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八校2014-2015学年上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方意象主义者从中国古诗“意象”中,尤其是从唐朝意象诗中汲取了丰富的养 分。“在当时的说教和说理诗让庞德感到无比失望的情形下,一次偶然的机会, 他获得了一本中国诗手稿,了解到中国古诗意象之妙。他整理出一本中诗英译集 《华夏集》( Cathay)”。书中他强调了翻译中意象保留的重要性。当然,意象 派并非完全受中诗的影响,日本俳句及法国印象派也对其有所影响 中诗“意象”与庞德意象派诗人的“意象”其本质差别无几,即用意象组合来表 达情感。以庞德为主的意象派认为意象是诗歌的要素,他们主张在鲜明的感觉中 用具体对象来表达诗意,反对空泛的抒情和议论。“呈现一个意象”和“短小精 美的形式”是英美意象派的理论主张和诗歌创作的两大特点,而这恰恰是中国唐 诗艺术的特征,英美意象派从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唐诗中得到启发,使其理论 和创作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 但中西“意象”还是有些许的差别的。我们知道,中国古诗意象经历代诗人发展, 已经形成公认的心照不宣的传统。“别来双燕又西飞,无端不寄相思字”“昨日 窥轩双燕语”,综观这些诗句可以看出,“燕子”这一意象起了重要作用,而它 们所表达的无非是燕飞人离苦无边,燕归春回人笑颜,或者,他人成双成我独单, 寂寞伶仃独兴叹。又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以上诗句中“落花”之意象,无非是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慨叹, 或花落人离苦相思的愁思。 再看英美意象派的意象传意,仍以庞德的《在地铁车站》为例。首先,在这首诗 中,一个意象“脸庞”叠加在另一个意象“花瓣”之上。它“暗示了现代都市生 活的那种易逝感,那种非人格化”。但这种含蓄的意思需要读者从其特别的形式 上进行跳跃式的想象才能揭示出来。这种意象的“瞬间性,即逝性”,我们没有 看到从今以后,用“花瓣”脸庞成为时尚,尽管中国古代也有崔护的“人面桃花 相映红”之说。庞德也曾说过,意象乃“一瞬间感情与理性的综合体”,在那 瞬间感觉到得这些人群中面庞如同湿漉漉树枝上的花瓣,黑与白鲜明对比,不仅 突出色彩的鲜艳,也突出都市生活的易逝感。很明显,这与中国传统的意象诗中 的博大意象,实乃大相径庭。然而这种创新形式的“意象”也为传统的“意象” 注入了新的活力
河南八校 2014-2015 学年上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西方意象主义者从中国古诗“意象”中,尤其是从唐朝意象诗中汲取了丰富的养 分。“在当时的说教和说理诗让庞德感到无比失望的情形下,一次偶然的机会, 他获得了一本中国诗手稿,了解到中国古诗意象之妙。他整理出一本中诗英译集 《华夏集》(Cathay)”。书中他强调了翻译中意象保留的重要性。当然,意象 派并非完全受中诗的影响,日本俳句及法国印象派也对其有所影响。 中诗“意象”与庞德意象派诗人的“意象”其本质差别无几,即用意象组合来表 达情感。以庞德为主的意象派认为意象是诗歌的要素,他们主张在鲜明的感觉中 用具体对象来表达诗意,反对空泛的抒情和议论。“呈现一个意象”和“短小精 美的形式”是英美意象派的理论主张和诗歌创作的两大特点,而这恰恰是中国唐 诗艺术的特征,英美意象派从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唐诗中得到启发,使其理论 和创作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 但中西“意象”还是有些许的差别的。我们知道,中国古诗意象经历代诗人发展, 已经形成公认的心照不宣的传统。“别来双燕又西飞,无端不寄相思字”“昨日 窥轩双燕语”,综观这些诗句可以看出,“燕子”这一意象起了重要作用,而它 们所表达的无非是燕飞人离苦无边,燕归春回人笑颜,或者,他人成双成我独单, 寂寞伶仃独兴叹。又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以上诗句中“落花”之意象,无非是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慨叹, 或花落人离苦相思的愁思。 再看英美意象派的意象传意,仍以庞德的《在地铁车站》为例。首先,在这首诗 中,一个意象“脸庞”叠加在另一个意象“花瓣”之上。它“暗示了现代都市生 活的那种易逝感,那种非人格化”。但这种含蓄的意思需要读者从其特别的形式 上进行跳跃式的想象才能揭示出来。这种意象的“瞬间性,即逝性”,我们没有 看到从今以后,用“花瓣”脸庞成为时尚,尽管中国古代也有崔护的“人面桃花 相映红”之说。庞德也曾说过,意象乃“一瞬间感情与理性的综合体”,在那一 瞬间感觉到得这些人群中面庞如同湿漉漉树枝上的花瓣,黑与白鲜明对比,不仅 突出色彩的鲜艳,也突出都市生活的易逝感。很明显,这与中国传统的意象诗中 的博大意象,实乃大相径庭。然而这种创新形式的“意象”也为传统的“意象” 注入了新的活力
英美意象派领袖通过阅读、研究、翻译唐诗,整理出了意象脱节、意象并置、意 象叠加等三种组合技巧。以中诗《送张四》为例,“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冰山月,清猿无断时。”“枫林”“楚水”“山月”“清猿”均是代表离愁 别苦的传统意象,它们反复出现在同一首赠别诗中而表现同一个喻意一一离别。 中国唐诗中这种叠加法,实即将含有某种特定思想感情的递相袭的意象累加复 叠,从而提出一个新的意象。英美意象派因缺乏意象艺术的悠久传统,因而中国 唐诗中的此类“意象叠加”艺术是他们所没有的,这也是中西诗意象叠加法在内 涵上的差别。可见并非唐诗意象组合的全部精华都可以被英美意象派诗人发现并 学习。 1.下列对引用的中西诗歌的评述,不合乎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中“烟村”“人 家”“亭台”“鲜花”就属意象叠加,共同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 情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叠用几个带修饰语的名 词性意象描绘出苍茫、凄凉、萧瑟的秋天的景象,均与作者流落天涯、心境凄凉 的情思吻合。 C.“春花秋月何时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 乡”“月有阴晴圆缺”等诗歌中月之表示孤独、哀怨和思乡思亲等心绪就显示了 中国诗歌意象的稳定性。 D.庞德《诗章》第49章中:雨,荒江,旅人/冻云,闪电,豪雨,暮天/小舟中 孤灯/芦苇沉重,低垂/竹林萧萧,似在泣诉。意象并置,内涵与中国诗的意象叠 加差别不大。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别来双燕又西飞,无端不寄相思字”中燕子这一意象,其中飞燕显然是寓 喻了情思的主体一一一对相恋的有情人;突出燕子双飞,即是为了反衬离别相思 的孤独愁苦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花落、燕归虽是眼前景,但它们的 内涵广泛,意境深刻,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晢理。 C.作者在文中以庞德的《在地铁车站》中的几个意象为例,得出了西方意象与 中国传统的博大意象大相径庭,远不如中国诗歌意象美的结论。 D.作者认为英美意象派的诗歌中,如“脸庞”和“花瓣”之类的意象叠加所代 表的含蓄的意思,往往具有瞬时性、即时性的特点,不大容易形成某种传统意味。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英美意象派领袖通过阅读、研究、翻译唐诗,整理出了意象脱节、意象并置、意 象叠加等三种组合技巧。以中诗《送张四》为例,“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冰山月,清猿无断时。”“枫林”“楚水”“山月”“清猿”均是代表离愁 别苦的传统意象,它们反复出现在同一首赠别诗中而表现同一个喻意——离别。 中国唐诗中这种叠加法,实即将含有某种特定思想感情的递相袭的意象累加复 叠,从而提出一个新的意象。英美意象派因缺乏意象艺术的悠久传统,因而中国 唐诗中的此类“意象叠加”艺术是他们所没有的,这也是中西诗意象叠加法在内 涵上的差别。可见并非唐诗意象组合的全部精华都可以被英美意象派诗人发现并 学习。 1.下列对引用的中西诗歌的评述,不合乎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中“烟村”“人 家”“亭台”“鲜花”就属意象叠加,共同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 情。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叠用几个带修饰语的名 词性意象描绘出苍茫、凄凉、萧瑟的秋天的景象,均与作者流落天涯、心境凄凉 的情思吻合。 C.“春花秋月何时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 乡”“月有阴晴圆缺”等诗歌中月之表示孤独、哀怨和思乡思亲等心绪就显示了 中国诗歌意象的稳定性。 D.庞德《诗章》第 49 章中:雨,荒江,旅人/冻云,闪电,豪雨,暮天/小舟中 孤灯/芦苇沉重,低垂/竹林萧萧,似在泣诉。意象并置,内涵与中国诗的意象叠 加差别不大。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别来双燕又西飞,无端不寄相思字”中燕子这一意象,其中飞燕显然是寓 喻了情思的主体——一对相恋的有情人;突出燕子双飞,即是为了反衬离别相思 的孤独愁苦。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花落、燕归虽是眼前景,但它们的 内涵广泛,意境深刻,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 C.作者在文中以庞德的《在地铁车站》中的几个意象为例,得出了西方意象与 中国传统的博大意象大相径庭,远不如中国诗歌意象美的结论。 D.作者认为英美意象派的诗歌中,如“脸庞”和“花瓣”之类的意象叠加所代 表的含蓄的意思,往往具有瞬时性、即时性的特点,不大容易形成某种传统意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西方意象主义者从中国古诗“意象”中,尤其是唐朝意象诗中汲取了丰富的 养分。所以说意象派的形成,完全是受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 B.庞德意象派诗人的“意象”本质与中国传统诗歌中意象的本质差别比较小 都是运用意象组合来表达情感。 C.以庞德为主的意象派也认为意象是诗歌的要素,他们主张在鲜明的感觉中用 具体对象来表达诗歌的情意。 D.当庞德对当时流行的布道说教及直接空洞的诗歌感情抒发感到无比失望的情 形下,他从中国古典的诗歌宝库中获得了丰富的营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偓,字致光,京兆万年人。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以疾解。宰 相崔胤判度支,表以自副。王溥荐为翰林学士。偓尝与胤定策诛刘季述,昭宗反 正,为功臣。帝疾宦人骄横,欲尽去之。偓曰:“陛下诛季述时,余皆赦不问, 今又诛之,谁不惧死?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今 食度支者乃八千人,虽诛六七巨魁,未见有益,适固其逆心耳。”帝前膝曰:“此 一事终始属卿。” 中书舍人令狐涣任机巧,帝尝欲以当国,俄又悔曰:“涣作宰相或误国,朕当先 用卿。”辞曰:“涣再世宰相,练故事,陛下业已许之。若许涣可改,许臣独不 可移乎?”帝曰:“我未尝面命,亦何惮?”偓因荐御史大夫赵崇劲正雅重,可 以准绳中外。帝知偓,崇门生也,叹其能让 宰相韦贻范母丧,诏还位,偓当草制,上言:“贻范处丧未数月,遽使视事,伤 孝子心。今中书事,一相可办。陛下诚惜贻范才,俟变慷倏梢病!毖渴孤泶羽 笊蟛荩瑜唬骸巴罂啥希椴豢刹荩贝羽τ唬骸熬笏佬埃俊晊唬骸拔嶂澳谑穑赡 酰俊币⌒旁唬骸笆刮业敝保嗉桃运馈!弊允腔碌撑瓊酢 帝反正,励精政事,偓处可机密,率与帝意合,欲相者三四,让不敢当。初,偓 侍宴,与京兆郑元规、威远使陈班并席,辞曰:“学士不与外班接。”主席者固 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全忠见帝,斥偓 罪,帝数顾胤,胤不为解。全忠至中书,欲召偓杀之。郑元规曰:“偓位侍郎、 学士承旨,公无遽。”全忠乃止,贬濮州司马。帝执其手流涕曰:“我左右无人 矣。”天祐二年,复召为学士,还故官。偓不敢入朝,挈其族南依王审知而卒。 (选自《新唐书·韩偓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意象主义者从中国古诗“意象”中,尤其是唐朝意象诗中汲取了丰富的 养分。所以说意象派的形成,完全是受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 B.庞德意象派诗人的“意象”本质与中国传统诗歌中意象的本质差别比较小, 都是运用意象组合来表达情感。 C.以庞德为主的意象派也认为意象是诗歌的要素,他们主张在鲜明的感觉中用 具体对象来表达诗歌的情意。 D.当庞德对当时流行的布道说教及直接空洞的诗歌感情抒发感到无比失望的情 形下,他从中国古典的诗歌宝库中获得了丰富的营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韩偓,字致光,京兆万年人。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以疾解。宰 相崔胤判度支,表以自副。王溥荐为翰林学士。偓尝与胤定策诛刘季述,昭宗反 正,为功臣。帝疾宦人骄横,欲尽去之。偓曰:“陛下诛季述时,余皆赦不问, 今又诛之,谁不惧死?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今 食度支者乃八千人,虽诛六七巨魁,未见有益,适固其逆心耳。”帝前膝曰:“此 一事终始属卿。” 中书舍人令狐涣任机巧,帝尝欲以当国,俄又悔曰:“涣作宰相或误国,朕当先 用卿。”辞曰:“涣再世宰相,练故事,陛下业已许之。若许涣可改,许臣独不 可移乎?”帝曰:“我未尝面命,亦何惮?”偓因荐御史大夫赵崇劲正雅重,可 以准绳中外。帝知偓,崇门生也,叹其能让。 宰相韦贻范母丧,诏还位,偓当草制,上言:“贻范处丧未数月,遽使视事,伤 孝子心。今中书事,一相可办。陛下诚惜贻范才,俟变慷倏梢病!毖渴孤泶羽┍ 苽蟛荩瑐唬骸巴罂啥希椴豢刹荩 贝羽┰唬骸熬笏佬埃俊眰唬骸拔嶂澳谑穑赡 酰俊币︿┪旁唬骸笆刮业敝保嗉桃运馈!弊允腔碌撑瓊酢 帝反正,励精政事,偓处可机密,率与帝意合,欲相者三四,让不敢当。初,偓 侍宴,与京兆郑元规、威远使陈班并席,辞曰:“学士不与外班接。”主席者固 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全忠见帝,斥偓 罪,帝数顾胤,胤不为解。全忠至中书,欲召偓杀之。郑元规曰:“偓位侍郎、 学士承旨,公无遽。”全忠乃止,贬濮州司马。帝执其手流涕曰:“我左右无人 矣。”天祐二年,复召为学士,还故官。偓不敢入朝,挈其族南依王审知而卒。 (选自《新唐书·韩偓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召拜左拾遗,以疾解解:离职 B.欲尽去之去:离开 C.适固其逆心耳固:使之固 D.涣再世宰相,练故事练:熟悉,通晓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 B.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 出 C.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 出 D.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韩偓受到宰相崔胤的举荐,也得到了皇上的信任。崔胤上表请求让韩偓做自 己的副手;皇上因韩偓表达对宦官的处理意见而把处理宦官的事交托给他 B.韩偓做事讲原则,懂得谦让。皇上曾想让令狐涣掌管国事,不久又想任用韩 偓,韩偓不同意;韩偓推荐赵崇,皇上知道他因是赵崇的门生而谦让。 C.韩偓恪尽职守,受到同行效仿。宰相韦贻范服丧期未满,皇上下诏让他复职, 韩偓坚决不草诏,姚洎听说后说:“假使轮到我值班,也要以死相继。” D.韩偓受到皇上的重用,也受到权臣的排挤。韩偓参与机要,与皇帝心意相合 皇上三四次想要让他任宰相,而朱全忠、崔胤却因私怨想要杀了韩偓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5分) (2)偓因荐御史大夫赵崇劲正雅重,可以准绳中外。(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A.召拜左拾遗,以疾解 解:离职 B.欲尽去之 去:离开 C.适固其逆心耳 固:使之固 D.涣再世宰相,练故事 练:熟悉,通晓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 出。 B.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 出。 C.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 出。 D.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 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韩偓受到宰相崔胤的举荐,也得到了皇上的信任。崔胤上表请求让韩偓做自 己的副手;皇上因韩偓表达对宦官的处理意见而把处理宦官的事交托给他。 B.韩偓做事讲原则,懂得谦让。皇上曾想让令狐涣掌管国事,不久又想任用韩 偓,韩偓不同意;韩偓推荐赵崇,皇上知道他因是赵崇的门生而谦让。 C.韩偓恪尽职守,受到同行效仿。宰相韦贻范服丧期未满,皇上下诏让他复职, 韩偓坚决不草诏,姚洎听说后说:“假使轮到我值班,也要以死相继。” D.韩偓受到皇上的重用,也受到权臣的排挤。韩偓参与机要,与皇帝心意相合, 皇上三四次想要让他任宰相,而朱全忠、崔胤却因私怨想要杀了韩偓。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5 分) (2)偓因荐御史大夫赵崇劲正雅重,可以准绳中外。(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异梦 陆游 山中有异梦,重铠奋雕戈。 敷水西通渭,潼关北控河。 凄凉鸣赵瑟,慷慨和燕歌。 此事终当在,无如老死何! 【注】这是陆游家居浙江山阴时所作,其时陆游已经84岁高龄。 8.这是一首写梦的诗,作者的梦有什么“异”处?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尾联对表达这种心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 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送别,自古以来让人情难以堪,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却表现得 气势豪迈,已经开阔,其中的“,”更成为千古名句。 (2)《卫风·氓》中表现男女主人公少年时在一起愉快地生活情景的诗句是 (3)庄子《逍遥游》中“,”两句强调对于自己所认定的就要坚持,不理会 世人的称誉或非难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雨过天晴 徐常愉 轰隆隆一串雷声从头顶滚过,春领抬头看了看天,瞅瞅不远处抹水泥的康林说, 叔,咱停停吧,雨要来,家里还有两亩麦呢! 康林头也没抬回道,干打雷,没雨
异梦 陆游 山中有异梦,重铠奋雕戈。 敷水西通渭,潼关北控河。 凄凉鸣赵瑟,慷慨和燕歌。 此事终当在,无如老死何! 【注】这是陆游家居浙江山阴时所作,其时陆游已经 84 岁高龄。 8.这是一首写梦的诗,作者的梦有什么“异”处?请简要分析。(5 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尾联对表达这种心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 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6 分) (1)送别,自古以来让人情难以堪,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却表现得 气势豪迈,已经开阔,其中的“ , ”更成为千古名句。 (2)《卫风·氓》中表现男女主人公少年时在一起愉快地生活情景的诗句是 “ , ”。 (3)庄子《逍遥游》中“ , ”两句强调对于自己所认定的就要坚持,不理会 世人的称誉或非难。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雨过天晴 徐常愉 轰隆隆一串雷声从头顶滚过,春领抬头看了看天,瞅瞅不远处抹水泥的康林说, 叔,咱停停吧,雨要来,家里还有两亩麦呢! 康林头也没抬回道,干打雷,没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