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1级六和弦 1.例18-257 2.大调IⅡ级原位三和弦 2.例18-2581 课外作业:例18-2582、3 第四章和声大调 自学内容:和声大调的音阶特点 知识点: 课堂作业: 1.和声大调三和弦 1.例19-262 2.对斜关系 2.例19-2651 3.应用 课外作业:例19-2652 4.小下属和弦到D功能组各和弦的进行 第五章VT级三和弦、阻碍终止、扩展乐段的 自学内容:预习大调、小调的VI级和弦的 方法 结构特点 知识点: 课堂作业: 1.TSVI的功能特点 例20-2802 2.阻碍进行、阻碍终止 课外作业:P118键盘习题 3.扩展乐段的方法 第六章下属七和弦I7 自学内容:大小调中的II级和弦的结构特 知识点: 效 1.定义与标记、音程组成 课堂作业: 2.SII7到D三和弦的解决 1.例21-294 3.SII7解决到T 2.例21-2956 4.SII7进行到D7及其转位 课外作业:例21-2942 第七章导七和弦 自学内容:大小调中的DII7级和弦的结构 知识点: 特点 1.定义与标记及各种形式 课堂作业: 2.导七和弦解决到主和弦 1.例22-312 3.DII7在功能内的解决 2.例22-3131 4.导三四和弦的下属特性 课外作业:例22-3133 第八章属九和弦 自学内容:大小调中的D9和弦的结构特点 知识点: 课堂作业: 1.定义与标记、音程组成、和弦排列 1.例23-335 2.大九和小九和弦 2.例23-3362 3.D9解决到T 课外作业:例23-3363 4.D9作为D7的延留、转换 第九章属功能组中较少使用的和弦 自学内容:大小调中的DII和III级和弦的 知识点: 结构特点 1.VI1级减三和弦和六和弦 课堂作业: 2.大调III级三和弦 1.例24-353 2.例24-3541 课外作业:例24-3542 第十章自然模进和副七和弦 自学内容:音乐片段中的模进特点 知识点: 课堂作业: 1.旋律模进与和声模进 例26-3821 2.模进中的功能关系 课外作业:例26-3822
3 1. II 级六和弦 2. 大调 II 级原位三和弦 1.例 18-257 2.例 18-258 1 课外作业:例 18-258 2、3 第四章 和声大调 知识点: 1. 和声大调三和弦 2. 对斜关系 3. 应用 4.小下属和弦到 D 功能组各和弦的进行 自学内容:和声大调的音阶特点 课堂作业: 1.例 19-262 2.例 19-265 1 课外作业:例 19-265 2 第五章 VI 级三和弦、阻碍终止、扩展乐段的 方法 知识点: 1. TSVI 的功能特点 2. 阻碍进行、阻碍终止 3. 扩展乐段的方法 自学内容: 预习大调、小调的 VI 级和弦的 结构特点 课堂作业: 例 20-280 2 课外作业:P118 键盘习题 第六章 下属七和弦 II7 知识点: 1.定义与标记、音程组成 2.SII7 到 D 三和弦的解决 3.SII7 解决到 T 4.SII7 进行到 D7 及其转位 自学内容:大小调中的 II 级和弦的结构特 点 课堂作业: 1.例 21-294 2.例 21-295 6 课外作业:例 21-294 2 第七章 导七和弦 知识点: 1.定义与标记及各种形式 2.导七和弦解决到主和弦 3.DII7 在功能内的解决 4.导三四和弦的下属特性 自学内容:大小调中的 DII7 级和弦的结构 特点 课堂作业: 1.例 22-312 2.例 22-313 1 课外作业:例 22-313 3 第八章 属九和弦 知识点: 1.定义与标记、音程组成、和弦排列 2.大九和小九和弦 3.D9 解决到 T 4.D9 作为 D7 的延留、转换 自学内容:大小调中的 D9 和弦的结构特点 课堂作业: 1.例 23-335 2.例 23-336 2 课外作业:例 23-336 3 第九章 属功能组中较少使用的和弦 知识点: 1.VII 级减三和弦和六和弦 2.大调 III 级三和弦 自学内容:大小调中的 DII 和 III 级和弦的 结构特点 课堂作业: 1.例 24-353 2.例 24-354 1 课外作业:例 24-354 2 第十章 自然模进和副七和弦 知识点: 1.旋律模进与和声模进 2.模进中的功能关系 自学内容:音乐片段中的模进特点 课堂作业: 例 26-382 1 课外作业:例 26-382 2
3.平行六和弦 4.七和弦的模进 5.两个七和弦组成的动机 第十一章终止中的重属和弦 自学内容:熟悉各个调的属和弦特点 知识点: 课堂作业: 1.重属和弦及重属和弦组 1.例28-434 2.重属的作用及预备 2.例28-4351 3.DD经过K46解决到属三和弦 4.直接解决到属和弦 3.课外作业:例28-4352 第十二章结构内的重属和弦 自学内容:熟悉各个调的DD和弦特点 知识点: 课堂作业: 1.DD解决到D和T46 1.例29-444 2.DD到D组不协和和弦进行 2.例29-4451 3.DD到S组不协和和弦的进行 课外作业:例29-4452 第十三章重属和弦中的变音 自学内容:预习莫扎特平行5度 知识点: 课堂作业: 1.变DD组和弦 1.例30-463 2.DD变音和弦的准备 2.例30-4641 3.含增六度的DD解决到K46和经过的T46 课外作业:例30-4642 第十四章调性关系的类型 自学内容:平行大小调、同名大小调 知识点: 课堂作业: 1.转调 例31-473 2.离调 3.对置 课外作业:P211习题 第十五章离调、半音体系 自学内容:离调 知识点: 课堂作业: 1.离调的手段及半音体系 1.例32-492 2.声部进行及乐段中的离调顺序 2.例32-4931 3.阻碍进行与阻碍终止中的离调 课外作业:例32-4932 第十六章转调 自学内容:音乐作品中的准迪奥 知识点: 课堂作业: 1.音乐作品发展中的转调 1.例33-510 2.调性的功能联系 课外作业:P231习题 3.一级关系调和共同和弦 4.中介和弦的数量 5.转调和弦及转调中的终止
4 3.平行六和弦 4.七和弦的模进 5.两个七和弦组成的动机 第十一章 终止中的重属和弦 知识点: 1.重属和弦及重属和弦组 2.重属的作用及预备 3.DD 经过 K46 解决到属三和弦 4.直接解决到属和弦 自学内容:熟悉各个调的属和弦特点 课堂作业: 1. 例 28-434 2. 例 28-435 1 3. 课外作业:例 28-435 2 第十二章 结构内的重属和弦 知识点: 1.DD 解决到 D 和 T46 2.DD 到 D 组不协和和弦进行 3.DD 到 S 组不协和和弦的进行 自学内容:熟悉各个调的 DD 和弦特点 课堂作业: 1.例 29-444 2.例 29-445 1 课外作业:例 29-445 2 第十三章 重属和弦中的变音 知识点: 1.变 DD 组和弦 2.DD 变音和弦的准备 3.含增六度的 DD 解决到 K46 和经过的 T46 自学内容:预习莫扎特平行 5 度 课堂作业: 1.例 30-463 2.例 30-464 1 课外作业:例 30-464 2 第十四章 调性关系的类型 知识点: 1.转调 2.离调 3.对置 自学内容:平行大小调、同名大小调 课堂作业: 例 31-473 课外作业:P211 习题 第十五章 离调、半音体系 知识点: 1.离调的手段及半音体系 2.声部进行及乐段中的离调顺序 3.阻碍进行与阻碍终止中的离调 自学内容:离调 课堂作业: 1.例 32-492 2.例 32-493 1 课外作业:例 32-493 2 第十六章 转调 知识点: 1.音乐作品发展中的转调 2.调性的功能联系 3.一级关系调和共同和弦 4.中介和弦的数量 5.转调和弦及转调中的终止 自学内容:音乐作品中的准迪奥 课堂作业: 1.例 33-510 课外作业:P231 习题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时分配 对应教学目标 1 第一章属七和弦解决到主和弦时 2 目标2、4、5 2 第二章大调与和声小调的完全功能 2 目标2、4、5 3 第三章IⅡ级六和弦和三和弦 2 目标2、4、5 4 第四章和声大调 目标2、4、5 5 第六章下属七和弦II7 2 目标2、4、5 6 第七章导七和弦 目标2、4、5 7 第八章属九和弦 目标2、4、5 8 第三章变奏曲式 2 目标2、4、5 9 第九章属功能组中较少使用的和弦 目标2、4、5 10 第十章自然模进和副七和弦 2 目标2、4、5 11 第十一章终止中的重属和弦 2 目标2、4、5 12 第十二章结构内的重属和弦 目标2、4、5 13 第十三章重属和弦中的变音 2 目标2、4、5 14 第十四章调性关系的类型 2 目标2、4、5 15 第十五章离调、半音体系 目标2、4、5 16 第十六章转调 2 目标2、4、5 合计 32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和声学(2)主要教学方法,具体内容包括: 1.理论讲解 2.分析音乐片段 3.为旋律配和声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内容、各部分成绩占比、预期目标等)
5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时分配 对应教学目标 1 第一章 属七和弦解决到主和弦时 2 目标 2、4、5 2 第二章 大调与和声小调的完全功能 2 目标 2、4、5 3 第三章 II 级六和弦和三和弦 2 目标 2、4、5 4 第四章 和声大调 2 目标 2、4、5 5 第六章 下属七和弦 II7 2 目标 2、4、5 6 第七章 导七和弦 2 目标 2、4、5 7 第八章 属九和弦 2 目标 2、4、5 8 第三章 变奏曲式 2 目标 2、4、5 9 第九章 属功能组中较少使用的和弦 2 目标 2、4、5 10 第十章 自然模进和副七和弦 2 目标 2、4、5 11 第十一章 终止中的重属和弦 2 目标 2、4、5 12 第十二章 结构内的重属和弦 2 目标 2、4、5 13 第十三章 重属和弦中的变音 2 目标 2、4、5 14 第十四章 调性关系的类型 2 目标 2、4、5 15 第十五章 离调、半音体系 2 目标 2、4、5 16 第十六章 转调 2 目标 2、4、5 合 计 32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和声学(2)主要教学方法,具体内容包括: 1. 理论讲解 2. 分析音乐片段 3. 为旋律配和声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内容、各部分成绩占比、预期目标等)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期末考核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其中考勤占20%,作业占2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和声学教程》,伊.斯波索宾等合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1][美]斯蒂凡·库斯特卡,多萝茜·佩恩著.杜晓十译.调性和声及20世纪音乐 概述[M们.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年6月. [2]桑桐.和声学教程[0.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年. [3]桑桐.和声的理论与应用M0.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 [4]谢功成.和声学基础教程(上、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 撰写人:黄金城、曾勤 审核人:罗丁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月日 6
6 1.考核方式 :考试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期末考核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40%;(其中考勤占 20%,作业占 2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6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和声学教程》,伊.斯波索宾等合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年。 参考书:[1][美] 斯蒂凡·库斯特卡,多萝茜·佩恩著.杜晓十译.调性和声及 20 世纪音乐 概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年 6 月. [2]桑桐.和声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年. [3]桑桐.和声的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年. [4]谢功成.和声学基础教程(上、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年. 撰写人: 黄金城、曾勤 审核人:罗丁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曲式与作品分析(2)》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0451560 课程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2) 课程学分:2 课程学时:32(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0)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开课部门:音乐与舞蹈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第6学期 建议先修课程:基本乐理\声乐1器乐1和声学等 适用专业(方向):音乐表演1音乐学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300字内) 曲式与作品分析是音乐表演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在音乐专业课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 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研究,学生应掌握和理解音乐作品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曲式体系: 掌握乐段: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奏鸣曲式:回旋曲式等等基本内容。培 养学生学习和研究音乐中的曲式结构的现象、揭示曲式结构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音乐奠定 良好的理论基础,助于提高学生对于西欧经典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曲式与作品分析(2)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教学目标2.激发学生的表演动机并能团队合作 3.数学目标3.让学生能用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音乐表演中所出现的问题 4.教学目标4.让学生可以运用专业知识去赏析作品,并对熟悉音乐流派和风格,提高音乐 审美能力。 5.教学目标5.理解音乐的多元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2、3、4、5(毕业要求见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1.1:熟练掌握声乐、器乐、音乐舞蹈学科基础理论知识: (2)指标点1.2:熟练掌握声乐、器乐、音乐舞蹈学科基本方法和技能: (3)指标点2.1:具备独唱、独奏或单独表演的能力: (4)指标点2.2:具备团队协作与人际沟通的能力,以适当的合作形式进行表演: 7
7 《曲式与作品分析(2)》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0451560 课程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2) 课程学分:2 课程学时:32(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0)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开课部门:音乐与舞蹈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第 6 学期 建议先修课程:基本乐理\声乐\器乐\和声学等 适用专业(方向):音乐表演\音乐学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300 字内) 曲式与作品分析是音乐表演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在音乐专业课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 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研究,学生应掌握和理解音乐作品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曲式体系; 掌握乐段;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奏鸣曲式;回旋曲式等等基本内容。培 养学生学习和研究音乐中的曲式结构的现象、揭示曲式结构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音乐奠定 良好的理论基础,助于提高学生对于西欧经典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曲式与作品分析(2)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教学目标 2. 激发学生的表演动机并能团队合作 3.教学目标 3. 让学生能用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音乐表演中所出现的问题 4.教学目标 4. 让学生可以运用专业知识去赏析作品,并对熟悉音乐流派和风格,提高音乐 审美能力。 5.教学目标 5. 理解音乐的多元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 1、2、3、4、5(毕业要求见 2018 版 人才培养方案)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 1.1:熟练掌握声乐、器乐、音乐舞蹈学科基础理论知识; (2)指标点 1.2:熟练掌握声乐、器乐、音乐舞蹈学科基本方法和技能; (3)指标点 2.1:具备独唱、独奏或单独表演的能力; (4)指标点 2.2:具备团队协作与人际沟通的能力, 以适当的合作形式进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