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度的测定 理和方法: 制: 2、学习EDTA标准溶液的直接配制方法: 2、水的总硬度的测定: 3、熟悉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滴定终 3、水中C产、Mg+含量的测 点的判断。 定 1、了解复盐的一般特性和制备方法 1、铁屑的净化: 必 2、熟练掌握水浴加热、减压过滤、蒸发 2、FcS04的制备 150150906 硫酸亚铁该的制备 综合性 1 修 和结品等基本操作。 3、NH42SO-FeSO6H0的 制备。 1、进一步拿握无机制备的基本操作: 1、 草酸亚铁的制备: 150150907 三草酸根合铁(Ⅲ)酸钾的 1 制备 4 综合性 2、通过综合性实验的基本训练,培养学 2、三草酸根合铁(Ⅲ)酸钾 生分析与解决复杂问愿的能力。 的制备。 1,握KMO,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标 I、KMnO,溶液的近似配制: 1,KMnO,法测定Ca 定原理: 2、KMnO:标准溶液浓度的标 KMnO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 2、掌握温度、滴定速度对滴定分析的影 定: 150150908 度标定 5 综合性 2、KMnO:法测定 修 1 响: 3、了解并掌握 3、钙盐的称量: Ca- CaC:O,沉淀的制备 KMnO:法测定Ca的原理和方法: 4、CaC204沉淀的制备。 4、学习CCO4沉淀的制各方法. KMnO.法测定Ca 必 1、了解沉淀分离法消除杂质干扰的方法: 1、沉淀的过滤和洗涤: 150150909 CaCO:沉淀的过滤、洗涤 综合性 2、掌握沉淀分离法的操作技术。 2,沉淀的溶解和氧化还原浏 溶解与氧化还原滴定 修 定。 三、 课程思政素材 对课程目标的支排度 号 课程息政素材 对应实验项目名称 教学方法 日标5 目标6 1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实例、绿色化学理念。 实验室规则及安全知识 讲解、实验操作
3 硬度的测定 修 理和方法; 制; 2、学习 EDTA 标准溶液的直接配制方法; 2 、 水的总硬度的测定; 3、熟悉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滴定终 3、水中 Ca 2+、Mg 2+含量的测 点的判断。 定。 150150906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5 综合性 必 修 1 1、了解复盐的一般特性和制备方法; 2、熟练掌握水浴加热、减压过滤、蒸发 和结晶等基本操作。 1、铁屑的净化; 2、FeSO4 的制备; 3、(NH4)2SO4•FeSO4•6H2O 的 制备。 √ √ √ 150150907 三草酸根合铁(Ⅲ)酸钾的 制备 4 综合性 选 修 1 1、进一步掌握无机制备的基本操作; 2、通过综合性实验的基本训练,培养学 生分析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1 、 草 酸 亚 铁 的 制 备 ; 2、三草酸根合铁(Ⅲ)酸钾 的制备。 √ √ √ 必 修 1、掌握 KMnO4 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标 1、KMnO4 溶液的近似配制; √ √ √ √ 150150908 1、KMnO4 法测定Ca—— KMnO4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 度标定 2、KMnO4 法测定 Ca——CaC2O4 沉淀的制备 5 综合性 1 定原理; 2、掌握温度、滴定速度对滴定分析的影 响; 3、了解并掌握 KMnO4 法测定 Ca 的原理和方法; 2、KMnO4 标准溶液浓度的标 定; 3、钙盐的称量; 4、CaC2O4 沉淀的制备。 4、学习 CaC2O4 沉淀的制备方法。 150150909 KMnO4 法测定Ca—— CaC2O4 沉淀的过滤、洗涤、 溶解与氧化还原滴定 4 综合性 必 修 1 1、了解沉淀分离法消除杂质干扰的方法; 2、掌握沉淀分离法的操作技术。 1 、 沉淀的过滤和洗涤; 2、沉淀的溶解和氧化还原滴 定。 √ √ √ √ 三、课程思政素材 序 号 课程思政素材 对应实验项目名称 教学方法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目标 5 目标 6 1 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实例、绿色化学理念。 实验室规则及安全知识 讲解、实验操作 √ √
2 规范的实验操作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HC和NaOH溶液的滴定比较 讲解、实验操作 以学术不端的反例强调保证实验数据真实的重要性, 1.食酣中总酸量的测定 2.混合碱的测定 讲解、实验操作 4 介绍“三废”处理,了解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化学。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讲解、实验操作 主撰人:薛斌 审核人:熊振海邵则淮 教学院长:金银哲 日期:2018年11月11日
4 2 规范的实验操作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HCl 和 NaOH 溶液的滴定比较 讲解、实验操作 √ 3 以学术不端的反例强调保证实验数据真实的重要性。 1. 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 2. 混合碱的测定 讲解、实验操作 √ 4 介绍“三废”处理,了解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化学。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讲解、实验操作 √ 主撰人: 薛斌 审核人:熊振海 邵则淮 教学院长:金银哲 日期:2018 年 11 月 11 日
《基础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基础化学(Basic chemistry) 课程编号:1501511 学分:4 学时:总学时64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60-62,课堂演讲和主动发言学时2~4(A层次) 讲授学时64(B层次) 课程负责人:薛斌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概况 基础化学是大学第一门基础的化学课程,是面向全校近化学类理学、工学和农学类专业一 年级本科生开设的学科教有必修课程。本课程以学习基础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计 算及基本应用为主要任务。本课程主要讲授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化学反应速率、物质 的基本结构、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配位平衡、氧化还原平衡)、误差的概念及数 据处理以及基本定量分析(酸碱滴定、沉淀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内容。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将基础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计算等知识运用于定量分析之 中,为后继的专业课程学习及毕业论文工作打下必备的理论基础 Basic chemistry is the first basic chemistry course and is required at freshman year for natural sinesengineering and agricutre majors similar to chemistry.The task of this cousis to learn the basic principle,method,calculation and application.The basic principle of chemical reaction,general rules,chemical reaction rate,matter structure,chemical equilibrium,acid-base equilibrium,precipitation dissolving equilibrium,coordination equilibrium,redox equilibrium,the concept of,data processing.and basic quantitative analysis (acid-base titration,precipitation titration,,redoxtitration)are taught in.Through learing of this course,the students can apply above-mentioned knowledge to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develop experiment ability to lay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ir future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thesis work. 2课程目标 2.1掌握物质的基本结构、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 2.2掌握运用化学基本原理进行定量分析(酸碱滴定、沉淀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 定)的方法和基本计算:
5 《基础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基础化学(Basic chemistry) 课程编号:1501511 学 分:4 学 时:总学时 64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 60~62,课堂演讲和主动发言学时 2~4(A 层次) 讲授学时 64(B 层次) 课程负责人:薛斌 一、课程简介 1. 课程概况 基础化学是大学第一门基础的化学课程,是面向全校近化学类理学、工学和农学类专业一 年级本科生开设的学科教育必修课程。本课程以学习基础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计 算及基本应用为主要任务。本课程主要讲授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化学反应速率、物 质 的基本结构、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配位平衡、氧化还原平衡)、误差的概念 及数 据处理以及基本定量分析(酸碱滴定、沉淀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 等内容。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将基础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计算等知识运用于定量分析之 中,为后继的专业课程学习及毕业论文工作打下必备的理论基础。 Basic chemistry is the first basic chemistry course and is required at freshman year for natural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agriculture majors similar to chemistry. The task of this course is to learn the basic principle, method, calculation and application. The basic principle of chemical reaction, general rules, chemical reaction rate, matter structure, chemical equilibrium, acid-base equilibrium, precipitation dissolving equilibrium, coordination equilibrium, redox equilibrium, the concept of error, data processing, and basic quantitative analysis (acid-base titration, precipitation titration, coordination titration, redox titration) are taught in the course. Through learning of this course, the students can apply above-mentioned knowledge to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develop experiment ability to lay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ir future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thesis work. 2. 课程目标 2.1 掌握物质的基本结构、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 2.2 掌握运用化学基本原理进行定量分析(酸碱滴定、沉淀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 滴 定)的方法和基本计算;
2.3掌握运用化学基本原理分析化学现象的能力,形成化学逻辑思维: 2.4陶治爱国主义者情操,端正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发扬协作精神,树立绿色化学意 识和社会责任感,弘扬创新创业精神,训练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培养人文关怀,激发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详见附表1)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组织形式为分层次教学,即经入学化学水平测试后,按照成绩划分为A和B两 个层次,,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规模设定各层次班级数。 在正常教学内容的基础上,A层次通过增加学科前沿知识介绍、课堂演讲、短文撰写和主动 发言环节等扩展内容,注重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习能力:B层次通过加强辅导答疑,重在 夯实基础。A层次课堂演讲和主动发言为2~4学时,相应压缩第六~八章学时为62-60学时, 由任课教师掌握。 本课程基本教学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A层次的教学班 级可以根据教学需求灵活增加其他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应对基础化学的基本概念、规律。 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 四、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标准 考核方法主要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考核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 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主要概念和重要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构成: A层次:平时成绩20%+考试成绩80%: B层次:平时成绩40%+考试成绩60% 平时成绩构成包括课后作业和随常练习,总计20(A层次)和40(B层次)分: A层次增加课堂演讲、课程短文和主动发言为加分项。 总评成绩为100分,由于存在加分项导致超过100分的,以100分计。 五、课程思政素材(详见附表2)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赵茂俊,王仁国,《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年 阅读书日: 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编写组,《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五版)》,高等教有出版社 2015
6 2.3 掌握运用化学基本原理分析化学现象的能力,形成化学逻辑思维; 2.4 陶冶爱国主义者情操,端正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发扬协作精神,树立绿色化学意 识和社会责任感,弘扬创新创业精神,训练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培养人文关怀,激发学习动 力。 二、教学内容(详见附表 1)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组织形式为分层次教学,即经入学化学水平测试后,按照成绩划分为 A 和 B 两 个层次,,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规模设定各层次班级数。 在正常教学内容的基础上,A 层次通过增加学科前沿知识介绍、课堂演讲、短文撰写和主动 发言环节等扩展内容,注重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习能力;B 层次通过加强辅导答疑, 重在 夯实基础。A 层次课堂演讲和主动发言为 2~4 学时,相应压缩第六~八章学时为 62~60 学时, 由任课教师掌握。 本课程基本教学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A层次的教学 班 级可以根据教学需求灵活增加其他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应对基础化学的基本概念、规律、 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 四、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标准 考核方法主要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考核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 映 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主要概念和重要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 能力。 总评成绩构成: A 层次:平时成绩 20%+考试成绩 80%; B 层次:平时成绩 40%+考试成绩 60%。 平时成绩构成包括课后作业和随堂练习,总计 20(A 层次)和 40(B 层次)分; A 层次增加课堂演讲、课程短文和主动发言为加分项。 总评成绩为 100 分,由于存在加分项导致超过 100 分的,以 100 分计。 五、课程思政素材(详见附表 2)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赵茂俊,王仁国,《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年。 阅读书目: 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编写组,《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高等教有出版社,2016。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所有化学类课程的先导课,使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宏观整体认识,为后续课程学习 奠定基础。 八、其他 2005年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 2007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2008年获校教学成果(基础化学重点课程建设)一等奖 2015年被评为上海市级精品课程 主撰人:薛斌 审核人:熊振海邵则淮 教学院长:金银哲 日期:2018-11-11
7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所有化学类课程的先导课,使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宏观整体认识,为后续课程学 习 奠定基础。 八、其他 2005 年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 2007 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2008 年获校教学成果(基础化学重点课程建设)一等奖 2015 年被评为上海市级精品课程 主撰人:薛斌 审核人:熊振海 邵则淮 教学院长:金银哲 日 期:2018-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