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围测量与危险度 测量方法:直立,双脚分开25~30CM,体 重均匀分布,皮尺绕脐一周的腹围长度。 危险度: 临界线 危险值 严重危险值 男性>84cm >94cm >102cm 女性>70cm >80cm >88cm
腹围测量与危险度 ◼ 测量方法: 直立,双脚分开25~30CM,体 重均匀分布,皮尺绕脐一周的腹围长度。 ◼ 危险度: 临界线 危险值 严重危险值 男性 >84cm >94cm >102cm 女性 >70cm >80cm >88cm
诊断一腰围 -腹腔内脂肪量的代表性指标 女性 男性 >2尺4寸(80cm) >2尺7(90cm) 危险度增加1 危险度增加1
女性 >2尺4寸(80cm) 危险度增加1 男性 >2尺7寸(90cm) 危险度增加1 cm 诊断-腰围 ——腹腔内脂肪量的代表性指标
体脂仪判定肥胖 ■依据身高、体重、性别等参数推算出身 体脂肪含量百分比。 02H
体脂仪判定肥胖 ◼ 依据身高、体重、性别等参数推算出身 体脂肪含量百分比
二、肥胖的流行病学 北方高于南方 大中城市高于内地农村 ■女性高于男性
二、肥胖的流行病学 ◼ 北方高于南方 ◼ 大中城市高于内地农村 ◼ 女性高于男性
肥胖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分类 内因一主要遗传 生活舒适 经济发展 活动减少 外因一社会因素饮食因素 行为心理因素
三、肥胖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分类 经济发展 饮食因素 行为心理因素 内因—主要遗传 外因—社会因素 生活舒适 活动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