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增白剂主要用于纸张增白,它可降解且降解物质具有挥发性,对人体有潜在 的致癌作用,在QB/T10142010《食品包装纸》中明确规定“食品包装纸不应使用荧光 增白剂或对人体有危害的化学物质”,GBT26199-2010《医用包装原纸》中规定荧光亮 度(荧光白度)≤0.7%,因此为了保护消费者健康,应当对其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 3.1.1.1前期检测方法的选择 目前烟草行业内采用两种方法控制荧光增白剂的含量,一种是采用GB/T 500978-2003《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即将试样至于波长365nm和 254nm紫外灯下检查纸面荧光情况,YC/330《卷烟条与盒包装纸印刷品》采用该方法, 判断标准为两种波长紫外灯下无荧光(100cm2中小于5cm2);另一种是采用GB/T7974 《纸、纸板和纸浆亮度(白度)的测定漫射/垂直法》,使用白度仪进行测量并得出纸 张的荧光增白效果即荧光亮度(白度),YC171《烟用接装纸》、YC264《烟用内衬纸》 采用该方法,限量标准为≤0.7%及≤1.0% 项目组选取具有代表性纸样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测试(表1),结果表明紫外灯法测 试无荧光的纸样其荧光亮度(白度)在0.0%附近,而显示有荧光的纸样其荧光亮度(白 度)较髙,表明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均能够表征试样的荧光增白剂含量多少。 对比两种方法,紫外灯法较为简便但定性描述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白度计法可 以采用定量标准,判别较为容易,且行业内各生产企业均配有白度仪,因此项目组暂 定采用白度仪法进行测试。 表1紫外灯法与白度仪法测试结果比较 样品序号 较弱的、斑纹 紫外灯法 无荧光 状荧光 较明显的荧光明显的荧光普遍、明显的 荧光 白度仪法% -0.05 0.48 140 3.18 8.09 3.1.1.2两次比对试验及共同试验样品荧光亮度(白度)的测试情况 项目组对两次比对试验收集的52个样品进行了荧光亮度(白度)的测试(图2)。 第一次收集的19个样品中,13号转移衬纸荧光亮度(白度)较高,其他样品均在0.7% 以下。第二次收集的33个样品中,转移衬纸和复合衬纸各有一个样品荧光亮度(白度) 较高,其余样品均在0.7%以下。从四个实验室的测试数据看,样品测定结果具有较好 的一致性
8 荧光增白剂主要用于纸张增白,它可降解且降解物质具有挥发性,对人体有潜在 的致癌作用,在QB/T 1014-2010《食品包装纸》中明确规定“食品包装纸不应使用荧光 增白剂或对人体有危害的化学物质”,GB/T 26199-2010《医用包装原纸》中规定荧光亮 度(荧光白度)≤0.7%,因此为了保护消费者健康,应当对其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 3.1.1.1 前期检测方法的选择 目前烟草行 业内采 用两种方 法控制 荧光增 白剂的含 量,一 种是采用GB/T 5009.78-2003《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即将试样至于波长365nm和 254nm紫外灯下检查纸面荧光情况,YC/T 330《卷烟条与盒包装纸印刷品》采用该方法, 判断标准为两种波长紫外灯下无荧光(100cm2中小于5cm2);另一种是采用GB/T 7974 《纸、纸板和纸浆亮度(白度)的测定 漫射/垂直法》,使用白度仪进行测量并得出纸 张的荧光增白效果即荧光亮度(白度),YC 171《烟用接装纸》、YC 264《烟用内衬纸》 采用该方法,限量标准为≤0.7%及≤1.0%。 项目组选取具有代表性纸样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测试(表1),结果表明紫外灯法测 试无荧光的纸样其荧光亮度(白度)在0.0%附近,而显示有荧光的纸样其荧光亮度(白 度)较高,表明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均能够表征试样的荧光增白剂含量多少。 对比两种方法,紫外灯法较为简便但定性描述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白度计法可 以采用定量标准,判别较为容易,且行业内各生产企业均配有白度仪,因此项目组暂 定采用白度仪法进行测试。 表 1 紫外灯法与白度仪法测试结果比较 样品序号 1 2 3 4 5 紫外灯法 无荧光 较弱的、斑纹 状荧光 较明显的荧光 明显的荧光 普遍、明显的 荧光 白度仪法% -0.05 0.48 1.40 3.18 8.09 3.1.1.2 两次比对试验及共同试验样品荧光亮度(白度)的测试情况 项目组对两次比对试验收集的52个样品进行了荧光亮度(白度)的测试(图2)。 第一次收集的19个样品中,13号转移衬纸荧光亮度(白度)较高,其他样品均在0.7% 以下。第二次收集的33个样品中,转移衬纸和复合衬纸各有一个样品荧光亮度(白度) 较高,其余样品均在0.7%以下。从四个实验室的测试数据看,样品测定结果具有较好 的一致性
第一次试验样品: 1~11号:直镀衬纸 13~15号:转移衬纸 17~21号:复合衬纸 样品号 第二次试验样品: 8号:直镀衬纸 30~31号:转移衬纸 33~35号:复合衬纸 2 斗斗斗合合 图2两次共同试验样品荧光亮度(白度)测试结果(四个实验室 直镀衬纸的生产工艺决定了它对原纸要求较高,应不得添加荧光漂白剂。以上两 次样品普査结果表明,直镀衬纸的荧光亮度(白度)均小于0.7%,但四个实验室间测 试的结果间存在差异(表2),A、B的测试均值在0.409~0.536%之间,而C、D的测试均 值在-0.042~-0017之间。通常在紫外灯法检测下无荧光的试样,通过白度仪检测结果应 在0%左右,而四个实验室间的数据差异主要是因为各实验室的检测仪器及设备校准存 在差异。 表2不同实验室间荧光亮度(白度)测试结果比较 直镀衬纸□ 荧光亮度(白度)平均值% 样品数量 第一次试验 lI 0.409 0.526 0.013 0.042 第二次试验十280527056007-01 因此,项目组经讨论拟将荧光亮度(白度)指标设定为≤0.7%,较YC264稍有加 严,与现行的YC191标准保持一致,既体现了严格控制荧光增白剂添加的宗旨,又考 虑到仪器的测试精度和行业的实际状况。 共同试验样品共有8家实验室进行荧光亮度(白度)检测(表3),结果表明除9#等
9 - 1 0 1 2 3 4 5 6 7 8 9 1 0 1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2 0 2 1 样品号 % A B C D - 1 0 1 2 3 4 5 6 7 8 1 3 5 7 9 1 1 1 3 1 5 1 7 1 9 2 1 2 3 2 5 2 7 2 9 3 1 3 3 3 5 样品号 % A B C D 图 2 两次共同试验样品荧光亮度(白度)测试结果(四个实验室) 直镀衬纸的生产工艺决定了它对原纸要求较高,应不得添加荧光漂白剂。以上两 次样品普查结果表明,直镀衬纸的荧光亮度(白度)均小于0.7%,但四个实验室间测 试的结果间存在差异(表2),A、B的测试均值在0.409~0.536%之间,而C、D的测试均 值在-0.042~0.017之间。通常在紫外灯法检测下无荧光的试样,通过白度仪检测结果应 在0%左右,而四个实验室间的数据差异主要是因为各实验室的检测仪器及设备校准存 在差异。 表 2 不同实验室间荧光亮度(白度)测试结果比较 直镀衬纸 样品数量 荧光亮度(白度)平均值% A B C D 第一次试验 11 0.409 0.526 0.013 -0.042 第二次试验 28 0.527 0.536 0.017 -0.006 因此,项目组经讨论拟将荧光亮度(白度)指标设定为≤0.7 %,较YC 264稍有加 严,与现行的YC 191标准保持一致,既体现了严格控制荧光增白剂添加的宗旨,又考 虑到仪器的测试精度和行业的实际状况。 共同试验样品共有8家实验室进行荧光亮度(白度)检测(表3),结果表明除9#等 第一次试验样品: 1~11 号:直镀衬纸 13~15 号:转移衬纸 17~21 号:复合衬纸 第二次试验样品: 1~28 号:直镀衬纸 30~31 号:转移衬纸 33~35 号:复合衬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