④复发邪!”舒曰:“古之.狂也直。昔尧立诽谤之木,舜置敢谏之.鼓,然后事无枉纵。公为 胜尧、舜邪?乃.逆折舒,使不得言。何与古人相远!”敦曰:“卿欲何.言?”舒曰:“缪坦可谓小人,疑 误视听,夺人私地,以强陵.弱。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敦即使还地。众 咸壮之。敦重舒公亮,给赐转丰,数诣其家。表为梁州刺史。 (选自《晋书·卷四十三·列传十三》,有删节) 【注】①纪纲:指州郡官员。②处仲:王敦的字。③平子:王澄的字。④疢(chèn):病。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然重.其忠亮 重:敬重 B.事觉,来谢. 谢:感谢 C.种菜自赡. 赡:供养 D.以强陵.弱 陵.:欺侮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宗庾廞尝因.酒忤澄 ②因.遣掐其鼻 B.①汝辈何.敢妄动 ②卿欲何.言 C.①乃.留屯沌口 ②乃.逆折舒 D.①古之.狂也直 ②舜置敢谏之.鼓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 B.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 C.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 D.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郭舒年幼时拜师求学,学习的时间不长,但已经粗略懂得了为人处事的要义,乡里人和宗族人都 认为他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B.郭舒认为,自己作为州郡官员不能匡正乱世,导致使君王澄失败而逃,于是以不忍渡江为由,谢 绝了王澄带自己东下的要求 C.郭舒在王澄的手下曾先后担任领军校尉、别驾、顺阳太守;后来又受到王教的征召,历任参军、 从事中郎及武昌太守等职。 D.王敦的手下强占武昌百姓的菜地,引起百姓的不满,后来王敦让手下退还了土地,人们知道原委 后,都称赞郭舒为人豪壮。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4分) ②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3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郭舒“忠亮”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10.阅读下面的词,然后回答问题。(分 蝶恋花·重游晋柯°题壁 清)朱鼻尊 十里浮岚山近远。小雨初收,最喜春沙软。又是天涯芳草遍,年年汾水看归雁。系马青松犹在眼。 胜地重来,暗记韶华变。依旧纷纷凉月满,照人独上溪桥畔 [注]①晋祠:位于山西太原。②朱鼻尊:浙江秀水(今嘉兴)人 (1)全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 (2)词中画线的句子是如何运用村托手法的?请简要说明。(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谨庠序之教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 迷花倚石忽已暝 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探索哲学的两个首要条件:一是具备勇气坦白承认自己心中的疑问;二是把一切不言自明的事情引入 凊晰的意识之中,把这些事情作为问题加以探索了解。然而,要真心探究哲学,我们的精神思想必须处于 真正悠闲、自得的状态之中。我们的精神思想不能追随任何实际的目的,亦即不能受到意欲的指挥。我们 必须全神贯注于接收直观所见的世界和自己的意识所给予我们的教诲。 文学家把生活、人的性格和人的处境之画面展现给我们的想象力;他们把这些图像活动起来,然后让 读者尽量发挥自己的思想能力,以思考、琢磨这些画面。所以,文学家可以同时满足思想能力参差不一的 人,不管他们是傻瓜还是智者。但哲学家却不以此方式展现生活,而是对生活抽丝剥茧,概括出成熟、完 善的思想。在这一工作完成以后,哲学家就要求他的读者以哲学家本人同样的方式、以同等的程度思考事 情。因此缘故,哲学家只有很小的读者群。据此,我们可把文学家比作带给人们鲜花的人,而哲学家带给 人们的则是从鲜花里提取的精华。文学作品相对哲学著作还拥有这一巨大的优势:文学的众多作品可以同 时并存而又相安无事。事实上,就算这些作品彼此差异很大,它们也可以同时为同一思想的人所欣赏和珍 视。相比之下,某一哲学思想体系甫一露面,就已经睥睨着它的兄弟姐妹,处心积虑要毁灭宮们,就像上 台登基的亚洲国家的君主一样。这是因为一山只容一虎,同样,只有一种哲学可以君临天下。也就是说, 哲学体系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孤独、不喜交际的,一如那些孤独守在丝网中央的蜘蛛:它们现在就静候苍蝇 自投罗网。而一旦另一只蜘蛛向它靠近,那只是准备开始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因此,文学作品和平共处, 就像安静、平和吃草的绵羊,但哲学著作天生就是猛兽;那种破坏和毁灭一切的欲望使宮们甚至成为首要 是吞噬自己同类的蝎子、蜘蛛、昆虫幼体一类。它们来到这一世上,就像古希腊神话传说中从杰森的龙牙 子冒出来的全副披挂的武士,在此之前同样是经历了一番自相残杀。这场争斗已经持续了两干多年,这 场争斗会有最终的赢家、天下从此可以归于太平吗?
3 A.郭舒年幼时拜师求学,学习的时间不长,但已经粗略懂得了为人处事的要义,乡里人和宗族人都 认为他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B.郭舒认为,自己作为州郡官员不能匡正乱世,导致使君王澄失败而逃,于是以不忍渡江为由,谢 绝了王澄带自己东下的要求。 C.郭舒在王澄的手下曾先后担任领军校尉、别驾、顺阳太守;后来又受到王敦的征召,历任参军、 从事中郎及武昌太守等职。 D.王敦的手下强占武昌百姓的菜地,引起百姓的不满,后来王敦让手下退还了土地,人们知道原委 后,都称赞郭舒为人豪壮。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 分) ①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4 分) ②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3 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郭舒“忠亮”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 分) 10.阅读下面的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 蝶恋花·重游晋祠①题壁 (清)朱彝尊② 十里浮岚山近远。小雨初收,最喜春沙软。又是天涯芳草遍,年年汾水看归雁。 系马青松犹在眼。 胜地重来,暗记韶华变。依旧纷纷凉月满,照人独上溪桥畔。 [注]①晋祠:位于山西太原。②朱彝尊:浙江秀水(今嘉兴)人。 (1)全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4 分) (2)词中画线的句子是如何运用衬托手法的?请简要说明。(3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3)_______,迷花倚石忽已暝。_______,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_____,________。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探索哲学的两个首要条件:一是具备勇气坦白承认自己心中的疑问;二是把一切不言自明的事情引入 清晰的意识之中,把这些事情作为问题加以探索了解。然而,要真心探究哲学,我们的精神思想必须处于 真正悠闲、自得的状态之中。我们的精神思想不能追随任何实际的目的,亦即不能受到意欲的指挥。我们 必须全神贯注于接收直观所见的世界和自己的意识所给予我们的教诲。 文学家把生活、人的性格和人的处境之画面展现给我们的想象力;他们把这些图像活动起来,然后让 读者尽量发挥自己的思想能力,以思考、琢磨这些画面。所以,文学家可以同时满足思想能力参差不一的 人,不管他们是傻瓜还是智者。但哲学家却不以此方式展现生活,而是对生活抽丝剥茧,概括出成熟、完 善的思想。在这一工作完成以后,哲学家就要求他的读者以哲学家本人同样的方式、以同等的程度思考事 情。因此缘故,哲学家只有很小的读者群。据此,我们可把文学家比作带给人们鲜花的人,而哲学家带给 人们的则是从鲜花里提取的精华。文学作品相对哲学著作还拥有这一巨大的优势:文学的众多作品可以同 时并存而又相安无事。事实上,就算这些作品彼此差异很大,它们也可以同时为同一思想的人所欣赏和珍 视。相比之下,某一哲学思想体系甫一露面,就已经睥睨着它的兄弟姐妹,处心积虑要毁灭它们,就像上 台登基的亚洲国家的君主一样。这是因为一山只容一虎,同样,只有一种哲学可以君临天下。也就是说, 哲学体系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孤独、不喜交际的,一如那些孤独守在丝网中央的蜘蛛:它们现在就静候苍蝇 自投罗网。而一旦另一只蜘蛛向它靠近,那只是准备开始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因此,文学作品和平共处, 就像安静、平和吃草的绵羊,但哲学著作天生就是猛兽;那种破坏和毁灭一切的欲望使它们甚至成为首要 是吞噬自己同类的蝎子、蜘蛛、昆虫幼体一类。它们来到这一世上,就像古希腊神话传说中从杰森的龙牙 种子冒出来的全副披挂的武士,在此之前同样是经历了一番自相残杀。这场争斗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这 场争斗会有最终的赢家、天下从此可以归于太平吗?
由于哲学体系具有这一争辩好斗的本性,所以,哲学家要获得认可和名气,其难度比文学家不知要大 多少倍。文学作品只要求读者进入为其提供娱乐消遣或者鼓舞升华的系列文字之中,为此花上几个小时的 时间;但哲学家的著作却试图使读者的整个思想模式来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们要求读者宣布自己在此 之前在这一门学科里所学过的、相信过的东西都是错的,所花的时间、精力全都白费了,现在必须从头开 始学习。他们至多只能保留某一位前任哲学家的部分思想,以便在此之上重建基础。另外,现存哲学体系 的教授者也成了与新的哲学体系较劲的强力对手一一这是他们为保住其饭碗所使然。事实上,甚至国家政 府有时候也会把其偏爱的哲学体系纳入其保护伞下,并且,通过其强有力的物质子段,防范和阻挠其他学 说的传播和流行。再者,如果我们考虑到哲学著作的读者群与欣赏文学作品的人数是和愿意聆听教诲的读 者与寻求消遣、娱乐的人数成正比,那么,一个哲学家的出场能够得到多少帮助一一这我们自己就可以下 判断了。当然,哲学家能够得到的酬劳是有思想者的击节赞赏和经过很长时间才会出现的、不分国籍、为 数不多的出类拔萃者的颔首同意;而大众则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凭借权威的力量,才学会敬重这位哲学家 的名字。据此,同时也因为哲学的进展对整个人类发挥着虽然缓慢但却深远的影响,哲学家的历史与帝王 的历史一道,自千百年来并肩排列;但归入前者的名字,却比后者的数目要少得多。因此,一个哲学家能 为自己在哲学家的青史中留下名字,就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事情。 (节选自叔本华《论哲学与智力》,韦启昌译,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 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探索哲学的两个首要条件是,承认自己心中的疑问和对这些疑问进行深入的探索了解。 B.由于能满足不同人的需要,文学作品比哲学著作更具优势,拥有更广泛的读者群体 C.作者用绵羊比喻文学作品,用猛兽比喻哲学著作,意在表明文学与哲学无法和平共处 D.哲学思想体系之间的相互争斗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这场争斗应该会有最终的赢家。 E.一种哲学思想得以传播和流行,除教授者的推广外,有时候也需要国家政府的支持。 13.下列事件或现象不能用以说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汉武帝通过各种手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为汉王朝的正统思想。 B.萨特接受胡塞尔、海德格尔、马克思等人的理论,构建了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体系。 C.北宋词坛婉约、豪放并存,不同风格流派交相辉映,形成了文学创作的繁荣局面。 D.文艺复兴时期许多人文主义作家既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也受到封建文学的影响。 14.文章画线的句子中,“鲜花”与“精华”各指的是什么?(4分) 15.请依据文意,对下面的事例作简要分析。(4分) 尼釆是现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生前默默无闻,能够理解他的人寥寥无几;他的经典著作《查拉 图斯特拉如是说》一直卖不出去。直到死后,他才有了巨大的名声,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 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相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 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北方的庄稼汉(节选) 张行健 早春的一场大风从黄土峁铺天盖地刮来,刮黄了北方的天刮黄了北方的地,也给庄稼汉们一张张泛黄 的脸子涂抹了一层粗砺的黄尘 双沾满了泥土的大脚板子,结结实实地走进了这面亘古未变的老塬,走在这条祖辈踩踏过几干年的 黄士路上。大片的土地横陈在庄稼汉孑的眼前,没有犹豫没有矜持,他们沉静地甩脱了布鞋麻利地套好了 耕牛,一个响鞭炸过,当不曾发锈的犁铧锐利地切入土地,庄稼汉们的赤脚也犁进早春的泥土里,新翻的 泥土在铧面上愉快地呻吟着,滋滋作响地卷起层层土花,他们在一阵阵新土的馨香里感受着温热感受着土 地赐予的陶醉。日头鲜活成一枚早春的新桔,把浑黄而清亮的光织成一张巨网,把耕牛把木犁把劳作的庄 稼汉网进忙碌网进一幅幅生动形象的耕牛图里
4 由于哲学体系具有这一争辩好斗的本性,所以,哲学家要获得认可和名气,其难度比文学家不知要大 多少倍。文学作品只要求读者进入为其提供娱乐消遣或者鼓舞升华的系列文字之中,为此花上几个小时的 时间;但哲学家的著作却试图使读者的整个思想模式来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们要求读者宣布自己在此 之前在这一门学科里所学过的、相信过的东西都是错的,所花的时间、精力全都白费了,现在必须从头开 始学习。他们至多只能保留某一位前任哲学家的部分思想,以便在此之上重建基础。另外,现存哲学体系 的教授者也成了与新的哲学体系较劲的强力对手――这是他们为保住其饭碗所使然。事实上,甚至国家政 府有时候也会把其偏爱的哲学体系纳入其保护伞下,并且,通过其强有力的物质子段,防范和阻挠其他学 说的传播和流行。再者,如果我们考虑到哲学著作的读者群与欣赏文学作品的人数是和愿意聆听教诲的读 者与寻求消遣、娱乐的人数成正比,那么,一个哲学家的出场能够得到多少帮助――这我们自己就可以下 判断了。当然,哲学家能够得到的酬劳是有思想者的击节赞赏和经过很长时间才会出现的、不分国籍、为 数不多的出类拔萃者的颔首同意;而大众则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凭借权威的力量,才学会敬重这位哲学家 的名字。据此,同时也因为哲学的进展对整个人类发挥着虽然缓慢但却深远的影响,哲学家的历史与帝王 的历史一道,自千百年来并肩排列;但归入前者的名字,却比后者的数目要少得多。因此,一个哲学家能 为自己在哲学家的青史中留下名字,就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事情。 (节选自叔本华《论哲学与智力》,韦启昌译,有删改)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两项给 5 分,选对一项给 2 分, 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 ....的两项是 A.探索哲学的两个首要条件是,承认自己心中的疑问和对这些疑问进行深入的探索了解。 B.由于能满足不同人的需要,文学作品比哲学著作更具优势,拥有更广泛的读者群体。 C.作者用绵羊比喻文学作品,用猛兽比喻哲学著作,意在表明文学与哲学无法和平共处。 D.哲学思想体系之间的相互争斗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这场争斗应该会有最终的赢家。 E.一种哲学思想得以传播和流行,除教授者的推广外,有时候也需要国家政府的支持。 13.下列事件或现象不能..用以说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汉武帝通过各种手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为汉王朝的正统思想。 B.萨特接受胡塞尔、海德格尔、马克思等人的理论,构建了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体系。 C.北宋词坛婉约、豪放并存,不同风格流派交相辉映,形成了文学创作的繁荣局面。 D.文艺复兴时期许多人文主义作家既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也受到封建文学的影响。 14.文章画线的句子中,“鲜花”与“精华”各指的是什么?(4 分) 15.请依据文意,对下面的事例作简要分析。(4 分) 尼采是现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生前默默无闻,能够理解他的人寥寥无几;他的经典著作《查拉 图斯特拉如是说》一直卖不出去。直到死后,他才有了巨大的名声,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 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相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 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北方的庄稼汉(节选) 张行健 早春的一场大风从黄土峁铺天盖地刮来,刮黄了北方的天刮黄了北方的地,也给庄稼汉们一张张泛黄 的脸子涂抹了一层粗砺的黄尘。 一双沾满了泥土的大脚板子,结结实实地走进了这面亘古未变的老塬,走在这条祖辈踩踏过几千年的 黄土路上。大片的土地横陈在庄稼汉子的眼前,没有犹豫没有矜持,他们沉静地甩脱了布鞋麻利地套好了 耕牛,一个响鞭炸过,当不曾发锈的犁铧锐利地切入土地,庄稼汉们的赤脚也犁进早春的泥土里,新翻的 泥土在铧面上愉快地呻吟着,滋滋作响地卷起层层土花,他们在一阵阵新土的馨香里感受着温热感受着土 地赐予的陶醉。日头鲜活成一枚早春的新桔,把浑黄而清亮的光织成一张巨网,把耕牛把木犁把劳作的庄 稼汉网进忙碌网进一幅幅生动形象的耕牛图里
北方的春天短暂得像小青年斑斓的梦幻,一场跟一场的大风把日月刮进了另一个火热的季节,庄稼汉 们也告别青皮后生的轻狂认真走进这个季节的成熟 日头浓烈地把土地把麦孑把庄稼汉们一张张脸孑染成了同一个颜色,在这个土黄色的天地里,庄稼汉 们的笑声也黄澄澄成熟了眼前的小麦。他们把手中的镰刀在场院旁的磨刀石上磨了一遍又一遍,蘸上汗水 蘸上心血把期待的镰刀砺得飞快,攥着这把镰刀他们扑向麦地,把腰肢弯曲成一个古老的文字,弯曲成 台不知疲倦的机器。太阳烘烤着黄土地烘烤着土地上一枚枚土豆般的光脑袋和一颗颗兴奋激动急躁不安的 心,大片的土地里有牛驴的影子骡马的影子也有收割机和打麦机的影子,抱麦捆的老人拣麦穗的娃娃和送 仔子绿豆汤的婆娘们同打麦机们一起交织成一个繁忙艰辛的五月天。 当遍野的高梁红艳了穗子当遍野的玉茭金黄了娃娃的时候,秋风秋阳秋天的田野便沉甸了一个季节。 庄稼汉们沉着含畜得像这个季节里稳重的大青山。看一眼正午的太阳,那是庄稼汉智慧和充滿张力的年纪。 四处都充溢着熟透庄稼的气息,四处都流荡着收获秋日的紧张,割高梁拔花杄岀红薯刨山菂掰棒子碾谷子 打糜子晒豆子还要捎带拾掇菜园里的紫茄子山梁上一树树的红柿子 做完这一切又把上地个整得如同一盘大土炕,犁耙得舒服熨贴松松软软,再从家里把那台老木耧扛到 地头上。木耧不知是上几辈子传下来的,遍体的黑红显得深沉庄重。庄稼汉子们的老爹就是摇耧的好手。 爹们把自己摇死在黄土里的时候,耧便传到他们手里,待到他们摇不动了就该儿子孙子接着摇,在黄土地 里摇出了多少个歉收与丰收的年景,摇出了几代庄稼户共同的归宿 日孑在昼夜的交替中增加,当阴郁的天空里抽下第一条晶亮的雪丝,猛烈肆虐的西北风便疯狂地抽打 着黄土地,把北方的原野裹进砭骨的寒冷里。上了年纪的庄稼汉们会闭着眼窝喷着烟雾把一冬一年的活咯 细细盘算。他们会在早巳收拾好的土地里用一根木棍点戳无数个地眼,通放憋闷的地气,他们知道,放了 地气的土地来年点豆子粒儿大,栽红薯瓤儿甜,他们专注地戳着地眼,把对土地的热爱深深戳进地心里。 永远做不完地里的活路,永远读不尽士里的字典,当枯树一般的四肢不能再灵巧地动弹时,他们会望 着冬日的夕阳沉思,样和善良的面容包含了往昔如烟的记忆……当合上那一双沉重的眼皮,在子孙们一片 哀伤的嚎哭里,睡成一个苍黄的土包入土为安时,庄稼汉们便完成了生命的最后辉煌。 从悠久的年代走来,从洪荒的远古走来,从刀耕火种的岁月走来,从连枷声从击壤歌的执著、悲怆中 走来,带着尧舜禹淳厚遗风的这群庄稼汉们,在北方这块发烫的土地上演绎出干百年苦难和辛酸、勤劳与 智慧的黄土文化。当变革的大潮凶猛地冲刷这片文明悠远积淀沉重的黄土地时,庄稼汉孑们被四面八方雄 性的风刺激得痛苦不安亢奋和浮躁了,恪守土地的诺言恪守春种秋收的诺言和心理失却了固有的稳定和平 衡。大片土地在气势恢弘地实现着一个大预言的时候,庄稼汉子们也在阵痛中进行一次庄严的洗礼和神圣 的嬗变。在这激动人心的嬗变里,扛着锹镢耙子的庄稼汉们开着小四轮开着播种机开着联合收割机的庄稼 汉们,踩着山脊踩着高原踩着黄土的风尘一同走向高悬的太阳。 选自1995年12期《山花》,有删改) 16.作者从季节变换的角度来写北方的庄稼汉,有什么作用?(4分) 17.本文善用长句。画线句集中描述了黄土地麦收季节的景象,请从长句的角度加以赏析。(5分) 18.文章最后一段蕴含了作者对北方庄稼汉们的丰富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超越时空的对“画” 尹传红 毕加索在西班牙南部的一个港口城市马拉加长大,从小就跟着他做美术教师的父亲学画,并表现岀了 不寻常的天分。4岁的时候,他的涂鸦之作就已让家人感到非常惊讶。表妹玛丽喜欢叫他画驴子,他不管 是从脚、背还是从耳朵画起,最后成形的东西都像极了实体 快满11岁时,毕加索的父亲决定让他接受正规的艺术训练,并把他转入自己任职的一个笑术学院 在完成一些基本的训练之后,毕加索的绘画水平就已经超过了他的启蒙老师 此后不久,毕加索与父母移居巴塞罗那,见识了当地的新艺术与新思想。这座城市所弥漫的反叛和无 政府主义情绪使毕加索深受感染,他更加厌恶那种刻板僵化、令人窒息的传统绘画教育,独立的意识也越 来越强。 1904年,心高气傲、贫穷而又落魄的毕加索终于定居在他梦寐以求的巴黎,住进了一处怪异而破旧 的居所“洗衣舫”。这幢破楼因外形特别像塞纳河上洗衣服的船而得名,当年是一些流浪艺术家的聚会场
5 北方的春天短暂得像小青年斑斓的梦幻,一场跟一场的大风把日月刮进了另一个火热的季节,庄稼汉 们也告别青皮后生的轻狂认真走进这个季节的成熟。 日头浓烈地把土地把麦子把庄稼汉们一张张脸子染成了同一个颜色,在这个土黄色的天地里,庄稼汉 们的笑声也黄澄澄成熟了眼前的小麦。他们把手中的镰刀在场院旁的磨刀石上磨了一遍又一遍,蘸上汗水 蘸上心血把期待的镰刀砺得飞快,攥着这把镰刀他们扑向麦地,把腰肢弯曲成一个古老的文字,弯曲成一 台不知疲倦的机器。太阳烘烤着黄土地烘烤着土地上一枚枚土豆般的光脑袋和一颗颗兴奋激动急躁不安的 心,大片的土地里有牛驴的影子骡马的影子也有收割机和打麦机的影子,抱麦捆的老人拣麦穗的娃娃和送 来一罐子绿豆汤的婆娘们同打麦机们一起交织成一个繁忙艰辛的五月天。 当遍野的高梁红艳了穗子当遍野的玉茭金黄了娃娃的时候,秋风秋阳秋天的田野便沉甸了一个季节。 庄稼汉们沉着含蓄得像这个季节里稳重的大青山。看一眼正午的太阳,那是庄稼汉智慧和充满张力的年纪。 四处都充溢着熟透庄稼的气息,四处都流荡着收获秋日的紧张,割高梁拔花杆出红薯刨山药掰棒子碾谷子 打糜子晒豆子还要捎带拾掇菜园里的紫茄子山梁上一树树的红柿子…… 做完这一切又把上地个整得如同一盘大土炕,犁耙得舒服熨贴松松软软,再从家里把那台老木耧扛到 地头上。木耧不知是上几辈子传下来的,遍体的黑红显得深沉庄重。庄稼汉子们的老爹就是摇耧的好手。 爹们把自己摇死在黄土里的时候,耧便传到他们手里,待到他们摇不动了就该儿子孙子接着摇,在黄土地 里摇出了多少个歉收与丰收的年景,摇出了几代庄稼户共同的归宿。 日子在昼夜的交替中增加,当阴郁的天空里抽下第一条晶亮的雪丝,猛烈肆虐的西北风便疯狂地抽打 着黄土地,把北方的原野裹进砭骨的寒冷里。上了年纪的庄稼汉们会闭着眼窝喷着烟雾把一冬一年的活路 细细盘算。他们会在早巳收拾好的土地里用一根木棍点戳无数个地眼,通放憋闷的地气,他们知道,放了 地气的土地来年点豆子粒儿大,栽红薯瓤儿甜,他们专注地戳着地眼,把对土地的热爱深深戳进地心里。 永远做不完地里的活路,永远读不尽土里的字典,当枯树一般的四肢不能再灵巧地动弹时,他们会望 着冬日的夕阳沉思,祥和善良的面容包含了往昔如烟的记忆……当合上那一双沉重的眼皮,在子孙们一片 哀伤的嚎哭里,睡成一个苍黄的土包入土为安时,庄稼汉们便完成了生命的最后辉煌。 从悠久的年代走来,从洪荒的远古走来,从刀耕火种的岁月走来,从连枷声从击壤歌的执著、悲怆中 走来,带着尧舜禹淳厚遗风的这群庄稼汉们,在北方这块发烫的土地上演绎出千百年苦难和辛酸、勤劳与 智慧的黄土文化。当变革的大潮凶猛地冲刷这片文明悠远积淀沉重的黄土地时,庄稼汉子们被四面八方雄 性的风刺激得痛苦不安亢奋和浮躁了,恪守土地的诺言恪守春种秋收的诺言和心理失却了固有的稳定和平 衡。大片土地在气势恢弘地实现着一个大预言的时候,庄稼汉子们也在阵痛中进行一次庄严的洗礼和神圣 的嬗变。在这激动人心的嬗变里,扛着锹镢耙子的庄稼汉们开着小四轮开着播种机开着联合收割机的庄稼 汉们,踩着山脊踩着高原踩着黄土的风尘一同走向高悬的太阳。 (选自 1995 年 12 期《山花》,有删改) 16.作者从季节变换的角度来写北方的庄稼汉,有什么作用?(4 分) 17.本文善用长句。画线句集中描述了黄土地麦收季节的景象,请从长句的角度加以赏析。(5 分) 18.文章最后一段蕴含了作者对北方庄稼汉们的丰富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超越时空的对“画” 尹传红 毕加索在西班牙南部的一个港口城市马拉加长大,从小就跟着他做美术教师的父亲学画,并表现出了 不寻常的天分。4 岁的时候,他的涂鸦之作就已让家人感到非常惊讶。表妹玛丽喜欢叫他画驴子,他不管 是从脚、背还是从耳朵画起,最后成形的东西都像极了实体。 快满 11 岁时,毕加索的父亲决定让他接受正规的艺术训练,并把他转入自己任职的一个笑术学院。 在完成一些基本的训练之后,毕加索的绘画水平就已经超过了他的启蒙老师。 此后不久,毕加索与父母移居巴塞罗那,见识了当地的新艺术与新思想。这座城市所弥漫的反叛和无 政府主义情绪使毕加索深受感染,他更加厌恶那种刻板僵化、令人窒息的传统绘画教育,独立的意识也越 来越强。 1904 年,心高气傲、贫穷而又落魄的毕加索终于定居在他梦寐以求的巴黎,住进了一处怪异而破旧 的居所“洗衣舫”。这幢破楼因外形特别像塞纳河上洗衣服的船而得名,当年是一些流浪艺术家的聚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