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与园林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08503 课程名称:建筑设计与园林艺术 英文名称: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48 学 分:3 适用对象: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 二、课程简介 《建筑设计与园林艺术》是公共管理学院面向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土地 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不仅肩负对建筑设计初学者的启 蒙教育之重责,亦对未来从事相关行业的项目和工程管理者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 影响。本课程主要讲授中西方古典建筑与园林基本知识、现代建筑与园林基本知 识、建筑表现技法、设计原理和方案设计等教学内容,强调开放式、创新性、个 性化等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和开发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思维潜能, 培养设计能力及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作为未来项目综合管理人才的建筑艺术素 养和图纸认知能力。 其中,在中国古典建筑与园林基本知识、中国现代建筑与园林基本知识与实 操训练教学中,其涵盖了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发展史、木结构独特体系及其特征、 中国现代建筑发展思潮、当代中国特色建筑经典案例解读等主要内容。依据《高 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融入“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明理、 增信、崇德、力行”为理念,对该部分课程内容引入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地位、 代表人物、传统技艺与文化传承作为优化课程思政核心内容,从而提升对学生的 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思政教育培养
1 《建筑设计与园林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08503 课程名称:建筑设计与园林艺术 英文名称: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48 学 分:3 适用对象: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 二、课程简介 《建筑设计与园林艺术》是公共管理学院面向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土地 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不仅肩负对建筑设计初学者的启 蒙教育之重责,亦对未来从事相关行业的项目和工程管理者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 影响。本课程主要讲授中西方古典建筑与园林基本知识、现代建筑与园林基本知 识、建筑表现技法、设计原理和方案设计等教学内容,强调开放式、创新性、个 性化等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和开发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思维潜能, 培养设计能力及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作为未来项目综合管理人才的建筑艺术素 养和图纸认知能力。 其中,在中国古典建筑与园林基本知识、中国现代建筑与园林基本知识与实 操训练教学中,其涵盖了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发展史、木结构独特体系及其特征、 中国现代建筑发展思潮、当代中国特色建筑经典案例解读等主要内容。依据《高 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融入“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明理、 增信、崇德、力行”为理念,对该部分课程内容引入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地位、 代表人物、传统技艺与文化传承作为优化课程思政核心内容,从而提升对学生的 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思政教育培养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3.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综合性极强的专业课程,主要面向房地产开 发与管理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与房地产策划、房地产投资 分析等商科类课程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是该类课程的产品设计与技术模块,在 项目开发管理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本课程由建筑基础知识、设计原 理和设计实操训练三个模块构成。建筑基础知识模块包括建筑与园林概述、中国 古典建筑与园林基本知识和西方建筑与园林基本知识三部分。设计原理模块包括 表现技法初步、建筑与园林方案设计方法入门两部分。设计实操训练包括经典案 例分析与实体项目设计实操两个部分。通过三个教学模块的完整学习,培养学生 全方位掌握建筑与园林艺术基础理论知识与实操训练,并能建立完成实际项目的 方案设计与施工图绘制的综合工程能力,为其进行项目综合性训练奠定了建筑与 园林知识基础。 32教学目标 依托新商科人才培养理念,本课程通过构建学生对建筑与园林设计相关理论 知识的完整框架,并在实操中更好地训练学生深入掌握建筑发展历程、建筑与园 林设计基础知识、图纸绘制、经典案例借鉴、项目方案设计等专业知识与技能, 促进与其专业相关学科交叉融合,从而实现以项目工程管理综合能力创建为目的 的管理型综合人才培养目标。 同时,结合党史与“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本课程将思政内容融入知识与技 能学习,增强学生对国家与民族认可,提升他们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基于“立 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坚定学生的“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 才”信念。在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从 而形成学生对职业伦理的精神、良心和道德的正面建立、中华传统文化正确认知、 建立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的正确构建等方面的思想政治引导 2
2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3.1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综合性极强的专业课程,主要面向房地产开 发与管理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与房地产策划、房地产投资 分析等商科类课程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是该类课程的产品设计与技术模块,在 项目开发管理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本课程由建筑基础知识、设计原 理和设计实操训练三个模块构成。建筑基础知识模块包括建筑与园林概述、中国 古典建筑与园林基本知识和西方建筑与园林基本知识三部分。设计原理模块包括 表现技法初步、建筑与园林方案设计方法入门两部分。设计实操训练包括经典案 例分析与实体项目设计实操两个部分。通过三个教学模块的完整学习,培养学生 全方位掌握建筑与园林艺术基础理论知识与实操训练,并能建立完成实际项目的 方案设计与施工图绘制的综合工程能力,为其进行项目综合性训练奠定了建筑与 园林知识基础。 3.2 教学目标 依托新商科人才培养理念,本课程通过构建学生对建筑与园林设计相关理论 知识的完整框架,并在实操中更好地训练学生深入掌握建筑发展历程、建筑与园 林设计基础知识、图纸绘制、经典案例借鉴、项目方案设计等专业知识与技能, 促进与其专业相关学科交叉融合,从而实现以项目工程管理综合能力创建为目的 的管理型综合人才培养目标。 同时,结合党史与“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本课程将思政内容融入知识与技 能学习,增强学生对国家与民族认可,提升他们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基于“立 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坚定学生的“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 才”信念。在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从 而形成学生对职业伦理的精神、良心和道德的正面建立、中华传统文化正确认知、 建立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的正确构建等方面的思想政治引导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模块一建筑基础知识 (一)目的与要求 1.建筑概述部分 ()对建筑与园林有概括性的认识: (2)要求学生掌握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融入思政课程探讨国家重大 建筑工程,从建筑材料的应用和技术水平的发展展现国家综合国 力,引导学生树立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增进文化自信,提 升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3)建筑空间与功能的处理手法: (④)熟悉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融入课程思政,把可持续发展理念、爱 护环境、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始终 结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 五大发展理念,鼓励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积极思考如何建立生态环 境与绿色建筑建设和谐关系。 2.中国古典建筑与园林基本知识部分 ()学握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发展演变,融入思政课程以彰显大国形 象,坚定“四个自信”: (②)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地方特点与多民族风格、中国五大民居建筑 形式与特征,融入思政赞颂民族精神,发扬民族智慧: (3)结合模型制作、图纸绘制、3D建模等实验课程,熟悉掌握中国古 典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典型木构件(斗拱、檩、椽等)、基本特征、 做法则例,融入思政课程挖掘工匠精神,延续务实科学态度。 (4)对中国古代建筑史有深远影响的著作及其代表人物,融入课程思 政促进学生学习百年党史中无数优秀党人为国家兴盛、民族独立、 3
3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模块一 建筑基础知识 (一)目的与要求 1. 建筑概述部分 (1) 对建筑与园林有概括性的认识; (2) 要求学生掌握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融入思政课程探讨国家重大 建筑工程,从建筑材料的应用和技术水平的发展展现国家综合国 力,引导学生树立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增进文化自信,提 升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3) 建筑空间与功能的处理手法; (4) 熟悉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融入课程思政,把可持续发展理念、爱 护环境、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始终. 结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 五大发展理念,鼓励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积极思考如何建立生态环 境与绿色建筑建设和谐关系。 2. 中国古典建筑与园林基本知识部分 (1)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发展演变,融入思政课程以彰显大国形 象,坚定“四个自信”; (2)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地方特点与多民族风格、中国五大民居建筑 形式与特征,融入思政赞颂民族精神,发扬民族智慧; (3) 结合模型制作、图纸绘制、3D 建模等实验课程,熟悉掌握中国古 典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典型木构件(斗拱、檩、椽等)、基本特征、 做法则例,融入思政课程挖掘工匠精神,延续务实科学态度。 (4) 对中国古代建筑史有深远影响的著作及其代表人物,融入课程思 政促进学生学习百年党史中无数优秀党人为国家兴盛、民族独立
文化延续这种前仆后继的高尚精神。 (⑤)中国古典建筑史学习,融合党史,借鉴习总书记提出的“学史明 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理念,依据课堂知识点, 构建思政育人主题,促进学生在中国建筑史的学习中也能悟思想、 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参与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的新征途中。 (6)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研究思潮、代表人物及其贡献,融入思政课程 致敬历史人物,塑造为民公德和铸就党性大德: 3.西方建筑与园林基本知识部分 ()掌握西方古典建筑与园林发展历程; (②)熟悉其建筑与园林风格及其特点、古典柱式形式与特征: (③)了解西方古典建筑与园林的代表性作品及其图纸绘制。 (④)结合现代主义经典建筑案例解读与分析的实验课程内容,掌握并 熟悉西方当代建筑思潮、现代建筑及其特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4 文化延续这种前仆后继的高尚精神。 (5) 中国古典建筑史学习,融合党史,借鉴习总书记提出的“学史明 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理念,依据课堂知识点, 构建思政育人主题,促进学生在中国建筑史的学习中也能悟思想、 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参与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的新征途中。 (6)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研究思潮、代表人物及其贡献,融入思政课程 致敬历史人物,塑造为民公德和铸就党性大德; 3. 西方建筑与园林基本知识部分 (1) 掌握西方古典建筑与园林发展历程; (2) 熟悉其建筑与园林风格及其特点、古典柱式形式与特征; (3) 了解西方古典建筑与园林的代表性作品及其图纸绘制。 (4) 结合现代主义经典建筑案例解读与分析的实验课程内容,掌握并 熟悉西方当代建筑思潮、现代建筑及其特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二)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建筑与园林概述 第一节怎样认识建筑 1.主要内容 ()建筑及其范围 (2)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 (3)建筑和社会 ①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建筑不断发展一一代表性建筑,融入 课程思政探讨不同社会制度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与民族发展优越性: ②融入课程思政探讨社会思想意识与民族文化特征对建筑的影 响。探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建筑行业发展趋势: ③地域条件的影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建筑与园林艺术的概念与范畴: ②)建筑技术: (③)建筑的艺术表现: (4)埃及金字塔、巴黎圣母院、北京故宫、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社会 生产方式的不同对其特性影响: (⑤)社会制度变革所产生的建筑风格变化 (⑥)民族或地区的文化特征与建筑的关系 3.问题与应用 ()建筑包括了哪些范畴? (2)建筑与其他工程如机电、道路、水利等的共同点和区别是什么? (③)建筑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雕塑等的共同点和区别? (④)广州市在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代表性建筑作品有哪些? (⑤)思政问题:中国青年对我国相关领域发展应肩负哪些国家使命? 5
5 (二)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建筑与园林概述 第一节 怎样认识建筑 1. 主要内容 (1) 建筑及其范围 (2) 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 (3) 建筑和社会 ① 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建筑不断发展——代表性建筑,融入 课程思政探讨不同社会制度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与民族发展优越性; ② 融入课程思政探讨社会思想意识与民族文化特征对建筑的影 响。探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建筑行业发展趋势; ③ 地域条件的影响。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建筑与园林艺术的概念与范畴; (2) 建筑技术; (3) 建筑的艺术表现; (4) 埃及金字塔、巴黎圣母院、北京故宫、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社会 生产方式的不同对其特性影响; (5) 社会制度变革所产生的建筑风格变化; (6) 民族或地区的文化特征与建筑的关系 3. 问题与应用 (1) 建筑包括了哪些范畴? (2) 建筑与其他工程如机电、道路、水利等的共同点和区别是什么? (3) 建筑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雕塑等的共同点和区别? (4) 广州市在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代表性建筑作品有哪些? (5) 思政问题:中国青年对我国相关领域发展应肩负哪些国家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