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土木工程材料 Materials of Civil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09310742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必修课 适用专业:工程管理专业 课程学时:36学时 课程学分:2学分 修读学期:第2学期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B 二、课程目标 (一)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课程目标1:熟悉常用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组成、技术性能、质量要求及 检验方法,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方向。能与后续课程紧密配合,理解材料 与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相互关系。【支撑毕业要求31】 课程目标2:在了解主要土木工程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基础 上,学握其特性及应用,初步具备根据工程条件对其正确选择、合理使用及解 决在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4.1】 课程目标3:掌握土木工程材料试验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对有关材料 进行测试和技术评定的能力。在讨论分析偷工减料和不适当选用土木工程材料 的案例中,融合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和职业道德教育。【支撑毕业要求71】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表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保准目标 支排的单业要求 支排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3设计开发解决方業:能够 课程目标1 解决方,设计满足特定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土木工程材料 Materials of Civil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09310742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必修课 适用专业:工程管理专业 课程学时:36学时 课程学分:2学分 修读学期:第2学期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B 二、课程目标 (一)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课程目标 1:熟悉常用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组成、技术性能、质量要求及 检验方法,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方向。能与后续课程紧密配合,理解材料 与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相互关系。【支撑毕业要求 3.1】 课程目标 2:在了解主要土木工程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基础 上,掌握其特性及应用,初步具备根据工程条件对其正确选择、合理使用及解 决在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 4.1】 课程目标 3:掌握土木工程材料试验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对有关材料 进行测试和技术评定的能力。在讨论分析偷工减料和不适当选用土木工程材料 的案例中,融合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和职业道德教育。【支撑毕业要求 7.1】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表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支撑的毕业要求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 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 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 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 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 3.1 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 足工程需求的结构、构件、节点及其施工工艺流程
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法文化以及环境等 素。 4研完能够基于科学原玛 程目标2 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 计定 析与解经 题进行分析设计实验方。 ,并道过信息综合得到 环地和可持续发及能吸 理解和评价针对复卖工 误程目标3 7.1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松实践对 问题的工程实或对环境 环境、祖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三、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表2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教学方法 支排的课程目标 学时安排 第一章堵论 讲投法 课程日标1、2、3 6 第二章土木工程材杆的基本性喷 讲校油 深程目标1、2 4 第三章无机胶凝材杆 讲投法 课程目标1、2 6 第四卓普通混凝土 讲授法 课程目标1、2 6 讲授法 课日标1、2 第六章购筑村料与新型建筑持体村料 讲授法 课程目标1、2、3 2 第七率沥青与沥青混合料 讲授法 课往日标1、2、3 2 第八章建筑钢村 讲授法 课程日标1、2 2 第九章木材与整科 讲校法 程目标1、2 第十章建筑功能材村 讲授法 课柱目标1、2、3 合计 36学时 (二)具体内容 第1章绪论 【学习目标】 1.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过程与发展趋势: 2.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标准化: 3.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分类: 4.掌握试验数据整理的技术标准。 【学习内容】 1.土木工程材料的概念与分类;
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考虑社会、健康、安全、 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 素。 课程目标 2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 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 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 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 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 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 题进行分析并设计实验方案。 课程目标 3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 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 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 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三、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表2 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支撑的课程目标 学时安排 第一章 绪论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2、3 6 第二章 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2 4 第三章 无机胶凝材料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2 6 第四章 普通混凝土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2 6 第五章 新型混凝土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2 2 第六章 砌筑材料与新型建筑墙体材料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2、3 2 第七章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2、3 2 第八章 建筑钢材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2 2 第九章 木材与塑料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2 4 第十章 建筑功能材料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2、3 2 合计 36 学时 (二)具体内容 第 1 章 绪论 【学习目标】 1.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过程与发展趋势; 2.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标准化; 3.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分类; 4.掌握试验数据整理的技术标准。 【学习内容】 1.土木工程材料的概念与分类;
2.土木工程与材料的关系; 3.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现状与未来: 4.土木工程材料性能检测的基本技术: 5.检测数据处理与分析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 6建筑材料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学习重点】 1.数值修约规则: 2.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计算。 【学习难点】 1.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的计算。 第2章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 【学习目标】 1.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构造: 2理解土木工程材料基本性质的含义、表示方法及影响因素: 3.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热工性质、与水有关的性质 及耐久性的技术指标; 4熟悉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耐久性等性质的涵义及表示方法 和计算公式,为更好地掌握各具体材料的性质和选用打下基础。 【学习内容】 1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构造; 2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 3材料的装饰性、安全性和耐久性: 4材料的性质与材料结构的关系(部分内容可作为课外阅读和自学)。 【学习重点】 1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推积密度、视密度的区别。 【学习难点】 1表观密度、孔隙率和空隙率的计算。 第3章无机胶凝材料 【学习目标】
2.土木工程与材料的关系; 3.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现状与未来; 4.土木工程材料性能检测的基本技术; 5.检测数据处理与分析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 6.建筑材料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学习重点】 1.数值修约规则; 2.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计算。 【学习难点】 1.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的计算。 第 2 章 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 【学习目标】 1.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构造; 2.理解土木工程材料基本性质的含义、表示方法及影响因素; 3.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热工性质、与水有关的性质 及耐久性的技术指标; 4.熟悉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耐久性等性质的涵义及表示方法 和计算公式,为更好地掌握各具体材料的性质和选用打下基础。 【学习内容】 1.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构造; 2.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 3.材料的装饰性、安全性和耐久性; 4.材料的性质与材料结构的关系(部分内容可作为课外阅读和自学)。 【学习重点】 1.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视密度的区别。 【学习难点】 1.表观密度、孔隙率和空隙率的计算。 第 3 章 无机胶凝材料 【学习目标】
1.了解石灰、石膏、水玻璃的生产工艺: 2.了解石灰、石膏的水化与硬化过程: 3熟悉石灰、石膏、水玻璃的特性与具体应用,以及保存与运输中所要注 意的问题: 4,熟悉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工艺过程、水化特性、主要技术性质指标; 5.了解六大通用水泥组成及特性,熟悉其适用范围。 【学习内容】 1.气硬性胶凝材料:石膏的制备、胶凝机理、性质及用途,主要的石膏制 品及功能:石灰的制备、胶凝机理、性质及用途:水玻璃的制备、胶凝机理、 性质及用途: 2.水泥:硅酸盐水泥的基本组成与生存原理:硅酸盐水泥的硬化机理:硅 酸盐水泥的技术要求及其性能特点:掺混合材硅酸盐水泥的组成及性能特点: 其他水泥品种的组成及性能特点(包括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道路水泥 及其他特殊性能的水泥,自学);常用水泥的选用原则。 【学习重点】 1.硅酸盐水泥的矿物成分及其特性、石灰的特性及其应用: 2高铝水泥及其它品种水泥的特性和使用要点。 【学习难点】 1硅酸盐水泥的矿物成分及其特性。 第4章普通混凝土 【学习目标】 1,了解普通混凝土的分类,组成材料性质及外加剂作用机理; 2.掌握混凝土拌合物的技术性质及混凝土的力学性质、变形性质和耐心 性,熟悉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强度评价,熟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 【学习内容】 1.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包括水泥选择、水和砂石材料,掺合料及外加 剂): 2.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 3.硬化混凝土的性质(包括力学性质、变形性质、耐久性及其影响因
1. 了解石灰、石膏、水玻璃的生产工艺; 2.了解石灰、石膏的水化与硬化过程; 3.熟悉石灰、石膏、水玻璃的特性与具体应用,以及保存与运输中所要注 意的问题; 4. 熟悉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工艺过程、水化特性、主要技术性质指标; 5.了解六大通用水泥组成及特性,熟悉其适用范围。 【学习内容】 1. 气硬性胶凝材料:石膏的制备、胶凝机理、性质及用途,主要的石膏制 品及功能;石灰的制备、胶凝机理、性质及用途;水玻璃的制备、胶凝机理、 性质及用途; 2. 水泥:硅酸盐水泥的基本组成与生存原理;硅酸盐水泥的硬化机理;硅 酸盐水泥的技术要求及其性能特点;掺混合材硅酸盐水泥的组成及性能特点; 其他水泥品种的组成及性能特点(包括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道路水泥 及其他特殊性能的水泥,自学);常用水泥的选用原则。 【学习重点】 1.硅酸盐水泥的矿物成分及其特性、石灰的特性及其应用; 2.高铝水泥及其它品种水泥的特性和使用要点。 【学习难点】 1.硅酸盐水泥的矿物成分及其特性。 第 4 章 普通混凝土 【学习目标】 1.了解普通混凝土的分类,组成材料性质及外加剂作用机理; 2.掌握混凝土拌合物的技术性质及混凝土的力学性质、变形性质和耐心 性,熟悉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强度评价,熟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 【学习内容】 1.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包括水泥选择、水和砂石材料,掺合料及外加 剂); 2.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 3.硬化混凝土的性质(包括力学性质、变形性质、耐久性及其影响因
素): 4.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5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水平判断标准及质量控制。 【学习重点】 1混凝土的变形性质和耐久性、混凝土质量控制与评价、混凝土配合比设 计。 【学习难点】 1混凝土质量控制与评价、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学法指导】 1结合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例题,掌握配合比设计流程,结合实验课内容进 行特定强度等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件制作和强度检测。 第5章新型混凝土 【学习目标】 1.了解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性能: 2.了解系送混凝土技术性能: 3掌握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轻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水泥 路面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技术,了解其他品种混凝土。 【学习内容】 1.混凝土技术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势(包括各类特种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与 混凝土绿色化的意义与措施); 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途径: 3.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4.轻集料混凝土和大体积混凝上的技术途径。 【学习重点】 1轻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技 术。 【学习雅点】 1.轻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技术。 第6章砌筑村料与新型建筑墙体材料
素); 4.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5.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水平判断标准及质量控制。 【学习重点】 1.混凝土的变形性质和耐久性、混凝土质量控制与评价、混凝土配合比设 计。 【学习难点】 1.混凝土质量控制与评价、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学法指导】 1.结合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例题,掌握配合比设计流程,结合实验课内容进 行特定强度等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件制作和强度检测。 第 5 章 新型混凝土 【学习目标】 1.了解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性能; 2.了解泵送混凝土技术性能; 3.掌握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轻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水泥 路面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技术,了解其他品种混凝土。 【学习内容】 1.混凝土技术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势(包括各类特种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与 混凝土绿色化的意义与措施); 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途径; 3.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4.轻集料混凝土和大体积混凝土的技术途径。 【学习重点】 1.轻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技 术。 【学习难点】 1.轻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技术。 第 6 章 砌筑材料与新型建筑墙体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