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教 案 课程名称 心脏诊断■ 任课班级预防07检验07 任课教师■ 刘克坚 教学职称助教 临床医学系诊断教研室 二OO九—一二O一0学年第1学期 .0
- 0 -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教 案 课程名称 心脏诊断 任课班级 预防 07 检验 07 任课教师 刘克坚 教学职称 助 教 临床医学 系 诊断 教研室 二○○九——二○一○学年第 1 学期
姓名刘克坚 职称助教 总学时14学时(理论 10,见习4) 使用敦材心脏诊断(第七版) 1.掌握心前区隆起、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心前区的异常搏动。 课 2.了解胸廓畸型,熟悉引起心尖搏动的移位的因素。 程 3掌握心尖区抬举性搏动的原因、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4,熟悉心包摩擦感。 5.熟悉正常心浊音界的组成,掌提叩诊方法、顺序。 学 6.掌握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目 7.掌握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顺序、S1与S2的区别、心音分裂、舒张期 额外心音、病理性S3与生理性S3的别、杂音产生的机制, 的 8.了解心率、第三心音、第四心音收缩期额外心音。 9.熟悉心包摩擦音、开瓣音、心包扣击音、生理性与器质性杂音的鉴别。 章次 章 学时 第六心脏视诊 第六心脏触诊 章 学 第六心脏叩诊 2 章 的 第六心脏听诊 5 章 分 见习心脏视诊、触诊、叩诊 见习心脏听诊 2 1
- 1 - 姓 名 刘克坚 职 称 助教 总学时 14 学时(理论 10,见习 4) 使用教材 心脏诊断(第七版) 课 程 教 学 目 的 1.掌握心前区隆起、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心前区的异常搏动。 2.了解胸廓畸型,熟悉引起心尖搏动的移位的因素。 3.掌握心尖区抬举性搏动的原因、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4.熟悉心包摩擦感。 5.熟悉正常心浊音界的组成,掌握叩诊方法、顺序。 6.掌握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7.掌握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顺序、S1 与 S2 的区别、心音分裂、舒张期 额外心音、病理性 S3 与生理性 S3 的别、杂音产生的机制。 8.了解心率、第三心音、第四心音收缩期额外心音。 9.熟悉心包摩擦音、开瓣音、心包扣击音、生理性与器质性杂音的鉴别。 学 时 分 配 章次 章 名 学时 第六 章 心脏视诊 2 第六 章 心脏触诊 1 第六 章 心脏叩诊 2 第六 章 心脏听诊 5 见习 心脏视诊、触诊、叩诊 2 见习 心脏听诊 2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 2009一2010学年第1学期 课程:心脏诊断 专业、班级:预防07检验07 章节 题目 第五节心脏检查一 视诊(2学时) 1,掌握心前区隆起、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负性心尖搏动、心前区的异常搏动, 2。了解胸廓畸型,熟悉引起心尖搏动的移位的因素。 教学 目的 1、胸院喷形 30 2、 心尖搏动 40 教学 ①心尖搏动移位(20') 内容 ②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的改变(10') 及 ③负性心尖搏动(10') 时间 3、心前区搏动 0 分配 重点重点:①心前区隆起、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负性心尖搏动。 难点 ②心前区的异常搏动。 及 难点:负性心尖搏动、心前区的异常搏动。 对策 对策:用多媒体讲解,然后用形体语言及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 教学 单班,课堂理论课 组织 教学 1、教师利用多媒体、板书讲解 2、 有些内容讲完后让学生自己复述 方法 思考1、心前区隆起、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负性心尖搏动临床意义? 题及 2、心前风的异常捕动的临床意义? 阅读 3、到图书馆查相关资料,复习本章内容 材料 题 记 授课教师:刘克坚 教研室主任:李彩萍 2009年12月4日 .2-
- 2 -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 2009—2010 学年第 1 学期 课程:心脏诊断 专业、班级:预防 07 检验 07 章节 题目 第五节 心脏检查-视诊(2 学时) 教学 目的 1.掌握心前区隆起、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负性心尖搏动、心前区的异常搏动。 2.了解胸廓畸型,熟悉引起心尖搏动的移位的因素。 教学 内容 及 时间 分配 1、胸廓畸形 30′ 2、心尖搏动 40′ ① 心尖搏动移位(20′) ② 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的改变(10′) ③ 负性心尖搏动(10′) 3、心前区搏动 30′ 重点 难点 及 对策 重点:①心前区隆起、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负性心尖搏动。 ②心前区的异常搏动。 难点:负性心尖搏动、心前区的异常搏动。 对策:用多媒体讲解,然后用形体语言及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 教学 组织 单班,课堂理论课 教学 方法 1、教师利用多媒体、板书讲解 2、有些内容讲完后让学生自已复述 思考 题及 阅读 材料 1、心前区隆起、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负性心尖搏动临床意义? 2、心前区的异常搏动的临床意义? 3、到图书馆查相关资料,复习本章内容 题 后 记 授课教师:刘克坚 教研室主任:李彩萍 2009 年 12 月 4 日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 2009一2010学年第1学期 课程:心脏诊断 专业、班级:预防07检验07 章节 第五节心脏检查一触诊(1学时),叩诊(1学时) 题目 1、掌握心前区搏动的临床意义、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2、熟悉心包摩擦感。 3、了解正常心浊音界的组成,熟悉叩诊方法、顺序。 目的 1、心尖搏动与心前区搏动 10 2、震数 0 教学 3、心包摩擦感 10 内容 3、叩诊的方法、顺序 4、 正常心浊音界 5、心浊音界的组成 20 分配 重点重点:1、心前区搏动的临床意义 难点 2、心前区零额的临末意义 难点: 心前区震颜的临床意义 对策 对策:用多媒体讲解,然后用形体语言及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 教学 单班,课堂理论课 组织 教学 1、教师利田多媒体、板书挂解 2、 有些内容讲完后让学生自已复述 方法 思考 1、 心前区搏动的临床意义、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题及 2、到图书馆查相关资料,复习本章内容 阅 材料 授课教师:刘克坚 教研室主任:李彩萍 2009年12月11日 3
- 3 -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 2009—2010 学年第 1 学期 课程:心脏诊断 专业、班级:预防 07 检验 07 章节 题目 第五节 心脏检查-触诊(1 学时),叩诊(1 学时) 教学 目的 1、 掌握心前区搏动的临床意义、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2、熟悉心包摩擦感。 3、了解正常心浊音界的组成,熟悉叩诊方法、顺序。 教学 内容 及 时间 分配 1、心尖搏动与心前区搏动 10′ 2、震颤 30′ 3、心包摩擦感 10′ 3、叩诊的方法、顺序 20′ 4、正常心浊音界 10′ 5、心浊音界的组成 20′ 重点 难点 及 对策 重点:1、心前区搏动的临床意义 2、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难点: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对策:用多媒体讲解,然后用形体语言及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 教学 组织 单班,课堂理论课 教学 方法 1、教师利用多媒体、板书讲解 2、有些内容讲完后让学生自已复述 思考 题及 阅读 材料 1、 心前区搏动的临床意义、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2、到图书馆查相关资料,复习本章内容 题 后 记 授课教师:刘克坚 教研室主任:李彩萍 2009 年 12 月 11 日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 2009一2010学年第1学期 课程:心脏诊断 专业、班级:预防07检验0口 章节 第五节心脏检查一—叩诊(1学时)听诊(1学时) 题目 掌握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2、 掌握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顺序 教学 3、 了解心率、心律:掌握房颤听诊的特点。 目的 4、 掌握第一心音、第二心音听诊的特点及二者的区别,熟悉第三心音的听诊 特点,了解第四心音的听诊特点。 1 心速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顺序 281 教学 3、心率、心律: 10 内容 4、房颤听诊的特点 10 4、第 、四心音听诊的特点 时间 一心音听诊特点 分配 第二心音听诊特点 15 第三心音听诊特点 10' 第四心音听诊特点 10' 重点重点: ①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难点 ②房颤听诊的特点:第一心音、第二心音听诊的特点及二者的区别。 难点:房颤听诊的特点:第一心音、第二心音听诊的特点及二者的区别。 对策 对策:用多媒体讲解,然后听录音引导学生理解。 教学 单班,课堂理论课 组织 教学 1、教师利用多媒体、听录音讲解 2、有些内容讲完后让学生自己复述 方法 思考 1、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顺及 房颤听诊的特点?第 、第二心音听诊的特点及二者的区别? 阅读 2么 到图书馆查相关资料,复习本章内容 材料 授课教师:刘克坚 教研室主任:李彩萍 2009年12月18日 4
- 4 -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 2009—2010 学年第 1 学期 课程:心脏诊断 专业、班级:预防 07 检验 07 章节 题目 第五节 心脏检查-叩诊(1 学时)听诊(1 学时) 教学 目的 1、 掌握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2、 掌握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顺序。 3、 了解心率、心律;掌握房颤听诊的特点。 4、 掌握第一心音、第二心音听诊的特点及二者的区别,熟悉第三心音的听诊 特点,了解第四心音的听诊特点。 教学 内容 及 时间 分配 1、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30′ 2、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顺序 20′ 3、心率、心律; 10 4、房颤听诊的特点 10′ 4、第一、二、三、四心音听诊的特点 30′ 第一心音听诊特点 15′ 第二心音听诊特点 15′ 第三心音听诊特点 10′ 第四心音听诊特点 10′ 重点 难点 及 对策 重点:①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②房颤听诊的特点;第一心音、第二心音听诊的特点及二者的区别。 难点:房颤听诊的特点;第一心音、第二心音听诊的特点及二者的区别。 对策:用多媒体讲解,然后听录音引导学生理解。 教学 组织 单班,课堂理论课 教学 方法 1、教师利用多媒体、听录音讲解 2、有些内容讲完后让学生自已复述 思考 题及 阅读 材料 1、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2、房颤听诊的特点?第一心音、第二心音听诊的特点及二者的区别? 2、到图书馆查相关资料,复习本章内容 题 后 记 授课教师:刘克坚 教研室主任:李彩萍 2009 年 12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