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会昌中学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第I卷(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 目要求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巉岩(chan)症结( zheng)长歌当哭(dong)弄巧成拙(zhuo) B.弭谤(mi)搠倒(su)流觞曲水( shang)岿然不动(ku) C.戏谑(xue)熟稔(ren)装模作样(mo)怏怏(yang)不乐 D.桌帏(wei)木讷(na)一傅众咻(xi)长吁短叹(x)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箭镞激扬文字苇编三绝多行不义必自毙 B.爆涨令人心仪面黄饥瘦画虎不成反类犬 C.博弈不测之渊大笔如椽识时务者为俊杰 D.斩获集液成裘云销雨霁解铃还须系铃人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任何文化遗产在文化诞生之初都体现出人们对艺术、文明的蓄意追求,是人类智慧 的结晶:任何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都是对人类文明的践踏。 B.本届亚运会上,大学城体育场馆片区云集了大大小小21个可以进行世界级比赛的 竞赛场馆,其中新建的广州自行车轮滑极限运动中心以其独特的外观面目一新 C.由处罚地王到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010年全国楼市风声鹤唳,但一路狂飙的 国内房价仍没有喘息的意愿,同比涨幅仍创21个月新高。 D.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是消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可是许多学生没头没脑, 学习时不加思考,结果事倍功半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香港游客在菲律宾马尼拉市被劫持事件中,本应在几十秒内完成的突击,菲律宾警 方用时79分钟,被媒体称为“世界上用时最长的营救突击 B.最近卫生部组织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公布了4批43种可 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19种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的黑名单
江西省会昌中学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第 I 卷(36 分) 本卷共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 目要求。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巉.岩(chán) 症.结(zhēng)长歌当.哭(dàng) 弄巧成拙.(zhuō) B.弭.谤(mǐ) 搠.倒(suò) 流觞.曲水(shāng) 岿.然不动(kuī) C.戏谑.(xuè) 熟稔.(rěn) 装模.作样(mó) 怏.怏(yāng)不乐 D.桌帏.(wéi) 木讷.(nà) 一傅众咻.(xiū) 长吁.短叹(x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箭镞 激扬文字 苇编三绝 多行不义必自毙 B.爆涨 令人心仪 面黄饥瘦 画虎不成反类犬 C.博弈 不测之渊 大笔如椽 识时务者为俊杰 D.斩获 集液成裘 云销雨霁 解铃还须系铃人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任何文化遗产在文化诞生之初都体现出人们对艺术、文明的蓄意..追求,是人类智慧 的结晶;任何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都是对人类文明的践踏。 B.本届亚运会上,大学城体育场馆片区云集了大大小小 21 个可以进行世界级比赛的 竞赛场馆,其中新建的广州自行车轮滑极限运动中心以其独特的外观面目一新 ....。 C. 由处罚地王到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010 年全国楼市风声鹤唳 ....,但一路狂飙的 国内房价仍没有喘息的意愿,同比涨幅仍创 21 个月新高。 D.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是消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可是许多学生没头没脑 ...., 学习时不加思考,结果事倍功半。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香港游客在菲律宾马尼拉市被劫持事件中,本应在几十秒内完成的突击,菲律宾警 方用时 79 分钟,被媒体称为“世界上用时最长的营救突击”。 B.最近卫生部组织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公布了 4 批 43 种可 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 19 种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的黑名单
C.一个半世纪的积淀,世博会历久而弥新,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仅给人类留下 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积极性和热情。 D.中国广州市市长在亚运圣火传递活动即将举行之际接受记者专访,希望代表和平、 友谊和进步的亚运圣火能传递人类共同的梦想促进亚洲各国的友谊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叙事的角度说,《红楼梦》特别令人赞叹的是其中真实而丰满的细节描写 ①细节描写往往失之简陋、夸张 ②充分显示了曹雪芹对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③因为中国古代小说从魏晋小说的“粗陈梗概”,到宋元说书的矜奇尚异 ④这些“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不但真实可信,而且内涵深刻 ⑤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容量 ⑥而《红楼梦》则不然,它完全是以丰富的生活细节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主体 A②③①⑥⑤④B.③①⑥④⑤②C.④③①⑥②⑤D.③⑤⑥②④①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新版《红楼梦》电视剧一上映,就受到普遍质疑和批评。不少人把它和版相比, 指斥它风格怪异,糟蹋经典,不忠实原著。而导演李少红则坚持认为其实她才是“忠 实原著”的,有片中大量直接取自小说的旁白为证。我觉得这种争论模糊了焦点。 电视剧是视觉艺术、影像艺术,和小说原著文字形式有别。亦步亦趋而不顾艺 术表现方式的不同,不见得就叫“忠实原著 哈姆雷特穿西装是不是问题?我觉得不是;"铜钱头″是不是问题?我觉得也不 是。今日的作品和版不像,当然不会成为问题。时隔二十多年,摄像技术等进步如 此之大,如果充当旧版的影子,又何必重拍?试图贴近“90后”年轻人,则更不是 问题。观众的审美情趣随时代变迁而有差异,但真正“美”的东西始终能得到认可。 问题在于,号称“忠实原著”,实则暴露了导演和编剧用影像再现文字能力的贫 乏、想象力的贫乏、运用镜头能力的贫乏、裁剪故事能力的贫乏,于是只好用旁白 直接代替表演了事;问题在于号称吸取了昆剧的元素,昆剧的爱好者统统不买账, 铜钱头″从美感变成了恶谥;演员的扮相,"环肥燕瘦″的钗黛颠倒作“环瘦燕肥 漱口成了吐口水,喷茶倒似弹射暗器…….这就难以拿“忠实原著″来遮羞了。据我 接触的“90后”们,只要看过原著的,就没有人喜欢这部剧的一—他们还因自己莫 名其妙成为挡箭牌,觉得十分冤屈呢
C.一个半世纪的积淀,世博会历久而弥新,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仅给人类留下 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积极性和热情。 D.中国广州市市长在亚运圣火传递活动即将举行之际接受记者专访,希望代表和平、 友谊和进步的亚运圣火能传递人类共同的梦想促进亚洲各国的友谊。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从叙事的角度说,《红楼梦》特别令人赞叹的是其中真实而丰满的细节描写。 , , 。 , , 。 ①细节描写往往失之简陋、夸张 ②充分显示了曹雪芹对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③因为中国古代小说从魏晋小说的“粗陈梗概”,到宋元说书的矜奇尚异 ④这些“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不但真实可信,而且内涵深刻 ⑤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容量 ⑥而《红楼梦》则不然,它完全是以丰富的生活细节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主体 A.②③①⑥⑤④ B. ③①⑥④⑤② C. ④③①⑥②⑤ D. ③⑤⑥②④①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新版《红楼梦》电视剧一上映,就受到普遍质疑和批评。不少人把它和版相比, 指斥它风格怪异,糟蹋经典,不忠实原著。而导演李少红则坚持认为其实她才是“忠 实原著”的,有片中大量直接取自小说的旁白为证。我觉得这种争论模糊了焦点。 电视剧是视觉艺术、影像艺术,和小说原著文字形式有别。亦步亦趋而不顾艺 术表现方式的不同,不见得就叫“忠实原著”。 哈姆雷特穿西装是不是问题?我觉得不是;“铜钱头”是不是问题?我觉得也不 是。今日的作品和版不像,当然不会成为问题。时隔二十多年,摄像技术等进步如 此之大,如果充当旧版的影子,又何必重拍?试图贴近“90 后”年轻人,则更不是 问题。观众的审美情趣随时代变迁而有差异,但真正“美”的东西始终能得到认可。 问题在于,号称“忠实原著”,实则暴露了导演和编剧用影像再现文字能力的贫 乏、想象力的贫乏、运用镜头能力的贫乏、裁剪故事能力的贫乏,于是只好用旁白 直接代替表演了事;问题在于号称吸取了昆剧的元素,昆剧的爱好者统统不买账, “铜钱头”从美感变成了恶谥;演员的扮相,“环肥燕瘦”的钗黛颠倒作“环瘦燕肥”, 漱口成了吐口水,喷茶倒似弹射暗器……这就难以拿“忠实原著”来遮羞了。据我 接触的“90 后”们,只要看过原著的,就没有人喜欢这部剧的——他们还因自己莫 名其妙成为挡箭牌,觉得十分冤屈呢
和莎剧一样,《红楼梦》在中国俨然成为产业。从《红楼圆梦》《红楼复梦》种 种续书始,对它的“翻修”就不曾停止过。严格来讲,大部分翻修都不太“忠实原 著″。大浪淘沙,现在除了专门的硏究者,那些续书因为思想的庸俗和文字的低劣 早被遗忘和淘汰。越剧《红楼梦》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线索,突岀的是宝黛的爱情悲 剧,照旧被奉为经典,多少观众为黛玉之死一掬同情之泪。至于1987版电视剧产生 于“探佚派”全盛时期,非但把后四十回统统砍去,换成了当时红学家们的硏究成 果,不少情节大可商榷,即使对前八十回,也做了大胆裁剪扬弃,其实又何尝完全 忠实原著”?但是它的受众之广,影响之大,文化含量之高,只怕在国产剧中再 无其匹。甚至因为新版的翻拍,让更多人愈发深入地了解和热爱这部呕心沥血的大 制作。当年那批演员,活灵活现地存在于几代人记忆中,与原著难以拆分。 所以我绝不排斥《红楼梦》再一次翻拍,参照RSC《哈姆雷特》的经验,即使 演员裸体上场我都能够接受——只要他们演的确实是《红楼梦》,而不是被谑称为 天雷梦”的东西 (节选自2010年7月26日《文汇报》) 6、下列有关“忠实原著”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不大赞同有些人的“指斥它风格怪异,糟蹋经典”观点,因为那些人对 “忠实原著”有误解 B、作者也不赞同导演李少红的“大量直接取自小说的旁白”来作为“忠实原著” 的解释 C、作者认为,“忠实原著”就是要按照原著的故事情节或者原著的精神来具体 演绎。 D、在作者看来,真正意义上的“忠实原著”有时候也并不排除大胆裁剪扬弃的 些做法 7、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新版剧用原著旁白代替表演算不上忠实于原著,只能表明编导能力有问题 B、运用现代化的摄影技术不应成为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批判的依据。 C、由于审美情趣的不同,试图贴近“90后”年轻人的做法本身无可非议 D、文字能力、想象力以及运用镜头能力等的贫乏是演员拍戏的最大的障碍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那种不顾电视剧特有的视听艺术而跟随原著亦步亦趋的做法并不
和莎剧一样,《红楼梦》在中国俨然成为产业。从《红楼圆梦》《红楼复梦》种 种续书始,对它的“翻修”就不曾停止过。严格来讲,大部分翻修都不太“忠实原 著”。大浪淘沙,现在除了专门的研究者,那些续书因为思想的庸俗和文字的低劣, 早被遗忘和淘汰。越剧《红楼梦》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线索,突出的是宝黛的爱情悲 剧,照旧被奉为经典,多少观众为黛玉之死一掬同情之泪。至于 1987 版电视剧产生 于“探佚派”全盛时期,非但把后四十回统统砍去,换成了当时红学家们的研究成 果,不少情节大可商榷,即使对前八十回,也做了大胆裁剪扬弃,其实又何尝完全 “忠实原著”?但是它的受众之广,影响之大,文化含量之高,只怕在国产剧中再 无其匹。甚至因为新版的翻拍,让更多人愈发深入地了解和热爱这部呕心沥血的大 制作。当年那批演员,活灵活现地存在于几代人记忆中,与原著难以拆分。 所以我绝不排斥《红楼梦》再一次翻拍,参照 RSC《哈姆雷特》的经验,即使 演员裸体上场我都能够接受——只要他们演的确实是《红楼梦》,而不是被谑称为 “天雷梦”的东西。 (节选自 2010 年 7 月 26 日《文汇报》) 6、下列有关 “忠实原著”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不大赞同有些人的“指斥它风格怪异,糟蹋经典”观点,因为那些人对 “忠实原著”有误解。 B、作者也不赞同导演李少红的“大量直接取自小说的旁白”来作为“忠实原著” 的解释。 C、作者认为,“忠实原著”就是要按照原著的故事情节或者原著的精神来具体 演绎。 D、在作者看来,真正意义上的“忠实原著”有时候也并不排除大胆裁剪扬弃的 一些做法。 7、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新版剧用原著旁白代替表演算不上忠实于原著,只能表明编导能力有问题。 B、运用现代化的摄影技术不应成为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批判的依据。 C、由于审美情趣的不同,试图贴近“90 后”年轻人的做法本身无可非议。 D、文字能力、想象力以及运用镜头能力等的贫乏是演员拍戏的最大的障碍。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那种不顾电视剧特有的视听艺术而跟随原著亦步亦趋的做法并不
见得就是忠实原著。 B、昆剧爱好者以及一些“90后”对于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编创都不同程度地 提出了否定。 C、那些不大“忠实原著”而思想庸俗和文字低劣的原著翻修最终会随着时代的 发展而被社会所淘汰。 D、越剧《红楼梦》以及1987版的电视剧都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线索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无何,知古拜吏部尚 书,知东都选事,崇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 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上从容问 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崇揣知上意,对曰:“臣有三子,两在东都,为人多欲而 不谨;是必以事干魏知古,臣未及问之耳。”上始以崇必为其子隐,及闻崇奏,喜问:“卿安 从知之?”对曰:“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 之耳。”上于是以崇为无私,而薄知古负崇,欲斥之。崇固请日:“臣子无状,挠陛下法,陛 下赦其罪,已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上久乃许之。辛 亥,知古罢为工部尚书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 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 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 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 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姚崇无居第,寓居罔极寺,以病店谒告。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源乾曜奏事 或称旨,上辄曰:“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乾曜常谢实然。 每有大事,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癸卯,乾曜请迁崇于四方馆,仍听家人入侍疾;上许之。 崇以四方馆有簿书,非病者所宜处,固辞。上日:“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 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門 (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一卷 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东都选事 知:主持,主管
见得就是忠实原著。 B、昆剧爱好者以及一些“90 后”对于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编创都不同程度地 提出了否定。 C、那些不大“忠实原著”而思想庸俗和文字低劣的原著翻修最终会随着时代的 发展而被社会所淘汰。 D、越剧《红楼梦》以及 1987 版的电视剧都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线索。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2 题。 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无何,知古拜吏部尚 书,知东都选事,崇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 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上从容问 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崇揣知上意,对曰:“臣有三子,两在东都,为人多欲而 不谨;是必以事干魏知古,臣未及问之耳。”上始以崇必为其子隐,及闻崇奏,喜问:“卿安 从知之?”对曰:“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 之耳。”上于是以崇为无私,而薄知古负崇,欲斥之。崇固请曰:“臣子无状,挠陛下法,陛 下赦其罪,已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上久乃许之。辛 亥,知古罢为工部尚书。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 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 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 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 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姚崇无居第,寓居罔极寺,以病痁谒告。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源乾曜奏事 或称旨,上辄曰:“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乾曜常谢实然。 每有大事,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癸卯,乾曜请迁崇于四方馆,仍听家人入侍疾;上许之。 崇以四方馆有簿书,非病者所宜处,固辞。上曰:“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 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 (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一卷) 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知.东都选事 知:主持,主管
B.以为知古必德臣 德:恩惠,恩德 C.而薄知古负崇 薄:轻视,看不起 D.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 微:地位卑微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 而君幸于赵王 B.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相如因持璧却立 C.朕以天下事委姚崇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D.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名相姚崇高超的行政能力的一组是 ①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②是必以事干魏知古 ③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④此必姚崇之谋也 ⑤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 ⑥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A.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②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皇上召见姚崇时问及姚崇儿子的有关情况,表现了对姚崇的了解和信任。 B.皇上以为姚崇“必为其子隐”,姚崇料到皇上问话的深意,所以主动在皇上面前表 示自己和两个儿子势不两立 C.姚崇认为自己的儿子“挠陛下法”不应“因臣逐知古”。皇上却认为知古有负于姚崇, 因而瞧不起他。 D.源乾矅奏事或称旨,皇上说:“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 之!”这些话重在说明皇上对源乾曜很不满意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3分) (2)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3分) (3)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4分)
B.以为知古必德.臣 德:恩惠,恩德 C.而薄.知古负崇 薄:轻视,看不起 D.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 微:地位卑微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 而君幸于.赵王 B.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 相如因.持璧却立 C.朕以.天下事委姚崇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D.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名相姚崇高超的行政能力的一组是( ) ①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 ②是必以事干魏知古 ③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 ④此必姚崇之谋也 ⑤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 ⑥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A.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②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皇上召见姚崇时问及姚崇儿子的有关情况,表现了对姚崇的了解和信任。 B.皇上以为姚崇“必为其子隐”, 姚崇料到皇上问话的深意,所以主动在皇上面前表 示自己和两个儿子势不两立。 C.姚崇认为自己的儿子“挠陛下法”不应“因臣逐知古”。皇上却认为知古有负于姚崇, 因而瞧不起他。 D.源乾曜奏事或称旨,皇上说:“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 之!”这些话重在说明皇上对源乾曜很不满意。 (2)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3 分) (3)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