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年度报告 干高效、科学分工、先进合理”的原则,依托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先进的技术装备 卓越的管理理念,科学组织电力生产,经济技术指标优越,运营效率突出。三峡电站 总装机及人均管理装机容量居于世界首位,其他电站居世界前列。 深入掌握机组运行规律,设备可靠性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经过多年的电力生产 管理实践,公司掌握了流域梯级巨型电站群在多条件下安全稳定运行规律,提升了电 站“大负荷长周期不间断”运行控制能力,设备始终处于可控和在控状态。2016年, 梯级电站机组平均等效可用系数95.73%,非计划停运0.05次/台年,溪洛渡电站实现 “零非停”,远高于行业和世界平均水平 深入开展本质安全电站群建设,电力生产实现“双零”目标。公司强化红线意识 和底线思维,严格落实“隐患即事故”的理念,率先在水电行业提出《水电厂本质安 全型企业评价标准》,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管理理念和关键要素,开展了覆盖电力 生产全流程的隐患排査与整改,完成本质安全型企业阶段建设目标。2016年,梯级电 站实现了“零人身伤亡事故、零设备事故”安全生产目标。 输出运行管理模式和先进技术,打造国际水电运营品牌。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 总结积累,公司已建立国际领先的水电站运行管理模式,电力生产技术始终领跑国际 流水电方阵。为更好地发挥竞争优势,践行国家“走出去”战略,公司面向国际开 展马来西亚沐若、巴西伊利亚、朱比亚等海外电站运营、管理、咨询业务,输出运行 管理模式和先进技术,为国际同业提供“长电方案”。 (三)大型水电站检修维护能力 优化检修管理体系,建立行业领先的流域检修模式。公司拥有全国最大的水电枢 纽检修专业团队,掌握了700Mw级巨型机组核心检修技术,建立了人员、设备、技 术相匹配的流域检修模式。公司实施流域检修项目化管理,以技术委员会等技术体系 作为决策支撑,推动先进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形成“掌握核心技术、精干高效机动 统筹协调合作、项目管理为主”的流域梯级电站检修管理体系,为流域梯级电站设备 长期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运用前沿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检修核心能力。公司运用电站运行大数据理念, 建立了流域梯级电站设备远程诊断分析平台,实行基于诊断与评估的精益维修策略, 牵头编写了《水电站设备状态检修管理导则》行业标准,在水电行业率先实行设备状 态检修。公司持续汇编水电站典型技术改造案例,积累和固化水电行业运行检修管理 经验,通过与国内主要设备厂商联动,推动行业国产装备技术进步。2016年,流域梯 级电站机组检修(含重大技术改造)后一次启动成功率100%,全年未发生重大设备 隐患和事故 突出科技创新驱动,推动水电行业技术发展。公司围绕发展战略和行业技术进步 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破解生产顽症和技术难题,增强电力生产核心竞争力。公 司精心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为全员创新提供制度、资源等综合保障。2016年,公司相 继实施了重大设备技改、水电前沿技术等多项科研攻关项目,加快机器人、激光熔覆 等先进技术在水电生产中的应用研究,世界首套巨型压力钢管检测机器人集群在三峡 电站的成功应用,填补了巨型压力钢管内表面全方位快速检测的技术空白。 强化顶层设计,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长电标准”。至2021年,公司将运营管 理世界前12大水电站中的5座,运营管理的700MW级水轮发电机组将占全球的三分 之二。公司总结提炼大型电站运行管理经验,完善公司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建立被业 界广泛认可和推崇、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长电标准”。截至2016年,公司主 导、参与了38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编制,参加国际电工协会(EC)、国际能源署(IEA) 等国际组织的研究课题和标准制定,逐步实现公司标准“走出去”目标
2016 年年度报告 11 干高效、科学分工、先进合理”的原则,依托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先进的技术装备、 卓越的管理理念,科学组织电力生产,经济技术指标优越,运营效率突出。三峡电站 总装机及人均管理装机容量居于世界首位,其他电站居世界前列。 深入掌握机组运行规律,设备可靠性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经过多年的电力生产 管理实践,公司掌握了流域梯级巨型电站群在多条件下安全稳定运行规律,提升了电 站“大负荷长周期不间断”运行控制能力,设备始终处于可控和在控状态。2016 年, 梯级电站机组平均等效可用系数 95.73%,非计划停运 0.05 次/台年,溪洛渡电站实现 “零非停”,远高于行业和世界平均水平。 深入开展本质安全电站群建设,电力生产实现“双零”目标。公司强化红线意识 和底线思维,严格落实“隐患即事故”的理念,率先在水电行业提出《水电厂本质安 全型企业评价标准》,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管理理念和关键要素,开展了覆盖电力 生产全流程的隐患排查与整改,完成本质安全型企业阶段建设目标。2016 年,梯级电 站实现了“零人身伤亡事故、零设备事故”安全生产目标。 输出运行管理模式和先进技术,打造国际水电运营品牌。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 总结积累,公司已建立国际领先的水电站运行管理模式,电力生产技术始终领跑国际 一流水电方阵。为更好地发挥竞争优势,践行国家“走出去”战略,公司面向国际开 展马来西亚沐若、巴西伊利亚、朱比亚等海外电站运营、管理、咨询业务,输出运行 管理模式和先进技术,为国际同业提供“长电方案”。 (三)大型水电站检修维护能力 优化检修管理体系,建立行业领先的流域检修模式。公司拥有全国最大的水电枢 纽检修专业团队,掌握了 700MW 级巨型机组核心检修技术,建立了人员、设备、技 术相匹配的流域检修模式。公司实施流域检修项目化管理,以技术委员会等技术体系 作为决策支撑,推动先进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形成“掌握核心技术、精干高效机动、 统筹协调合作、项目管理为主”的流域梯级电站检修管理体系,为流域梯级电站设备 长期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运用前沿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检修核心能力。公司运用电站运行大数据理念, 建立了流域梯级电站设备远程诊断分析平台,实行基于诊断与评估的精益维修策略, 牵头编写了《水电站设备状态检修管理导则》行业标准,在水电行业率先实行设备状 态检修。公司持续汇编水电站典型技术改造案例,积累和固化水电行业运行检修管理 经验,通过与国内主要设备厂商联动,推动行业国产装备技术进步。2016 年,流域梯 级电站机组检修(含重大技术改造)后一次启动成功率 100%,全年未发生重大设备 隐患和事故。 突出科技创新驱动,推动水电行业技术发展。公司围绕发展战略和行业技术进步 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破解生产顽症和技术难题,增强电力生产核心竞争力。公 司精心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为全员创新提供制度、资源等综合保障。2016 年,公司相 继实施了重大设备技改、水电前沿技术等多项科研攻关项目,加快机器人、激光熔覆 等先进技术在水电生产中的应用研究,世界首套巨型压力钢管检测机器人集群在三峡 电站的成功应用,填补了巨型压力钢管内表面全方位快速检测的技术空白。 强化顶层设计,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长电标准”。至 2021 年,公司将运营管 理世界前 12 大水电站中的 5 座,运营管理的 700MW 级水轮发电机组将占全球的三分 之二。公司总结提炼大型电站运行管理经验,完善公司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建立被业 界广泛认可和推崇、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长电标准”。截至 2016 年,公司主 导、参与了 38 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编制,参加国际电工协会(IEC)、国际能源署(IEA) 等国际组织的研究课题和标准制定,逐步实现公司标准“走出去”目标
2016年年度报告 (四)跨大区的水电营销能力 公司所属的大型水电站均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战略的重大工程,已 建立了完整营销体系。为落实国家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公司提前谋划,根据华东、华 中和南方区域各省市的资源状况、电力需求和电站发电特性等,与各地反复协商研究, 确定电站消纳方案,将公司所属电站的电力电量纳入当地电力电量平衡,输电通道优 先使用,按照市场化方式确定电价。这种方式保证了公司所属水电站电能的合理有序 消纳。 公司持续关注和研究国内和国外电力市场化改革进展,在研究国外电力市场有益 经验的基础上,持续对我国电力市场改革和受电省市电力市场情况开展分析研究,并 制定应对策略,为公司决策和利益争取提供了依据和支持 公司加强与受电省市政府、企业的沟通交流,深入分析并及时响应客户需求,以 市场化为导向安排电力生产,提高洪水资源化调度与电站调峰运行能力,提供高质量 电能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保障公司电能的市场占 有率,全面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五)融资和资产并购整合能力 公司财务状况优良,现金流稳定充沛,在国内国际资本市场信誉良好,拥有国内 AAA级和国际主权级信用优势;多年来专注于电力行业和资本市场,拥有较强的投资 并购和融资能力。2016年,公司成功完成金沙江重大资产重组,并通过配套融资,从 资本市场募集资金241.6亿元;抢抓债券市场处于历史低位的机会,发行5期境内债 务融资工具,筹集低成本资金180亿元,部分券种票面利率创可比债券历史新低,打 造了“长电债”优质品牌形象;首次亮相境外资本市场,圆满完成3亿美元和2亿欧 元双币种可交换债券发行,创造了中国企业境外融资多项记录;实现以接近零成本资 金,收购德国梅尔海上风电项目30%股权,并于当年取得现金回报;通过“建设+并 购”,配售电业务在重庆区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加速的跨 越式发展。 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发挥信用优势,运用各种融资工具和渠道,优化资本债务结 构,降低资金成本;把握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机遇,积极进 行产业链延伸和国际化发展,逐步形成发电、配电、售电协同发展的新局面;把握资 本市场改革,体制不断完善的良好机遇,积极稳妥开展财务性投资,精心开展市值管 理,提高投资收益 第四节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16年,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速为近7年来最低、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国内经 济运行缓中趋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增长67%。全国电力供需持续宽 松,其中,华北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华东、华中、南方区域供需总体宽松,东北 和西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过剩
2016 年年度报告 12 (四)跨大区的水电营销能力 公司所属的大型水电站均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战略的重大工程,已 建立了完整营销体系。为落实国家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公司提前谋划,根据华东、华 中和南方区域各省市的资源状况、电力需求和电站发电特性等,与各地反复协商研究, 确定电站消纳方案,将公司所属电站的电力电量纳入当地电力电量平衡,输电通道优 先使用,按照市场化方式确定电价。这种方式保证了公司所属水电站电能的合理有序 消纳。 公司持续关注和研究国内和国外电力市场化改革进展,在研究国外电力市场有益 经验的基础上,持续对我国电力市场改革和受电省市电力市场情况开展分析研究,并 制定应对策略,为公司决策和利益争取提供了依据和支持。 公司加强与受电省市政府、企业的沟通交流,深入分析并及时响应客户需求,以 市场化为导向安排电力生产,提高洪水资源化调度与电站调峰运行能力,提供高质量 电能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保障公司电能的市场占 有率,全面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五)融资和资产并购整合能力 公司财务状况优良,现金流稳定充沛,在国内国际资本市场信誉良好,拥有国内 AAA 级和国际主权级信用优势;多年来专注于电力行业和资本市场,拥有较强的投资 并购和融资能力。2016 年,公司成功完成金沙江重大资产重组,并通过配套融资,从 资本市场募集资金 241.6 亿元;抢抓债券市场处于历史低位的机会,发行 5 期境内债 务融资工具,筹集低成本资金 180 亿元,部分券种票面利率创可比债券历史新低,打 造了“长电债”优质品牌形象;首次亮相境外资本市场,圆满完成 3 亿美元和 2 亿欧 元双币种可交换债券发行,创造了中国企业境外融资多项记录;实现以接近零成本资 金,收购德国梅尔海上风电项目 30%股权,并于当年取得现金回报;通过“建设+并 购”,配售电业务在重庆区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加速的跨 越式发展。 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发挥信用优势,运用各种融资工具和渠道,优化资本债务结 构,降低资金成本;把握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机遇,积极进 行产业链延伸和国际化发展,逐步形成发电、配电、售电协同发展的新局面;把握资 本市场改革,体制不断完善的良好机遇,积极稳妥开展财务性投资,精心开展市值管 理,提高投资收益。 第四节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16 年,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速为近 7 年来最低、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国内经 济运行缓中趋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74.4 万亿元,增长 6.7%。全国电力供需持续宽 松,其中,华北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华东、华中、南方区域供需总体宽松,东北 和西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过剩
2016年年度报告 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GDp增速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0.00% 201 2015年 2016年 一全社会用电里增速(%)一GDP增速(%) 电力体制改革还处于试点期,市场化的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公司维持传统电能消 纳格局和电价政策的压力加大。税收政策进入调整期,部分优惠政策逐步取消。 面对上述严峻局面,公司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提质增效、开拓创新,成功完 成了保增长、谋发展的工作目标,在电力生产、梯级调度、成本控制、市场销售、投 资并购、新业务培育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2016年,公司实现利润总额251.54 亿元,同比增长6850%,净利润209.38亿元,同比增长81.75%,每股收益0.9446元, 同比增长35.29%(上年同期数为2015年年度报告数据)。 (一)重大资产重组圆满完成,公司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克服资本市场持续波动等重重困难,公司圆满完成金沙江溪 洛渡、向家坝水电站重大资产重组工作,新增装机容量达2026万千瓦、标的资产总 值超过2000亿元,实现了公司跨越性的发展。重组完成后,公司装机规模达到45495 万千瓦,市值和资产规模双双迈上了3000亿元的新台阶,市值位居A股市场前列 为国内最大、全球第四大电力上市公司和全球最大的水电上市公司。为完成本次重组 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241.6亿元,资本运作能力和上市公司 平台优势进一步凸显,在电力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通过本次重大资 产重组,公司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优化了股东与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公司在境内外 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修订了《公司章程》,对未来十年的利润分配方案做出了承诺 保障了股东权益,在A股市场倡导了价值投资理念,进一步树立了央企大盘蓝筹股的 形象。2016年,公司全面实现了重组后首个年度的经营目标,新收购资产对公司报告 期内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贡献高达约46%,每股收益大幅增厚
2016 年年度报告 13 电力体制改革还处于试点期,市场化的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公司维持传统电能消 纳格局和电价政策的压力加大。税收政策进入调整期,部分优惠政策逐步取消。 面对上述严峻局面,公司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提质增效、开拓创新,成功完 成了保增长、谋发展的工作目标,在电力生产、梯级调度、成本控制、市场销售、投 资并购、新业务培育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2016 年,公司实现利润总额 251.54 亿元,同比增长 68.50%,净利润 209.38 亿元,同比增长 81.75%,每股收益 0.9446 元, 同比增长 35.29%(上年同期数为 2015 年年度报告数据)。 (一)重大资产重组圆满完成,公司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克服资本市场持续波动等重重困难,公司圆满完成金沙江溪 洛渡、向家坝水电站重大资产重组工作,新增装机容量达 2026 万千瓦、标的资产总 值超过 2000 亿元,实现了公司跨越性的发展。重组完成后,公司装机规模达到 4549.5 万千瓦,市值和资产规模双双迈上了 3000 亿元的新台阶,市值位居 A 股市场前列, 为国内最大、全球第四大电力上市公司和全球最大的水电上市公司。为完成本次重组, 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 241.6 亿元,资本运作能力和上市公司 平台优势进一步凸显,在电力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通过本次重大资 产重组,公司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优化了股东与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公司在境内外 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修订了《公司章程》,对未来十年的利润分配方案做出了承诺, 保障了股东权益,在 A 股市场倡导了价值投资理念,进一步树立了央企大盘蓝筹股的 形象。2016 年,公司全面实现了重组后首个年度的经营目标,新收购资产对公司报告 期内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贡献高达约 46%,每股收益大幅增厚
2016年年度报告 2014-2016年主要财务指标 28000 260.00 000 8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6000 40.00 20.00 2014年 2015年 0.00 一利润总额(亿元)一净利润(亿元) 一每股收益(元) (二)发电量创历史新高,水库综合效益显著体现 电力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局面。电力生产是公司立足之本、发展之基。2016年,梯 级电站累计发电2060.6亿千瓦时,在部分电站来水偏枯的情况下,超设计发电142.1 亿千瓦时。梯级水库群综合运用水平逐步提升,运行条件持续优化,可靠性指标继续 保持行业领先水平,没有因设备原因产生弃水,电力生产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防洪减灾和生态效益显著发挥。汛前科学安排消落任务,梯级水库累计释放库容 281亿立方米;汛期强化现场值班和预警提示,在长江中下游发生特大洪涝灾害的情 况 峡枢纽成功应对5万立方米每秒洪峰,拦蓄洪水98亿立方米,避免洪峰叠 加,极大缓解中下游灾情,降低洪灾损失;溪洛渡水库先后2次拦蓄洪水,累计拦洪 27亿立方米,大幅减少三峡入库流量,发挥了梯级枢纽综合防洪能力。三峡水库连续 7年实现175米蓄水目标,梯级水库蓄水任务圆满完成。枯水期继续发挥生态补水功 能,有效缓解长江中下游用水紧张局面 通过联合调度减少电站弃水示意图 不产生收入的弃水 周度要求 电地行入幸流量-级电优化调度恶入流量
2016 年年度报告 14 (二)发电量创历史新高,水库综合效益显著体现 电力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局面。电力生产是公司立足之本、发展之基。2016 年,梯 级电站累计发电 2060.6 亿千瓦时,在部分电站来水偏枯的情况下,超设计发电 142.1 亿千瓦时。梯级水库群综合运用水平逐步提升,运行条件持续优化,可靠性指标继续 保持行业领先水平,没有因设备原因产生弃水,电力生产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防洪减灾和生态效益显著发挥。汛前科学安排消落任务,梯级水库累计释放库容 281 亿立方米;汛期强化现场值班和预警提示,在长江中下游发生特大洪涝灾害的情 况下,三峡枢纽成功应对 5 万立方米每秒洪峰,拦蓄洪水 98 亿立方米,避免洪峰叠 加,极大缓解中下游灾情,降低洪灾损失;溪洛渡水库先后 2 次拦蓄洪水,累计拦洪 27 亿立方米,大幅减少三峡入库流量,发挥了梯级枢纽综合防洪能力。三峡水库连续 7 年实现 175 米蓄水目标,梯级水库蓄水任务圆满完成。枯水期继续发挥生态补水功 能,有效缓解长江中下游用水紧张局面。 通过联合调度减少电站弃水示意图
2016年年度报告 通过联合调度增加电站运行水头示意图 3月 单一电站运行水位变化线 梯级电站优化词度唇水位交化线 (三)强化成本控制,推进科技创新,向管理要效益 加强成本控制,抓住债券市场处于历史低位的机会,滚动发行直接融资产品,降 低融资成本,压缩财务费用。报告期内,发行的五期债务融资工具均实现“双低目标 (市场利率低点、同比企业低点),全年筹集低成本资金180亿元,加权发行成本3.14%, 同时通过10年期公司债等融资产品锁定了长期低成本融资。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制定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建立科研项目全流程制度体系,加 大科技创新奖励力度,全面构建鼓励全员创新的体制机制。2016年,公司获得专利 131项,68项科技创新成果受到中国三峡集团表彰。 启动生产单位定员优化调整,按照“精干高效、科学分工、先进合理”的原则, 规范电力生产组织及劳动定员管理,统一各电厂定员标准,优化机构设置,促进专业 融合,系统建立生产管理、技术、技能三支人才队伍,保证组织机构设置的科学性和 定员水平的先进性。 公司资产负债率与债务平均利率 70.00% 7.0% 10.00% 0.00% 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 资产负债率一公司债务平均利率一行中长期贷款利率
2016 年年度报告 15 通过联合调度增加电站运行水头示意图 (三)强化成本控制,推进科技创新,向管理要效益 加强成本控制,抓住债券市场处于历史低位的机会,滚动发行直接融资产品,降 低融资成本,压缩财务费用。报告期内,发行的五期债务融资工具均实现“双低目标” (市场利率低点、同比企业低点),全年筹集低成本资金 180 亿元,加权发行成本 3.14%, 同时通过 10 年期公司债等融资产品锁定了长期低成本融资。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制定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建立科研项目全流程制度体系,加 大科技创新奖励力度,全面构建鼓励全员创新的体制机制。2016 年,公司获得专利 131 项,68 项科技创新成果受到中国三峡集团表彰。 启动生产单位定员优化调整,按照“精干高效、科学分工、先进合理”的原则, 规范电力生产组织及劳动定员管理,统一各电厂定员标准,优化机构设置,促进专业 融合,系统建立生产管理、技术、技能三支人才队伍,保证组织机构设置的科学性和 定员水平的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