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类别 资料明细 资料来源 ⑥居民区名称、人口数量、地理坐标 ⑦医疗卫生机构名称、等级、地理坐标 ⑧文化教育机构名称、人口数量、地理 坐标 2.大气环/⑨科研机构名称、员工数量、地理坐标 环保部门 境风险受 ⑩行政办公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名称、办 规划部门 国土部门 体情况 公人员数量、地理坐标 ①商场和公园名称、客流量、地理坐标:各类环境风险源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 ①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国家相关保 预案及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密区域名称和地理坐标; ⑩3机场、火车站、客运码头等重要基础 设施名称、运输旅客数量、地理坐标; 行政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报告(提取 3生态保护各类生态保护红线,重点生态功能区、 红线情况生态敏感区、禁止开发区分布与面积信 环保部门 息及相关图件) 5.3行政区域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 以环境风险受体为核心,结合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识别区 域内环境风险源 水环境风险源为突发水环境风险评估子区域内向水系中排放环 境风险物质的各类环境风险源 大气环境风险源为突发大气环境风险评估子区域内,向大气排 放环境风险物质的各类环境风险源 以清单方式列出各类环境风险源,统计评估区域内各类环境风 险源数量,收集各类环境风险源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和应 急预案,提取以下信息
— 28 — 资料类别 资 料 明 细 资 料 来 源 2. 大 气 环 境风险受 体情况 ⑥居民区名称、人口数量、地理坐标; ⑦医疗卫生机构名称、等级、地理坐标; ⑧文化教育机构名称、人口数量、地理 坐标; ⑨科研机构名称、员工数量、地理坐标; ⑩行政办公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名称、办 公人员数量、地理坐标; ⑪商场和公园名称、客流量、地理坐标; ⑫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国家相关保 密区域名称和地理坐标; ⑬机场、火车站、客运码头等重要基础 设施名称、运输旅客数量、地理坐标; 环保部门 规划部门 国土部门 各类环境风险源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 预案及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3.生态保护 红线情况 行政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报告(提取 各类生态保护红线,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敏感区、禁止开发区分布与面积信 息及相关图件) 环保部门 5.3 行政区域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 以环境风险受体为核心,结合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识别区 域内环境风险源。 水环境风险源为突发水环境风险评估子区域内向水系中排放环 境风险物质的各类环境风险源。 大气环境风险源为突发大气环境风险评估子区域内,向大气排 放环境风险物质的各类环境风险源。 以清单方式列出各类环境风险源,统计评估区域内各类环境风 险源数量,收集各类环境风险源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和应 急预案,提取以下信息:
表3环境风险源基本信息收集表 环境风险源 类别 待收集资料 资料来源 所属的风险评估子区域、地理坐标环 1.环境风险境风险等级、污染物排放去向、环境 环保部门 企业 风险物质种类与数量,近五年突发环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 境事件发生数量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环保部门 2.涉及环境 「风险物质装/年环境风险物质吞吐量、地理坐标、 交通部门 卸运输的港污染物排放去向、所属的风险评估子 公安部广 港口管理局 口码头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3涉及环境风|运输路线数量、地理坐标、经过的环 环保部门 险物质运输的境功能区类型、环境风险物质年运输 交通部门 道路运输、内能力、所属的风险评估子区域,近五 公安部门等 陆水运路线年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数量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环境风险等级、地理坐标、所属的风 4尾矿库险评估子区域,近五年突发环境事件 发生数量 5.石油天然 所属的风险评估子区域、地理坐标、 气开采设|石油天然气开采量,近五年突发环境 事件发生数量 6.加油站勿/所属的风险评估子区域、地理坐标、 气站 各类油气最大存储量,近五年突发环 境事件发生数量 环保部门等 7集中式污水所属的风险评估子区域、地理坐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环境风险评 处理厂 年污染物排放量 估报告 8.集中式垃圾 所属的风险评估子区域、地理坐标、 处理设施 污染物排放量、年垃圾处理量、垃 圾处理方式; 9.危废处理所属的风险评估子区域、地理坐标、 年危废处理数量 10.行政区域|管线穿越的环境功能区类型、地理坐 石油天然气标、所属的风险评估子区域,近五年 长输管道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数量 5.4行政区域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救援能力 包括现有的区域环境监测预警能力、污染物拦截能力、环境应 急救援能力。详见表4 29
— 29 — 表 3 环境风险源基本信息收集表 环境风险源 类别 待 收 集 资 料 资料来源 1. 环 境 风 险 企业 所属的风险评估子区域、地理坐标环 境风险等级、污染物排放去向、环境 风险物质种类与数量,近五年突发环 境事件发生数量; 环保部门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2. 涉 及 环 境 风险物质装 卸运输的港 口码头 年环境风险物质吞吐量、地理坐标、 污染物排放去向、所属的风险评估子 区域,近五年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数量; 环保部门 交通部门 公安部门 港口管理局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3.涉及环境风 险物质运输的 道路运输、内 陆水运路线 运输路线数量、地理坐标、经过的环 境功能区类型、环境风险物质年运输 能力、所属的风险评估子区域,近五 年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数量; 环保部门 交通部门 公安部门等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4.尾矿库 环境风险等级、地理坐标、所属的风 险评估子区域,近五年突发环境事件 发生数量; 5. 石 油 天 然 气开采设施 所属的风险评估子区域、地理坐标、 石油天然气开采量,近五年突发环境 事件发生数量; 6. 加 油 站 加 气站 所属的风险评估子区域、地理坐标、 各类油气最大存储量,近五年突发环 境事件发生数量; 7.集中式污水 处理厂 所属的风险评估子区域、地理坐标、 年污染物排放量; 8.集中式垃圾 处理设施 所属的风险评估子区域、地理坐标、 年污染物排放量、年垃圾处理量、垃 圾处理方式; 9. 危 废 处 理 单位 所属的风险评估子区域、地理坐标、 年危废处理数量; 10.行政区域 石油天然气 长输管道 管线穿越的环境功能区类型、地理坐 标、所属的风险评估子区域,近五年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数量; 环保部门等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环境风险评 估报告 5.4 行政区域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救援能力 包括现有的区域环境监测预警能力、污染物拦截能力、环境应 急救援能力。详见表 4
表4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救援能力信息收集表 资料类别 资料明细 资料来源 1.环境监测|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及特征环境风险物质监测点位布设、监 情况 测设备、监测频率、主要监测污染物种类 环保部门等 2.固定源环①环境风险源的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情况 境风险管理②环境风险评估开展率与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率 3.移动源环|①移动源GPS设备配置情况; 境风险管理②移动源运输路线是否为危险货物运输专用路线 交通部门等 ①突发环境事件监测预警措施; ②环境应急人员数量(企业层面和区域层面) ③政府和部门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情况与应急演练频次; ④企业与区域各类环境应急物资的储备种类与数量 4.区域环境/⑤环境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及运行情况 应急管理 ⑥环境应急监测人员及队伍建设情况; ⑦环境应急专家队伍与救援队伍建设情况: 环保部门 ⑧环境应急物资库与信息库建设情况 交通部门 ⑨环境应急技术储备情况 财政部门 ⑩0环境应急资金投入情况 卫生部门 ①消防、安监的事故应急队伍与人员建设情况 水利部门 消防部门 安监部门等 5.环境应急 ①河流闸坝设置情况 救援能力 ②通过拦截、导流等形式防止水体污染扩大的措施; ③针对涉及有毒有害气体人口集中区的疏散方案和制度 6.环境应急联①部门环境应急联动机制建立情况 动机制 ②与周边行政区域的环境应急联动机制建立情况。 注:收集的材料主要用于附录A1.3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与应急救援能力评估指标赋分 6环境风险评估子区域划分 6.1按敏感目标类型划分环境风险评估子区域 所有含有乡镇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入海口和跨 省、市)界断面等水环境风险受体的流域汇水区边界以及可能影 响到上述水环境风险受体的环境风险源叠加区域为突发水环境风险 评估子区域。具体来讲,突发水环境风险评估子区域至少为存在乡 镇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入海口和跨(省、市)界断面
— 30 — 表 4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救援能力信息收集表 资料类别 资 料 明 细 资 料 来 源 1. 环 境 监 测 情况 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及特征环境风险物质监测点位布设、监 测设备、监测频率、主要监测污染物种类 2. 固 定 源 环 境风险管理 ①环境风险源的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情况; ②环境风险评估开展率与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率; 环保部门等 3. 移 动 源 环 境风险管理 ①移动源 GPS 设备配置情况; ②移动源运输路线是否为危险货物运输专用路线; 交通部门等 4. 区 域 环 境 应急管理 ①突发环境事件监测预警措施; ②环境应急人员数量(企业层面和区域层面); ③政府和部门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情况与应急演练频次; ④企业与区域各类环境应急物资的储备种类与数量; ⑤环境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及运行情况; ⑥环境应急监测人员及队伍建设情况; ⑦环境应急专家队伍与救援队伍建设情况; ⑧环境应急物资库与信息库建设情况; ⑨环境应急技术储备情况; ⑩环境应急资金投入情况; ⑪消防、安监的事故应急队伍与人员建设情况; 5. 环 境 应 急 救援能力 ①河流闸坝设置情况; ②通过拦截、导流等形式防止水体污染扩大的措施; ③针对涉及有毒有害气体人口集中区的疏散方案和制度; 6.环境应急联 动机制 ①部门环境应急联动机制建立情况; ②与周边行政区域的环境应急联动机制建立情况。 环保部门 交通部门 财政部门 卫生部门 水利部门 消防部门 安监部门等 注:收集的材料主要用于附录 A1.3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与应急救援能力评估指标赋分 6 环境风险评估子区域划分 6.1 按敏感目标类型划分环境风险评估子区域 所有含有乡镇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入海口和跨 (省、市)界断面等水环境风险受体的流域汇水区边界以及可能影 响到上述水环境风险受体的环境风险源叠加区域为突发水环境风险 评估子区域。具体来讲,突发水环境风险评估子区域至少为存在乡 镇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入海口和跨(省、市)界断面
等水环境风险受体的流域汇水区边界和所有排水口位于上述水环境 风险受体上游24小时流经范围内的环境风险源叠加的区域。 可能影响到人口集中区的环境风险源所在地叠加的区域为突发 大气环境风险评估子区域。具体来讲,突发大气环境风险评估子区 域为以人口集中区为中心,按照地形特征以5公里为半径划分的区 域 突发水环境风险评估子区域、大气环境风险评估子区域和市、 行政边界叠加的区域为综合环境风险评估区域。基于环境风险评估 子区域划分方法,开展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时,综合环境风 险评估区域仅有一个,突发水环境风险评估子区域和突发大气环境 风险评估子区域可有多个。 根据评估子区域划分方法,当一个评估主体开展评估时,划分 的评估子区域中包含了其他行政区域50%以上行政区域面积,需商请 其他行政区域或请示上级主管部门协调开展评估资料的收集工作 并建议将这些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开展环境风险评估 6.2按照自然地理位置划分的网格区域 可以按照评估区域自然地理位置特征、风险源与风险受体分布 情况将其划分为若干个网格,以网格为单元进行风险评估。建议按 照5km×5km划分网格,原则上按照自然地理位置划分的网格面积不 应大于10km×10km 6.3以下级行政区域边界划分的评估子区域 可以按照评估区域的下级行政区域边界划分成若干个评估子区 域。例如,地市级开展风险评估可按照其所辖的区县级行政区域边 31
— 31 — 等水环境风险受体的流域汇水区边界和所有排水口位于上述水环境 风险受体上游 24 小时流经范围内的环境风险源叠加的区域。 可能影响到人口集中区的环境风险源所在地叠加的区域为突发 大气环境风险评估子区域。具体来讲,突发大气环境风险评估子区 域为以人口集中区为中心,按照地形特征以 5 公里为半径划分的区 域。 突发水环境风险评估子区域、大气环境风险评估子区域和市、 行政边界叠加的区域为综合环境风险评估区域。基于环境风险评估 子区域划分方法,开展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时,综合环境风 险评估区域仅有一个,突发水环境风险评估子区域和突发大气环境 风险评估子区域可有多个。 根据评估子区域划分方法,当一个评估主体开展评估时,划分 的评估子区域中包含了其他行政区域 50%以上行政区域面积,需商请 其他行政区域或请示上级主管部门协调开展评估资料的收集工作。 并建议将这些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开展环境风险评估。 6.2 按照自然地理位置划分的网格区域 可以按照评估区域自然地理位置特征、风险源与风险受体分布 情况将其划分为若干个网格,以网格为单元进行风险评估。建议按 照 5 ㎞×5 ㎞划分网格,原则上按照自然地理位置划分的网格面积不 应大于 10km×10km。 6.3 以下级行政区域边界划分的评估子区域 可以按照评估区域的下级行政区域边界划分成若干个评估子区 域。例如,地市级开展风险评估可按照其所辖的区县级行政区域边
界划分为若干个评估子区域。 7环境风险识别 在风险评估区域中利用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识别各类环境风 险。首先利用中心经度、纬度信息在行政区域基础地形图上标注各 类识别出的环境风险源、环境风险受体相对位置,其次在基础地形 图上标注各个风险评估区域,利用缓冲区分析,以风险受体为出发 点,分别绘制缓冲区,识别存在环境风险的“热点”区域,进而识 别存在的环境风险类型。最后,利用环境风险地图以及列表的方式 展示环境风险识别结果 表5环境风险识别空间范围 环境风险受体类别 水体缓冲区 大气缓冲区 水环境风险受体 乡镇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 源保护区 水环境风险受体上游24小时 跨(国家、省和市)界断面流经范围汇水区内 重要湿地 海洋 大气环境风险受体 人口密度超过评估区域平均 人口密度5倍以上的居民区、 大气环境风险受体周边5公里 生活区、医院、学校 8环境风险评估 行政区域环境风险评估包括环境风险指数(水环境风险指数、 大气环境风险指数、综合环境风险指数)计算、网格化风险评估、 典型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三类方法。评估区域可根据评估目的和 目标选取适当的方法开展风险评估。具体来讲:各级环境风险评估 均须进行环境风险指数计算,以判断整体环境风险水平,且评估区
— 32 — 界划分为若干个评估子区域。 7 环境风险识别 在风险评估区域中利用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识别各类环境风 险。首先利用中心经度、纬度信息在行政区域基础地形图上标注各 类识别出的环境风险源、环境风险受体相对位置,其次在基础地形 图上标注各个风险评估区域,利用缓冲区分析,以风险受体为出发 点,分别绘制缓冲区,识别存在环境风险的“热点”区域,进而识 别存在的环境风险类型。最后,利用环境风险地图以及列表的方式 展示环境风险识别结果。 表 5 环境风险识别空间范围 环境风险受体类别 水 体 缓 冲 区 大 气 缓 冲 区 水环境风险受体 乡镇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 源保护区 跨(国家、省和市)界断面 重要湿地 海洋 水环境风险受体上游 24 小时 流经范围汇水区内 / 大气环境风险受体 人口密度超过评估区域平均 人口密度 5 倍以上的居民区、 生活区、医院、学校 / 大气环境风险受体周边 5 公里 8 环境风险评估 行政区域环境风险评估包括环境风险指数(水环境风险指数、 大气环境风险指数、综合环境风险指数)计算、网格化风险评估、 典型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三类方法。评估区域可根据评估目的和 目标选取适当的方法开展风险评估。具体来讲:各级环境风险评估 均须进行环境风险指数计算,以判断整体环境风险水平,且评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