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学实验指导 宁 喜 斌 2007 年 4 月 5 ※<前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社会对食品安全的专 门人才数量和质量都在增加,在此背景下国内许多高校都成立了食品质量与安全 专业。《食品安全学》作为该专业的一们核心课程,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坚实的食 品安全理论知识,也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实践技能,因此,我们组织了相关人员 编写这本实验指导,供同学们参考。 本实验指导由宁喜斌,丛健,张慧,窦勇,王璐华完成。 鉴于水平有限,以及时间较紧,书中的错误不可避免,希望使用者能够给予批评 指正,以便我们能够及时进行修正
食品安全学实验指导 宁 喜 斌 2007 年 4 月 5 ※<前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社会对食品安全的专 门人才数量和质量都在增加,在此背景下国内许多高校都成立了食品质量与安全 专业。《食品安全学》作为该专业的一们核心课程,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坚实的食 品安全理论知识,也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实践技能,因此,我们组织了相关人员 编写这本实验指导,供同学们参考。 本实验指导由宁喜斌,丛健,张慧,窦勇,王璐华完成。 鉴于水平有限,以及时间较紧,书中的错误不可避免,希望使用者能够给予批评 指正,以便我们能够及时进行修正
编 者 2007 年 4 月 5 ※<目录> 实验一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 实验二 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 实验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实验四 PCR 技术快速检测副溶血弧菌 实验五 3M 大肠杆菌和大肠菌群快速检验 实验六 对硫磷在苹果中残留的分析方法 实验七 食品中药残的快速检测 5 ※<实验一> 实验一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 一、 实验目的 学习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本检验方法。 二、 基本原理 葡萄球菌在自然界分布极广,空气、土壤、水、饲料、食品(剩饭、糕点、牛奶、 肉品等)以及人和动物的体表粘膜等处均有存在,大部分是不致病,也有一些致 病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葡萄球菌属一个种。可引起皮肤组织炎症,还能产 生肠毒素。如果在食品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人误食了含有毒素的食品, 就会发生食物中毒,故食品中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人的健康是一种潜在危险, 检查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数量具有实际意义。 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凝固酶,使血浆凝固,多数致病菌株能产生溶血毒素, 使血琼脂平板菌落周围出现溶血环,在试管中出现溶血反应。这些是鉴定致病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重要指标。 三、 设备和材料
编 者 2007 年 4 月 5 ※<目录> 实验一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 实验二 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 实验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实验四 PCR 技术快速检测副溶血弧菌 实验五 3M 大肠杆菌和大肠菌群快速检验 实验六 对硫磷在苹果中残留的分析方法 实验七 食品中药残的快速检测 5 ※<实验一> 实验一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 一、 实验目的 学习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本检验方法。 二、 基本原理 葡萄球菌在自然界分布极广,空气、土壤、水、饲料、食品(剩饭、糕点、牛奶、 肉品等)以及人和动物的体表粘膜等处均有存在,大部分是不致病,也有一些致 病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葡萄球菌属一个种。可引起皮肤组织炎症,还能产 生肠毒素。如果在食品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人误食了含有毒素的食品, 就会发生食物中毒,故食品中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人的健康是一种潜在危险, 检查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数量具有实际意义。 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凝固酶,使血浆凝固,多数致病菌株能产生溶血毒素, 使血琼脂平板菌落周围出现溶血环,在试管中出现溶血反应。这些是鉴定致病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重要指标。 三、 设备和材料
实验器材:显微镜、恒温培养箱(37℃)、冰箱、移液管(1mL、5 mL 、10mL)、 试管(15×150mm)、锥形瓶(250mL、100mL)、培养皿、L 型涂布棒、酒精 灯、接种环、试管架、试管篓、灭菌锅、小试管(3×50mm) 实验材料:污染牛奶等。 四、 培养基和试剂 胰酪胨大豆肉汤、血琼脂平板、Baird-Prker 琼脂平板、营养肉汤、0.85%灭菌 生理盐水、兔血浆、革兰氏染色剂 五、 操作步骤 1. 检样处理: 吸取 25mL 液体样品,加入 225mL 灭菌生理盐水,置均质器中制成混悬液。 2. 增菌培养 1) 增菌及分离培养: 吸取 5mL 上述混悬液,接种于胰酪胨大豆肉汤 50mL 培养基内,置 36±1℃温箱 培养 24h,转种血平板和 Baird-Parker 平板,36±1℃培养 24h,挑取金黄色葡萄 球菌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及血浆凝固酶试验。 2) 形态观察: 本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排列是葡萄球状,无芽胞,无荚膜,致病性葡萄球菌菌 体较小,直径约为 0.5~1μm。 在肉汤中呈混浊生长,在胰酪陈大豆肉汤内有时液体澄清,菌量多时呈混浊 生长,血平板上菌落呈金黄色,也有时为白色,大而突起、圆形、不透明、表面 光滑,周围有溶血圈。在 Baird-Parker 平板上为圆形、光滑凸起、湿润、直径 为 2~3mm,颜色呈灰色到黑色,边缘为淡色,周围为一混浊带,在其外层有一 透明圈。用接种针接触菌落似有奶油树胶的硬度,偶然会遇到非脂肪溶解的类似 菌落;但无混浊带及透明圈。长期保存的冷冻或干燥食品中所分离的菌落比典型 菌落所产生的黑色较淡些,外观可能粗糙并干燥。 3) 血浆凝固酶实验 吸取 1∶4 新鲜兔血浆 0.5mL,放入小试管中,再加入培养 24h 的金黄色葡萄球 菌肉浸液肉汤培养物 0.5mL,振荡摇匀,放 36±1℃温箱内,每半小时观察一次, 观察 6h,如呈现凝固,即将试管倾斜或倒置时,呈现凝块者,被认为阳性结果。 同时以已知阳性和阴性葡萄球菌株及肉汤作为对照。 3. 直接计数方法 1) 吸取上述 1:10 混悬液,进行 5 倍递次稀释,根据样品污染情况,选择不同 浓度的稀释液 1mL,分别加入三块 Baird-Parker 平板,每个平板接种量分别为 0.3mL、0.3mL、0.4mL,然后用灭菌 L 棒涂布整个平板。如水分不多吸收,可将 平板放在 36±1℃温箱 1h,等水分蒸发后反转平皿置 36±1℃温箱培养。 2) 在三个平板上点数周围有混浊带的黑色菌落,并从中任选 1 个菌落,接种血 琼脂平板,36±1℃24h 培养后进行染色镜检、血浆凝固酶试验,步骤同增菌培养 法。 3) 菌落计数: 将三个平板中疑似金黄色葡萄球菌黑色菌落数相加,乘以血浆凝固酶阳性数,除 以 5,再乘以稀释倍数,即可求出每克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数
实验器材:显微镜、恒温培养箱(37℃)、冰箱、移液管(1mL、5 mL 、10mL)、 试管(15×150mm)、锥形瓶(250mL、100mL)、培养皿、L 型涂布棒、酒精 灯、接种环、试管架、试管篓、灭菌锅、小试管(3×50mm) 实验材料:污染牛奶等。 四、 培养基和试剂 胰酪胨大豆肉汤、血琼脂平板、Baird-Prker 琼脂平板、营养肉汤、0.85%灭菌 生理盐水、兔血浆、革兰氏染色剂 五、 操作步骤 1. 检样处理: 吸取 25mL 液体样品,加入 225mL 灭菌生理盐水,置均质器中制成混悬液。 2. 增菌培养 1) 增菌及分离培养: 吸取 5mL 上述混悬液,接种于胰酪胨大豆肉汤 50mL 培养基内,置 36±1℃温箱 培养 24h,转种血平板和 Baird-Parker 平板,36±1℃培养 24h,挑取金黄色葡萄 球菌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及血浆凝固酶试验。 2) 形态观察: 本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排列是葡萄球状,无芽胞,无荚膜,致病性葡萄球菌菌 体较小,直径约为 0.5~1μm。 在肉汤中呈混浊生长,在胰酪陈大豆肉汤内有时液体澄清,菌量多时呈混浊 生长,血平板上菌落呈金黄色,也有时为白色,大而突起、圆形、不透明、表面 光滑,周围有溶血圈。在 Baird-Parker 平板上为圆形、光滑凸起、湿润、直径 为 2~3mm,颜色呈灰色到黑色,边缘为淡色,周围为一混浊带,在其外层有一 透明圈。用接种针接触菌落似有奶油树胶的硬度,偶然会遇到非脂肪溶解的类似 菌落;但无混浊带及透明圈。长期保存的冷冻或干燥食品中所分离的菌落比典型 菌落所产生的黑色较淡些,外观可能粗糙并干燥。 3) 血浆凝固酶实验 吸取 1∶4 新鲜兔血浆 0.5mL,放入小试管中,再加入培养 24h 的金黄色葡萄球 菌肉浸液肉汤培养物 0.5mL,振荡摇匀,放 36±1℃温箱内,每半小时观察一次, 观察 6h,如呈现凝固,即将试管倾斜或倒置时,呈现凝块者,被认为阳性结果。 同时以已知阳性和阴性葡萄球菌株及肉汤作为对照。 3. 直接计数方法 1) 吸取上述 1:10 混悬液,进行 5 倍递次稀释,根据样品污染情况,选择不同 浓度的稀释液 1mL,分别加入三块 Baird-Parker 平板,每个平板接种量分别为 0.3mL、0.3mL、0.4mL,然后用灭菌 L 棒涂布整个平板。如水分不多吸收,可将 平板放在 36±1℃温箱 1h,等水分蒸发后反转平皿置 36±1℃温箱培养。 2) 在三个平板上点数周围有混浊带的黑色菌落,并从中任选 1 个菌落,接种血 琼脂平板,36±1℃24h 培养后进行染色镜检、血浆凝固酶试验,步骤同增菌培养 法。 3) 菌落计数: 将三个平板中疑似金黄色葡萄球菌黑色菌落数相加,乘以血浆凝固酶阳性数,除 以 5,再乘以稀释倍数,即可求出每克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数
六、 实验报告 1.鉴别牛奶中是否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 2.对牛奶中含有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计数。 5 ※<实验二> 实验二 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 一、 实验目的 学习食品中沙门氏菌的基本检测方法。 二、 基本原理 沙门氏菌为肠杆菌科沙门氏菌属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人畜共患的肠道病 原菌,常引起伤寒、肠炎、肠热症和食物中毒,危害人类健康。沙门氏菌可通过 人类、畜、禽的粪便或带菌者直接或间接污染药品,生产环境及生产的各个环节, 特别是以动物、脏器为原料的食品污染机率较高。受到污染的食品,不仅直接影 响食用者的安全,并可造成沙门氏菌的传播和流行。故对某些食品必须检查沙门 氏菌。 食品中污染的沙门氏菌常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损伤而处于濒死状态,故检验时 须先在无选择性的增菌液中使其复苏,然后再进行选择性增菌。沙门氏菌在各种 选择性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不同,这可以作为辨别沙门氏菌的一个简单方法,在 实际工作中,我们还要配合生化实验以及血清学实验来作准确的鉴定。 三、 设备和材料 实验器材:恒温培养箱(37℃、42℃)、显微镜、广口瓶(500mL)、移液管(10mL)、 锥形瓶(250mL)、培养皿、酒精灯、试管架、试管篓、灭菌锅 实验材料:污染牛奶等、沙门氏菌株 四、 培养基和试剂 缓冲蛋白胨水、氯化镁孔雀绿增菌液、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亚硫酸铋琼脂、 DHL 琼脂、HE 琼脂、WS 琼脂、SS 琼脂 五、 操作步骤 1. 前增菌和增菌: 吸取检样 25mL,加在装有 225mL 缓冲蛋白胨水的 500mL 广口瓶内,于 37℃培 养 4h,移取 10mL,转种于 100mL 氯化镁孔雀绿增菌液内,于 42℃培养 18~24h。 同时,另取 10mL,转种于 100mL 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内,于 37℃培养 18~ 24h。 2. 分离 取增菌液 1 环,划线接种于一个亚硫酸铋琼脂平板和一个 DHL 琼脂平板、HE 琼 脂平板、WS 和 SS 琼脂平板。两种增菌液可同时划线接种在同一个平板上。于
六、 实验报告 1.鉴别牛奶中是否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 2.对牛奶中含有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计数。 5 ※<实验二> 实验二 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 一、 实验目的 学习食品中沙门氏菌的基本检测方法。 二、 基本原理 沙门氏菌为肠杆菌科沙门氏菌属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人畜共患的肠道病 原菌,常引起伤寒、肠炎、肠热症和食物中毒,危害人类健康。沙门氏菌可通过 人类、畜、禽的粪便或带菌者直接或间接污染药品,生产环境及生产的各个环节, 特别是以动物、脏器为原料的食品污染机率较高。受到污染的食品,不仅直接影 响食用者的安全,并可造成沙门氏菌的传播和流行。故对某些食品必须检查沙门 氏菌。 食品中污染的沙门氏菌常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损伤而处于濒死状态,故检验时 须先在无选择性的增菌液中使其复苏,然后再进行选择性增菌。沙门氏菌在各种 选择性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不同,这可以作为辨别沙门氏菌的一个简单方法,在 实际工作中,我们还要配合生化实验以及血清学实验来作准确的鉴定。 三、 设备和材料 实验器材:恒温培养箱(37℃、42℃)、显微镜、广口瓶(500mL)、移液管(10mL)、 锥形瓶(250mL)、培养皿、酒精灯、试管架、试管篓、灭菌锅 实验材料:污染牛奶等、沙门氏菌株 四、 培养基和试剂 缓冲蛋白胨水、氯化镁孔雀绿增菌液、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亚硫酸铋琼脂、 DHL 琼脂、HE 琼脂、WS 琼脂、SS 琼脂 五、 操作步骤 1. 前增菌和增菌: 吸取检样 25mL,加在装有 225mL 缓冲蛋白胨水的 500mL 广口瓶内,于 37℃培 养 4h,移取 10mL,转种于 100mL 氯化镁孔雀绿增菌液内,于 42℃培养 18~24h。 同时,另取 10mL,转种于 100mL 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内,于 37℃培养 18~ 24h。 2. 分离 取增菌液 1 环,划线接种于一个亚硫酸铋琼脂平板和一个 DHL 琼脂平板、HE 琼 脂平板、WS 和 SS 琼脂平板。两种增菌液可同时划线接种在同一个平板上。于
36±1℃分别培养 18~24h(亚硫酸铋琼脂、DHL、HE、WS、SS) 或 40~48h(BS), 观察各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沙门氏菌Ⅰ、Ⅱ、Ⅳ、Ⅴ、Ⅵ和沙门氏菌Ⅲ在各个 平板上的菌落特征见表 1。 表 1 沙门氏菌属各群在各种选择性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选择性琼脂平板 沙门氏菌Ⅰ、Ⅱ、Ⅳ、Ⅴ、Ⅵ 沙门氏菌Ⅲ(即亚利 桑那菌) 亚硫酸铋琼脂 产硫化氢菌落为黑色有金属光 泽、棕褐色或灰色,菌落周围 培养基可呈黑色或棕色;有些 菌株不产生硫化氢,形成灰绿 色的菌落,周围培养基不变 黑色有金属光泽 DHL 琼脂 无色半透明,产硫化氢菌落中 心带黑色或几乎全黑色 乳糖迟缓阳性或阴 性的菌株与沙门氏 菌Ⅰ、Ⅱ、Ⅳ、Ⅴ、 Ⅵ相同;乳糖阳性的 菌株为粉红色,中心 带黑色 HE 琼脂 WS 琼脂 蓝绿色或蓝色,多数菌株产硫 化氢,菌落中心黑色或几乎全 黑色 乳糖阳性的菌株为 黄色,中心黑色或几 乎全黑色;乳糖迟缓 阳性或阴性的菌株 为蓝绿色或蓝色,中 心黑色或几乎全黑 色 SS 琼脂 无色半透明,产硫化氢菌株有 的菌落中心带黑色,但不如以 上培养基明显 乳糖迟缓阳性或阴 性的菌株,与沙门氏 菌Ⅰ、Ⅱ、Ⅳ、Ⅴ、 Ⅵ相同;乳糖阳性的 菌株为粉红色,中心 黑色,但中心无黑色 形成时与大肠艾希 氏菌不能区分 六、 实验报告 1. 辨别牛奶污染菌株是否为沙门氏菌株。 2. 辨别污染牛奶的沙门氏菌株的属群。 5 ※<实验三>
36±1℃分别培养 18~24h(亚硫酸铋琼脂、DHL、HE、WS、SS) 或 40~48h(BS), 观察各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沙门氏菌Ⅰ、Ⅱ、Ⅳ、Ⅴ、Ⅵ和沙门氏菌Ⅲ在各个 平板上的菌落特征见表 1。 表 1 沙门氏菌属各群在各种选择性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选择性琼脂平板 沙门氏菌Ⅰ、Ⅱ、Ⅳ、Ⅴ、Ⅵ 沙门氏菌Ⅲ(即亚利 桑那菌) 亚硫酸铋琼脂 产硫化氢菌落为黑色有金属光 泽、棕褐色或灰色,菌落周围 培养基可呈黑色或棕色;有些 菌株不产生硫化氢,形成灰绿 色的菌落,周围培养基不变 黑色有金属光泽 DHL 琼脂 无色半透明,产硫化氢菌落中 心带黑色或几乎全黑色 乳糖迟缓阳性或阴 性的菌株与沙门氏 菌Ⅰ、Ⅱ、Ⅳ、Ⅴ、 Ⅵ相同;乳糖阳性的 菌株为粉红色,中心 带黑色 HE 琼脂 WS 琼脂 蓝绿色或蓝色,多数菌株产硫 化氢,菌落中心黑色或几乎全 黑色 乳糖阳性的菌株为 黄色,中心黑色或几 乎全黑色;乳糖迟缓 阳性或阴性的菌株 为蓝绿色或蓝色,中 心黑色或几乎全黑 色 SS 琼脂 无色半透明,产硫化氢菌株有 的菌落中心带黑色,但不如以 上培养基明显 乳糖迟缓阳性或阴 性的菌株,与沙门氏 菌Ⅰ、Ⅱ、Ⅳ、Ⅴ、 Ⅵ相同;乳糖阳性的 菌株为粉红色,中心 黑色,但中心无黑色 形成时与大肠艾希 氏菌不能区分 六、 实验报告 1. 辨别牛奶污染菌株是否为沙门氏菌株。 2. 辨别污染牛奶的沙门氏菌株的属群。 5 ※<实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