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指标点3.1:具有较强的音乐自学能力,能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音乐作品: (6)指标点3.2:具有分析音乐表演中所发现的问题,并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7)指标点4.1:具有敏锐的专业视角 (8)指标点4.2:熟悉一定的音乐流派和音乐风格: (9)指标点4.3: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10)指标点5.1:理解音乐的多元文化,具备较高的音乐综合素质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示例如下:) 《曲式与作品分析(2)》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2) 任课教师:曾勤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学分:2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1.1熟练掌握声乐、器乐、音乐舞 达成途径:通过分析不同作品,了解并掌握声乐、 蹈学科基础理论知识: 器乐及音乐舞蹈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 1.2熟练掌握声乐、器乐、音乐舞蹈学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 科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试。 毕业要求2: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表演动机并能团队合作 2.1具备独唱、独奏或单独表演的 达成途径:通过分析声乐、器乐等音乐作品。开阔 能力: 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了解音乐创作的规律及魅力, 2.2具备团队协作与人际沟通的能 并激发其表演动机。 力,以适当的合作形式进行表演: 评价依据:课外艺术实践,提问和作业 毕业要求3: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用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音乐表 3.1具有较强的音乐自学能力,能 演中所出现的问题 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音乐作品: 达成途径:在分析音乐作品过程中,联系学生自身 3.2具有分析音乐表演中所发现 的演唱(奏),能及时发现自己在专业学习中的问 的问题,并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并及时解决 评价依据:课外艺术实践,提问和作业 毕业要求4: 教学目标:让学生可以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音乐 4.1具有敏锐的专业视角 作品作品,并对熟悉音乐的结构、风格和流派,提 4.2熟悉一定的音乐流派和音乐 高音乐审美能力。 风格: 达成途径:通过对不同结构、不同风格、不同形 4.3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式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来达到该目标。 评价依据:分析和感受,提问和作业 毕业要求5: 教学目标:理解音乐的多元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5.1理解音乐的多元文化,具备较 达成途径: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民 高的音乐综合素质 族、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分析,学生体验其音乐内 涵达到此目的。 评价依据:分析和感受,提问和作业 四、课程内容(示例如下)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乐段、单二、单三筒述 自学内容:知识回顾曲式与作品分析(1) 1.1乐段 的内容
8 (5)指标点 3.1:具有较强的音乐自学能力,能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音乐作品; (6)指标点 3.2: 具有分析音乐表演中所发现的问题,并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7)指标点 4.1:具有敏锐的专业视角 (8)指标点 4.2:熟悉一定的音乐流派和音乐风格; (9)指标点 4.3: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10)指标点 5.1:理解音乐的多元文化,具备较高的音乐综合素质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示例如下:) 《曲式与作品分析(2)》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2) 任课教师:曾勤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学分:2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1: 1.1 熟练掌握声乐、器乐、音乐舞 蹈学科基础理论知识; 1.2 熟练掌握声乐、器乐、音乐舞蹈学 科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分析不同作品,了解并掌握声乐、 器乐及音乐舞蹈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 试。 毕业要求 2: 2.1 具备独唱、独奏或单独表演的 能力; 2.2 具备团队协作与人际沟通的能 力, 以适当的合作形式进行表演;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表演动机并能团队合作 达成途径:通过分析声乐、器乐等音乐作品。开阔 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了解音乐创作的规律及魅力, 并激发其表演动机。 评价依据: 课外艺术实践,提问和作业 毕业要求 3: 3.1 具有较强的音乐自学能力,能 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音乐作品; 3.2 具有分析音乐表演中所发现 的问题,并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用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音乐表 演中所出现的问题 达成途径:在分析音乐作品过程中,联系学生自身 的演唱(奏),能及时发现自己在专业学习中的问 题,并及时解决 评价依据: 课外艺术实践,提问和作业 毕业要求 4: 4.1 具有敏锐的专业视角 4.2 熟悉一定的音乐流派和音乐 风格; 4.3 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教学目标: 让学生可以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音乐 作品作品,并对熟悉音乐的结构、风格和流派,提 高音乐审美能力。 达成途径: 通过对不同结构、不同风格、不同形 式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来达到该目标。 评价依据: 分析和感受,提问和作业 毕业要求 5: 5.1 理解音乐的多元文化,具备较 高的音乐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理解音乐的多元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达成途径: 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民 族、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分析,学生体验其音乐内 涵达到此目的。 评价依据: 分析和感受,提问和作业 四、课程内容(示例如下)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 乐段、单二、单三简述 1.1 乐段 自学内容:知识回顾曲式与作品分析(1) 的内容
1.2单二部曲式 课堂作业: 1.3单三部曲式 1.分析《刈者之歌》 1.4实例分析 课外作业: 知识点: 分析《三月-云雀》 1.音乐语言 2.乐段、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的结构特点 第二章复三部曲式 自学内容:预习复三部曲式的特点 2.1复三部曲式的概述 课堂作业: 2.2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特点 解析《六月-船歌》每个部分特点 2.3复三部曲式第二部分特点 课外作业:《一月一一炉边》 2.4复三部曲式第三部分特点 2.5实例分析 知识点: 1.复三部曲式的特点 2.三声中部与插部的区别 3.复二部曲式的特点(少见) 第三章变奏曲式 自学内容:预习变奏曲式的特点并聆听变奏 3.1变奏曲式的定义及特点 曲式的作品 3.2变奏曲式中的固定变奏 课堂作业: 3.3变奏曲式中的主题变奏 1.分析亨德尔《帕萨卡利亚》 3.4实例分析 2.分析谱例108 知识点: 课外作业:分析谱例110 1.变奏曲式的特点 2.固定变奏的类型及特点 3.主题变奏的类型及特点 第四章回旋曲式 自学内容:预习回旋曲式的特点 4.1回旋曲式的类型 课堂作业: 4.2回旋曲式的特点 1.分析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 4.3实例分析 2.分析《卡门》 知识点: 课外作业:分析《婚礼进行曲》 1.回旋曲式的大致分类 2.古回旋曲式的特点 3.简单回旋曲式的特点 第五章奏鸣曲 自学内容:预习奏鸣曲式的特点及相关作品 5.1奏鸣曲式概述 课堂作业: 5.2奏鸣曲呈示部 分析贝多芬奏鸣曲第1首 5.3奏鸣曲展开部 课外作业:分析贝多芬奏鸣曲第2首 5.4奏鸣曲再现部 5.6回旋奏鸣曲式 5.5实例分析 知识点: 4.奏鸣曲式类型 5.古奏鸣曲 6.奏鸣曲每个部分特点
9 1.2 单二部曲式 1.3 单三部曲式 1.4 实例分析 知识点: 1. 音乐语言 2.乐段、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的结构特点 课堂作业: 1.分析 《刈者之歌》 课外作业: 分析《三月-云雀》 第二章 复三部曲式 2.1 复三部曲式的概述 2.2 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特点 2.3 复三部曲式第二部分特点 2.4 复三部曲式第三部分特点 2.5 实例分析 知识点: 1. 复三部曲式的特点 2. 三声中部与插部的区别 3. 复二部曲式的特点(少见) 自学内容:预习复三部曲式的特点 课堂作业: 解析《六月-船歌》每个部分特点 课外作业:《一月——炉边》 第三章 变奏曲式 3.1 变奏曲式的定义及特点 3.2 变奏曲式中的固定变奏 3.3 变奏曲式中的主题变奏 3.4 实例分析 知识点: 1. 变奏曲式的特点 2. 固定变奏的类型及特点 3.主题变奏的类型及特点 自学内容:预习变奏曲式的特点并聆听变奏 曲式的作品 课堂作业: 1.分析亨德尔《帕萨卡利亚》 2.分析谱例 108 课外作业:分析谱例 110 第四章 回旋曲式 4.1 回旋曲式的类型 4.2 回旋曲式的特点 4.3 实例分析 知识点: 1. 回旋曲式的大致分类 2. 古回旋曲式的特点 3.简单回旋曲式的特点 自学内容:预习回旋曲式的特点 课堂作业: 1. 分析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 2. 分析《卡门》 课外作业:分析《婚礼进行曲》 第五章 奏鸣曲 5.1 奏鸣曲式概述 5.2 奏鸣曲呈示部 5.3 奏鸣曲展开部 5.4 奏鸣曲再现部 5.6 回旋奏鸣曲式 5.5 实例分析 知识点: 4. 奏鸣曲式类型 5. 古奏鸣曲 6. 奏鸣曲每个部分特点 自学内容:预习奏鸣曲式的特点及相关作品 课堂作业: 分析贝多芬奏鸣曲第 1 首 课外作业:分析贝多芬奏鸣曲第 2 首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时分配 对应教学目标 1 第一章乐段、单二、单三简述 2 目标1一一5 2 单三部曲式实例分析 2 目标1一一5 第二章复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的 2 3 目标1一一5 定义及第一部分特点 4 复三部曲式第二部分特点 2 目标1一一5 5 复三部曲式第三部分特点 2 目标1一一5 6 复三部曲式实例分析1 2 目标1一一5 7 复三部曲式实例分析2 2 目标1一一5 8 第三章变奏曲式 2 目标1一一5 9 变奏曲式实例分析 2 目标1一一5 10 第四章回旋曲式 2 目标1一一5 11 回旋曲式实例分析1 2 目标1一一5 12 回旋曲式实例分析2 目标1一一5 13 第五章:奏鸣曲式的第一部分(呈示 2 目标1一一5 14 奏鸣曲式的第二部分(展开 2 目标1一一5 15 奏鸣曲式的第三部分(再现 目标1一一5 16 奏鸣曲式实例分析 目标1一一5 合计 32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曲式与作品分析(2)主要教学方法,具体内容包括: 1.聆听音乐作品 2.分析音乐作品结构 3.总结规律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0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时分配 对应教学目标 1 第一章 乐段、单二、单三简述 2 目标 1——5 2 单三部曲式实例分析 2 目标 1——5 3 第二章 复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的 定义及第一部分特点 2 目标 1——5 4 复三部曲式第二部分特点 2 目标 1——5 5 复三部曲式第三部分特点 2 4 目标 1——5 6 复三部曲式实例分析 1 2 目标 1——5 7 复三部曲式实例分析 2 2 目标 1——5 8 第三章 变奏曲式 2 目标 1——5 9 变奏曲式实例分析 2 目标 1——5 10 第四章 回旋曲式 2 目标 1——5 11 回旋曲式实例分析 1 2 目标 1——5 12 回旋曲式实例分析 2 2 目标 1——5 13 第五章:奏鸣曲式的第一部分(呈示 部分)特点,并分析相应的谱例 2 目标 1——5 14 奏鸣曲式的第二部分(展开 部分)特点,并分析相应的谱例 2 目标 1——5 15 奏鸣曲式的第三部分(再现 部分)特点,并分析相应的谱例 2 目标 1——5 16 奏鸣曲式实例分析 2 目标 1——5 合 计 32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曲式与作品分析(2)主要教学方法,具体内容包括: 1. 聆听音乐作品 2. 分析音乐作品结构 3. 总结规律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内容、各部分成绩占比、预期目标等)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期末考核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其中考勤占20%,作业占2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音乐作品曲式分析》,李虻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参考书:《音乐的分析与创作》,杨儒怀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年。 参考书:《和声学基础教程(上、下)》,谢功成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社,1996年。撰 写人:曾勤 审核人:罗丁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月日 11
11 (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内容、各部分成绩占比、预期目标等) 1.考核方式 :考试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期末考核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40%;(其中考勤占 20%,作业占 2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6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音乐作品曲式分析》,李虻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年。 参考书:《音乐的分析与创作》,杨儒怀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年。 参考书:《和声学基础教程(上、下)》,谢功成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社,1996 年。撰 写人: 曾勤 审核人:罗丁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音乐欣赏(1)》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0472900 课程名称:音乐欣赏(1) 课程学分:2 课程学时:32(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0)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开课部门:音乐与舞蹈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第3学期 建议先修课程:基本乐理\声乐1器乐1和声学等 适用专业(方向):音乐表演1音乐学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音乐欣赏课程在音乐领域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涉及到音乐的方方面面,是学生音乐综 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的重要途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是以西方音乐体裁为线索,通过分 析和介绍方式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接触大量有代表性的西方音乐名作。其目的是加强学生对音 乐的感性认知,使其在活的音乐中初步了解一些音乐家、音乐流派、音乐体裁和音乐风格, 最终为进一步深入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音乐欣赏(1)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教学目标2.激发学生的表演动机并能团队合作 3.教学目标3.让学生能用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音乐表演中所出现的问题 4.教学目标4.让学生可以运用专业知识去赏析作品,并对熟悉音乐流派和风格,提高音乐 审美能力。 5.教学目标5.理解音乐的多元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6.教学目标6.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能对自己的职业有清晰的规划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2、3、4、5、6(毕业要求见2018版人才培养方 案)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1.1:熟练掌握声乐、器乐、音乐舞蹈学科基础理论知识: (2)指标点1.2:熟练掌握声乐、器乐、音乐舞蹈学科基本方法和技能: 12
12 《音乐欣赏(1)》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0472900 课程名称:音乐欣赏(1) 课程学分:2 课程学时:32(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0)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开课部门:音乐与舞蹈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第 3 学期 建议先修课程:基本乐理\声乐\器乐\和声学等 适用专业(方向):音乐表演\音乐学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音乐欣赏课程在音乐领域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涉及到音乐的方方面面,是学生音乐综 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的重要途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是以西方音乐体裁为线索,通过分 析和介绍方式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接触大量有代表性的西方音乐名作。其目的是加强学生对音 乐的感性认知,使其在活的音乐中初步了解一些音乐家、音乐流派、音乐体裁和音乐风格, 最终为进一步深入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音乐欣赏(1)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教学目标 2. 激发学生的表演动机并能团队合作 3.教学目标 3. 让学生能用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音乐表演中所出现的问题 4.教学目标 4. 让学生可以运用专业知识去赏析作品,并对熟悉音乐流派和风格,提高音乐 审美能力。 5.教学目标 5. 理解音乐的多元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6.教学目标 6.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能对自己的职业有清晰的规划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 1、2、3、4、5、6(毕业要求见 2018 版 人才培养方 案)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 1.1:熟练掌握声乐、器乐、音乐舞蹈学科基础理论知识; (2)指标点 1.2:熟练掌握声乐、器乐、音乐舞蹈学科基本方法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