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理论力学 Theoretical Mechanics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课程/必修课 适用专业:工程管理专业 课程学时:54学时 课程学分:2.5学分 修读学期:第2学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二、课程目标 (一)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课程目标1:掌握作用于物体上的力系的筒化理论及力系平衡条件掌握描述点 的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自然法:熟练地求解与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有关的问题。 熟悉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能熟练地求解与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以及刚体内 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有关的问题。了解角速度、角加速度的矢量表示法。掌握运动合 成和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支撑毕业要求12】 课程目标2:掌握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与受力关系的方法。掌握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了解运动微分方程对两类较筒单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能清楚理解和熟练计算动力学 中各基本物理量;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能运用这些定理求解有关的动力学问题。熟 练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支撑半业要求2.1】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表1深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支绿的率业要求 支撑的毕业要指标成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 课程目标1 2掌工程科学、管理学、经济、法律、信息等 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 识用于解决复杂工柱问题。 决复杂工程问题所窝的基出知识和应用能力。 课程日标2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 2.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 -1
——1——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理论力学 Theoretical Mechanics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课程/必修课 适用专业:工程管理专业 课程学时:54学时 课程学分:2.5学分 修读学期:第2学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二、课程目标 (一)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课程目标 1:掌握作用于物体上的力系的简化理论及力系平衡条件;掌握描述点 的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自然法;熟练地求解与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有关的问题。 熟悉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能熟练地求解与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以及刚体内 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有关的问题。了解角速度、角加速度的矢量表示法。掌握运动合 成和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支撑毕业要求 1.2】 课程目标 2:掌握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与受力关系的方法。掌握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了解运动微分方程对两类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能清楚理解和熟练计算动力学 中各基本物理量;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能运用这些定理求解有关的动力学问题。熟 练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支撑毕业要求 2.1】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表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支撑的毕业要求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 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 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1.2 掌握工程科学、管理学、经济、法律、信息等解 决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课程目标 2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 2.1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
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理,识别与归纳复杂工程问题, 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 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柱 题,以获得有效钻论。 三、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表2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内客 教学方法 学时安排 赌论 讲投法 课程目标1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休的变力分析 讲投法 课程目标2 2 第二章平面力系 讲授法 课在目标1、2 6 第三章空问力系 讲授法 谋柱目标1、2 6 第四拿摩擦 讲校法 课程目标2 6 第五辛点的运功学 讲检法 谋往目标1、2 9 第六章刚依的简单运动 讲投法 课程目标1、2 6 第七章点的合成运动 讲悦法 谋程目标1、2 6 第八章刚体的平面运动 讲校法 课粒日标1、2 6 第九章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讲授法 课往目桥1、2 3 第十章动量定理 讲授法 课程目标1、2 3 合计 54学时 (二)具体内容 绪论 【学习目标】 1.了解《理论力学》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2.了解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3.掌握杆件结构的分类和荷载的分类。 【学习内容】 1.结构的计算筒图及筒化要点: 2.杆件结构的分类 3.荷载的分类。 -2
——2—— 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 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 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 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理,识别与归纳复杂工程问题。 三、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表2 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支撑的课程目标 学时安排 绪论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 1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讲授法 课程目标 2 2 第二章 平面力系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2 6 第三章 空间力系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2 6 第四章 摩擦 讲授法 课程目标 2 6 第五章 点的运动学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2 9 第六章 刚体的简单运动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2 6 第七章 点的合成运动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2 6 第八章 刚体的平面运动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2 6 第九章 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2 3 第十章 动量定理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2 3 合计 54 学时 (二)具体内容 绪 论 【学习目标】 1.了解《理论力学》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2.了解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3.掌握杆件结构的分类和荷载的分类。 【学习内容】 1.结构的计算简图及简化要点; 2.杆件结构的分类; 3.荷载的分类
【学习重点】 1.结构计算简图。 【学习难点】 1.结构计算简图。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学习目标】 1掌握静力学五条公理,两条推理,了解工程中常见的约束类型: 2.了解工程中常见约束力的分析,了解力学模型与力学建模的概念。 【学习内容】 1静力学公理: 2.约束和约束力: 3.工程中常见约束的分析及类型: 4.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5力学模型与力学筒图 【学习重点】 1.工程中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画受力图: 2根据约束力性质画约束力。 【学习难点】 1.工程中约束的画法: 2工程中约束力的性质。 第二章平面力系 【学习目标】 1了解平面汇交力系的目的,判定静力体系是否几何可变,从而决定其能否用作 结构; 2掌握力、刚体和平衡的概念,静力学公理,二力构件,三力平衡定理;约束和 约束力;分离体,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学习内容】 1平面汇交力系;
——3—— 【学习重点】 1.结构计算简图。 【学习难点】 1.结构计算简图。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学习目标】 1.掌握静力学五条公理,两条推理,了解工程中常见的约束类型; 2.了解工程中常见约束力的分析,了解力学模型与力学建模的概念。 【学习内容】 1.静力学公理; 2.约束和约束力; 3.工程中常见约束的分析及类型; 4.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5.力学模型与力学简图。 【学习重点】 1.工程中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画受力图; 2.根据约束力性质画约束力。 【学习难点】 1.工程中约束的画法; 2.工程中约束力的性质。 第二章 平面力系 【学习目标】 1.了解平面汇交力系的目的,判定静力体系是否几何可变,从而决定其能否用作 结构; 2.掌握力、刚体和平衡的概念,静力学公理,二力构件,三力平衡定理;约束和 约束力;分离体,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学习内容】 1.平面汇交力系;
2.平面力对点之矩、平面力偶: 3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 4.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5.平面筒单桁架的内力计算。 【学习重点】 1.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 2.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学习难点】 1平面汇交力系: 2.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第三章空间力系 【学习目标】 1.掌握力在空间轴上的投影,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矩,空间力偶: 2.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了解空间任意力系简化的各种结果。 【学习内容】 1空问汇交力系: 2力对点之矩和力对轴之矩: 3空问任意力系的筒化、空间力偶: 4.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5物体的重心。 【学习重点】 1.空问任意力系的筒化 2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学习难点】 1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矩之间的关系 2空问任意力系的筒化。 第四章摩擦 【学习目标】 1.掌握有摩擦时物体和物体系统的平衡 4
——4—— 2.平面力对点之矩、平面力偶; 3.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 4.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5.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 【学习重点】 1.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 2.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学习难点】 1.平面汇交力系; 2.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第三章 空间力系 【学习目标】 1.掌握力在空间轴上的投影,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矩,空间力偶; 2.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了解空间任意力系简化的各种结果。 【学习内容】 1.空间汇交力系; 2.力对点之矩和力对轴之矩; 3.空间任意力系的简化、空间力偶; 4.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5.物体的重心。 【学习重点】 1.空间任意力系的简化; 2.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学习难点】 1.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矩之间的关系; 2.空间任意力系的简化。 第四章 摩 擦 【学习目标】 1.掌握有摩擦时物体和物体系统的平衡;
2了解滑动摩擦定律,摩擦系数和摩擦角,自锁现象 3.掌握平衡的临界状态和平衡范围:滚动摩擦力偶一般介绍。 【学习内容】 1静滑动摩擦力及最大静滑动摩擦力: 2.动滑动摩擦力,摩擦角和自锁现象: 3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滚动摩阻的概念: 4.工程中常见约束的分析及类型。 【学习重点】 1滑动摩擦力,摩擦定律: 2摩擦角,自锁现象: 3.求解平衡问题。 【学习难点】 L.考虑摩擦时平衡问题的解法: 2静滑动摩擦和动滑动摩擦的性质。 第五章点的运动学 【学习目标】 1掌握确定点的运动的基本方法:失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 2掌握运动方程和轨迹方程,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形式,切向加速度和法向 加速度: 3.了解通过几何关系列写点的运动方程,速度和加速度公式。 【学习内容】 1.失量法 2直角坐标法: 3.自然法。 【学习重点】 1速度、加速度定义与公式: 2.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3.求解运动方程和轨迹方程。 【学习难点】
——5—— 2.了解滑动摩擦定律,摩擦系数和摩擦角,自锁现象; 3.掌握平衡的临界状态和平衡范围;滚动摩擦力偶一般介绍。 【学习内容】 1.静滑动摩擦力及最大静滑动摩擦力; 2.动滑动摩擦力,摩擦角和自锁现象; 3.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滚动摩阻的概念; 4.工程中常见约束的分析及类型。 【学习重点】 1.滑动摩擦力,摩擦定律; 2.摩擦角,自锁现象; 3.求解平衡问题。 【学习难点】 1.考虑摩擦时平衡问题的解法; 2.静滑动摩擦和动滑动摩擦的性质。 第五章 点的运动学 【学习目标】 1.掌握确定点的运动的基本方法: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 2.掌握运动方程和轨迹方程,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形式,切向加速度和法向 加速度; 3.了解通过几何关系列写点的运动方程,速度和加速度公式。 【学习内容】 1.矢量法; 2.直角坐标法; 3.自然法。 【学习重点】 1.速度、加速度定义与公式; 2.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3.求解运动方程和轨迹方程。 【学习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