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关系与国内政治:导读13 机制、组织、制度为代表的国际规范是当前全球治理体制中的核心。 国际规范体系的开放性需要将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其中才能更好地 发挥治理的功能。这一过程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当国家被纳入到 全球治理规范体制中的时候,或者说全球规范体制被内化到国家内 部政治中的时候,国际规范力量与国内政治之间的冲突。 国际规范被内部化的过程初步体现在国际规范的合法性得到国 内政治精英的理解和话语上的支持,直至逐步上升到立法层次的辩 论议程上。这一点对许多本身内部体制与国际规范体制存在巨大差 别,而且需要参与并融入国际规范体制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最为明 显的。尽管国内政治中频繁出现与国际规范相关的话语并不是国际 规范被内部化的充分条件,但是政治话语的变化往往的确是国内政 治变迁的前奏,有时也确实是与政治变迁相伴相随的。 国际规范被内部化还体现在与国际规范相协调的国内官僚体制 与政治制度变革上。为了适应并在国内执行国际规范,国家需要在 行政机构上做相应的变动,例如在相关的政府部门中设立对应的部 门,处理与国际规范相关的事务。这方面的例子具体体现在环保、人 权、经济与金融、社会组织、司法协助等国际合作领域。更进一步地 说,在那些国内政治制度与国际规范体制构成张力的国家,国际规范 的内部化甚至是以国内剧烈的制度变动为前提的。例如,WTO的 规范在那些非市场型国家的被内部化,就是以后者内部经济制度的 自由化变革为前提条件的。 最后,甚至是最主要的,国际规范的内部化体现在特定国家为了 接受具体的国际规范而在国内实施的立法行动。原则上讲,具体的 国际制度正式进入一国的政治生活,是以该国立法机构的批准为根 据的,而当一国批准某项国际制度时,为显示对该制度的尊重,它还 需要在国内配套进行一系列的立法行动,包括订立新法,修改旧的与 国际规范不适应的法,以保证国际规范在国内通畅地得到执行与遵 守。我们可以从国际环境领域的变化带来的国内立法变革,多边军 Andrew Cortell and James Davis,"Understanding the Domestic Impact of Interna- tional Norms:A Research Agenda,"pp .70~72
机制、组织、制度为代表的国际规范是当前全球治理体制中的核心。 国际规范体系的开放性需要将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其中才能更好地 发挥治理的功能。这一过程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 当国家被纳入到 全球治理规范体制中的时候, 或者说全球规范体制被内化到国家内 部政治中的时候,国际规范力量与国内政治之间的冲突。 国际规范被内部化的过程初步体现在国际规范的合法性得到国 内政治精英的理解和话语上的支持, 直至逐步上升到立法层次的辩 论议程上。这一点对许多本身内部体制与国际规范体制存在巨大差 别,而且需要参与并融入国际规范体制的发展中国家来说, 是最为明 显的。尽管国内政治中频繁出现与国际规范相关的话语并不是国际 规范被内部化的充分条件, 但是政治话语的变化往往的确是国内政 治变迁的前奏,有时也确实是与政治变迁相伴相随的。① 国际规范被内部化还体现在与国际规范相协调的国内官僚体制 与政治制度变革上。为了适应并在国内执行国际规范, 国家需要在 行政机构上做相应的变动, 例如在相关的政府部门中设立对应的部 门,处理与国际规范相关的事务。这方面的例子具体体现在环保、人 权、经济与金融、社会组织、司法协助等国际合作领域。更进一步地 说,在那些国内政治制度与国际规范体制构成张力的国家, 国际规范 的内部化甚至是以国内剧烈的制度变动为前提的。例如, WTO 的 规范在那些非市场型国家的被内部化, 就是以后者内部经济制度的 自由化变革为前提条件的。 最后,甚至是最主要的, 国际规范的内部化体现在特定国家为了 接受具体的国际规范而在国内实施的立法行动。原则上讲, 具体的 国际制度正式进入一国的政治生活, 是以该国立法机构的批准为根 据的, 而当一国批准某项国际制度时, 为显示对该制度的尊重, 它还 需要在国内配套进行一系列的立法行动,包括订立新法, 修改旧的与 国际规范不适应的法, 以保证国际规范在国内通畅地得到执行与遵 守。我们可以从国际环境领域的变化带来的国内立法变革, 多边军 ① Andrew Cortell and James Davis, “ Und ersta nding the Domestic Impact of Intern ation al Norms: A Researc h Agenda ,”pp .70~72 . 跨 国关系与 国内政 治 : 导读 13
14国际化与国内政治 备控制协定带来的各国出口管制法和政策的变化,以及许多在各国 得到立法支持的多边国际制度中看到这一内部化过程。 国际规范的内部化只是国际力量被内部化的一个比较明显的例 子。国际化与国内政治》一书中论及的国际化过程中世界市场价格 对国内市场的传递作用,也是一体化中世界价格“内部化”的一个例 证。此外,偏重跨国社会力量作用的文献也着重分析跨国社会组织 联盟如何内部化到国内政治中,借助国内政治制度框架获取国内活 动空间。总之,内部化是跨国关系一国内政治分析概念系统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化概念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将那些对 国内政治经济只会产生偶尔的、短促的影响的国际力量驱除在研究 之外,而将那些能够产生持久的并内化到内部政治经济体系的国际 力量纳入我们的分析对象。例如,国际政治系统中的一般危机所引 起一国国内的政治动员,确实会影响一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但是在跨 国关系一国内政治分析中,它往往并不被认为是一种恒量。判断政 治危机或者经济危机对国内政治影响的程度,关键在于其导致一国 政治制度以及社会结构乃至决策网络变动的范围,也就是国际危机 在这些指标范围内被内部化的程度。因此,不是所有引起国内变化 的国际事件都可以被视为国际力量,只有那些持久的、能够被内部化 到国内政治中的力量才是跨国关系一国内政治分析的对象。 对国际力量的抵抗 假设行为体是理性的话,那么国际力量在国内的活动必然带来 国内行为体之间,以及它们与跨国行为体之间新的利害关系。正如 国际化与国内政治》一书中的一个主题所揭示的,国际相对价格变 动会影响到各国的国家福利、社会财富分配和利益集团新的分化与 组合。那些因为国际力量介入而得利得势的行为体成为推动一体化 与国际化的坚定支持者,而那些因为国际力量介入而失利失势的行 为体毫无疑问会成为抵抗国际力量的急先锋。新近世界范围内轰轰 烈烈的反全球化运动,正是抵抗国际力量对国内社会政治影响的一 个鲜明写照。反国际化,或者反全球化的力量不仅只是国内的利益 群体,那些在国内失利的利益群体同样会联结外部力量,组成跨国反
备控制协定带来的各国出口管制法和政策的变化, 以及许多在各国 得到立法支持的多边国际制度中看到这一内部化过程。 国际规范的内部化只是国际力量被内部化的一个比较明显的例 子。《国际化与国内政治》一书中论及的国际化过程中世界市场价格 对国内市场的传递作用, 也是一体化中世界价格“内部化”的一个例 证。此外, 偏重跨国社会力量作用的文献也着重分析跨国社会组织 联盟如何内部化到国内政治中, 借助国内政治制度框架获取国内活 动空间。总之,内部化是跨国关系—国内政治分析概念系统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化概念的意义在于, 它可以帮助我们将那些对 国内政治经济只会产生偶尔的、短促的影响的国际力量驱除在研究 之外, 而将那些能够产生持久的并内化到内部政治经济体系的国际 力量纳入我们的分析对象。例如, 国际政治系统中的一般危机所引 起一国国内的政治动员,确实会影响一国的政治经济生活, 但是在跨 国关系—国内政治分析中, 它往往并不被认为是一种恒量。判断政 治危机或者经济危机对国内政治影响的程度, 关键在于其导致一国 政治制度以及社会结构乃至决策网络变动的范围, 也就是国际危机 在这些指标范围内被内部化的程度。因此, 不是所有引起国内变化 的国际事件都可以被视为国际力量,只有那些持久的、能够被内部化 到国内政治中的力量才是跨国关系—国内政治分析的对象。 对国际力量的抵抗 假设行为体是理性的话, 那么国际力量在国内的活动必然带来 国内行为体之间,以及它们与跨国行为体之间新的利害关系。正如 《国际化与国内政治》一书中的一个主题所揭示的, 国际相对价格变 动会影响到各国的国家福利、社会财富分配和利益集团新的分化与 组合。那些因为国际力量介入而得利得势的行为体成为推动一体化 与国际化的坚定支持者, 而那些因为国际力量介入而失利失势的行 为体毫无疑问会成为抵抗国际力量的急先锋。新近世界范围内轰轰 烈烈的反全球化运动, 正是抵抗国际力量对国内社会政治影响的一 个鲜明写照。反国际化, 或者反全球化的力量不仅只是国内的利益 群体,那些在国内失利的利益群体同样会联结外部力量, 组成跨国反 14 国际 化与国 内政治
跨国关系与国内政治:导读15 国际化联盟。国内利益群体除了以组织跨国联盟的方式反国际化以 外,它们还会利用已有的国内制度渠道,抵抗国际化对它们利益的影 响。①换句话说,国内制度本身也可能会成为抵制国际化的力量。 如同我们一直强调的,跨国关系一国内政治分析着重国际力量 对国内的影响。关于对影响后果的研究,一般沿着两条路线展开,一 条如国际化与国内政治》一书中坚持的,即国际化如何对不同国家 造成不同的影响。另外一条虽然受关注不多,但并不是不重要的,也 就是:国际力量的介入会不会使不同国家的国内政治经济往趋同方 向发展。其实,如果假设国际力量正在塑造着国内政治,那么逻辑 上,相同的国际力量应该会促使各国国内政治变迁向同样的方向发 展。新近的许多全球化理论就主张,国际经济竞争正在而且最终会 促使不同经济制度的国家都将采取同样的制度,也就是自由市场制 度。当然,历史制度主义者,例如在卡曾斯坦对美国和法国面对同样 的1970年能源危机冲击的国内反应的研究中,就强调文化和制度路 径依赖的作用会造就两国政策反应有别,因而两国经受危机的影响 结果也不可能等同。②经济自由主义学者无疑沿着第一条路线开辟 他们的研究,自由贸易在各个区域的胜利,以及市场经济制度在非西 方国家内部的确立,特别是在前苏联和东欧地区的试验,为他们的研 究提供了极好的佐证,是国际力量改造国内政治经济并使各国内部 经济制度趋同的最好证明。 如果我们不考虑文化和路径依赖的历史制度主义因素,沿着第 二条路线展开我们的思考的话,探索的结果可能迫使我们不得不审 慎对待强大的跨国力量会给世界带来的难以预料的后果。假如跨国 力量真的导致各国内部政治经济的趋同,那么,问题就不在于跨国力 量到底能够对国内政治形成多大的影响,而在于来自国际层次上的、 会造就国内同质性结果的跨国力量(例如全球化),与那些力图捍卫 Robert Keohane and Helen Milner,eds,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Domestic Politics导言,第20~22页。 2Peter Katzenstein,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omestic Structures:Foreign E- conomics Policies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tates
国际化联盟。国内利益群体除了以组织跨国联盟的方式反国际化以 外,它们还会利用已有的国内制度渠道, 抵抗国际化对它们利益的影 响。① 换句话说,国内制度本身也可能会成为抵制国际化的力量。 如同我们一直强调的, 跨国关系—国内政治分析着重国际力量 对国内的影响。关于对影响后果的研究,一般沿着两条路线展开, 一 条如《国际化与国内政治》一书中坚持的, 即国际化如何对不同国家 造成不同的影响。另外一条虽然受关注不多,但并不是不重要的, 也 就是: 国际力量的介入会不会使不同国家的国内政治经济往趋同方 向发展。其实,如果假设国际力量正在塑造着国内政治, 那么逻辑 上, 相同的国际力量应该会促使各国国内政治变迁向同样的方向发 展。新近的许多全球化理论就主张,国际经济竞争正在而且最终会 促使不同经济制度的国家都将采取同样的制度, 也就是自由市场制 度。当然,历史制度主义者, 例如在卡曾斯坦对美国和法国面对同样 的 1970 年能源危机冲击的国内反应的研究中, 就强调文化和制度路 径依赖的作用会造就两国政策反应有别, 因而两国经受危机的影响 结果也不可能等同。② 经济自由主义学者无疑沿着第一条路线开辟 他们的研究,自由贸易在各个区域的胜利, 以及市场经济制度在非西 方国家内部的确立,特别是在前苏联和东欧地区的试验, 为他们的研 究提供了极好的佐证, 是国际力量改造国内政治经济并使各国内部 经济制度趋同的最好证明。 如果我们不考虑文化和路径依赖的历史制度主义因素, 沿着第 二条路线展开我们的思考的话, 探索的结果可能迫使我们不得不审 慎对待强大的跨国力量会给世界带来的难以预料的后果。假如跨国 力量真的导致各国内部政治经济的趋同,那么, 问题就不在于跨国力 量到底能够对国内政治形成多大的影响,而在于来自国际层次上的、 会造就国内同质性结果的跨国力量 ( 例如全球化 ) , 与那些力图捍卫 ① ② 见 Pet er Ka tzenst ein ,“ Interna tion al Rela tions and Domestic Structures: Foreign Economics Policies of Advan ced Industrial Stat es .” 参见 Robe rt Keoh ane and Helen Milner , eds ., I nternationalization and Domestic Politics 导言 , 第 20~22 页 。 跨 国关系与 国内政 治 : 导读 15
16国际化与国内政治 国内异质性的力量所形成的有力交锋上。正如基欧汉和米尔纳在 国际化与国内政治》的导言中所说的,国际化同样会在一些国家促 发政治危机。我们最近看到越来越多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冲突,商 业伦理与弱势群体文化与价值的冲突,等等,正是这两股力量交锋的 写照。究竟是“大同”消弭“小异”,还是认“大同”存“小异”,确实值得 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深入思考。 结 论 跨国关系一国内政治分析模式雄心勃勃地试图对一体化、相互 依赖、国际化或者全球化过程中独立于单个国家控制之外的国际力 量的国内影响进行比较与阐述。无论这种学术抱负最终会不会产生 如霍夫曼所谓的学科上“哥白尼革命式的”意义①,从而使国际关系 不再仅仅只是被其他学科随意解释的对象,而是成为有自身概念系 统并能够对其他学科研究主题赋予新的解释意义的真正的独立“学 科”,对此我们可以暂存不论,但是就其目前的研究积累及其“开放社 会科学”态度而言,跨国关系一国内政治分析确实为传统的政治学注 入了许多新鲜的血液。某种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跨国关系 一国内政治分析模式正在重新书写甚至改写着传统政治学研究的范 畴。 跨国关系一国内政治分析模式把过去为人忽视的国际因素引入 一度囿于国家界限下的政治学分析中,该分析模式立足比较政治学 和国际政治经济学,从国际层次的冲击与国内层次的回应两方面观 ①见斯坦利·霍夫曼著,林伟成等译:《当代国际关系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90年。霍夫曼的原话是这样的:“如果我们在政治学研究中把首要的重点放在世 界事务上,用世界事务的眼光看待国内政治,也许能发生哥白尼式的革命,甚至是比宏观 分析取代微观分析这一改造了经济学的变化更大的革命。”不过,霍夫曼紧跟着也谨慎地 指出,“但不能以此为借口,把国内事务当作世界政治的副产品,因为这和孤立地研究国内 政治制度是同样错误的。…世界问题成了国内问题,然而,国家对这些问题的反应,国 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行为,往往只有在外部世界没有给每个国家以沉重压力的那些和 悦时期里,才能以本国历史以及和谐时期里产生的价值来解释。”见《当代国际关系理论》 第6页
国内异质性的力量所形成的有力交锋上。正如基欧汉和米尔纳在 《国际化与国内政治》的导言中所说的, 国际化同样会在一些国家促 发政治危机。我们最近看到越来越多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冲突, 商 业伦理与弱势群体文化与价值的冲突,等等, 正是这两股力量交锋的 写照。究竟是“大同”消弭“小异”,还是认“大同”存“小异”, 确实值得 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深入思考。 结 论 跨国关系—国内政治分析模式雄心勃勃地试图对一体化、相互 依赖、国际化或者全球化过程中独立于单个国家控制之外的国际力 量的国内影响进行比较与阐述。无论这种学术抱负最终会不会产生 如霍夫曼所谓的学科上“哥白尼革命式的”意义① , 从而使国际关系 不再仅仅只是被其他学科随意解释的对象, 而是成为有自身概念系 统并能够对其他学科研究主题赋予新的解释意义的真正的独立“学 科”, 对此我们可以暂存不论,但是就其目前的研究积累及其“开放社 会科学”态度而言, 跨国关系—国内政治分析确实为传统的政治学注 入了许多新鲜的血液。某种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 跨国关系 —国内政治分析模式正在重新书写甚至改写着传统政治学研究的范 畴。 跨国关系—国内政治分析模式把过去为人忽视的国际因素引入 一度囿于国家界限下的政治学分析中, 该分析模式立足比较政治学 和国际政治经济学,从国际层次的冲击与国内层次的回应两方面观 ① 见 斯坦利·霍 夫曼 著 , 林伟成 等译 :《当 代 国际 关 系 理 论》, 北 京·中 国 社 会 科学 出 版社 1990 年 。霍 夫曼的 原话 是这样 的“: 如 果 我们 在 政 治 学研 究 中 把 首要 的 重 点 放在 世 界事务 上 , 用世 界事务 的眼 光看待 国内 政治 , 也 许能 发 生 哥 白尼 式 的 革 命 , 甚 至 是 比宏 观 分析取代 微观 分析这 一改 造了经 济学 的变 化 更 大 的革 命 。”不过 , 霍 夫 曼紧 跟 着 也 谨慎 地 指出“, 但不 能以此 为借口 , 把国内 事务 当作世 界政治 的副 产品 , 因为 这 和孤 立 地研 究 国内 政治制 度是 同样错 误的。 …… 世界问 题成 了 国 内问 题 , 然 而 , 国 家 对 这 些问 题 的 反 应 , 国 家在世 界政 治舞台 上的行 为 , 往往 只有 在外 部 世界 没 有 给 每个 国 家 以 沉重 压 力 的 那些 和 悦时期 里 , 才能以 本国 历史以 及和 谐时期 里 产 生 的价 值 来 解 释。”见《当代 国 际 关 系理 论》 第 6 页 。 16 国际 化与国 内政治
跨国关系与国内政治:导读17 察国际力量对国内结构变动的深刻影响。《国际化与国内政治》正是 这种分析模式的一个杰出代表。相信该书中译本的问世,会对国内 国际关系研究问题领域的拓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另外,随着中 国对世界的大规模参与,国际力量对中国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的渗透 乃至改造引人注目,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案例与素材。《国际 化与国内政治》一书中对此已有论述(见谢淑丽的文章),而作为中国 学者,我们理应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贡献更多的智慧。 苏长和 2003年7月于复旦园
察国际力量对国内结构变动的深刻影响。《国际化与国内政治》正是 这种分析模式的一个杰出代表。相信该书中译本的问世, 会对国内 国际关系研究问题领域的拓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另外, 随着中 国对世界的大规模参与, 国际力量对中国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的渗透 乃至改造引人注目,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案例与素材。《国际 化与国内政治》一书中对此已有论述( 见谢淑丽的文章) , 而作为中国 学者,我们理应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贡献更多的智慧。 苏长和 2003 年 7 月于复旦园 跨 国关系与 国内政 治 : 导读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