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半临床半院藏案讲满 本期肾损害及出血症状达高峰。是本病最凶险的阶段。 结合病程变化 复习定义:少尿:<400mlVd(25mlh) 意图讲解 无尿:<50-100ml/d 本期的标志:血压回升,尿量锐减,血液稀释。 突出表现为“三高”症状:高血钾、高血容量、高氨质血症。 表现: ①尿量锐减,甚至无尿; ②小便内可有白色或淡红色膜状物或絮状物:(坏死组织、炎细胞和蛋白) ③高血容量综合征:脉宏大,颈静脉怒张,进行性高血压、血液稀释、脑水肿 浮肿等: ④出血加重,可有内脏出血、腔道大出血: ⑤氨质血症、水电解质紊乱(高血钾、低钠、低钙血症) ⑥易并发感染 (四)多尿期:多数1一2周,少数仅1~2天或长达数月。 多尿原理:肾脏组织逐渐恢复,肾小球滤过率(GF)增加,但肾小管重吸收 功能尚未完全恢复。 一般起于病程第9一14天。 结合体温变化 图讲解 标志:移行期:尿量自<400m/d2000ml/d 多尿早期:>2000mVd 提问 多尿期:>3000ml/d。数天之内可达3000~10000mld以上。 本期水电素乱达高峰:软弱无力,脱水、低钾、低钠,甚至出现第二次休克, 也易并发感染,甚至出现感染性休克。 如果尿量回升到500~1000ml/即停滞,提示肾损去严重,预后较差。 (五)恢复期:1~3个月 标志:尿量恢复到2000mlVd以下。 此期上述各型症状逐渐恢复好转,体力恢复。 看到此期,等于看到了黎明的曙光。但在恢复期仍要注意防止继发感染,否则 有可能病情反复。 小结: 强调预防感染 以上讲了典型的五期经过,但临床病例多种多样,教材中将典型病例又分了四 各型:轻型、中型、重型和危重型,大家可以参考,不作详细讲述。 一般而言,野鼠型表现较典型,病情较重:家鼠型不典型,较轻。 制表时间:2009年8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9 年 8 月 6 本期肾损害及出血症状达高峰。是本病最凶险的阶段。 复习定义:少尿:<400 ml/d(25ml/h) 无尿:<50~100ml/d 本期的标志:血压回升,尿量锐减,血液稀释。 突出表现为“三高”症状:高血钾、高血容量、高氮质血症。 表现: ①尿量锐减,甚至无尿; ②小便内可有白色或淡红色膜状物或絮状物;(坏死组织、炎细胞和蛋白) ③高血容量综合征:脉宏大,颈静脉怒张,进行性高血压、血液稀释、脑水肿、 浮肿等; ④出血加重,可有内脏出血、腔道大出血; ⑤氮质血症、水电解质紊乱(高血钾、低钠、低钙血症) ⑥易并发感染。 (四)多尿期:多数 1~2 周,少数仅 1~2 天或长达数月。 多尿原理:肾脏组织逐渐恢复,肾小球滤过率(GRF)增加,但肾小管重吸收 功能尚未完全恢复。 一般起于病程第 9~14 天。 标志:移行期:尿量自<400 ml/d→2000 ml/d 多尿早期:>2000 ml/d 多尿期:>3000 ml/d。数天之内可达 3000~10000 ml/d 以上。 本期水电紊乱达高峰:软弱无力,脱水、低钾、低钠,甚至出现第二次休克, 也易并发感染,甚至出现感染性休克。 如果尿量回升到 500~1000 ml/d 即停滞,提示肾损害严重,预后较差。 (五)恢复期:1~3 个月 标志:尿量恢复到 2000 ml/d 以下。 此期上述各型症状逐渐恢复好转,体力恢复。 看到此期,等于看到了黎明的曙光。但在恢复期仍要注意防止继发感染,否则 有可能病情反复。 小结: 以上讲了典型的五期经过,但临床病例多种多样,教材中将典型病例又分了四 各型:轻型、中型、重型和危重型,大家可以参考,不作详细讲述。 一般而言,野鼠型表现较典型,病情较重;家鼠型不典型,较轻。 结 合 病 程 变 化 示意图讲解 提问 结 合 体 温 变 化 图讲解 提问 强调预防感染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半蕊藏来讲满 在此讲述一个概念:所谓“三期重叠”:指前三期同时出现,往往提示病情危 重,预后凶险。 (六)实验室检查 1.血像: 早期WBC增高,一般达15~30×10L,少数出现类白血病反应(50~200× 0L)。这一点与一般病毒性感染病有所不同。 早期外周血中型粒细胞可略高,第二期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出现异常淋巴细胞有早期诊断意义:第一病日即可出现,一般10~20%,部分 可>30%。 (例1:继续上一个急腹症的例子;例2:近日收治一不典型HFS 病人,来自奉贤,发热仅1天,有数小时一过性休克、少尿,尿蛋白+++,早期 异淋照片 临床诊新就靠异淋) 2尿常规: 蛋白尿:多出现在第二病日,一日之内尿蛋白迅速增加,少尿期还可出现膜状 物和絮状物。有明显的早期诊断意义。 如果尿蛋白持续少于十十,本病的诊断应打个问号。 3.凝血功能检查:如PT、束臂试验等 (七)预后 病死率一般在10%左右。 常见死因:休克、肺水肿、心衰、尿毒症、腔道大出血及继发感染等。 50%左右的死亡病例死于少尿期。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诊断: 教材上比较鉴明扼要,主要临床诊断依据是: 10 min ①流行病学资料:问病史时应重视询问鼠类接触史(居住环境), ②典型的三主征:发热、中毒症状:充血、出血、外渗体征:肾脏受损表现 ③典型的五期经过。 较典型病例一般诊断不难确立。不典型的病人应根据病原学或免疫学检查结 果。 (二)实验室诊断 1.特异性抗体检测 1gM(常用快速荧光法):阳性(C1:20)有早期诊断意义 表时间:2009年8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9 年 8 月 7 在此讲述一个概念:所谓“三期重叠”:指前三期同时出现,往往提示病情危 重,预后凶险。 (六)实验室检查 1. 血像: 早期 WBC 增高,一般达 15~30×109 /L,少数出现类白血病反应(50~200× 109 /L)。这一点与一般病毒性感染病有所不同。 早期外周血中型粒细胞可略高,第二期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出现异常淋巴细胞有早期诊断意义:第一病日即可出现,一般 10~20%,部分 可>30%。 (例 1:继续上一个急腹症的例子;例 2:近日收治一不典型 HFRS 病人,来自奉贤,发热仅 1 天,有数小时一过性休克、少尿,尿蛋白+++,早期 临床诊断就靠异淋) 2. 尿常规: 蛋白尿:多出现在第二病日,一日之内尿蛋白迅速增加,少尿期还可出现膜状 物和絮状物。有明显的早期诊断意义。 如果尿蛋白持续少于++,本病的诊断应打个问号。 3. 凝血功能检查:如 PT、束臂试验等 (七)预后 病死率一般在 10%左右。 常见死因:休克、肺水肿、心衰、尿毒症、腔道大出血及继发感染等。 50%左右的死亡病例死于少尿期。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诊断: 教材上比较鉴明扼要,主要临床诊断依据是: ①流行病学资料:问病史时应重视询问鼠类接触史(居住环境)。 ②典型的三主征:发热、中毒症状;充血、出血、外渗体征;肾脏受损表现。 ③典型的五期经过。 较典型病例一般诊断不难确立。不典型的病人应根据病原学或免疫学检查结 果。 (二)实验室诊断: 1. 特异性抗体检测 IgM(常用快速荧光法):阳性(>1∶20)有早期诊断意义 异淋照片 10 min
重庆医科大半临床半院藏案讲满 1gG:早期一恢复期效价升高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 2.病毒分离尚未普及。可用PCR法检测血清中病毒的RNA。 (三)鉴别诊断 教材上所写的鉴别诊断内容,要求大家自学。 此处补充强调一个尚未被广泛认识的疾病,目前在所有的教材上均为提到,但 在我们临床工作中已遇到5例,应加以认识: 简介: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oxic shock syndrome,TSS) TSS的病原体可分为金葡菌和A族溶血性链球菌两类,其中由金葡菌引起的 ISS与HFRS比较相似。 (呼应前面的例子,点明就是金葡菌TSS) 发病机理:0年代末在美国首先报道,主要以女性为主,与使用月经栓有关 工艺改进后,目前男女发病率相近。我科五例病人全为男性。金葡菌在局部感染, 产生的TSS下1吸收入血后引起中毒性休克等表现。 常见表现有:发热、全身或局部弥漫性潮红(可有结膜充血)、休克、多脏器 损害等于HFRS极为相似的表现。主要鉴别点有: ①往往类似三期重叠,但轻于HFRS:(分期不典型) ②尿蛋白多不超过十十: ③少尿为中毒性休克所继发,扩容后易纠正:(举例:无尿17小时,补液后数 小时即纠正) ④恢复期(1~2周)有类似猩红热样累及手掌、足底的全层厚手套样脱皮: ⑤预后较好: ⑥汉坦病毒免疫学检查(一),如能查TSST则可阳性。 七、治疗 本病尚无特效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 20 min 在治疗上应强调有战略性眼光:针对各期的病理生理特点,进行对症治疗。各 期在处理上要前后呼应,对各期特点把握好坏,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败。这也是要 求大家熟记五期经过的原因。 治疗原则:“三早一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地治疗,减少搬运。 救治重点:把好“四关”,休克关、肾功能衰竭关、出血关、继发感染关。 总结一个口诀: 退热注意防休克: 休克少尿防出血: 少尿期间防“三高” 制表时间:2009年8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9 年 8 月 8 IgG:早期~恢复期效价升高 4 倍以上有诊断意义。 2. 病毒分离尚未普及。可用 PCR 法检测血清中病毒的 RNA。 (三)鉴别诊断 教材上所写的鉴别诊断内容,要求大家自学。 此处补充强调一个尚未被广泛认识的疾病,目前在所有的教材上均为提到,但 在我们临床工作中已遇到 5 例,应加以认识: 简介: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oxic shock syndrome ,TSS) TSS 的病原体可分为金葡菌和 A 族溶血性链球菌两类,其中由金葡菌引起的 TSS 与 HFRS 比较相似。 (呼应前面的例子,点明就是金葡菌 TSS) 发病机理:70 年代末在美国首先报道,主要以女性为主,与使用月经栓有关, 工艺改进后,目前男女发病率相近。我科五例病人全为男性。金葡菌在局部感染, 产生的 TSST-1 吸收入血后引起中毒性休克等表现。 常见表现有:发热、全身或局部弥漫性潮红(可有结膜充血)、休克、多脏器 损害等于 HFRS 极为相似的表现。主要鉴别点有: ①往往类似三期重叠,但轻于 HFRS;(分期不典型) ②尿蛋白多不超过++; ③少尿为中毒性休克所继发,扩容后易纠正;(举例:无尿 17 小时,补液后数 小时即纠正) ④恢复期(1~2 周)有类似猩红热样累及手掌、足底的全层厚手套样脱皮; ⑤预后较好; ⑥汉坦病毒免疫学检查(—),如能查 TSST 则可阳性。 七、治疗 本病尚无特效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 在治疗上应强调有战略性眼光:针对各期的病理生理特点,进行对症治疗。各 期在处理上要前后呼应,对各期特点把握好坏,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败。这也是要 求大家熟记五期经过的原因。 治疗原则:“三早一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地治疗,减少搬运。 救治重点:把好“四关”,休克关、肾功能衰竭关、出血关、继发感染关。 总结一个口诀: 退热注意防休克; 休克少尿防出血; 少尿期间防“三高”; 20 min
夏庆医科大半脑床半院载案讲满 多尿注意补水电: 整个病程防感染: “三早一就”莫延迟。 (以下结合此口诀讲解) (一)发热期的治疗 本期以防休克为重点。 强调:①减少搬运和颠簸(促使血压下降):②禁用发汗退热药:如消炎痛、 阿司匹林等(减少有效循环量,促发和加重休克)。 举反面事例加 1。一般疗法:严格卧床,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物理降温。 深印象 2.补液和到纠正酸战平衡紊乱: 发热早期以口服补液为主,每日尿量加1000ml计,如高热、出汗多,可加至 1500ml。不足者可静脉补液,以平衡盐为主,后期适当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或甘露 醇扩容。注意纠正酸中毒。 3.免疫调节治疗:早期应用(72h内)糖皮质激素可能改善病情及预后,疗程3天 左右,不宜过长,否则易上难下,诱发感染。 也可用环磷酰胺、胸腺素等。 4.抗病毒治疗:早期应用病毒唑、干扰素等可能有效,疗程3~4天。 在病程的前4天内还可有恢复期高效价血清、血浆或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5,抗-DIC疗法(抗凝疗法):本病的高凝状态多发生于发热晚期、休克期至少尿初 期。晚期出现已为低凝和纤溶亢进阶段。 在发热晚期应检测凝血功能,如为高凝状态,可应用小剂量肝素或丹参注射液等 对减轻少尿和出血有所帮助。 (二)低血压休克期治疗 救治重点是抗休克,防止少尿和出血。 1.补充容量:以早期、快速、适量为原则,先快后慢,先晶后胶,晶三胶一。强 调补为胶体液(失血浆性休克)。 有低血压倾向:1000-2000ml/d 低血压者:2000~3000m/d 休克者:>3000~4000ml/d 强调:本期血液浓缩,不宜用全血 2.纠正酸中毒: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用量。 3.血管活性药物:经以上处理,血压仍不稳定,可选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 阿拉明、山莨菪碱(6542)等。同时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增加升压效果。 4.强心药物:如血容量基本补足,心率>140min,可考虑用西地兰等强心药。 5.利尿剂:有少尿者,可静推速尿等快速利尿剂(必要时可加用甘露醇),维持尿 制表时间:2009年8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9 年 8 月 9 多尿注意补水电; 整个病程防感染; “三早一就”莫延迟。 (以下结合此口诀讲解) (一)发热期的治疗 本期以防休克为重点。 强调:①减少搬运和颠簸(促使血压下降);②禁用发汗退热药:如消炎痛、 阿司匹林等(减少有效循环量,促发和加重休克)。 1. 一般疗法:严格卧床,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物理降温。 2. 补液和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发热早期以口服补液为主,每日尿量加 1000 ml 计,如高热、出汗多,可加至 1500 ml。不足者可静脉补液,以平衡盐为主,后期适当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或甘露 醇扩容。注意纠正酸中毒。 3. 免疫调节治疗:早期应用(72h 内)糖皮质激素可能改善病情及预后,疗程 3 天 左右,不宜过长,否则易上难下,诱发感染。 也可试用环磷酰胺、胸腺素等。 4.抗病毒治疗:早期应用病毒唑、干扰素等可能有效,疗程 3~4 天。 在病程的前 4 天内还可有恢复期高效价血清、血浆或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5.抗-DIC 疗法(抗凝疗法):本病的高凝状态多发生于发热晚期、休克期至少尿初 期。晚期出现已为低凝和纤溶亢进阶段。 在发热晚期应检测凝血功能,如为高凝状态,可应用小剂量肝素或丹参注射液等, 对减轻少尿和出血有所帮助。 (二)低血压休克期治疗 救治重点是抗休克,防止少尿和出血。 1. 补充血容量:以早期、快速、适量为原则,先快后慢,先晶后胶,晶三胶一。强 调补充胶体液(失血浆性休克)。 有低血压倾向:1000~2000 ml/d 低血压者:2000~3000 ml/d 休克者:>3000~4000 ml/d 强调:本期血液浓缩,不宜用全血 2. 纠正酸中毒: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用量。 3. 血管活性药物:经以上处理,血压仍不稳定,可选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 阿拉明、山莨菪碱(654-2)等。同时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增加升压效果。 4. 强心药物:如血容量基本补足,心率>140/min,可考虑用西地兰等强心药。 5. 利尿剂:有少尿者,可静推速尿等快速利尿剂(必要时可加用甘露醇),维持尿 举 反 面 事 例 加 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