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策的制定与实际实施 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实行与效果 0518013数学与应用数学陈泽 ,问题的提出与已有的贡献 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大学生应届毕业人数在逐年上升。据教育部统计,2007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人数为500万,2008年这个数据提高了50万,为550万, 2009年将达到610万。大学生毕业后一小部分会选择深造,更大一部分则是选 择就业。作为涌入社会的新生力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国家所关心的,除 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外,每年国家政府都会出台一系列 政策,以帮助大学生就业。大众传媒与各大研究机构也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进 行一系列的关注与探讨。尽管每年国家出台的不同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 毕业与就业的矛盾,但是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大依然是众所周知的,2005年的“北 大才子卖猪肉”事件就已经凸显了这一问题。全国顶尖学校的学生都不得不选择 卖猪肉这种职业,更何况其他学校。而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人数超过了往 年,为历年最高,同时却又有一个重要的背景是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带来的经 济增长放缓导致了就业压力增大,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全国上下所关注的 个重要问题。 在2008年,教育部人事部等五部共同宣布了五项措施以促进大学生就业 其内容包括通过助学贷款代偿、考公务员加分、发放生活补贴等手段鼓励毕业生 去基层工作,完善对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障体系,要求所有高校都成立专门的就 业指导服务机构,将就业指导课列入必修课,完善就业平谷体系,完善时间教学 体系等。同时由教育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改委、国资委5个部门 发起并在北京联合启动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希望通过整合岗位信息 和毕业生资源信息的方式,促进大学生就业。劳动保障部也采取了一些举措以保 障大学生就业。2009年国家政府又出台了《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公告》,其内容包括鼓励高校毕业生去基层或中西部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 入伍,鼓励高校毕业生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
国家政策的制定与实际实施 -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实行与效果 0518013 数学与应用数学 陈泽 一,问题的提出与已有的贡献 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大学生应届毕业人数在逐年上升。据教育部统计,2007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人数为 500 万,2008 年这个数据提高了 50 万,为 550 万, 2009 年将达到 610 万。大学生毕业后一小部分会选择深造,更大一部分则是选 择就业。作为涌入社会的新生力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国家所关心的,除 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外,每年国家政府都会出台一系列 政策,以帮助大学生就业。大众传媒与各大研究机构也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进 行一系列的关注与探讨。尽管每年国家出台的不同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 毕业与就业的矛盾,但是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大依然是众所周知的,2005 年的“北 大才子卖猪肉”事件就已经凸显了这一问题。全国顶尖学校的学生都不得不选择 卖猪肉这种职业,更何况其他学校。而 2009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人数超过了往 年,为历年最高,同时却又有一个重要的背景是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带来的经 济增长放缓导致了就业压力增大,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全国上下所关注的 一个重要问题。 在 2008 年,教育部人事部等五部共同宣布了五项措施以促进大学生就业, 其内容包括通过助学贷款代偿、考公务员加分、发放生活补贴等手段鼓励毕业生 去基层工作,完善对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障体系,要求所有高校都成立专门的就 业指导服务机构,将就业指导课列入必修课,完善就业平谷体系,完善时间教学 体系等。同时由教育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改委、国资委 5 个部门 发起并在北京联合启动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希望通过整合岗位信息 和毕业生资源信息的方式,促进大学生就业。劳动保障部也采取了一些举措以保 障大学生就业。2009 年国家政府又出台了《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公告》,其内容包括鼓励高校毕业生去基层或中西部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 入伍,鼓励高校毕业生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
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强化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等 国家政府出台的政策,其目的在于增加大学生就业率,减少社会的不稳定因 素。但是每年由于各种原因,都会有一大批高校毕业生无法就业或者是不就业 而这批毕业生一旦加入到接下来的一年或者是更后面的年份的就业竞争中去,就 会给社会带来更加巨大的就业压力。一般来说,国家的政策,在照顾到应届毕业 生的同时,对往届毕业生是有所偏颇的。这种政策的实行有助于应届毕业生就业 同时也迫使毕业生尽量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工作,以避免出现成为往届生而失去社 会的某些帮助的情况。各个地方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则有着地区性保护的倾 向,外地学生虽然也能享受到某些保护,但是与本地人口相比还是不够的。另外, 由于某些原因,政策的出台与政策的实施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可能会出现一些 本文将通过对国家一系列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探讨,尝试寻找出国家政府 政策的制定与实际实施的效果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分析国家政府政策在制定 与实施中的不同
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强化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等。 国家政府出台的政策,其目的在于增加大学生就业率,减少社会的不稳定因 素。但是每年由于各种原因,都会有一大批高校毕业生无法就业或者是不就业, 而这批毕业生一旦加入到接下来的一年或者是更后面的年份的就业竞争中去,就 会给社会带来更加巨大的就业压力。一般来说,国家的政策,在照顾到应届毕业 生的同时,对往届毕业生是有所偏颇的。这种政策的实行有助于应届毕业生就业, 同时也迫使毕业生尽量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工作,以避免出现成为往届生而失去社 会的某些帮助的情况。各个地方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则有着地区性保护的倾 向,外地学生虽然也能享受到某些保护,但是与本地人口相比还是不够的。另外, 由于某些原因,政策的出台与政策的实施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可能会出现一些 本文将通过对国家一系列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探讨,尝试寻找出国家政府 政策的制定与实际实施的效果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分析国家政府政策在制定 与实施中的不同
,模型的建立 行动主体 国家政府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制定这一政策过程,行动主体主要 为国家政府(具体说就是国家政府下属的教育部、人事部等各个部门的官 员),各个社会分析研究机构以及大众传媒。国家政府部门根据国家的需求, 决定制定帮助髙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实际操作。由于这一问题是 国家的重大问题,没有人会对这种行为产生反对的想法,因此,研究机构和 大众传媒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在影响着实际出台的政策,但是这只是辅助性质 的,仅仅对国家政府的有关部分进行了一些合理性的建议,以及在政策实行 中进行了宣传与探讨。而最大的利益集团,也就是高校毕业生并未真正参与 到政策制定中去,或者将国家的稳定与富有看作是一个国家的利益的话,整 个国家成为利益集团,从而参与指定了政策。 首先,在面临数百万国家公民离开学校,准备进入社会的时候,国家政 府作为对这个国家公民负责的机构,开始分析事情的利与弊。显然,数百万 人,那怕只有10%的人没有能够工作,也会产生几十万的无业人员,从而带 来极大的不安定因素。再考虑到高校学生都是由国家付出成本培养起来的, 从社会效益来说,也必须尽量将学生尽量投入到社会生产中去。因此,国家 政府有关部门开始着手帮助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即制定帮助高校 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从政府有关部门的首脑到普通行政人员,这一点是达成 了共识的。 而研究机构与大众传媒,出于对社会稳定的要求,同时也因为大规模的 就业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现象,因此需要对这个现象进行观察与研究。特 别的,作为国家的公民,即利益集团的一部分,他们也需要进行一些有益的 尝试。根据往年的数据对国家政府提出意见,通过宣传提高政策被了解的程 度,利用各种报道引导高校毕业学生走向就业,等等。相对于政府制定的政 策,他们更重要的在于政策的辅助实行方面 研究机构与大众传媒最重要的功劳,在于对国家政策进行宣传之后,可
二,模型的建立 一, 行动主体 国家政府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制定这一政策过程,行动主体主要 为国家政府(具体说就是国家政府下属的教育部、人事部等各个部门的官 员),各个社会分析研究机构以及大众传媒。国家政府部门根据国家的需求, 决定制定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实际操作。由于这一问题是 国家的重大问题,没有人会对这种行为产生反对的想法,因此,研究机构和 大众传媒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在影响着实际出台的政策,但是这只是辅助性质 的,仅仅对国家政府的有关部分进行了一些合理性的建议,以及在政策实行 中进行了宣传与探讨。而最大的利益集团,也就是高校毕业生并未真正参与 到政策制定中去,或者将国家的稳定与富有看作是一个国家的利益的话,整 个国家成为利益集团,从而参与指定了政策。 首先,在面临数百万国家公民离开学校,准备进入社会的时候,国家政 府作为对这个国家公民负责的机构,开始分析事情的利与弊。显然,数百万 人,那怕只有 10%的人没有能够工作,也会产生几十万的无业人员,从而带 来极大的不安定因素。再考虑到高校学生都是由国家付出成本培养起来的, 从社会效益来说,也必须尽量将学生尽量投入到社会生产中去。因此,国家 政府有关部门开始着手帮助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即制定帮助高校 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从政府有关部门的首脑到普通行政人员,这一点是达成 了共识的。 而研究机构与大众传媒,出于对社会稳定的要求,同时也因为大规模的 就业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现象,因此需要对这个现象进行观察与研究。特 别的,作为国家的公民,即利益集团的一部分,他们也需要进行一些有益的 尝试。根据往年的数据对国家政府提出意见,通过宣传提高政策被了解的程 度,利用各种报道引导高校毕业学生走向就业,等等。相对于政府制定的政 策,他们更重要的在于政策的辅助实行方面。 研究机构与大众传媒最重要的功劳,在于对国家政策进行宣传之后,可
以迫使并督促底层政策执行人员执行政策。同样作为政策行为主体的一部 分,由于各种原因,政策的实际执行人员往往会在对政策的解读与操作上出 现不同程度的误差。部分这种问题可能已经在政策制定者的考虑范围内了, 因为,政策制定者在政策制定的时候并没有反对地方上的保护与对特殊学校 的优待,这本身也是政策底层执行者的权限,大众传媒往往也是默许的。但 是,出于个人原因上的一些渎职行为,比如宣称没有该类政策,并不实施政 策,或者在政策实施中进行故意的拖延或者滥用私权,又或者对政策的理解 出现了主观上的错误,这种行为是大众传媒所无法忍受的,研究机构也会提 出确实的报告以证明问题的存在 二,政策工具 在实施高校学生就业政策的时候,国家主要使用到了混合型的政策工 具,比如补贴,信息等。因为劳动虽然是个人的义务,但是其权利性导致 其不具有强烈的强制性。高校学生在毕业后可以选择在家依靠父母而不是 工作。但是,国家政府的目的是引导毕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手段包括了 对应届毕业生有着比往届毕业生更加优厚的条件和保障。另外,针对部分 并不想拘泥于已经存在的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国家特别制定了对高校毕业 生创业工作的保障,其中依然以补贴为主。部分省市,如上海等,还免费 对大学生创业工作进行风险评估与指导
以迫使并督促底层政策执行人员执行政策。同样作为政策行为主体的一部 分,由于各种原因,政策的实际执行人员往往会在对政策的解读与操作上出 现不同程度的误差。部分这种问题可能已经在政策制定者的考虑范围内了, 因为,政策制定者在政策制定的时候并没有反对地方上的保护与对特殊学校 的优待,这本身也是政策底层执行者的权限,大众传媒往往也是默许的。但 是,出于个人原因上的一些渎职行为,比如宣称没有该类政策,并不实施政 策,或者在政策实施中进行故意的拖延或者滥用私权,又或者对政策的理解 出现了主观上的错误,这种行为是大众传媒所无法忍受的,研究机构也会提 出确实的报告以证明问题的存在 二, 政策工具 在实施高校学生就业政策的时候,国家主要使用到了混合型的政策工 具,比如补贴,信息等。因为劳动虽然是个人的义务,但是其权利性导致 其不具有强烈的强制性。高校学生在毕业后可以选择在家依靠父母而不是 工作。但是,国家政府的目的是引导毕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手段包括了 对应届毕业生有着比往届毕业生更加优厚的条件和保障。另外,针对部分 并不想拘泥于已经存在的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国家特别制定了对高校毕业 生创业工作的保障,其中依然以补贴为主。部分省市,如上海等,还免费 对大学生创业工作进行风险评估与指导
,实际政策案例的分析 案例一: 2009年国家有关高校毕业学生的有关政策 首先援引《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中的一些条例 (一)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 (二)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 (三)积极聘用优秀髙校毕业生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 (四)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 (五)强化对困难家庭髙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这只是一些大的条款,但是不难发现,这些政策中有以下几个特点: 1,政策是诱导性的。政策上并不实际强求毕业生的去向,无论怎么办 都可以,但是国家有一些好的政策使得毕业生在寻找工作时有更大的可能去 寻求基层、中西部地区、部队等地方的岗位。在此之前,在大学生看来,这 些岗位是最后才会考虑的不得已的办法 2,政策的工具以混合型为主,特别是采用了补贴为主的方法。实际细 则中主要采取的方法是进行生活补贴,代偿助学贷款,提高考研、考公务员 加分,有工作经验后再去某些岗位求职有优先录取权,以及在生活上的一些 便利等。 3,政策的方向偏向国家的薄弱环节。无论是开发中西部,成为高学历 士兵还是接受招聘参与大型科研项目,对大部分人来说并不是很好的选择 特别是那些有着优秀学历,又在富裕地区学习的学生,在当地找一份工作是 更好的选择。根据一份网上的调查数据,高达86%的学生期望自己在学校所 在地找到工作,希望在发达或较发达城市工作的学生则有62。4%。而国家的 这个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则可以引导高校学生进入他们并没有考虑的岗 位,同时也能够对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政策制定的原因与目标
三, 实际政策案例的分析 案例一: 一,2009 年国家有关高校毕业学生的有关政策 首先援引《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中的一些条例: (一)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 (二) 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 (三) 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 (四) 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 (五) 强化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这只是一些大的条款,但是不难发现,这些政策中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政策是诱导性的。政策上并不实际强求毕业生的去向,无论怎么办 都可以,但是国家有一些好的政策使得毕业生在寻找工作时有更大的可能去 寻求基层、中西部地区、部队等地方的岗位。在此之前,在大学生看来,这 些岗位是最后才会考虑的不得已的办法。 2, 政策的工具以混合型为主,特别是采用了补贴为主的方法。实际细 则中主要采取的方法是进行生活补贴,代偿助学贷款,提高考研、考公务员 加分,有工作经验后再去某些岗位求职有优先录取权,以及在生活上的一些 便利等。 3, 政策的方向偏向国家的薄弱环节。无论是开发中西部,成为高学历 士兵还是接受招聘参与大型科研项目,对大部分人来说并不是很好的选择。 特别是那些有着优秀学历,又在富裕地区学习的学生,在当地找一份工作是 更好的选择。根据一份网上的调查数据,高达 86%的学生期望自己在学校所 在地找到工作,希望在发达或较发达城市工作的学生则有 62。4%。而国家的 这个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则可以引导高校学生进入他们并没有考虑的岗 位,同时也能够对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二,政策制定的原因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