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平衡
能量平衡
2、肥胖的诊断方法 体重指数 腰围 TANITA体脂仪
◼ 体重指数 ◼ 腰围 ◼ TANITA体脂仪 2、肥胖的诊断方法
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 46M BMI=体重(Kg)/身高2(m2) 衡量肥胖与标准体重的重要指标 ■与脂肪含量密切相关,考虑了体重和身高两个因素 适用范围:18~65岁 不适用于体重增加主要由于肌肉组织发达,而非脂肪组 织含量较大 不能很好地区别肥胖与水肿 准确地说,BMI是评价超重与否的指标,只有在超重 确系脂肪组织增多时,BMI才是评价肥胖的有效指标这 也是所有身高体重指数共有的问题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BMI = 体重(Kg)/身高2(m2) ◼ 衡量肥胖与标准体重的重要指标 ◼ 与脂肪含量密切相关,考虑了体重和身高两个因素 ◼ 适用范围:18~65岁 ◼ 不适用于体重增加主要由于肌肉组织发达,而非脂肪组 织含量较大 ◼ 不能很好地区别肥胖与水肿 准确地说,BMI是评价超重与否的指标,只有在超重 确系脂肪组织增多时,BMI才是评价肥胖的有效指标。这 也是所有身高体重指数共有的问题
成人BM工参考范围 BMI 分类 相关疾病的危险性 WHO 亚洲 中国 体重过低<185 <18.5 <18.5低(但其他疾病危险性增加) 正常范围185~24918.5~22918.5~239 平均水平 超重 ≥25 ≥23 ≥24 肥胖前期25~29.923~24924~269 增加 I度肥胖30~34.925~29.927~299 中度增加 工度肥胖35~399 ≥30 ≥30 严重增加 ≥40 极为严重增加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6-11
成人BMI参考范围 分 类 BMI 相关疾病的危险性 WHO 亚洲 中国 体重过低 <18.5 <18.5 <18.5 低(但其他疾病危险性增加) 正常范围 18.5~24.9 18.5~22.9 18.5~23.9 平均水平 超重 ≥25 ≥23 ≥24 肥胖前期 25~29.9 23~24.9 24~26.9 增加 Ⅰ度肥胖 30~34.9 25~29.9 27~29.9 中度增加 Ⅱ度肥胖 35~39.9 ≥30 ≥30 严重增加 Ⅲ度肥胖 ≥40 极为严重增加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6-11
中国体重指数诊断建议 状說颶正常暑一股胖二股胖|三肥胖 BM小185185-24925-2930-34935-399大4
中国体重指数诊断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