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税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0192 课程名称:中国财税史 英文名称:The Fiscal History of China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选修课 学时:32学时 学 分:2分 适用对象:本科大三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财政学、财政管理、中国税制、政府预算管理 二、课程简介 中国财税史(The Fiscal History of China)是一门研究中国财政分配活动发展演变 的历史脉络及其内在规律,并认识中国财政发展总体趋势的课程,为当代我国正在进 行的财政体制改苹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该课程是高等学校财政学、税收学专业本 科生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容上以中国历史上典型财政制度改 革的背景、内容、意义、局限性及不同时期财政制度间的演进逻辑为主线展开,体现 中国财政从萌芽到财政收、支、管等制度框架体系的形成,再到财税制度向近代化转 型、现代化尝试及新中国成立后现代财税制度全面构建的过程。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上、 中、下三篇,共计九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财税制度从哪里来,其发展演变的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背景原因及社会经济效应,从而了解财政制度、财政状况与经济发展水 平、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总结财政发展规律及实践 经验教训,进一步深刻理解中国财政发展趋势和提升财政学理论水平,初步具备运用 财政学理论分析历史与现实中的财政问题和财政现象的能力。 The Fiscal History of China is a course to study the historical context and internal rule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China's financial distribution activities,and to understand the overall trend of China's financial development.This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elective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finance and tax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course enables students to master the social,political,economic and
1 《中国财税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0192 课程名称:中国财税史 英文名称:The Fiscal History of China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选修课 学 时:32 学时 学 分:2 分 适用对象: 本科大三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财政学、财政管理、中国税制、政府预算管理 二、课程简介 中国财税史(The Fiscal History of China)是一门研究中国财政分配活动发展演变 的历史脉络及其内在规律,并认识中国财政发展总体趋势的课程,为当代我国正在进 行的财政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该课程是高等学校财政学、税收学专业本 科生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容上以中国历史上典型财政制度改 革的背景、内容、意义、局限性及不同时期财政制度间的演进逻辑为主线展开,体现 中国财政从萌芽到财政收、支、管等制度框架体系的形成,再到财税制度向近代化转 型、现代化尝试及新中国成立后现代财税制度全面构建的过程。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上、 中、下三篇,共计九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财税制度从哪里来,其发展演变的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背景原因及社会经济效应,从而了解财政制度、财政状况与经济发展水 平、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总结财政发展规律及实践 经验教训,进一步深刻理解中国财政发展趋势和提升财政学理论水平,初步具备运用 财政学理论分析历史与现实中的财政问题和财政现象的能力。 The Fiscal History of China is a course to study the historical context and internal rule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China's financial distribution activities, and to understand the overall trend of China's financial development. This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elective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finance and tax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course enables students to master the social,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China's fiscal and taxation system and its social and economic effects.And the financial system,financial situation,to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social structure.political system,cultural tradition among the mutual relationship,and through the summary of the law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lessons,to further deeply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finance and improve the theoretical level of public finance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被列为财政学专业本科生选修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实现四 个目标: 第一,堂握中围财政制度发展的历程、特点、规律等较为专业的知识,了解财政 制度演变的内在历史逻辑、思想逻辑、制度逻辑和现实逻辑,熟悉现实改革动态及未 来趋势。学习中国财税制度从萌芽、发展、近代、现代转型的发展历程,掌握农业赋 税、徭役、工商税收、非税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管理等典型性财政制度所体现的特 点、基本规律和重大成就,具备较为系统的中国财税史专业知识框架,明晰我国财政 税收制度发展的趋势。 第二,具备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良好的思想品德。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历史长河中的 经典财政改革及相关领域的发展成就,并将拥有经邦济世之学的改革家故事等融入教 学中,讲好中国财政故事,并由此切实开展课程思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 培养经世济民、治理国家、服务社会、天下为公的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敢于作为、 不畏时艰的勇毅精神,具备严谨细致、诚实守信、廉洁自律、文明服务的职业道德素 质,成为有公共意识、法治意识、创新能力、国际视野,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人生观,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第三,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课程注重将知识学习与研究 能力相结合,帮助学生学习中外经典治国理财制度及相关重要文献,学习如何选题, 了解财政史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夯实研究基础,并运用所学的经济学、财政学、公 共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等研究方法,开展与课程相关的问题 研究。 第四,且各从事相关实务工作和解决复杂现实问颗的能力。课程注重理论与实我 相结合,鼓励学生通过资料收集、实习实训、实地调研等途径了解财税领域重点难点 问题的渊源及原因,并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和研讨,为日后从事相关管理工作 和解决复杂现实问题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导论
2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China's fiscal and taxation system and its social and economic effects. And the financial system, financial situation, to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structure, political system, cultural tradition among the mutual relationship, and through the summary of the law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lessons, to further deeply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finance and improve the theoretical level of public finance.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被列为财政学专业本科生选修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实现四 个目标: 第一,掌握中国财政制度发展的历程、特点、规律等较为专业的知识,了解财政 制度演变的内在历史逻辑、思想逻辑、制度逻辑和现实逻辑,熟悉现实改革动态及未 来趋势。学习中国财税制度从萌芽、发展、近代、现代转型的发展历程,掌握农业赋 税、徭役、工商税收、非税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管理等典型性财政制度所体现的特 点、基本规律和重大成就,具备较为系统的中国财税史专业知识框架,明晰我国财政 税收制度发展的趋势。 第二,具备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良好的思想品德。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历史长河中的 经典财政改革及相关领域的发展成就,并将拥有经邦济世之学的改革家故事等融入教 学中,讲好中国财政故事,并由此切实开展课程思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 培养经世济民、治理国家、服务社会、天下为公的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敢于作为、 不畏时艰的勇毅精神,具备严谨细致、诚实守信、廉洁自律、文明服务的职业道德素 质,成为有公共意识、法治意识、创新能力、国际视野,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人生观,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第三,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课程注重将知识学习与研究 能力相结合,帮助学生学习中外经典治国理财制度及相关重要文献,学习如何选题, 了解财政史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夯实研究基础,并运用所学的经济学、财政学、公 共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等研究方法,开展与课程相关的问题 研究。 第四,具备从事相关实务工作和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鼓励学生通过资料收集、实习实训、实地调研等途径了解财税领域重点难点 问题的渊源及原因,并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和研讨,为日后从事相关管理工作 和解决复杂现实问题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 导论
1.教学目标 (1)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 (2)学史增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3)树立为民理财、为国理政的公共意识。 (4)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为党和国家的奉献精神。 2.思政元素 (1)财政的阶级性 (2)预知大道,必先知史 (3)财税文化传承 (4)历史责任担当 3.教学内容 (1)财政产生的条件、目的和本质。 (2)财政史与财政学的关系。 (3)古代财政与现代财政的区别 (4)《中国财政史》的研究对象。 (5)学习《中国财政史》的意义及方法。 本章思考题: (1)从历史发展进程中把握中国财政产生的条件、目的和本质 (2)财政史和财政学的关系。 (3)分析学习中国财政史对当今治国理政的意义。 (二)中国财税的起源与初期形态 1.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财政的起源,使学生深层次理解财政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而由 国家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的活动,从中把握财政的本质。 (2)把握中国财政的起源、会计的起源、财政预算、财政稽查和监督等产生 的雏形,领会财税制度在国家发展和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 (3)理解财税管理在西周的发展演变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4)引导学习阅读《周礼》体现的财税思想,加强学生对我国财税制度历史 和传统财税文化的认同,提升学生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财税文化的文化素养】 2.思政元素 (1)财政本质 (2)科学研究精神 (3)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的优秀财税文化 (4)财税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 3.教学内容 3
3 1. 教学目标 (1)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 (2)学史增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3)树立为民理财、为国理政的公共意识。 (4)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为党和国家的奉献精神。 2. 思政元素 (1)财政的阶级性 (2)预知大道,必先知史 (3)财税文化传承 (4)历史责任担当 3. 教学内容 (1)财政产生的条件、目的和本质。 (2)财政史与财政学的关系。 (3)古代财政与现代财政的区别。 (4)《中国财政史》的研究对象。 (5)学习《中国财政史》的意义及方法。 本章思考题: (1)从历史发展进程中把握中国财政产生的条件、目的和本质。 (2)财政史和财政学的关系。 (3)分析学习中国财政史对当今治国理政的意义。 (二)中国财税的起源与初期形态 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财政的起源,使学生深层次理解财政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而由 国家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的活动,从中把握财政的本质。 (2)把握中国财政的起源、会计的起源、财政预算、财政稽查和监督等产生 的雏形,领会财税制度在国家发展和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 (3)理解财税管理在西周的发展演变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4)引导学习阅读《周礼》体现的财税思想,加强学生对我国财税制度历史 和传统财税文化的认同,提升学生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财税文化的文化素养。 2. 思政元素 (1)财政本质 (2)科学研究精神 (3)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的优秀财税文化 (4)财税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 3. 教学内容
(1)了解国家产生初期国家与财政的关系。 (2)了解中国财税的起源 (3)掌握夏、商、西周时期的财税形态。 (4)梳理总结夏、商、西周时期的税收制度和财税管理特点。 本章思考题 (1)基于财政史料,讲解国家初期的财政收支结构。 (2)从中国财政历史发展进程中探讨中国财税的起源。 (3)讲解夏、商、西周时期的财税形态。 (4)梳理总结夏、商、西周时期的税收制度和财税管理特点。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财税改革 1.教学目标 (1)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租向税、对土地征税向对人头课税的转变。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3)财税改革之路艰难曲折。 (4)培养学生大无畏的精神和勇于改革旧制度的壮志 2.思政元素 (1)财税改革的历史借鉴和启示 (2)财税改革的财政因素 (3)财政分配本身是一门学问 (4)勇于担当历史重任 3.教学内容 (1)春秋战国时期的财税改革的时代背景。 (2)春秋战国时期财税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卷秋战国时期的财改收支与管理。 (4)掌握春秋战国时期财税改革的历史意义。 本章思考题 (1)春秋战国时期的财税改革的时代背景、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各诸侯国进行财税改革的历史意义。 (四)秦至清代赋役制度从三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演变 1.教学目标 (1)依法治税的法制意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3)理财者大无畏的精神和勇气。 2.思政元素
4 (1)了解国家产生初期国家与财政的关系。 (2)了解中国财税的起源。 (3)掌握夏、商、西周时期的财税形态。 (4)梳理总结夏、商、西周时期的税收制度和财税管理特点。 本章思考题 (1)基于财政史料,讲解国家初期的财政收支结构。 (2)从中国财政历史发展进程中探讨中国财税的起源。 (3)讲解夏、商、西周时期的财税形态。 (4)梳理总结夏、商、西周时期的税收制度和财税管理特点。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财税改革 1. 教学目标 (1)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租向税、对土地征税向对人头课税的转变。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3)财税改革之路艰难曲折。 (4)培养学生大无畏的精神和勇于改革旧制度的壮志。 2. 思政元素 (1)财税改革的历史借鉴和启示 (2)财税改革的财政因素 (3)财政分配本身是一门学问 (4)勇于担当历史重任 3. 教学内容 (1)春秋战国时期的财税改革的时代背景。 (2)春秋战国时期财税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收支与管理。 (4)掌握春秋战国时期财税改革的历史意义。 本章思考题 (1)春秋战国时期的财税改革的时代背景、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各诸侯国进行财税改革的历史意义。 (四)秦至清代赋役制度从三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演变 1. 教学目标 (1)依法治税的法制意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3)理财者大无畏的精神和勇气。 2. 思政元素
(1)税制改革的发展历史趋势 (2)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3)依法治税,财税法治意识 (4)传承优秀的财税文化 (5)担当时代责任 3.教学内容 (1)素至清朝前期赋役削度改革的时代背景。 (2)秦至清朝前期赋役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总结秦至清前期赋役制度的演变规律及历史趋势。 (4)掌握秦至清朝前期赋役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 (5)理解黄宗羲怪圈的实质。 本章思考题 (1)秦至清潮前期的赋役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改革的内容和特点。 (2)联系秦至清朝前期的赋役制度改革历史及意义。 (五)秦至清代的工商税收与非税收入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工商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的财税法制意识。 (4)非税收入是封建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乱象, 2.思政元素 (1)工商税收对国家财政的作用 (2)非税收入背后的财政需求 (3)依法治税和依法理财 3.教学内容 (1)讲授中国古代的关税:市税、财产税 (2)非税收入沿革 (3)封建国家工商税收制度沿革及发展规律 (4)封律国家的非税收入及评价 本章思考题 (1)封建国家的非税收入。 (2)梳理总结封建国家工商税收制度沿革的特点及发展规 律。 (六)秦至清代的财政支出
5 (1)税制改革的发展历史趋势 (2)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3)依法治税,财税法治意识 (4)传承优秀的财税文化 (5)担当时代责任 3. 教学内容 (1)秦至清朝前期赋役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 (2)秦至清朝前期赋役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总结秦至清前期赋役制度的演变规律及历史趋势。 (4)掌握秦至清朝前期赋役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 (5)理解黄宗羲怪圈的实质。 本章思考题 (1)秦至清朝前期的赋役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改革的内容和特点。 (2)联系秦至清朝前期的赋役制度改革历史及意义。 (五) 秦至清代的工商税收与非税收入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工商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的财税法制意识。 (4)非税收入是封建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乱象。 2. 思政元素 (1)工商税收对国家财政的作用 (2)非税收入背后的财政需求 (3)依法治税和依法理财 3. 教学内容 (1)讲授中国古代的关税;市税、财产税 (2)非税收入沿革 (3)封建国家工商税收制度沿革及发展规律 (4)封建国家的非税收入及评价 本章思考题 (1)封建国家的非税收入。 (2)梳理总结封建国家工商税收制度沿革的特点及发展规 律。 (六)秦至清代的财政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