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氢原子光谱 人们肉眼能观察到的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 400~760nm。当一束白光通过石英棱镜时,形 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等没有明显分 界线的彩色带状光谱,这种带状光谱称为连续 光谱
(一)氢原子光谱 人们肉眼能观察到的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 400~760nm。当一束白光通过石英棱镜时,形 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等没有明显分 界线的彩色带状光谱,这种带状光谱称为连续 光谱
气态原子被火花、电弧或其他方法激发产生 的光,经棱镜分光后,得到不连续的线状光谱, 这种线状光谱称为原子光谱。 氢原子光谱是最简单的原子光谱。在抽成真 空的光电管中充入稀薄纯氢气,并通过高压放电, 所放出的光经棱镜分光后形成按波长次序排列的 不连续的线状光谱。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有4 条比较明显的谱线,分别用H,HB,Hy,H表 示
气态原子被火花、电弧或其他方法激发产生 的光,经棱镜分光后,得到不连续的线状光谱, 这种线状光谱称为原子光谱。 氢原子光谱是最简单的原子光谱。在抽成真 空的光电管中充入稀薄纯氢气,并通过高压放电 所放出的光经棱镜分光后形成按波长次序排列的 不连续的线状光谱。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有 条比较明显的谱线,分别用 Hα,Hβ,Hγ,Hδ表 示。 , 4
氢原子光谱及实验示意图 相 410.2nm434.1nm 486.1nm 656.3nm 紫蓝绿
氢原子光谱及实验示意图
1913年,瑞典物理学家Rudberg总结出适用 氢原子光谱的谱线频率的通式: O=R 1n2 在某一瞬间一个氢原子只能产生一条谱线, 实验中之所以能同时观察到全部谱线,是由于很 多个氢原子受到激发,跃迁到高能级后又返回低 能级的结果
1913年,瑞典物理学家 Rudberg 总结出适用 氢原子光谱的谱线频率的通式: 在某一瞬间一个氢原子只能产生一条谱线, 实验中之所以能同时观察到全部谱线,是由于很 多个氢原子受到激发,跃迁到高能级后又返回低 能级的结果。 2 2 1 2 1 1 R ( ) n n = −
(二)Bohr理论 1913年,丹麦青年物理学家Bohr提出了 新的原子结构模型。其要点如下: (1)电子只能在某些特定的圆形轨道上绕 核运动,在这些轨道上运动的电子既不放出能 量,也不吸收能量。 (2)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其能量是 不同的。在离核越远的轨道上,能量越高;在 离核越近的轨道上,能量越低。轨道的这些不 同的能量状态称为能级,其中能量最低的状态 称为基态,其余能量高于基态的状态称为激发 态。原子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氢原子轨道 的能量为: E,3.6
(二)Bohr 理论 1913 年,丹麦青年物理学家 Bohr 提出了 新的原子结构模型。其要点如下: (1)电子只能在某些特定的圆形轨道上绕 核运动,在这些轨道上运动的电子既不放出能 量,也不吸收能量。 (2)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其能量是 不同的。在离核越远的轨道上,能量越高;在 离核越近的轨道上,能量越低。轨道的这些不 同的能量状态称为能级,其中能量最低的状态 称为基态,其余能量高于基态的状态称为激发 态。原子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氢原子轨道 的能量为: 2 13.6 E n eV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