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第四节元素周期表 第三节多电子原子结构 第二节氢原子结构 第一节微观粒子的特征 周期律 第八章原子结构和元素
第八章原子结构和元素 周期律 第一节微观粒子的特征 第二节氢原子结构 第三节多电子原子结构 第四节元素周期表 第五节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第一节 微观粒子的特征 一、氢原子光谱和Bohr理论 二、电子的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原理
第一节 微观粒子的特征 一、氢原子光谱和 Bohr 理论 二、电子的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原理
、 氢原子光谱和Bohr理论 19世纪,物理学家Cr00kS等人在研究稀薄 气体放电现象时发现了电子。1897年,Thomson 测定出电子的荷质比(e/m)为1.76×1011Ckg1 实验表明,电子的荷质比是一个常数,它与电极 材料或放电管中气体的性质无关。 1909年,Millikan通过油滴实验测得电子的 电荷为1.6×1019C。根据电子的荷质比,求得电 子的质量为9.11×10-31kg。后来,科学家们还采 用了紫外光照射物质、加热金属丝、放射性元素 放出B射线等方法产生电子。测定结果表明,各 种来源的电子的电荷和质量均相同,电子普遍存 在于原子之中
一、氢原子光谱和 Bohr 理论 19世纪,物理学家 Crookes 等人在研究稀薄 气体放电现象时发现了电子。1897年, 测定出电子的荷质比(e/me)为 1.76×1011 C·kg-1 。 实验表明,电子的荷质比是一个常数,它与电极 材料或放电管中气体的性质无关。 1909 年,Millikan 通过油滴实验测得电子的 电荷为1.6×10-19C。根据电子的荷质比,求得电 子的质量为9.11×10-31kg。后来,科学家们还采 用了紫外光照射物质、加热金属丝、放射性元素 放出β射线等方法产生电子。测定结果表明,各 种来源的电子的电荷和质量均相同,电子普遍存 在于原子之中。 Thomson
原子是电中性的,原子中除了带负电的电子 外,必然还有带正电的部分。电子和正电部分在 小小的原子空间中是如何分布的? l911年,Rutherford.用一束高速运动的u粒 子(He2+)流轰击一块10-610-7m厚的金箔。 发现绝大多数的α粒子几乎不受阻拦地直线通过, 约万分之一的仪粒子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极个 别的α粒子甚至被反弹回来
原子是电中性的,原子中除了带负电的电子 外,必然还有带正电的部分。电子和正电部分在 小小的原子空间中是如何分布的? 1911年,Rutherford用一束高速运动的α粒 子(He2+)流轰击一块10-6~10-7 m 厚的金箔。 发现绝大多数的α粒子几乎不受阻拦地直线通过, 约万分之一的α粒子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极个 别的α粒子甚至被反弹回来
Rutherford在u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 出了行星式原子轨道模型。他认为:原子像一个 行星系,其中心有一个体积很小却几乎集中了原 子全部质量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而带负电荷的 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高速运动,就像行星围绕着 太阳运动一样
Rutherford 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 出了行星式原子轨道模型。他认为:原子像一个 行星系,其中心有一个体积很小却几乎集中了原 子全部质量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而带负电荷的 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高速运动,就像行星围绕着 太阳运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