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十三五环境保护 和生态建设规划 二O一七年二月
I 连云港市“十三五”环境保护 和生态建设规划 二〇一七年二月
目录 总则 (-)规划背景 )编制侬据… (三)规划范團及期限…… (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二、环境保护回顾与形势分析 10 (一)环境质量现状 (二r十二五环境保护回顾 (三y十三五环境保护形势 三、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目标 (四)指标体系 四、“十三五”环境保护重点任务 27 (一)实施三大行动,提升环境质量 (二)推进转型升级,深化污染减排 (三)强化空间管制,增加生态供给 (四)加强风险防范,维护环境安全 152 (五)深化制度改革,规范环境秩序 (六)完善监测体系,提升监管能力 l
II 目 录 一、总 则................................................................................................... 1 (一)规划背景.........................................................................................................................1 (二)编制依据.........................................................................................................................2 (三)规划范围及期限.............................................................................................................7 (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8 二、环境保护回顾与形势分析...............................................................10 (一)环境质量现状...............................................................................................................10 (二)“十二五”环境保护回顾..................................................................................................12 (三)“十三五”环境保护形势..................................................................................................16 三、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22 (一)指导思想.......................................................................................................................22 (二)规划原则.......................................................................................................................22 (三)规划目标.......................................................................................................................23 (四)指标体系.......................................................................................................................24 四、“十三五”环境保护重点任务.............................................................. 27 (一)实施三大行动,提升环境质量.................................................................................. 27 (二)推进转型升级,深化污染减排.................................................................................. 38 (三)强化空间管制,增加生态供给.................................................................................. 47 (四)加强风险防范,维护环境安全.................................................................................. 52 (五)深化制度改革,规范环境秩序.................................................................................. 57 (六)完善监测体系,提升监管能力.................................................................................. 64
五、重点工程 (一)工程项目筛选原则 (二)工程项目类别 (三)资金来源 六、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二)明确职责分工 (三)推进工程建设 (四)实施考核评估 附表“十三五”重点工程项目
III 五、重点工程........................................................................................... 76 (一)工程项目筛选原则...................................................................................................... 76 (二)工程项目类别...............................................................................................................76 (三)资金来源.......................................................................................................................77 六、保障措施........................................................................................... 78 (一)加强组织领导...............................................................................................................78 (二)明确职责分工...............................................................................................................78 (三)推进工程建设...............................................................................................................79 (四)实施考核评估...............................................................................................................79 附表 “十三五”重点工程项目.............................................................80
、总则 (-)规划背景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是全面 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经 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改善环境质量面临重大挑战与重要 机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捋生态文明写入五年规划的 任务目标,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 美丽中国建设。“十三五”时期是连云港市参与“一带一路”战略 交汇点建设,落实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东中西区 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四大国家战略的重 大机遇期,是建设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新 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国际性海港中心城市的重要时期 是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 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 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是,连云港存在单位产值资 源能源消耗量大、单位产值污染负荷高、土地开发强度高、 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发展现状,全面改善环境质量面临重大 挑战与重要机遇。为此,科学编制“十三五”环保规划对于全 面推动连云港市“十三五”时期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具
1 一、总 则 (一)规划背景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是全面 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经 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改善环境质量面临重大挑战与重要 机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生态文明写入五年规划的 任务目标,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 美丽中国建设。“十三五”时期是连云港市参与“一带一路”战略 交汇点建设,落实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东中西区 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四大国家战略的重 大机遇期,是建设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新 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国际性海港中心城市的重要时期, 是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 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 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是,连云港存在单位产值资 源能源消耗量大、单位产值污染负荷高、土地开发强度高、 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发展现状,全面改善环境质量面临重大 挑战与重要机遇。为此,科学编制“十三五”环保规划对于全 面推动连云港市“十三五”时期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具
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连云港市环境保护局委托江苏省环境科 学研究院编制了《连云港市“十三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 划》,可作为连云港市“十三五”期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 的行动纲领和连云港市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的重要依据。 (二)编制依据 1、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政府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实施); (2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X2014年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修订); (5Ⅹ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X2015年修订);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 年修订) (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修订); (9)《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修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修订);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1028);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 (14y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 15)《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发[199836号);
2 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连云港市环境保护局委托江苏省环境科 学研究院编制了《连云港市“十三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 划》,可作为连云港市“十三五”期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 的行动纲领和连云港市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的重要依据。 (二)编制依据 1、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政府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年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4 年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年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 年修订);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 年修订); (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 年修订); (9)《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 年修 订);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 年修订);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10.28);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 (14)《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 号); (15)《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发[1998]3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