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过程分析期末论文 08300270027孔凡洲法学 复旦大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本科生综合教育选修课程期末考核 《公共政策过程分析》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公共政策的相关过程 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看公共政策》 姓名:孔凡洲 学号 08300270027 专业:法学 指导老师:赵德余
公共政策过程分析期末论文 08300270027 孔凡洲 法学 复旦大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本科生综合教育选修课程期末考核 《公共政策过程分析》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公共政策的相关过程 ——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看公共政策》 姓 名: 孔凡洲 学 号: 08300270027 专 业: 法学 指导老师: 赵德余
公共政策过程分析期末论文 08300270027孔凡洲法学 浅析公共政策的相关过程 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看公共政策 08300270027 孔凡洲 法学 内容提要: 公共政策的执行问题,在当代的中国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特 别是与传统社会只关注政策的制定出台将政策的重点置于政策出台 前的一些过程和步骤上有很大的不同,传统条件下政策主体对于政策 的执行或者实施关注不足,甚至有时将政策的执行这部分政策过程忽 略掉。本文通过农民工子女受教育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将主要通过理 论分析,探讨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些政策执行问题,并对此提出自 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字 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执行农民工子女教育 选题缘由 本人来自于偏远的山区,对于农民工子女的接触是比较多的,特别是对他们 的遭遇所触动。他们对于自己人生的一些看法确实比较迷茫,好在政府近年来 直在关注农民工问题,对此也出台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公共政策来帮助农民工和农
公共政策过程分析期末论文 08300270027 孔凡洲 法学 浅析公共政策的相关过程 ——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看公共政策 08300270027 孔凡洲 法学 内容提要: 公共政策的执行问题,在当代的中国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特 别是与传统社会只关注政策的制定出台,将政策的重点置于政策出台 前的一些过程和步骤上有很大的不同,传统条件下政策主体对于政策 的执行或者实施关注不足,甚至有时将政策的执行这部分政策过程忽 略掉。本文通过农民工子女受教育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将主要通过理 论分析,探讨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一些政策执行问题,并对此提出自 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字: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执行 农民工子女 教育 选题缘由 本人来自于偏远的山区,对于农民工子女的接触是比较多的,特别是对他们 的遭遇所触动。他们对于自己人生的一些看法确实比较迷茫,好在政府近年来一 直在关注农民工问题,对此也出台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公共政策来帮助农民工和农
公共政策过程分析期末论文 08300270027孔凡洲法学 民工子女。但是究竟这些能够解决农民工关注的问题的公共政策的实施是怎样的 呢?本人有幸修读一门公共政策分析的课程,并获得一些对于政策分析的初步知 识,其中涉及公共政策的实施方面,由于本人对此比较感兴趣,对于农民工子女 的问题也较为关注,所以打算就此问题,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进行一点分析和探 讨 前言 公共政策研究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政治现象,在经济较为发达国家已经形成 了一种独特的学术研究领域。从历史上看,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公共政策的执行对 各个时期的政府管理职能的发挥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 响。随着我国在经济政策领域的巨大成功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社会其 他各个方面的全面进步。 当前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的转轨,各种社会现象问题的不断涌现,使得公共 政策问题在当前的需求比我国其它任何时候都显得格外突出和重要,当然正是由 于这一问题的迫切性,使之成为推动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动力。可以说, 在公共政策领域也在经历着感性认识的阶段向主动理性建构阶段的转变,政策分 析及其基础理论研究将进入全面快速发展的时期。0 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问题是一个普遍受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国城市化进 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国家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政策在经历了多年演变之 后,基本形成了以人为本,相对公平的政策体系。 但是在此项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政策主客体,政策本身,政策执行手段等 多方面的原因,使该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严重损害了农民工 子女的切身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策权威。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是我国全 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千家万户农民工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和谐 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 目前,对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重要性已普遍达成共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得 ①米加宁,王启新.面向对象的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公共管理学报第六卷第一期二OO九年一月,第3页
公共政策过程分析期末论文 08300270027 孔凡洲 法学 民工子女。但是究竟这些能够解决农民工关注的问题的公共政策的实施是怎样的 呢?本人有幸修读一门公共政策分析的课程,并获得一些对于政策分析的初步知 识,其中涉及公共政策的实施方面,由于本人对此比较感兴趣,对于农民工子女 的问题也较为关注,所以打算就此问题,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进行一点分析和探 讨。 前言 公共政策研究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政治现象,在经济较为发达国家已经形成 了一种独特的学术研究领域。从历史上看,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公共政策的执行对 各个时期的政府管理职能的发挥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 响。随着我国在经济政策领域的巨大成功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社会其 他各个方面的全面进步。 当前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的转轨,各种社会现象问题的不断涌现,使得公共 政策问题在当前的需求比我国其它任何时候都显得格外突出和重要,当然正是由 于这一问题的迫切性,使之成为推动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动力。 可以说, 在公共政策领域也在经历着感性认识的阶段向主动理性建构阶段的转变,政策分 析及其基础理论研究将进入全面快速发展的时期。① 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问题是一个普遍受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国城市化进 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国家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政策在经历了多年演变之 后,基本形成了以人为本,相对公平的政策体系。 但是在此项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政策主客体,政策本身,政策执行手段等 多方面的原因,使该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严重损害了农民工 子女的切身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策权威。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是我国全 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关系到千家万户农民工的切身利益, 也关系到和谐 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 目前,对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重要性已普遍达成共识,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得 ①米加宁,王启新. 面向对象的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公共管理学报第六卷 第一期二○○九年一月, 第3页
公共政策过程分析期末论文 08300270027孔凡洲法学 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特别是城市政府部门对此的关注也在不断地加大。全国 各地的政府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服务活动方面的实践 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正如前文所述的那样,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 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公共政策的视角进行一些探索与思考。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公共政策演变 在我国城乡之间,每天流动着上亿农民工。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有数千万 未成年的子女。他们或留在家乡上学,成为“留守儿童”,或者随父母进城上学, 成为“借读儿童”,还有的既不在家乡读书,也不在城市读书,变成“失学儿童” 他们是一批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这些流动农民的心 头之痛 首先,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与上世纪80年代后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涌入 城市紧密相连的。80年代,国家严格限制农民工子女大规模流动,农民工子女 被排斥在城市义务教育体制之外。农民工子女受教育多以创办简易学校以自救。 但是众所周知,由于当时社会环境封闭性所限,农民工进城务工多以“单身打工” 为主,即一个家庭可能只有一个成年人进城务工,因此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还 未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当时对于这些问题根本没有一个比较客观或者是预 见的认识,所以可以认为不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而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经济政策的转变,放宽了户籍限制,进城务工 人数再度大规模增长,并突破了“单身打工”,转向“举家迁徙”,农民工子女教 育问题日益凸现。1996年,原国家教委印发了《城镇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就学 办法》,并在大中城市进行试点。于是就出现了一系列农民工子弟学校 在1998年,原国家教委,公安部联合制定了《流动儿童就学暂行办法》,在 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必须以户籍所在地政府为主接受教育的壁垒;但其所规定的对 农民工子女收取借读费,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以接纳农民工子女等措施带有明显的 歧视色彩,差别政策理念仍然很明显。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首次正式提出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途径,即“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 小学为主”,这两个基本原则至今仍然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基本立足
公共政策过程分析期末论文 08300270027 孔凡洲 法学 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特别是城市政府部门对此的关注也在不断地加大。全国 各地的政府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服务活动方面的实践 工作, 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也正如前文所述的那样,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 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可以从公共政策的视角进行一些探索与思考。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公共政策演变 在我国城乡之间,每天流动着上亿农民工。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有数千万 未成年的子女。他们或留在家乡上学,成为“留守儿童”,或者随父母进城上学, 成为“借读儿童”,还有的既不在家乡读书,也不在城市读书,变成“失学儿童”。 他们是一批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这些流动农民的心 头之痛。 首先,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与上世纪 80 年代后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涌入 城市紧密相连的。80 年代,国家严格限制农民工子女大规模流动,农民工子女 被排斥在城市义务教育体制之外。农民工子女受教育多以创办简易学校以自救。 但是众所周知,由于当时社会环境封闭性所限,农民工进城务工多以“单身打工” 为主,即一个家庭可能只有一个成年人进城务工,因此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还 未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当时对于这些问题根本没有一个比较客观或者是预 见的认识,所以可以认为不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而进入 90 年代后,由于我国经济政策的转变,放宽了户籍限制,进城务工 人数再度大规模增长,并突破了“单身打工”,转向“举家迁徙”,农民工子女教 育问题日益凸现。1996 年,原国家教委印发了《城镇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就学 办法》,并在大中城市进行试点。于是就出现了一系列农民工子弟学校。 在 1998 年,原国家教委,公安部联合制定了《流动儿童就学暂行办法》,在 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必须以户籍所在地政府为主接受教育的壁垒;但其所规定的对 农民工子女收取借读费,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以接纳农民工子女等措施带有明显的 歧视色彩,差别政策理念仍然很明显。 2001 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首次正式提出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途径,即“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 小学为主”,这两个基本原则至今仍然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基本立足
公共政策过程分析期末论文 08300270027孔凡洲法学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 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重申并确立了以 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以建立进城务工子女全 面接受义务教育保障制度和机制为核心的教育政策。 《意见》体现了“以人为本,追求公平”的政策理念,也成为当前一段时 期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权威性政策文本。流入地与流出地政府相互配合, 以流入地政府管理和全日制中小学为主,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接纳农民工子女 就学的工作机制,使这些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能够“进得来,读得起,学得 总之,从前面政策的演变来看,有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政策与制度变革, 大体经历了由完全的限制到较为松弛的差别对待,再到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追 求城乡教育公平三个阶段,充分显示了党和国家力求尽快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 题的决心,也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力求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在教育领域的消极影响 所做的努力,展现出农民工子女教育从边缘走向平等并逐步融入城市教育体系的 发展趋势。 对公共政策制定在解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方面的分析 公共政策并不是一个或几个学科的简单集合,相反,它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的 特点并被广泛应用与各行各业和各个领域,所以其学科的边界性问题是比较模糊 的。对其明确的定义,中外学者都没有确切的定论,但是从本质上说,公共政策 立足于“公”,是公共权力机关对公共事务进行公共管理的工具和手段。所以公 共政策与一般政策的区别在于其的公共性。但是在实际的公共政策过程却往往偏 离公共政策公共性的轨道。 通过对公共政策课程的学习,我知道,作为一个政策问题,其从酝酿到出台, 再到具体的实施,是需要一个比较漫长和严肃的过程的。对于农民工子女问题的 政策研究,本人将运用以下图表来说明: (见下页)
公共政策过程分析期末论文 08300270027 孔凡洲 法学 点。 2003 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 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重申并确立了以 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以建立进城务工子女全 面接受义务教育保障制度和机制为核心的教育政策。 《意见》体现了“ 以人为本,追求公平”的政策理念,也成为当前一段时 期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权威性政策文本。流入地与流出地政府相互配合, 以流入地政府管理和全日制中小学为主,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接纳农民工子女 就学的工作机制,使这些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能够“ 进得来,读得起,学得 好”。 总之,从前面政策的演变来看,有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政策与制度变革, 大体经历了由完全的限制到较为松弛的差别对待,再到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追 求城乡教育公平三个阶段,充分显示了党和国家力求尽快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 题的决心,也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力求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在教育领域的消极影响 所做的努力,展现出农民工子女教育从边缘走向平等并逐步融入城市教育体系的 发展趋势。 二、对公共政策制定在解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方面的分析。 公共政策并不是一个或几个学科的简单集合,相反,它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的 特点并被广泛应用与各行各业和各个领域,所以其学科的边界性问题是比较模糊 的。对其明确的定义,中外学者都没有确切的定论,但是从本质上说,公共政策 立足于“公”,是公共权力机关对公共事务进行公共管理的工具和手段。所以公 共政策与一般政策的区别在于其的公共性。但是在实际的公共政策过程却往往偏 离公共政策公共性的轨道。 通过对公共政策课程的学习,我知道,作为一个政策问题,其从酝酿到出台, 再到具体的实施,是需要一个比较漫长和严肃的过程的。对于农民工子女问题的 政策研究,本人将运用以下图表来说明: (见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