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金溪一中、余江一中等五市八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主命题人:鄱阳中学刘利副命题人:余干中学罗晓霓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互联网+”已经被纳入顶层设计,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随着智 能手杋和3G网络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给传统村落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互 联网+村落文化”模式将是有效、可行和必行的新途径。 建立基于虚拟收藏社区的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构建“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 新模式。为了实现文化资源的供应和村民的需求有效对接,必须积极运用数字化 技术改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建立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通过网络调查、大数据 抓取等手段分析公众的文化需求,将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中的虚拟藏品打造成有 吸引力的数字文化产品,在虚拟交往过程中传递传统文化精髓,延续文明的火种。 虚拟藏品主要是指传统村落中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文化遗产数字化复本, 具体包括村落古建筑,生活器物、家谱文书、宗教器物以及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等。采用3D激光扫描技术,逼真再现藏品的色泽等形态特征,通过移动互联网 生动展示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将虚拟展示和线上交易相结合,从而帮助村民实 现居家就业。 建立基于虛拟家族社群的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平台,构建“互联网+家谱文化”新 模式。家谱是以父系家族世系为中心,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的文献,是同宗 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在中国漫长的宗族社会历 史中,家谱不仅是维系家族稳定的重要档案,也是村落原住民文化基因的图谱序 列。为了方便村民收集和利用家谱文献,建议运用“互联网+”思维将家谱文献 数字化,建立基于虚拟家族社群的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平台。 历史上,乡贤曾长期充当乡村意见领袖角色,村民经常向乡贤们表达自己的利益 诉求。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乡贤能激活和发挥乡贤的文化“黏合剂” 功能,提髙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通过基于虚拟家族社群的传统村落 文化传承平台,新乡贤和村民可以对自己的家谱进行展示、晒家规和家风、设立 家族文化论坛等,家族成员之间也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各种形式展开互动。通 过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实现虚拟家族社群的运营。 建立基于用户创造内容的新媒体传播平台,构建“互联网+村落旅游”新模式 应充分利用“两微一端”新媒体的互动性、自主性、传播迅速和大容量等优势, 为每一个传统村落设计一个符合本村实际情况和需求的手机APP应用,手机APP 的服务对象分为两类:一是本村村民,二是游客。在这个APP中,可专设一块产 品推荐区,村民在这里推荐自产农产品并进行售卖,这个推荐会链接到微店中, 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进入,并通过微信二维码便捷地传播和分享。 对于游客来说,通过AP展现出的是一一个智慧乡村。同时,游客可以通过手机 客户端购买村民自产农产品,预约农家乐,等等;游客也可以通过APP尽情享受 数字旅游”“智慧旅游”的便捷快乐 (摘编自刘灿姣《我国传统村落文化保护须用好“互联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的建立,将能够使村民的需求和文化资源的供应实现有 效对接
江西省金溪一中、余江一中等五市八校 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主命题人:鄱阳中学 刘利 副命题人:余干中学 罗晓霓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互联网+”已经被纳入顶层设计,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随着智 能手机和 3G 网络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给传统村落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互 联网+村落文化”模式将是有效、可行和必行的新途径。。 建立基于虚拟收藏社区的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构建“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 新模式。为了实现文化资源的供应和村民的需求有效对接,必须积极运用数字化 技术改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建立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通过网络调查、大数据 抓取等手段分析公众的文化需求,将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中的虚拟藏品打造成有 吸引力的数字文化产品,在虚拟交往过程中传递传统文化精髓,延续文明的火种。 虚拟藏品主要是指传统村落中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文化遗产数字化复本, 具体包括村落古建筑,生活器物、家谱文书、宗教器物以及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等。采用 3D 激光扫描技术,逼真再现藏品的色泽等形态特征,通过移动互联网 生动展示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将虚拟展示和线上交易相结合,从而帮助村民实 现居家就业。 建立基于虚拟家族社群的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平台,构建“互联网+家谱文化”新 模式。家谱是以父系家族世系为中心,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的文献,是同宗 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在中国漫长的宗族社会历 史中,家谱不仅是维系家族稳定的重要档案,也是村落原住民文化基因的图谱序 列。为了方便村民收集和利用家谱文献,建议运用“互联网+”思维将家谱文献 数字化,建立基于虚拟家族社群的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平台。 历史上,乡贤曾长期充当乡村意见领袖角色,村民经常向乡贤们表达自己的利益 诉求。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乡贤能激活和发挥乡贤的文化“黏合剂” 功能,提高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通过基于虚拟家族社群的传统村落 文化传承平台,新乡贤和村民可以对自己的家谱进行展示、晒家规和家风、设立 家族文化论坛等,家族成员之间也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各种形式展开互动。通 过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实现虚拟家族社群的运营。 建立基于用户创造内容的新媒体传播平台,构建“互联网+村落旅游”新模式。 应充分利用“两微一端”新媒体的互动性、自主性、传播迅速和大容量等优势, 为每一个传统村落设计一个符合本村实际情况和需求的手机 APP 应用,手机 APP 的服务对象分为两类:一是本村村民,二是游客。在这个 APP 中,可专设一块产 品推荐区,村民在这里推荐自产农产品并进行售卖,这个推荐会链接到微店中, 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进入,并通过微信二维码便捷地传播和分享。 对于游客来说,通过 APP 展现出的是一一个智慧乡村。同时,游客可以通过手机 客户端购买村民自产农产品,预约农家乐,等等;游客也可以通过 APP 尽情享受 “数字旅游”“智慧旅游”的便捷快乐。 (摘编自刘灿姣《我国传统村落文化保护须用好“互联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的建立,将能够使村民的需求和文化资源的供应实现有 效对接
B.把传统村落中具备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的文化遗产变为数字文化产品,就可 使传统文化的精髓得到传递。 C.以父系家族世系为中心的家谱,不仅是一种文献和历史图籍,更牢固维系着 中国家族的稳定。 D.传统村落文化建设中曾经遇到的一系列难题,在“互联网+村落文化”模式中 将得到解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论述了“互联网+村落文化”模式出现的相关政治背景及技术方面 的支持 B.文章从公共文化服务、家谱文化、村落旅游三方面,论述了为何构建“互联 网+村落文化”模式。 C.文中写到与村民有关的家谱文书、宗教器物等内容,意在说明传统村落数字 博物馆中常见的虚拟藏品的构成 D.在阐述构建“互联网+村落旅游”新模式时,文章从村民和旅客的角度论述了 手机AP具有的巨大功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3D激光扫描技术和移动互联网将传统村落中的文化遗产,进行虚拟展示和线 上交易,帮助村民实现居家就业。 B.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平台,使村民通过展示家谱、设立文化论坛等形式实现家 族成员间的互动成为可能 C.新乡贤在“互联网+”时代下,能够充分发挥文化的“黏合剂”功能,提高村 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D.为传统村落设计手机APP应用,建立村民和游客之间的紧密联系,是构建“互 联网+村落旅游”的一种手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猫 季羡林 ①老猫虎子蜷曲在玻璃窗外窗台上的一个角落里,缩着脖子,眯着眼睛,一副寂 寞、凄清、孤独、无助的神情。 ②我从小就喜爱小动物。同小动物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它们天真无邪,率性 而行;有吃抢吃,有喝抢喝;不会说谎,不会推诿;受到惩罚,忍痛挨打;一转 眼间,照偷不误。同它们在一起,我心里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 ③十四年前,我养的第一只猫,就是这个虎子。它刚到我家来的时候,比老鼠大 不了多少,蜷曲在狭窄的室内窗台上,可活动的空间好像还很大。它并没有什么 特点,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 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虎虎有虎 气,因此起名叫虎子。 ④有一天傍晚,我看老猫神情很不妙,我预感要发生什么事情。我唤它,它不肯 进屋。我把它抱到篱笆以内,窗台下面。我端来两只碗,一只盛吃的,一只盛水 我拍了拍它的脑袋,它偎依着我,“喵呜”叫了两声,便闭上了眼睛。我放心地 进屋睡觉了。第二天凌晨,我一睁眼,就拿着手电三步并作一步,到外面去看。 哎呀!不好!两碗全在,但猫影顿杳。我心里非常难过,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我手 持手电找遍了塘边,山上,树后,草丛,深沟,石缝。“屋前屋后搜之遍,几处
B.把传统村落中具备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的文化遗产变为数字文化产品,就可 使传统文化的精髓得到传递。 C.以父系家族世系为中心的家谱,不仅是一种文献和历史图籍,更牢固维系着 中国家族的稳定。 D.传统村落文化建设中曾经遇到的一系列难题,在“互联网+村落文化”模式中 将得到解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第一段论述了“互联网+村落文化”模式出现的相关政治背景及技术方面 的支持。 B.文章从公共文化服务、家谱文化、村落旅游三方面,论述了为何构建“互联 网+村落文化”模式。 C.文中写到与村民有关的家谱文书、宗教器物等内容,意在说明传统村落数字 博物馆中常见的虚拟藏品的构成。 D.在阐述构建“互联网+村落旅游”新模式时,文章从村民和旅客的角度论述了 手机 APP 具有的巨大功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3D 激光扫描技术和移动互联网将传统村落中的文化遗产,进行虚拟展示和线 上交易,帮助村民实现居家就业。 B.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平台,使村民通过展示家谱、设立文化论坛等形式实现家 族成员间的互动成为可能。 C.新乡贤在“互联网+”时代下,能够充分发挥文化的“黏合剂”功能,提高村 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D.为传统村落设计手机 APP 应用,建立村民和游客之间的紧密联系,是构建“互 联网+村落旅游”的一种手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老猫 季羡林 ①老猫虎子蜷曲在玻璃窗外窗台上的一个角落里,缩着脖子,眯着眼睛,一副寂 寞、凄清、孤独、无助的神情。 ②我从小就喜爱小动物。同小动物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它们天真无邪,率性 而行;有吃抢吃,有喝抢喝;不会说谎,不会推诿;受到惩罚,忍痛挨打;一转 眼间,照偷不误。同它们在一起,我心里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 ③十四年前,我养的第一只猫,就是这个虎子。它刚到我家来的时候,比老鼠大 不了多少,蜷曲在狭窄的室内窗台上,可活动的空间好像还很大。它并没有什么 特点,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 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虎虎有虎 气,因此起名叫虎子。 ④有一天傍晚,我看老猫神情很不妙,我预感要发生什么事情。我唤它,它不肯 进屋。我把它抱到篱笆以内,窗台下面。我端来两只碗,一只盛吃的,一只盛水。 我拍了拍它的脑袋,它偎依着我,“喵呜”叫了两声,便闭上了眼睛。我放心地 进屋睡觉了。第二天凌晨,我一睁眼,就拿着手电三步并作一步,到外面去看。 哎呀!不好!两碗全在,但猫影顿杳。我心里非常难过,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我手 持手电找遍了塘边,山上,树后,草丛,深沟,石缝。“屋前屋后搜之遍,几处
茫茫皆不见。”它从我的生命中消失了,永远永远地消失了。我简直像是失掉了 个好友,一个亲人。至今回想起来,我内心还颤抖不止。 ⑤在我心情最沉重的时候,有一些通达世事的好心人告诉我,猫有一种特殊的本 领,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寿终。到了那个时候,它们决不呆在主人家里,是为了 避免主人看到死猫感到心烦,或感到悲伤。它们总是逃出去,到一个最僻静、最 难找的角落,地沟里,山洞里,树丛里,等候最后时刻的到来。因此,养猫的人 大都在家里看不见猫的尸体。 ⑥我听了以后,若有所悟。现在看来,倒是猫临终时的所作所为,即使仅仅是出 于本能吧,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人们难道就不应该向猫学习这一点经验吗?有 生必有死,这是自然规律,谁都逃不过。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秦皇、汉 武,还有唐宗,千方百计,想求得长生不老,到头来仍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只落得黄土一坏,“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我辈平民百姓又何必煞费苦心呢? 个人早死几个小时,或者晚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实在是无所谓的小事,影 响不了地球的转动,社会的前进。 ⑦我忽然联想到我多次看过的敦煌壁画上的西方净土。我觉得那没有什么出奇之 处,但是给我印象最深,使我最为吃惊或者羡慕的还是西方净土世界的人们对待 将死的人的态度。那里的人,大概同人世间的猫差不多,能预先知道自己寿终的 时刻。到了那时,要死的老嬷嬷或者老头,健步如飞地走在前面,身后簇拥着自 己的子子孙孙、至亲好友,他们个个喜笑颜开,全无悲戚的神态,仿佛是去参加 什么喜事一般,一直把老人送进坟墓。 ⑧净土世界里的人们真正参透了人生奥秘,真正参透了自然规律。人为万物之灵, 净土世界里的人们为我们人类在同猫的对比之下真真增了光!真不愧是净土! (选自《中华散文名篇》,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散文讲述了作者由养猫而引发的感悟,他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让人感叹, 而老猫的“生死观”更是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B.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来自身边小动物的爱时常被人们忽略,可作者却深切地 感受到了,并把这些小动物当做生命中的朋友、亲人。 C.文章选取了老猫生活的两个片段,重点就老猫临终前的片段议论抒情,作者 从老猫对待死亡的方式上悟出人类要有豁达的生命观。 D.作者用他独有的笔触,细腻而传神地写出了人与动物之间爱与被爱的关系; 从与猫亲密相处的角度,描绘了一幅和谐、温馨的画面。 5.结合上下文,谈谈如何理解第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6.作者写老猫没有按照养猫的时间先后顺序写,反而先从病重的老猫写起,请 赏析这样行文的妙处。(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本报北京2月14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 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 实情况喜忧参半
茫茫皆不见。”它从我的生命中消失了,永远永远地消失了。我简直像是失掉了 一个好友,一个亲人。至今回想起来,我内心还颤抖不止。 ⑤在我心情最沉重的时候,有一些通达世事的好心人告诉我,猫有一种特殊的本 领,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寿终。到了那个时候,它们决不呆在主人家里,是为了 避免主人看到死猫感到心烦,或感到悲伤。它们总是逃出去,到一个最僻静、最 难找的角落,地沟里,山洞里,树丛里,等候最后时刻的到来。因此,养猫的人 大都在家里看不见猫的尸体。 ⑥我听了以后,若有所悟。现在看来,倒是猫临终时的所作所为,即使仅仅是出 于本能吧,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人们难道就不应该向猫学习这一点经验吗?有 生必有死,这是自然规律,谁都逃不过。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秦皇、汉 武,还有唐宗,千方百计,想求得长生不老,到头来仍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只落得黄土一坯,“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我辈平民百姓又何必煞费苦心呢? 一个人早死几个小时,或者晚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实在是无所谓的小事,影 响不了地球的转动,社会的前进。 ⑦我忽然联想到我多次看过的敦煌壁画上的西方净土。我觉得那没有什么出奇之 处,但是给我印象最深,使我最为吃惊或者羡慕的还是西方净土世界的人们对待 将死的人的态度。那里的人,大概同人世间的猫差不多,能预先知道自己寿终的 时刻。到了那时,要死的老嬷嬷或者老头,健步如飞地走在前面,身后簇拥着自 己的子子孙孙、至亲好友,他们个个喜笑颜开,全无悲戚的神态,仿佛是去参加 什么喜事一般,一直把老人送进坟墓。 ⑧净土世界里的人们真正参透了人生奥秘,真正参透了自然规律。人为万物之灵, 净土世界里的人们为我们人类在同猫的对比之下真真增了光!真不愧是净土! (选自《中华散文名篇》,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这篇散文讲述了作者由养猫而引发的感悟,他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让人感叹, 而老猫的“生死观”更是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B.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来自身边小动物的爱时常被人们忽略,可作者却深切地 感受到了,并把这些小动物当做生命中的朋友、亲人。 C.文章选取了老猫生活的两个片段,重点就老猫临终前的片段议论抒情,作者 从老猫对待死亡的方式上悟出人类要有豁达的生命观。 D.作者用他独有的笔触,细腻而传神地写出了人与动物之间爱与被爱的关系; 从与猫亲密相处的角度,描绘了一幅和谐、温馨的画面。 5.结合上下文,谈谈如何理解第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5 分) 6.作者写老猫没有按照养猫的时间先后顺序写,反而先从病重的老猫写起,请 赏析这样行文的妙处。(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本报北京 2 月 14 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 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 实情况喜忧参半
20l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 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 落实情况检査,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 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 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 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731万元, 有10省(市)累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 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 (区、市)批准公布了14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 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 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 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 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 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2月15日第9版) 材料二: “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 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 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 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 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 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 (摘编自《大众日报》2017年2月15日19版《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 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 地圈粉。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 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 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 (摘编自南方网《落实“非遗法”还需做加法》,2017年2月16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増 加,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是资金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这个问题目前无 法解决。 B.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要改善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需要自身 的坚持和创新,也需要社会的支持 C.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尚, 成为网红 D.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形式严峻,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大 众提高文化修养,提升审美趣味
2011 年 6 月 1 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 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 2016 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 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 2016 年 8 月 31 日,全国有 24 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 的地方性法规共 72 部。其中,17 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 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 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 7 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2011 年至 2015 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 163731 万元, 有 10 省(市)累计投入 5000 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 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截至 2016 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 1986 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 (区、市)批准公布了 14928 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 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 70 周 岁的已达 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 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 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 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 年 2 月 15 日第 9 版) 材料二: “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 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 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 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 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 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 (摘编自《大众日报》2017 年 2 月 15 日 19 版《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 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 地圈粉。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 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 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 (摘编自南方网《落实“非遗法”还需做加法》,2017 年 2 月 16 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 加,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是资金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这个问题目前无 法解决。 B.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要改善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需要自身 的坚持和创新,也需要社会的支持。 C.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尚, 成为网红。 D.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形式严峻,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大 众提高文化修养,提升审美趣味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三家媒体都关注非遗保护这一文化热点,与国家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一致,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B.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 在引起广大群众和非遗传承人的重视。 C.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 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D.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 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E.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 材料三还用了一些网络语言,如“网红”“圈粉”等,更具鲜明时代特色 9.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以获盐寇 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 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 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值 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 者甚众。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除太府少卿。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 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从之 除户部侍郎。时盐课大亏,衡奏:“年来课入不増,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 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 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仍命措置官三人。 丁母忧。起复,除枢密都承旨。奏马政之弊,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岁终 计其数为殿最。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 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 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讫事赴阙,上 御便殿阅武士,召衡预观,赐酒,洒宸翰赐之 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 从容赐坐,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 上选使求河南,衡奏:“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 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己,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即日罢相。年六十 有二薨。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①常平:常平仓。②亭户:古代的盐户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 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三家媒体都关注非遗保护这一文化热点,与国家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一致,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B.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 在引起广大群众和非遗传承人的重视。 C.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 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D.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 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E.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 材料三还用了一些网络语言,如“网红”“圈粉”等,更具鲜明时代特色。 9.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以获盐寇 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 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 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①不可轻发,衡曰:“储 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 者甚众。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除太府少卿。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 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从之。 除户部侍郎。时盐课大亏,衡奏:“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 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②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 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仍命措置官三人。 丁母忧。起复,除枢密都承旨。奏马政之弊,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岁终 计其数为殿最。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 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 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讫事赴阙,上 御便殿阅武士,召衡预观,赐酒,洒宸翰赐之。 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 从容赐坐,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 上选使求河南,衡奏:“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 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己,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即日罢相。年六十 有二薨。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 ①常平:常平仓。②亭户:古代的盐户。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 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