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中文版序.1 导言.1 第一章郡县式微,乡村瓦解.21 第二章战争的纽带.57 第三章社会主义的张力.84 第四章静悄悄的革命,恐怖之声.122 第五章密月. 161 第六章冒险.90 第七章在苏联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上.225 第八章反对合作.259 第九章生死之争.300 第十章革命的国家.343 结语.370 附表.401 泽后记.408
导 言 《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研究了华北平原的社会状况, 重点放在一些家庭、村民和当地于部是如何置身于带来生存机 遇的、新产生的社会主义之中的。它集中阑述了新政权的领导 者们如何在中国革命时期,开始进行改革,这些改革创造了一 个十分平等的社会,把分裂的家族和村庄重新联结起来①;并 进一步研究一个新体制建立时,限制其取得更大成果,甚至损 毁早期成果,或前功尽弃的因素。本书详述了这个体制的建立 和巩固,如何强化了传统文化中某些违反人道的方面,从而不 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使中国人民陷入痛苦和羞摩的困境。在 描述内地农村的破坏性变迁中,把重点放在民族主义、农民特 性、贫困、国家和社会主义等方面,它们的影响延伸到儿乎占 人类14的中国人身上。本书还描述了前社会主义时代的长期 衰落,它摧毁了社会约束力量;接着在取得团结和成功的喜气 洋洋的蜜月年代,革命修复了人们之间的关系;再接着当国家 对农民强制实行共产主义基本原则时,又被另一种分裂所代 替,导致农民们对现代世界的期望最后破灭。 资料搜集工作始于1978年5月。当时我们交了好运,成 为第一批到中国农村进行系统研究的美国社会科学家。我们要 求去说标推普通话的农村,以便我们不萧翻译就可以展开工
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回家 作。我们把接近城市、有助于经济上获得成功的郊区和长期与 革命军队缠结在一起的英雄的山区农村排除在外。为了降低对 于往日之政治化回忆的依赖程度,提供一个衡量变迁的标准 我们到了1949年以前社会科学家们研究过的华北平原地区。 中国官方建议我们去位于河北省中部、定县专区西南端的 饶阳县。西德尼·甘布尔的可靠之作《定县》和《华北农村》 对这个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作过精彩的介绍②。1978年5月,我 们访问了饶阳县邹村集市,发现正如甘布尔在《定县》中所 说,老汉们都剃光头。当我们问为什么要剃光头时,一个当地 人回答说:“这样,我的头发就不会脱落了。”现在一些年轻人 也剃光头,认为这样能促进头发的生长,使脱落的头发再生。 从源远流长的传统中,我们可以了解很多东西。文化在所有演 变出的差异性中渗透和充满了意蕴和目的。本书试图弄清楚与 其他方面迅速变迁相关的深层次的文化连续性。 文化准则(包括统治方式)充斥于农民生活之中,它没有 使农村成为田园诗般的和谐社会。文化预设(cultural presup- position))和文化认同行为结合成暴力、酷行和草营人命等。 共产党的军队实际上把政权植根于对健壮而思想狭隘的青年男 子的文化影响之中。在努力把传统农民从草营人命的迷信习惯 中解放出来的同时,新权力秩序又恰恰加强了传统文化中的某 种铁腕。 为了核对作者对农村文化的理解,我们接受了以前曾在这 个地区居住过的两个美国研究生的独到见解,他们纠正了一些 事实上的失误,提供了有关的资料,并建议改变对农村文化否 定太多的一些观点,帮助解释晦涩的含义。我们接受了这些读 者的纠正和建议,并特别对在饶阳农村长大的程铁军博士的长 期帮助及其见识表示由衷的感谢。 饶阳位于北京的南面,相距190公里,公元前239年称为
导言 饶,战国时期,赵王把这块领地当作礼物送给一名忠心的贵 族⑧。赵国的都城在邯郸,位于饶的西南,相距190公里,赵 国是首次统一中国的秦始皇的出生地金,公元前206年,汉高 帝把这个地区重新命名为饶阳。城墙于米朝建成,在明朝未年 又大规模重修。在20世纪初,饶阳是相对富裕的定县专区中 最穷的县,于1962年划归当时河北省最穷的衡水专区,直到 80年代,饶阳依然远离通向北京、天津、保定和石家庄这些 重要城市的现代铁路和水路运输线。 在第一次调查之行中,除了访问饶阳县的三个村庄外,我 们还去过相邻的安平县和深县的一些村庄。我们发现,正如甘 布尔早在半个世纪前所说,它们在收入、经济和文化活动、血 缘关系以及与国家联系上有很大差异。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 没有典型化的村庄。本书介绍了一系列来源及社会文化传统各 异的村庄,它们以不同的方式与国家发生联系。所有的饶阳人 都很穷。我们注意到贫瘠的土壤、不稳定的水资源、灾难性的 天气长期以来如何使饶阳人生活陷人困境。老人们说:“春旱 夏涝地难种,遍地盐碱无收成。” 尽管共产党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适应和转变农民的 价值观和社会关系,但中国农民(包括党员在内)继续保持他 们自己的传统和习惯。即使党带来了经济成就和文化整合,中 央与穷乡僻壤的关系也常常是临时性的。时间一长,个人关系 网就出现了,它以复杂而矛盾的方式维系着体制的存在。这种 结构不仅仅是上下层之间的。农民们不是让社会主义领导者任 意摆布的小卒。地方干部们竭力追求并赢得上层领导控制的资 源,正如在不同朝代许多代人所做的那样,农民则和他们在官 场中的姻亲及庇护人同样试图逃避、偏离和削弱不利于地方利 益及价值的要求和冲击。这些消极影响逐渐侵蚀着政权的普遍 合法性
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 为了获得这类详细而大量的事实,我们在离开中国的途 中,搜集了亚洲和美国出版的研究文集和档案资料。有用的材 料包括18世纪饶阳地名索引、20世纪初出版的该地区政治概 况,以及大量的省报、无线电)播稿、中文书籍和文章。在 1949年以来出版并由香港大学服务中心收集的中文期刊内 有很多有关饶阳和河北中部地区的资料。这些资料全面展示了 我们曾访问过5次的五公村,它常被官方用来举例说明社会主 义成就,在1953年被视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儿百个模范典 型之一。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它被当做社会主义使农村战胜贫 困的一个典型例子介绍给世人。 纪实研究与反映中国农村的传说之间的差距,使得在中国 和香港的访谈结果大相径庭。由阿妮塔·詹、理查德·迈特森、 乔得森·昂格尔、埃兹拉沃格尔、简·奥依、马丁·惠特、威廉· 帕列希和伯纳德·弗路列克撰写的有关中国农村的著作,都是 以在香港的访谈为基础的,具有在免遭外来政权干涉的氛围中 进行研究的长处⑥。接受访问的饶阳人遵守当时的政策路线, 村民们实际上已接到指示,强调“文化大革命”已结束,警告 不要谈及由“大跃进”所造成的饥荒灾害时期的任何事情。生 活本身也教育人们在公众场合必须小心谨慎,不出差错。 当然,在农村和这个地区进行访问也有优势。我们找到了 与农民和干部们打交道的人向我们提供情况,并成功地取得了 重要的当地档案资料。最后,我们住在地方政策和权力斗争中 的失意者家中,而他们也乐意叙述其一面之辞。十多年里,当 事实已水落石出,政策路线已改变,而我们也越来越有能力把 可信的资料作为进一步深人调查的基础时,我们一次次地去寻 找被访问者,最有趣的是毛泽东逝世后,饶阳许多当地于部继 续捍卫“大跃进”和“立化太茧命”,而反对改革。官员们并 未拼命地抓紧改革的机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