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 34号);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环 公告〔2016〕74号)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征求意见稿)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环发〔201556号) 《北美应急手册 Emergency Response Guidebook(2012)》 (atthttp://wwwapps.tc.gc.ca/saf-sec-sur/3/erg-gmu/erg/ ergmenu. aspx) 3术语与定义 3.1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子区域 是指行政区域环境风险评估的单元,以下简称环境风险评估子 区域。按照敏感目标类型可划分为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子区域 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子区域和综合风险评估区域;按照自然 地理位置可将其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区域;按照下级行政区域边界可 划分为若干个下级行政区域 3.2行政区域环境风险源 是指行政区域内可能造成突发环境事件的各类环境风险源。包 括生产、使用、存储或释放涉及环境风险物质的企业,存储和运输 环境风险物质的港口码头,内陆水运及道路运输工具,尾矿库,石 油天然气开采设施,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危废处理单位,加油站 加气站以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等 23
— 23 —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 34 号);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环 公告〔2016〕74 号)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征求意见稿)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环发〔2015〕56 号); 《北美应急手册 Emergency Response Guidebook(2012)》 (网址 http://wwwapps.tc.gc.ca/saf-sec-sur/3/erg-gmu/erg/ ergmenu.aspx) 3 术语与定义 3.1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子区域 是指行政区域环境风险评估的单元,以下简称环境风险评估子 区域。按照敏感目标类型可划分为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子区域、 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子区域和综合风险评估区域;按照自然 地理位置可将其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区域;按照下级行政区域边界可 划分为若干个下级行政区域。 3.2 行政区域环境风险源 是指行政区域内可能造成突发环境事件的各类环境风险源。包 括生产、使用、存储或释放涉及环境风险物质的企业,存储和运输 环境风险物质的港口码头,内陆水运及道路运输工具,尾矿库,石 油天然气开采设施,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危废处理单位,加油站, 加气站以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等
3.3行政区域环境风险受体 是指在突发环境事件中可能受到危害的企业外部人群、具有 定社会价值或生态环境功能的单位或区域等。环境风险受体分为水 环境风险受体、大气环境风险受体。环境风险受体类型可参考《企 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 3.4人口集中区 是指人口密度明显超过评估区域平均人口密度的居民区、生活 区、医院、学校等。可定义为人口密度超过评估区域平均人口密度5 倍以上的居民区、生活区、医院、学校等 3.5生态保护红线 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划定的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而必须实 施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基本生态 用地。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 防风固沙和洪水调蓄等生态功能的水流、森林、山岭、草原、湿地、 滩涂、海洋、荒漠、冰川等。 3.6缓冲区分析 是指以点、线、面实体为基础,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 内的缓冲区多边形图层,然后建立该图层与目标图层的叠加,进行 分析而得到所需结果。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一项空间分析功 能,用来解决邻近度问题,在本方法中,主要应用于区域环境风险 识别 3.7叠加分析 是指在统一空间参考系统下,通过对两个数据进行的一系列集 24
— 24 — 3.3 行政区域环境风险受体 是指在突发环境事件中可能受到危害的企业外部人群、具有一 定社会价值或生态环境功能的单位或区域等。环境风险受体分为水 环境风险受体、大气环境风险受体。环境风险受体类型可参考《企 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 3.4 人口集中区 是指人口密度明显超过评估区域平均人口密度的居民区、生活 区、医院、学校等。可定义为人口密度超过评估区域平均人口密度 5 倍以上的居民区、生活区、医院、学校等。 3.5 生态保护红线 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划定的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而必须实 施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基本生态 用地。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 防风固沙和洪水调蓄等生态功能的水流、森林、山岭、草原、湿地、 滩涂、海洋、荒漠、冰川等。 3.6 缓冲区分析 是指以点、线、面实体为基础,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 内的缓冲区多边形图层,然后建立该图层与目标图层的叠加,进行 分析而得到所需结果。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一项空间分析功 能,用来解决邻近度问题,在本方法中,主要应用于区域环境风险 识别。 3.7 叠加分析 是指在统一空间参考系统下,通过对两个数据进行的一系列集
合运算,产生新数据的过程。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一项空间 分析功能,在本方法中,主要应用于区域环境风险识别 3.8集对分析 是对集对中两个集合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及其相互作用所进行 的一种系统和数学分析。在本方法中,主要应用于环境风险场强度 的计算 3.9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地图集 是以行政区域地图为基础,标注风险源与风险受体及位置关系 应急资源与风险防控工程措施、区域环境风险分布图、网格化环境 风险评估结果等形成了一系列图件,是区域环境风险可视化表征的 种手段 4环境风险评估程序 区域环境风险评估过程,按照资料准备、评估子区域划分、环 境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环境风险表征五个步骤实施 25
— 25 — 合运算,产生新数据的过程。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一项空间 分析功能,在本方法中,主要应用于区域环境风险识别。 3.8 集对分析 是对集对中两个集合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及其相互作用所进行 的一种系统和数学分析。在本方法中,主要应用于环境风险场强度 的计算。 3.9 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地图集 是以行政区域地图为基础,标注风险源与风险受体及位置关系、 应急资源与风险防控工程措施、区域环境风险分布图、网格化环境 风险评估结果等形成了一系列图件,是区域环境风险可视化表征的 一种手段。 4 环境风险评估程序 区域环境风险评估过程,按照资料准备、评估子区域划分、环 境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环境风险表征五个步骤实施
评估资料集 资料准备 环境功能区划与空间 环境风险受体 风险源基本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 分布情况 应急救援能力 环境风险与评估子区域划分 子区域划分 水环境风险与评估子区 综合环境风险与评估子 大气环境风险与评 环境风险识别 环境风险识别 水体缓冲区 大气缓冲区 环境风险评估 水、大气、综合环境风 险指数计算 网格化风险评估 区域典型突发环境事件情景 环境风险评估 急能力 急资源分析 [ 环境风险表征 环境风险表征 指数评估结果 突发环境事件风 图1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程序 5资料准备 围绕环境风险源、环境风险受体、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救援能 力等因素开展行政区域环境风险评估基础资料收集。主要包括 1)行政区域环境功能区划与空间布局;2)水环境风险受体
— 26 — 图 1 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程序 5 资料准备 围绕环境风险源、环境风险受体、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救援能 力等因素开展行政区域环境风险评估基础资料收集。主要包括: 1)行政区域环境功能区划与空间布局;2)水环境风险受体
大气环境风险受体、生态保护红线信息;3)行政区堿各类环境风险 源环境应急预案、环境风险评估报告;4)针对未开展环境风险评估 和应急预案编制的环境风险源,收集基本信息、环境风险物质存储 量/运输量等;5)行政区域经济水平;6)行政区域环境风险防控与 应急救援能力,环境应急资源现状与需求等 5.1行政区城环境功能区划与空间分布情况 表1行政区域环境功能区划与空间分布情况基础资料收集表 资料类别 资料明细 资料来源 行政区划、区域面积、区域地形、地貌、气候类 1.行政区域基本型、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发生情况、常住人口数 统计部门 情况 量、河流数量及总长度、水域面积、各季节主导 统计年鉴 风向、上年度GDP水平 行政区划图、基础地形图、水系图、年风向玫瑰 2.行政区域基础图、土地利用类型图、环境功能区划图、环境风 规划部门 图件 险受体分布图、环境风险源分布图、生态红线保 国土部门 护图、道路交通路网图和应急物资库分布图 环保部门 3.行政区域环境最近五年地表水、地下水、大气环境质量数据、 质量情况 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数据 环保部门 5.2行政区域环境风险受体信息 列表说明以下内容: 表2行政区域环境风险受体信息资料收集表 资料类别 资料明细 资料来源 ①集中式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 护区(包括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 准保护区)农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 护区 1.水环境/②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名称、地理坐 环保部门 水务部门 风险受体水产养殖区,天然渔场,海水浴场 自来水厂 盐场保护区的名称、地理坐标; 各类环境风险源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 ④跨(国家、省和市)界断面名称、地 预案及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理坐标 ⑤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 园,地质公园的名称、地理坐标
— 27 — 大气环境风险受体、生态保护红线信息;3)行政区域各类环境风险 源环境应急预案、环境风险评估报告;4)针对未开展环境风险评估 和应急预案编制的环境风险源,收集基本信息、环境风险物质存储 量/运输量等;5)行政区域经济水平;6)行政区域环境风险防控与 应急救援能力,环境应急资源现状与需求等。 5.1 行政区域环境功能区划与空间分布情况 表 1 行政区域环境功能区划与空间分布情况基础资料收集表 资料类别 资 料 明 细 资 料 来 源 1.行政区域基本 情况 行政区划、区域面积、区域地形、地貌、气候类 型、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发生情况、常住人口数 量、河流数量及总长度、水域面积、各季节主导 风向、上年度 GDP 水平 统计部门 统计年鉴 2.行政区域基础 图件 行政区划图、基础地形图、水系图、年风向玫瑰 图、土地利用类型图、环境功能区划图、环境风 险受体分布图、环境风险源分布图、生态红线保 护图、道路交通路网图和应急物资库分布图 规划部门 国土部门 环保部门 3.行政区域环境 质量情况 最近五年地表水、地下水、大气环境质量数据、 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数据 环保部门 5.2 行政区域环境风险受体信息 列表说明以下内容: 表 2 行政区域环境风险受体信息资料收集表 资料类别 资 料 明 细 资 料 来 源 1. 水 环 境 风险受体 情况 ①集中式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 护区(包括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 准保护区)农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 护区; ②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名称、地理坐 标、等级; ③水产养殖区,天然渔场,海水浴场, 盐场保护区的名称、地理坐标; ④跨(国家、省和市)界断面名称、地 理坐标; ⑤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 园,地质公园的名称、地理坐标; 环保部门 水务部门 自来水厂 各类环境风险源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 预案及环境风险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