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诊断学》教学大纲 (Physical Diagnosis) 课程编号:1033380 开课学期:第五或第六学期 课程总学时:72学时(理论54, 见习18 学分:4学分 教学对象 五年制医学专业、麻醉专业、口腔专业、预防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 (一)基本理论知识 1.巩固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的概念。 2.掌握机体各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 3.掌握机体各系统的主要异常表现。 (二)基本技能: 1,要求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听课时要记笔记,有效使用教学大教科书和实 习指导。 2.初步掌握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3,掌握问诊的内容,望、触、叩、听的方法,常见症状的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 4.会写符合要求的完整病历。 教学要求 (一)性质和任务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为医 学生学习基础医学学科过液到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的桥梁课程。 (二)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 一)基础理论 1,堂握常贝症状的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 2掌握检体诊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典型体征的发生机理与临床意义。 3.熟悉间诊的内容。 4.学会对各方面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逐步具有独立编写完整的住院病历和提出初 步诊断的能力。通过学习了解症状分析与疾病诊断的关系。 5.各系统体格检查 (1)头颈部检查:熟悉头颈部的检查顺序与方法。 (2)四肢检查:熟悉脊柱、四肢的检查的方法。 (3)肺部检查:掌握望、触、叩、听诊四种基本方法在胸廓及肺部的应用,熟悉肺部异常体征, 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1
1 《物理诊断学》教学大纲 (Physical Diagnosis) 课程编号:1033380 开课学期:第五或第六学期 课程总学时:72 学时(理论 54 , 见习 18) 学分:4 学分 一、 教学对象 五年制医学专业、麻醉专业、口腔专业、预防专业本科生 二、 教学目的 (一)基本理论知识 1.巩固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的概念。 2.掌握机体各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 3.掌握机体各系统的主要异常表现。 (二)基本技能: 1.要求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听课时扼要记笔记,有效使用教学大教科书和实 习指导。 2.初步掌握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3.掌握问诊的内容,望、触、叩、听的方法,常见症状的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 4.会写符合要求的完整病历。 三 教学要求 (一)性质和任务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为医 学生学习基础医学学科过渡到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的桥梁课程。 (二)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 一)基础理论 1.掌握常见症状的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 2.掌握检体诊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典型体征的发生机理与临床意义。 3.熟悉问诊的内容。 4.学会对各方面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逐步具有独立编写完整的住院病历和提出初 步诊断的能力。通过学习了解症状分析与疾病诊断的关系。 5.各系统体格检查 (1)头颈部检查:熟悉头颈部的检查顺序与方法。 (2)四肢检查:熟悉脊柱、四肢的检查的方法。 (3)肺部检查:掌握望、触、叩、听诊四种基本方法在胸廓及肺部的应用,熟悉肺部异常体征, 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4)腹部检查:掌握正常腹部的形态、分区和体表标志,掌握常见腹部的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 义。 (5)心脏检查:掌握正常心脏心尖搏动位置,心脏各瓣膜区听诊位置,掌握常见心脏的异常体 征及其临床意义。 二)基本技能 1,初步掌握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2.掌握问诊的内容和望、触、叩、听的方法,常见症状的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 3.了解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4.会写符合要求的完整病历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理论课和见习内容 学时 理论 1.间诊 2 2 2.发热 1 3.头痛、腹痛 2 4.呼吸困难 2 0.5 5略血、呕血、便血 2 y 6水肿 0.5 7.黄疸 2 1 8.意识障碍 2 9.基本检查法、 一般检查 2 10.头颈部检查 2 11.脊柱四肢检查 4 12.胸部常用骨骼标志划线及分区 2 0.5 正常及病态的胸廓 13.肺部的检查:望、触、叩诊 4 0.5 14.肺部的听诊检查及呼吸系统常见病 1 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15.腹部望诊 2 1 16.腹部触诊 2 17.腹部叩诊 2 1 18.腹部听诊 2 1 19.心脏望诊、触、叩 20.心脏听诊 6 2 21.病历 2 总计 54 18
2 (4)腹部检查:掌握正常腹部的形态、分区和体表标志,掌握常见腹部的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 义。 (5)心脏检查:掌握正常心脏心尖搏动位置,心脏各瓣膜区听诊位置,掌握常见心脏的异常体 征及其临床意义。 二)基本技能 1.初步掌握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2.掌握问诊的内容和望、触、叩、听的方法,常见症状的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 3.了解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4.会写符合要求的完整病历。 四、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理论课和见习内容 学时 理论 见习 1.问诊 2 2 2.发热 2 1 3.头痛、腹痛 2 4.呼吸困难 2 0.5 5 咯血、呕血、便血 2 1 6. 水肿 2 0.5 7. 黄疸 2 1 8. 意识障碍 2 9. 基本检查法、一般检查 2 10.头颈部检查 2 1 11.脊柱四肢检查 4 1 12.胸部常用骨骼标志划线及分区 2 0.5 正常及病态的胸廓 13.肺部的检查:望、触、叩诊 4 0.5 14.肺部的听诊检查及呼吸系统常见病 4 1 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15.腹部望诊 2 1 16.腹部触诊 2 1 17.腹部叩诊 2 1 18.腹部听诊 2 1 19.心脏望诊、触、叩 4 2 20.心脏听诊 6 2 21.病历 2 总计 54 18
五、理论教学目标与内容 绪论 教学目标 1.了解《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地位与作用。 2,熟柔《诊断学》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 3.了解《诊断学》的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诊断与诊断学的基本概今 2.《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常见症状、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检查以及病历编 写与诊断思维方法等。 3.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与作用 1)断学是将医学基础课引渡到临床课程的一门桥梁课。 2)诊断学是临床各课程的基础, 4.临床诊断的分类与临床意义」 5.诊断学的学习方法与基本要求。 敦学重点及难点 1.《诊断学》的内容 2.《诊断学》的概念 采用的散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结合临床典型病例 需要注意的问题 《诊断学》的概念。 测试内容与方式 内 诊断与《诊断学》的概念 方式 课堂、见习提问期末考试 第一单元问诊 敦学目标 1,简述问诊即病史采集。 2.简述正确的问诊方法和良好的问诊技巧。 敦学内容
3 五、理论教学目标与内容 绪论 教学目标 1.了解《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地位与作用。 2.熟悉《诊断学》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 3.了解《诊断学》的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诊断与诊断学的基本概念。 2.《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常见症状、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检查以及病历编 写与诊断思维方法等。 3.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与作用 1) 断学是将医学基础课引渡到临床课程的一门桥梁课。 2)诊断学是临床各课程的基础。 4.临床诊断的分类与临床意义。 5.诊断学的学习方法与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及难点 1.《诊断学》的内容 2.《诊断学》的概念 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结合临床典型病例。 需要注意的问题 《诊断学》的概念。 测试内容与方式 内容 诊断与《诊断学》的概念 方式 课堂、见习提问 期末考试 第一单元 问 诊 教学目标 1.简述问诊即病史采集。 2.简述正确的问诊方法和良好的问诊技巧。 教学内容
1.问诊的重要意义 2.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烟史、月经及生有史、家族史 各系统的问诊要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 及代谢障碍疾病 敦学重点及难点 1.问诊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问诊的技玛 3.学会与病人沟通 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结合临床典型病例与临床观摩。 需要注意的问愿 问诊的技巧:与患者的沟通。 测试内容与方式 内容 问诊的主要内容、方法、注意事项 方式课堂、见习提问期末考试 第二单元常见症状 敦学目标 1.解释症状是机体在病理生理学或病理解剖学改变的基础上,病人主观感受到的异常感觉。 2.详述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 3.启示学生了解症状分析对诊断疾病的重要作用。 4.要学生认识常见症状,并掌握其出现原因、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 救学内容 发热、疼痛、呼吸闲难、心悸、咳嗽、咳痰与咯血、水肿、腹泻、消化道出血、黄疸、意识障碍 等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出现原因、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 1)发热: 1、发热的概述 2、发热的原因(1)感染性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 3、发热的起病方式(急缓)、过程和临床常见的几种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 2)疼痛:
4 1.问诊的重要意义 2.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及生育史、家族史、 各系统的问诊要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 内分泌系统 及代谢障碍疾病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问诊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问诊的技巧 3.学会与病人沟通 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结合临床典型病例与临床观摩。 需要注意的问题 问诊的技巧 ;与患者的沟通。 测试内容与方式 内容 问诊的主要内容、方法、注意事项 方式 课堂、见习提问 期末考试 第二单元 常见症状 教学目标 1.解释症状是机体在病理生理学或病理解剖学改变的基础上,病人主观感受到的异常感觉。 2.详述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 3.启示学生了解症状分析对诊断疾病的重要作用。 4.要学生认识常见症状,并掌握其出现原因、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发热、疼痛、呼吸困难、心悸、咳嗽、咳痰与咯血、水肿、腹泻、消化道出血、黄疸、意识障碍 等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出现原因、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 1) 发热: 1、发热的概述 2、发热的原因(1)感染性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 3、发热的起病方式(急缓)、过程和临床常见的几种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 2) 疼痛:
1、对疼痛的分析:(1)疼痛的位置与传导 (2)疼痛的特点与程度 (3)疼痛延续时间、频度或间期 (4)诱发、加重或减轻的原因 (5)伴随症状与体征 2、临床常见几种疼痛的特点:(1)头痛(2)胸痛(3)腹痛(4)腰痛(5)关节肌肉痛 3、重点讲授疼痛的病因、发生机理、疼痛的病因及特点。 3)呼吸困难 重点讲授呼吸困难的病因、机理与临床意义及表现 1.肺源性(呼气性、吸气性及混合性) 2.心源性(左心或右心功能不全) 3.其他原因(如中毒性、神经精神性等) 4)咳嗽、咳痰、咯血 1、咳嗽的性质、时间及伴随症状 2、咳嗽与咳痰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3、略血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5)水肿 1、水肿的发生机理、病因、分类及特点 2、心源性水肿与肾源性水肿的鉴别要点 6)腹泻 1、腹泻的概念及发生机理 2、急性与慢性腹泻的常见原理及特点 7)消化道出血 1、呕血 (1)呕血常见的病因 (2)呕血与略血的鉴别 (3)消化道溃疡出血与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鉴别 2、便血:便血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1)鲜血便(2)柏油样便 8)黄疸 1.黄疸概述 2.溶血性、阻塞性、肝细胞性黄疸的鉴别 9)意识障碍 1.意识障碍的常见原因 2.意识障碍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
5 1、对疼痛的分析:(1)疼痛的位置与传导 (2)疼痛的特点与程度 (3)疼痛延续时间、频度或间期 (4)诱发、加重或减轻的原因 (5)伴随症状与体征 2、临床常见几种疼痛的特点:(1)头痛 (2)胸痛 (3)腹痛 (4)腰痛 (5)关节肌肉痛 3、重点讲授疼痛的病因、发生机理、疼痛的病因及特点。 3)呼吸困难 重点讲授呼吸困难的病因、机理与临床意义及表现: 1.肺源性(呼气性、吸气性及混合性) 2.心源性(左心或右心功能不全) 3.其他原因(如中毒性、神经精神性等) 4)咳嗽、咳痰、咯血 1、咳嗽的性质、时间及伴随症状 2、咳嗽与咳痰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3、咯血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5)水肿 1、水肿的发生机理、病因、分类及特点 2、心源性水肿与肾源性水肿的鉴别要点 6)腹泻 1、腹泻的概念及发生机理 2、急性与慢性腹泻的常见原理及特点 7)消化道出血 1、呕血 (1) 呕血常见的病因 (2)呕血与咯血的鉴别 (3)消化道溃疡出血与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鉴别 2、便血:便血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1)鲜血便 (2)柏油样便 8)黄疸 1.黄疸概述 2.溶血性、阻塞性、肝细胞性黄疸的鉴别 9)意识障碍 1. 意识障碍的常见原因 2. 意识障碍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