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传教熊的 宗教中美关 Www.watSonwyatt.coM 复旦大学宗教与 徐以要 Watson Wyatt 10/21 Worldwide
W W W . W A T S O N W Y A T T . C O M 后传教时代的 宗教与中美关系 10/21 1 复旦大学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 徐以骅
主要内容 壹)“后传教时代”中美宗 教互动的基本特征 当前中美宗教互动的若(贰 干领域 叁)中美两国在宗教问题上 的认知和实践的异同
主要内容: “后传教时代”中美宗 教互动的基本特征 当前中美宗教互动的若 干领域 中美两国在宗教问题上 的认知和实践的异同 壹 贰 叁
引言 基督教传教运动使宗教成为中美关系上的经常性和情 感性因素; 宗教在中美关系上极具象征意义,被喻为两国关系的 温度计或风向标; 司徒雷登( John Leighton Stuart)归葬杭州,标志了中 美关系处于一个新的不远不近的时期
• 基督教传教运动使宗教成为中美关系上的经常性和情 感性因素; • 宗教在中美关系上极具象征意义,被喻为两国关系的 温度计或风向标; • 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归葬杭州,标志了中 美关系处于一个新的不远不近的时期。 引言
壹)占传教时代”中美宗 教互动的基本特征
“后传教时代”中美宗 教互动的基本特征 壹
“传教时 中美宗教互动的基本物 后传教时代中美宗教互动的特点: 交流逆差”:中国 从台前到幕后”:中 官民并举”:不仅 美两国之间精神中介限于民间接触或公共是宗教强国,而美国是 的多样化; (宗教反恐、政府间 宗教超级大国(圣经出 宗教对话、“宗教自回,宗教产品生产和集 由”立法); 散地、精神产品的“物 矿绪化的低水准认 美国的“宗教知 “百教争流”:不 “参照系和对立 件派”为数塞塞,有关限于基督宗教,中 中国宗教状况的“公共国社会开放的广度待宗教问题如政教关 话语粗浅,中国宗教和美国宗教格局多 真实信息“未及之地和元化的深度(洪博 系问题的外在对立物 培大使)。 或参照系。 床得之民
一、 “后传教时代” 中美宗教互动的基本特征 • 后传教时代中美宗教互动的特点: “官民并举”:不仅 限于民间接触或公共 外交,而且涉及政府 (宗教反恐、政府间 宗教对话、“宗教自 由”立法); “交流逆差”:中国是 宗教大国,但目前还不 是宗教强国,而美国是 宗教超级大国(圣经出 口、宗教产品生产和集 散地、精神产品的“物 化”)。 “百教争流”:不 限于基督宗教,中 国社会开放的广度 和美国宗教格局多 元化的深度(洪博 培大使)。 “参照系和对立 面”:成为中国人看 待宗教问题如政教关 系问题的外在对立物 或参照系。 “从台前到幕后”:中 美两国之间精神中介 的多样化; “高情绪化的低水准认 知”:美国的“宗教知 华派”为数寥寥,有关 中国宗教状况的“公共 话语”粗浅, 中国宗教 真实信息“未及之地和 未得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