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城市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代码:21150022 课程名称:中外城市发展史 英文名称: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ities 课程类别:公共课 学 时:32 学 分:2 适用对象:2018-2021级全体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本课程在全球史观下回溯城市变迁,聚焦规划模式,剖析规划思想。 在课程组织上,以经济、社会、文化动态为背景,以人类有意识的城市营建活动为线 索,分六个历史时期总览自城市起源以来世界各地区城市发展和规划演化的情况。在 课程内容上,阶段概述、地区聚焦与典型案例评析结合。学习本课程有助于以史为鉴, 启发创新性规划思维。本课是城市相关专业本科阶段的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之一,为 城市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有关于城市起源、发展与兴衰,城市规划模式的提出与演进 规划思潮的兴起与影响等的基础知识。同时,本课也可为设计专业(建筑设计、景观 园林设计、室内设计等)、规划管理专业(公共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等)、历史 学(城市史、社会史等)、地理学(人文地理)及其他工科、社科及人文学科的学生 及城市研究爱好者提供有关于全球性城市变迁的常识性知识。 英文简介:This course traces urban changes under a global historical perspective. focuses on planning models,and analyzes planning ideas.In terms of course organization, with economic,social,and cultural dynamics as the background,and human conscious urban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as clues,it is divided into six historical periods to summarize the urban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evolution in various regions of the world since the origin of the city.In terms of course content,stage overview,regional focus and typical case evaluation are combined.Studying this course will help leam from history and inspire innovative planning thinking.This course is one of the basic courses and core courses at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of city-related majors.It provides students with city-related majors
1 《中外城市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代码:21150022 课程名称:中外城市发展史 英文名称: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ities 课程类别:公共课 学 时:32 学 分:2 适用对象:2018-2021 级全体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本课程在全球史观下回溯城市变迁,聚焦规划模式,剖析规划思想。 在课程组织上,以经济、社会、文化动态为背景,以人类有意识的城市营建活动为线 索,分六个历史时期总览自城市起源以来世界各地区城市发展和规划演化的情况。在 课程内容上,阶段概述、地区聚焦与典型案例评析结合。学习本课程有助于以史为鉴, 启发创新性规划思维。本课是城市相关专业本科阶段的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之一,为 城市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有关于城市起源、发展与兴衰,城市规划模式的提出与演进, 规划思潮的兴起与影响等的基础知识。同时,本课也可为设计专业(建筑设计、景观 园林设计、室内设计等)、规划管理专业(公共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等)、历史 学(城市史、社会史等)、地理学(人文地理)及其他工科、社科及人文学科的学生 及城市研究爱好者提供有关于全球性城市变迁的常识性知识。 英文简介:This course traces urban changes under a global historical perspective, focuses on planning models, and analyzes planning ideas. In terms of course organization, with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dynamics as the background, and human conscious urban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as clues, it is divided into six historical periods to summarize the urban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evolution in various regions of the world since the origin of the city. In terms of course content, stage overview, regional focus and typical case evaluation are combined. Studying this course will help learn from history and inspire innovative planning thinking. This course is one of the basic courses and core courses at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of city-related majors. It provides students with city-related majors
with information on the origin,development and rise and fall of cities,the proposal and evolution of urban planning models,and the rise and influence of planning thoughts.Basic knowledge.At the same time,this course can also be for design majors (architectural design, landscape design,interior design,etc.),planning management majors(public management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etc.).history (urban history.social history,etc.),and geography (Humanities and Geography)and other engineering,socia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students and urban research enthusiasts provide common sense knowledge about global urban change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性质属于公共课,教学目的如下: (一)打通了“中”与“外”的区域界线,从全球史观入手,横向与纵向比较城 市的发展模式及空间形态,比较不同文明、不同区域的规划模式。学生经 过学习能够对全球城市发展及其规划实践、模式与思想有全局性认知。增 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选课者能够了解世界范围内城市自起源至今一万多年的历史。在宏观礼 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学习世界上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城市空间结构 模式与规划模式。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单元课程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本慕课的授课安排与授课内容 (二)教学内容 课程导论 (三)思考与实践 1.总结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2.清楚本课程的编排结构及篇章安排 3.了解本课程的讲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 2.多媒体教学 3.团队合作 4.分组讨论 5.课堂讨论 2
2 with information on th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rise and fall of cities, the proposal and evolution of urban planning models, and the rise and influence of planning thoughts. Basic knowledge. At the same time, this course can also be for design majors (architectural design, landscape design, interior design, etc.), planning management majors (public management,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etc.), history (urban history, social history, etc.), and geography (Humanities and Geography) and other engineering,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students and urban research enthusiasts provide common sense knowledge about global urban change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性质属于公共课,教学目的如下: (一)打通了“中”与“外”的区域界线,从全球史观入手,横向与纵向比较城 市的发展模式及空间形态,比较不同文明、不同区域的规划模式。学生经 过学习能够对全球城市发展及其规划实践、模式与思想有全局性认知。增 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选课者能够了解世界范围内城市自起源至今一万多年的历史。在宏观社 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学习世界上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城市空间结构 模式与规划模式。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单元 课程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本慕课的授课安排与授课内容 (二)教学内容 课程导论 (三)思考与实践 1.总结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2.清楚本课程的编排结构及篇章安排; 3.了解本课程的讲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 2.多媒体教学 3.团队合作 4.分组讨论 5.课堂讨论
第二单元城市的起源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聚落的起源:了解城市起源的各种学术假说:通过比较农耕文明 与游牧文化,更好地理解城市。 (二)教学内容 1.聚落 2。城市的起据 3.农耕与游牧中国的地理区位 (三)思考与实践 结合历史上的中国,研读和讨论著农耕与游牧在中因历史发展中的特 点与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强调“要 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通 过了解我国城市发展,增加文化自信和名族自豪。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 2.多媒体教学 3.团队合作 4.分组讨论 5.课堂讨论 6.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 第三单元城市规划的起源 (一)目的与要求 以世界上三个典型地区为例,掌握城市规划最初的模式。 (二)教学内容 1.两河流域:苏美尔 2.两河流域:亚述·巴比伦 3.尼罗河流域 4.中美洲 (三)思考与实践 掌握三个典型地区的设计者最初的规划,并对比这三个地区的不同的 特点,结合当地地域特点进行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 2。多媒体教学 3
3 第二单元 城市的起源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聚落的起源;了解城市起源的各种学术假说;通过比较农耕文明 与游牧文化,更好地理解城市。 (二)教学内容 1.聚落 2.城市的起源 3.农耕与游牧中国的地理区位 (三)思考与实践 结合历史上的中国,研读和讨论著农耕与游牧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特 点与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强调“要 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通 过了解我国城市发展,增加文化自信和名族自豪。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 2.多媒体教学 3.团队合作 4.分组讨论 5.课堂讨论 6.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 第三单元 城市规划的起源 (一)目的与要求 以世界上三个典型地区为例,掌握城市规划最初的模式。 (二)教学内容 1.两河流域:苏美尔 2.两河流域:亚述·巴比伦 3.尼罗河流域 4.中美洲 (三)思考与实践 掌握三个典型地区的设计者最初的规划,并对比这三个地区的不同的 特点,结合当地地域特点进行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 2.多媒体教学
3.团队合作 4.分组讨论 5.课堂讨论 6.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 第四单元希腊化世界·南亚与东南亚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以希腊文明为基础的三个历史时期的城市规划实践与规划模式: 了解印度文明影响下的南亚与东南亚地区的规划模式与典型规划案例。 (二)教学内容 1,古希腊 2.希腊化时期 3.古罗马 4.古典印度与印度化 (三)思考与实践 掌握以希腊文明为基础的三个历史时期的城市规划实践与规划模式: 分析印度文明影响下的南亚与东南亚地区的规划模式与典型规划案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 2. 多媒体教学 3.团队合作 4.分组讨论 5.课堂讨论 6.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 第五单元中美洲·东亚 (一)目的与要求 分别了解古典时期中美洲与东亚的两个国家的城市发展情况及规划 制度、规划思想与典型规划案例。 (二)教学内容 1.古典中美洲 2.中国周至唐:城市规划制度 3.中国周至唐:居住及市场制度 4.日本古世 (三)思考与实践
4 3.团队合作 4.分组讨论 5.课堂讨论 6.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 第四单元 希腊化世界·南亚与东南亚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以希腊文明为基础的三个历史时期的城市规划实践与规划模式; 了解印度文明影响下的南亚与东南亚地区的规划模式与典型规划案例。 (二)教学内容 1.古希腊 2.希腊化时期 3.古罗马 4.古典印度与印度化 (三)思考与实践 掌握以希腊文明为基础的三个历史时期的城市规划实践与规划模式; 分析印度文明影响下的南亚与东南亚地区的规划模式与典型规划案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 2.多媒体教学 3.团队合作 4.分组讨论 5.课堂讨论 6.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 第五单元 中美洲·东亚 (一)目的与要求 分别了解古典时期中美洲与东亚的两个国家的城市发展情况及规划 制度、规划思想与典型规划案例。 (二)教学内容 1.古典中美洲 2.中国周至唐:城市规划制度 3.中国周至唐:居住及市场制度 4.日本古世 (三)思考与实践
掌握古典时期中美洲与东亚的两个国家的城市发展情况及规划制度、 规划思想,分析古典时期中美洲与东亚的两个国家的城市典型规划案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 2.多媒体教学 3.团队合作 4.分组讨论 5.课堂讨论 6.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 第六单元西欧·南美洲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后古典时期西欧与南美洲的城市发展概括及典型规划案例。 (二)教学内容 1.中世纪欧洲:城市发展阶段 2.中世纪欧洲:城市规划案例 3.帝国南美洲汽车产业空间集聚 (三)思考与实践 掌握古典时期西欧与南美洲的城市发展概括,并上网查找资料,结合 典型规划案例进行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 2.多媒体教学 3.团队合作 4.分组讨论 5.课堂讨论 6.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 第七单元东亚·伊斯兰化区域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后古典时期东亚两个国家:了解伊斯兰教创立以后皈依了伊斯兰 教的地区的城市发展及规划情况 (二)教学内容 1.中国宋元:市坊制改革 2.中国宋元:规划案例
5 掌握古典时期中美洲与东亚的两个国家的城市发展情况及规划制度、 规划思想,分析古典时期中美洲与东亚的两个国家的城市典型规划案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 2.多媒体教学 3.团队合作 4.分组讨论 5.课堂讨论 6.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 第六单元 西欧·南美洲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后古典时期西欧与南美洲的城市发展概括及典型规划案例。 (二)教学内容 1.中世纪欧洲:城市发展阶段 2.中世纪欧洲:城市规划案例 3.帝国南美洲汽车产业空间集聚 (三)思考与实践 掌握古典时期西欧与南美洲的城市发展概括,并上网查找资料,结合 典型规划案例进行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 2.多媒体教学 3.团队合作 4.分组讨论 5.课堂讨论 6.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 第七单元 东亚·伊斯兰化区域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后古典时期东亚两个国家;了解伊斯兰教创立以后皈依了伊斯兰 教的地区的城市发展及规划情况。 (二)教学内容 1.中国宋元:市坊制改革 2.中国宋元:规划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