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诊断性测试 语文试卷 (卷面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问答分离式试卷,由问卷和答题卡(答卷)两部分组成,答案务必写 或涂在指定位置上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科别等信息填写在答 题卡(答卷) 的密封区内。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庄子和尼采是处于不同历史时代的哲学家,虽然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但相似的是 二人都对各自的文化传统进行了批判,并作出自己的价值重估,着重强调人的精神自由。 ”庄子的哲学是批判宗法制礼教文化对人性的柬缚,强调对人的精神自由的追求。他认 为“人为”和“自为”两种因素柬缚着人,使人不得自由,他对儒家的“圣人”说,仁义礼 智及当时的社会关系进行了猛烈的攻击。 尼采生活在19世纪的德国,基督教教义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同时,资本主义开始 发展,机器生产带来物质繁荣,人异化成杋器的奴隶。欧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仰危机和价 值危机。尼采的哲学是建立在希腊悲剧精神的重建以及反基督教文化之上的。他认为基督教 是人追求精神自由的最大阻碍,因此他对基督教进行了批判,认为一切价值需重新评判,每 个人都必须自己作人生的决定和命运的抉择。 庄子身处动荡变迁之时,战乱频繁,死亡时刻威胁人类。人生是苦难的,生命如白驹过 隙,短暂易逝,世人对死亡充满畏惧。庄子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求得内心 平静的方法,即站在道的角度看待生死,超越生与死的界限,视生死为大道的自然造化,顺 其自然,将自身与道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心灵的宁静。“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社会充满凶险,生命朝不保夕,如何才能在“方今之时, 仅免于刑”的社会中保身呢?庄子告诉我们“直木先伐,甘井先遇”,有才能的人劳苦奔忙, 结果往往“中于机辟,死于网罟”,所以只有像庖丁的解牛刀一样巧妙地避免与社会发生碰
2019 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诊断性测试 语文试卷 (卷面分值: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问答分离式试卷,由问卷和答题卡(答卷)两部分组成,答案务必写 或涂在指定位置上。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科别等信息填写在答 题卡(答卷) 的密封区内。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庄子和尼采是处于不同历史时代的哲学家,虽然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但相似的是, 二人都对各自的文化传统进行了批判,并作出自己的价值重估,着重强调人的精神自由。 ”庄子的哲学是批判宗法制礼教文化对人性的束缚,强调对人的精神自由的追求。他认 为“人为”和“自为”两种因素束缚着人,使人不得自由,他对儒家的“圣人”说,仁义礼 智及当时的社会关系进行了猛烈的攻击。 尼采生活在 19 世纪的德国,基督教教义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同时,资本主义开始 发展,机器生产带来物质繁荣,人异化成机器的奴隶。欧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仰危机和价 值危机。尼采的哲学是建立在希腊悲剧精神的重建以及反基督教文化之上的。他认为基督教 是人追求精神自由的最大阻碍,因此他对基督教进行了批判,认为一切价值需重新评判,每 个人都必须自己作人生的决定和命运的抉择。 庄子身处动荡变迁之时,战乱频繁,死亡时刻威胁人类。人生是苦难的,生命如白驹过 隙,短暂易逝,世人对死亡充满畏惧。庄子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求得内心 平静的方法,即站在道的角度看待生死,超越生与死的界限,视生死为大道的自然造化,顺 其自然,将自身与道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心灵的宁静。“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社会充满凶险,生命朝不保夕,如何才能在“方今之时, 仅免于刑”的社会中保身呢?庄子告诉我们“直木先伐,甘井先竭”,有才能的人劳苦奔忙, 结果往往“中于机辟,死于网罟”,所以只有像庖丁的解牛刀一样巧妙地避免与社会发生碰
撞,才能够活得自由。 尼采同庄子一样,承认生活是痛苦的,人生道路充满荆棘,坎坷曲折,“我的生活是 副可怕的重担!”但他仍然愿意挺身而出,直面困苦,这也就是他所提出的“强力意志” 其根本特性是“有为",即不断自我否定和创新。与庄子的清静无为相反,“强力意志”倡 导的是一种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尼采对藴含于人体之内的创造精神,也就是欢乐的酒神精 神具有高度评价。酒神精神要求站在自己的生命之上,不去在乎生命的毁灭,越是濒临毁灭 时,越是感受到因痛苦而刺激起来的兴奋,当面对世界和人生改造时,枳极投入其中,悲切 中怀着奋斗不懈的志意。“从生存获得最大成果和最大享受的秘密是:生活在险境中!在威 苏维火山旁建筑你们的城市!把你们的船只驶向未经探测的海洋!在同旗鼓相当的对手以及 同你们自己的战争中生活!”在这一点上,酒神精神比庄子安于命化于时、顺乎自然的处世 态度积极,可取。 (摘编自田林《庄子和尼采的生死观比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和尼采都批判了各自的文化传统,认为它们妨碍了人们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B.当欧洲陷入空前的信仰、价值危机时,尼采认为人难以作出自已的决定与抉择。 C.在世人对死亡充满畏惧的时代,庄子认为应达观看待生死,以避免与社会碰撞。 D.尼采倡导奋发有为的态度,主张在悲切中怀有奋斗不懈的志意,反对清净无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与尼采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社会背景,使他们的哲学思想具有现实意义。 B.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以突出庄子与尼采在面对苦难之时态度的不同 C.文章结尾引用尼采的话,将“酒神精神″形象化,突出他处世态度的积极,可取。 D.由庄子与尼采二人观点的相同之处谈到不同之处,文章层层深入,论证深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认为,如果不能摆脱“人为”和“自为"的束缚,人们就得不到精神的自由 B.因为人异化成为机器的奴隶,尼采便倡导重建希腊悲剧精神,反对基督教文化 C.“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庄子告诉我们,只有无为,才能在充满凶险的社会保身。 D.文章启示我们,在追求精神自由时,对待人生苦难,可以有不同甚至相反的态度 【答案】1.A2.D3.B
撞,才能够活得自由。 尼采同庄子一样,承认生活是痛苦的,人生道路充满荆棘,坎坷曲折,“我的生活是一 副可怕的重担!”但他仍然愿意挺身而出,直面困苦,这也就是他所提出的“强力意志”, 其根本特性是“有为",即不断自我否定和创新。与庄子的清静无为相反,“强力意志”倡 导的是一种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尼采对蕴含于人体之内的创造精神,也就是欢乐的酒神精 神具有高度评价。酒神精神要求站在自己的生命之上,不去在乎生命的毁灭,越是濒临毁灭 时,越是感受到因痛苦而刺激起来的兴奋,当面对世界和人生改造时,积极投入其中,悲切 中怀着奋斗不懈的志意。“从生存获得最大成果和最大享受的秘密是:生活在险境中!在威 苏维火山旁建筑你们的城市!把你们的船只驶向未经探测的海洋!在同旗鼓相当的对手以及 同你们自己的战争中生活!”在这一点上,酒神精神比庄子安于命化于时、顺乎自然的处世 态度积极,可取。 (摘编自田林《庄子和尼采的生死观比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庄子和尼采都批判了各自的文化传统,认为它们妨碍了人们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B. 当欧洲陷入空前的信仰、价值危机时,尼采认为人难以作出自已的决定与抉择。 C. 在世人对死亡充满畏惧的时代,庄子认为应达观看待生死,以避免与社会碰撞。 D. 尼采倡导奋发有为的态度,主张在悲切中怀有奋斗不懈的志意,反对清净无为。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庄子与尼采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社会背景,使他们的哲学思想具有现实意义。 B. 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以突出庄子与尼采在面对苦难之时态度的不同。 C. 文章结尾引用尼采的话,将“酒神精神"形象化,突出他处世态度的积极,可取。 D. 由庄子与尼采二人观点的相同之处谈到不同之处,文章层层深入,论证深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庄子认为,如果不能摆脱“人为”和“自为"的束缚,人们就得不到精神的自由。 B. 因为人异化成为机器的奴隶,尼采便倡导重建希腊悲剧精神,反对基督教文化。 C.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庄子告诉我们,只有无为,才能在充满凶险的社会保身。 D. 文章启示我们,在追求精神自由时,对待人生苦难,可以有不同甚至相反的态度。 【答案】1. A 2. D 3. 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愿将一生献宏谋 于敏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战乱中度过的。高中毕业后,他考取了北大工学院电机系,但沉 静好思的性格使他更倾心于理科,他最终转至理学院物理系,并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研究 生毕业后,于敏受到我国核物理学家彭桓武和钱三强器重,调入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从事 原子核理论研究。他与合作者提岀的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朴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1961年,钱三强交给于敏氨弹理论探索的任务。这不仅意味着他必须放弃已经卓有成 就的基础理论研究,而且须隐姓埋名,常年奔波。但于敏没有犹豫,“抗美援朝的时候,美 军统帅曾建议用核武器袭击中国。我们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 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从此,28年里,他像是销声匿迹了一般,身影消失 于公众的视野,甚至连他的妻子都说:没想到老于是做这么高級的秘密工作的 为了尽快研制出中国自己的氢弹,于敏废寝忘食。在研制方案终于有了一些眉目后,他 带领几十名科研人员赶赴上海华东计算所,那里有中国当时仅有的一台毎秒万次的计算机。 为加快氬弹研制速度,在一百多天的日子里,于敏经常半跪在地上分析堆积如山的计算纸带, 反复研究分析计算结果,最终以他超乎寻常的物理直觉,在复杂纷乱的现象和数据中找到关 键,形成了从原理到结构都基本完整的中国氢弹理论设计方案。这就是中国核武器研究史上 著名的“百日会战” 核试验场远在大西北,生活条件相当艰苦。于敏八上高原,六到戈壁,拖着疲弱的身体 来回奔波。在首次氢弹原理试验前,为了确保能拿到测试结果,他顶着戈璧壁滩零下三四十摄 氏度的刺骨严寒,半夜爬上102米的铁塔顶端,检查和校正測试项目屏蔽体的摆置。1967 年6月17日,罗布泊沙漠腹地,一朵蘑菇云升腾而起,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了!爆炸当 量为330万吨级,与理论设计完全一样!那一年,于敏不过41岁。从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到第一颗氢弹实验成功,美国用时七年零三个月,而我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尽管在氢弹 研制中居功至伟,但对于“氢弹之父”的称号,于敏从不以此自居。 于敏没有停止脚步,为了研发二代核武器,他带领团队在四川绵阳的深山里开启了核武 器研究的新征程。日夜无休的科研加上实验中放射性物质的侵害,使他的身体变得越来越虚 弱。他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鼓舞着他,最终, 关键技术得以突破,我国核武器技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1986年,他对世界核武器发 展趋势作了深刻分析,与邓稼先、胡思得一起向中央递交了《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愿将一生献宏谋 于敏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战乱中度过的。高中毕业后,他考取了北大工学院电机系,但沉 静好思的性格使他更倾心于理科,他最终转至理学院物理系,并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研究 生毕业后,于敏受到我国核物理学家彭桓武和钱三强器重,调入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从事 原子核理论研究。他与合作者提出的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朴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1961 年,钱三强交给于敏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这不仅意味着他必须放弃已经卓有成 就的基础理论研究,而且须隐姓埋名,常年奔波。但于敏没有犹豫,“抗美援朝的时候,美 军统帅曾建议用核武器袭击中国。我们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 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从此,28 年里,他像是销声匿迹了一般,身影消失 于公众的视野,甚至连他的妻子都说:没想到老于是做这么高級的秘密工作的。 为了尽快研制出中国自己的氢弹,于敏废寝忘食。在研制方案终于有了一些眉目后,他 带领几十名科研人员赶赴上海华东计算所,那里有中国当时仅有的一台每秒万次的计算机。 为加快氢弹研制速度,在一百多天的日子里,于敏经常半跪在地上分析堆积如山的计算纸带, 反复研究分析计算结果,最终以他超乎寻常的物理直觉,在复杂纷乱的现象和数据中找到关 键,形成了从原理到结构都基本完整的中国氢弹理论设计方案。这就是中国核武器研究史上 著名的“百日会战”。 核试验场远在大西北,生活条件相当艰苦。于敏八上高原,六到戈壁,拖着疲弱的身体 来回奔波。在首次氢弹原理试验前,为了确保能拿到测试结果,他顶着戈壁滩零下三四十摄 氏度的刺骨严寒,半夜爬上 102 米的铁塔顶端,检查和校正测试项目屏蔽体的摆置。1967 年 6 月 17 日,罗布泊沙漠腹地,一朵蘑菇云升腾而起,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了!爆炸当 量为 330 万吨级,与理论设计完全一样!那一年,于敏不过 41 岁。从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到第一颗氢弹实验成功,美国用时七年零三个月,而我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尽管在氢弹 研制中居功至伟,但对于“氢弹之父”的称号,于敏从不以此自居。 于敏没有停止脚步,为了研发二代核武器,他带领团队在四川绵阳的深山里开启了核武 器研究的新征程。日夜无休的科研加上实验中放射性物质的侵害,使他的身体变得越来越虚 弱。他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鼓舞着他,最终, 关键技术得以突破,我国核武器技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1986 年,他对世界核武器发 展趋势作了深刻分析,与邓稼先、胡思得一起向中央递交了《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希望加快核试验进程。正是这次上书,使我国提前规划了核试验的部署,至1996年《全面 禁止核试验条约》签署,于敏的战略眼光为我国争取了宝贵的十年核试验时间。他又被视 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的战略家。 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于敏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朝永振一郎称赞为中国 的“国产土专家一号”。但他对自己的学生说,“土专家”不足为法,科学需要开放交流和 开阔视野。因此,他鼓励学生出国留学,但留学后须“回国再給国家做点事儿”,“不要到 老了才回来,落叶归根只能起点肥料作用,应该在开花结果的时候回来”。 胡思得说,每次和于敏出差,都能在他床头发现一本唐诗或宋词。诗词艺术带给于敏的 是在核武器事业上不断寻求突破的远志广学,是一生致力于为国谋策的鞠躬尽瘁。在73岁 那年,于敏以一首《抒怀》诗总结了自己的一生 忆昔峥嵘岁月稠,朋辈同心方案求。 亲历新旧两时代,愿将一生献宏谋。 身为一叶无轻重,众志成城镇贼酋。 喜看中华振兴日,百家争鸣竞风流。 于敏,一个铸核卫盾一甲子的传奇。“愿将一生献宏谋!"他,兑现了对祖国的诺言! 相关链接 ①于敏(1926-2019),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 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技奖、改革先锋称号 被评为“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摘编自百度百科) ②"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 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蹇,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 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2015年“感动中国”写给于敏的颁奖词)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敏在学生时代就成绩优异,研究生毕业进入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后,他又在相关领域 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B.于敏妻子的话,体现出他工作的重要性和保密性;而胡思得的话,则表明古诗词对于敏 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C.“百日会战"中,氢弹理论设计方案能得以形成,与于敏勤奋钻研的精神和超乎寻常的物
希望加快核试验进程。正是这次上书,使我国提前规划了核试验的部署,至 1996 年《全面 禁止核试验条约》签署,于敏的战略眼光为我国争取了宝贵的十年核试验时间。他又被视为 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的战略家。 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于敏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朝永振一郎称赞为中国 的“国产土专家一号”。但他对自己的学生说,“土专家”不足为法,科学需要开放交流和 开阔视野。因此,他鼓励学生出国留学,但留学后须“回国再给国家做点事儿”,“不要到 老了才回来,落叶归根只能起点肥料作用,应该在开花结果的时候回来”。 胡思得说,每次和于敏出差,都能在他床头发现一本唐诗或宋词。诗词艺术带给于敏的 是在核武器事业上不断寻求突破的远志广学,是一生致力于为国谋策的鞠躬尽瘁。在 73 岁 那年,于敏以一首《抒怀》诗总结了自己的一生: 忆昔峥嵘岁月稠,朋辈同心方案求。 亲历新旧两时代,愿将一生献宏谋。 身为一叶无轻重,众志成城镇贼酋。 喜看中华振兴日,百家争鸣竞风流。 于敏,一个铸核卫盾一甲子的传奇。“愿将一生献宏谋!"他,兑现了对祖国的诺言! 相关链接 ①于敏(1926-2019),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 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技奖、改革先锋称号, 被评为“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摘编自百度百科) ②"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 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 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2015 年“感动中国”写给于敏的颁奖词)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敏在学生时代就成绩优异,研究生毕业进入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后,他又在相关领域 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B. 于敏妻子的话,体现出他工作的重要性和保密性;而胡思得的话,则表明古诗词对于敏 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C. “百日会战"中,氢弹理论设计方案能得以形成,与于敏勤奋钻研的精神和超乎寻常的物
理直觉密不可分 D.面对死亡的不断威胁,于敏却仍能坚持研究并突破关键技术,是诸葛亮矢志不渝、鞠躬 尽瘁精神对他的鼓舞。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A.若无于敏对世界核武器发展趋势做出的分析、他与其他两位专家的建议书,我国核武器 事业的发展或将受阻 B.于敏认为留学后须趁年轻回国做贡献,不能老了才回来。他不仅这样教育学生,自己也 是这样身体力行的。 C.引用于敏的《抒怀》诗,既展现了他与核武器研制相伴一生的岁月,又突出了他敢为人 先、淡泊名利的精神 D.颁奖词“当年吴钩”以下四句,艺术地展现了于敏在上海、大西北边地和四川绵阳进行 核武器研究的艰辛历程 6.于敏是如何兑现他对祖国“愿将一生献宏谋”的诺言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4.B5.A 6.①人生选择上舍己为国:放弃已有成就,毫不犹豫接受氢弹研制重任。②研制过程中鞠躬 尽瘁:研制氢弹时废寝忘食,不畏艰险,亲力亲为。③取得成就后不懈追求:氢弹研制成功 后谦逊低调不居功,又开启研发二代核武器的新征程。具有战略眼光,使我国提前规划核试 验的部署。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雪飘饺子包 周涛 今天雪下得很大,雨转雪,空气中弥漫着湿气。没有一丝风,雪便在空中一路吸收了湿 润,黏成了大朵儿的片、团、絮,降落下来,覆盖住这个被雨下湿的世界。 凄清的宁静外加了温馨的悠扬 似有音乐,雨滴和雪落;又似无声,夏日和冬季在深秋时的会晤、交接,仿佛两个换岗 哨兵的注目敬礼,却没有一句话。 我读着一本使我愉悦的书,沉浸在雨雪般的思绪里面,没有人来惊扰我。在我读书的时
理直觉密不可分。 D. 面对死亡的不断威胁,于敏却仍能坚持研究并突破关键技术,是诸葛亮矢志不渝、鞠躬 尽瘁精神对他的鼓舞。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A. 若无于敏对世界核武器发展趋势做出的分析、他与其他两位专家的建议书,我国核武器 事业的发展或将受阻。 B. 于敏认为留学后须趁年轻回国做贡献,不能老了才回来。他不仅这样教育学生,自己也 是这样身体力行的。 C. 引用于敏的《抒怀》诗,既展现了他与核武器研制相伴一生的岁月,又突出了他敢为人 先、淡泊名利的精神。 D. 颁奖词“当年吴钩”以下四句,艺术地展现了于敏在上海、大西北边地和四川绵阳进行 核武器研究的艰辛历程。 6. 于敏是如何兑现他对祖国“愿将一生献宏谋”的诺言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A 6. ①人生选择上舍己为国:放弃已有成就,毫不犹豫接受氢弹研制重任。②研制过程中鞠躬 尽瘁:研制氢弹时废寝忘食,不畏艰险,亲力亲为。③取得成就后不懈追求:氢弹研制成功 后谦逊低调不居功,又开启研发二代核武器的新征程。具有战略眼光,使我国提前规划核试 验的部署。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雪飘饺子包 ——幸福瞬间 周涛 今天雪下得很大,雨转雪,空气中弥漫着湿气。没有一丝风,雪便在空中一路吸收了湿 润,黏成了大朵儿的片、团、絮,降落下来,覆盖住这个被雨下湿的世界。 凄清的宁静外加了温馨的悠扬。 似有音乐,雨滴和雪落;又似无声,夏日和冬季在深秋时的会晤、交接,仿佛两个换岗 哨兵的注目敬礼,却没有一句话。 我读着一本使我愉悦的书,沉浸在雨雪般的思绪里面,没有人来惊扰我。在我读书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