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学院教案 美术系(部) 11-12学年第一学期 教研室名称 课程名称 油画人体 课程代码 课程 类型 授课教 师 马华 职 称 讲师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 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授课计划 授课时间: 9月5日至9月18日(共2周) 计划制定时间: 2011年8月20日 课程编号 05111214A 课程名称 油画人体 学分数 总学时 学时 必修课(√) 选修课() 讲课: 学时 课程类型 理论课() 实验课() 实验: 学时 讨论:学时 任课教师 马华 职称 讲 师 授课对象 0902 使用教材 《油画》,钱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和主要参 考资料 教学进程 时间(周) 教学内容(章节) 学时分配 9月5日 第一章油画人体艺术概述 至 第二章油画人体写生的课题设计 9月11日 第三章油画人体写生的环境设计 第四章油画人体写生的动作设计 第五章人体色彩变化规律 第六章画室光线 第七章现代观念的人体艺术 第八章油画人体写生方法与步骤 一.单色调子的薄涂 二.线描加单色薄涂 三.线描加彩色薄涂 9月12日 四.线描和块面 至 阿拉普列马(一次完成法)】 9月18日 二.直接画法 三. 抽象底子上的直接画法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 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教 案 (第 次课 学时) 一、授课题目:油画人体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写生的基本方法,运用色彩塑造人体结构,表达 人物复杂细微的色彩变化,培养学生对人体美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人体色彩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难点: 油画写生中的创作思维、创造性意识。 四、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示范、写生实践。 教具:色彩颜料、画笔、画框、调色板、范画、画册等。 教学内容: 专业理论课部分(14课时) 一、概述 人体艺术在当今世界各地的艺术院校的教学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课程,人体 艺术教学也是学院教学模式的一大特征。我国油画艺术最早的一批开拓者李铁 夫、徐悲鸿、刘海粟、吴作人、吕斯百等人首先从法国引进了这种教学模式,而 后我国派往苏联的几批留学生所接受的训练和带回的习作更多的也是人体艺术。 近20多年来,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增多,我国高等艺术院校更是重视人体课的 教学。人体教学的普遍展开,人体艺术作品在展览中的频频出现,也推动了人的 观念的进一步开放。 追根溯源,人类的艺术发展表明,人体艺术在人类艺术的最原始形态时就存 在于洞穴壁画之中。用于图腾崇拜的洞穴壁画也最早在混沌朦胧之中发挥了原始 形态的艺术教育作用。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 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人类艺术演进的漫长历史,留下的无数裸体艺术珍品说明了人类观照自身的 强烈欲望什么时候都没有停止过。人是宇宙演进至今最精微的物质形式。我们的 形体、我们的肤发、我们的生命形态、我们的情感意念、我们的道德情操、我们 的深沉思维等等,人本身就是一个小宇宙。迄今为止人体被认为是物质变化最为 完美的范例。 基于上述原因,人体作为我们永不枯竭的研究源泉是理所当然的。同时,我 们的先民观照自身得到的大量珍宝般的艺术作品是我们学习的丰厚的遗产。虽然 现代照相术的发展使人的生理状态可以无限精细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但艺术的精 神性特征告诉我们,再高明的摄影术也不能代替绘画中人的精神意念活动的丰富 性的展现。 二、油画人体写生的课题设计 课题设计的原则要求:模特儿及其环境安排,应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艺术 趣味、形的因素、色的因素、体现艺术规律。 人体写生不同于其他课题的安排,模特儿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模特儿对 人体艺术的理解与合作,模特儿自身的心理素质,指导教师对模特儿的动作设计, 用以衬托人体的环境和背景设计等等,都会影响课题内容的实施,影响到教学效 果。 一般可根据模特儿的形体特点设计动作。身材修长的女性,以站姿或卧姿为 好,这样易于体现她的生理优势:而对于丰满的人体可设计坐跪、伏卧等姿,使 其形体特征更为明显。 一般可根据模特儿肤色设计背景。白晰亮丽的肤色衬以中间色块或深色块均 可有好的效果;较深肤色的模特,往往肤色就是中间色,故而衬以亮色背景为宜, 或者用色的冷暖调原理使其对比加强。 三、油画人体写生的环境设计 在画室进行的人体写生课程中,背景与环境的设计大体有两类:一类是以具 体的背景布相衬托;另一类是布置具体的生活环境。 背景布是丰富多彩的,是决定人体画效果的重要因素。 1、背景布不宜选用过于艳丽的布。背景布总是处于主体形的背面,起衬托 作用,过分艳丽则向前面跑,喧宾夺主,不易形成视觉上的整体效应。 2、不宜用金、银纤维织成的有闪光效果的布。过多的高光点、面在背景上 跳跃,也将使背景前抢,破坏整体关系的和谐。 3、选用布的色相调子要明确。红调、绿调、蓝调、黄调皆由背景布而定。 由几块深浅不同的黄色能形成一种节奏感。由冷色块背景布向暖色块背景布的渐 次变化也能形成节奏感。应避免由于背景色块冷暖大小过于均衡,而导致主体色 调不鲜明的状况。 4、不同质地的布料的运用。在总体色调的统制下,不同质地的布,亦能起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 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到丰富画面的作用。 5、布纹皱折的有效利用,对画面的结构和节奏感均起重要作用。 (一)具体生活环境背景 在教室的有限空间里,安排一定的生活环境是受很多限制的,其背景的有效 部分往往只在于道具的摆设。比如安排一个农妇沐浴的场面,澡盆、水桶、浴巾 等可以找到,而墙壁、窗户等则相去甚远。因此在进行这一类人体写生时,往往 需要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能将教室的墙面改画成他记忆中的农家居室 的墙壁。这类写生亦可让学生借助照片和速写等资料完成。这类人体写生大体可 在下述一些题材中进行:①沐浴类:②梳妆类:③休闲类;④田园牧歌类;⑤体 力劳动类;⑥体育竞技类等。图12-9,《夏夜》,人体的大部分经过写生完成,环 境通过照片资料完成。 (二)想象背景 在高年级的人体教学中,我们可着眼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有少量 作业不安排任何背景,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去处理背景。各人有各人的生活经验, 我们应鼓励学生的想象力并帮助他们将想象变成画面的审美因素。教师指导得 法,将会有丰富生动的教学效果。模特儿这时已成为学生创作活动的母题,学生 作业将不再是千人一面了。 四、油画人体写生的动作设计 人体艺术的动作设计,仅仅在于选取人类日常活动中的适合于绘画的某种动 态的瞬间,并保持其动态的长久性,别无其他。 人的日常活动动态大体是站、坐、躺、卧、蹬、跪的静态动作和这些静态动 作的变换过程中出现的动作连续状态。人类剧烈和急速的运动虽在艺术作品中也 屡见不鲜,但在人体写生中则因其难度过大,无法实施,而加以回避。 人体教学中,模特儿动作的安排一般应考虑到下述基本原则: 1、动作的安排均须具有审美意义,自然、协调、体现节奏感。站姿人体, 要考虑到头、胸、臀三大体块的互动关系,动态线与垂直线的互相关系,各部分 肌肉的紧张与松驰的对应关系等。总之,动态要杜绝僵直,“动态宁过而勿不及” 的说法是有利于体现动态的生命感的。 2、动作的安排须考虑到有利于显示模特儿本身的形体特征。如男性肌肉的 力量感在动作设计中应予以充分的考虑:身材优美的模特儿应在站姿动作中体现 其优势:身材矮胖的人则可通过动作的摆设使其体型更具有个性。 3、动态的难度不宜过大,否则模特儿过于劳累,动作的稳定难以持久。 五、人体色彩变化规律 人体的色彩极其丰富,大自然缤纷的色彩在人体上都可以找得到。由于民族 和地域的差异,人类肤色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即是同一人种,由于生活环境、 工作条件的不同,肤色也会有明显的差异。如常在海上作业的渔民与城市工厂的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 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