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语文 命题:江西省名校语文高考命题研究组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22题,150分,考试限定用时为 150分钟。须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仓廪(1n)同吭(hang)强劲(jing)生肖(xioo)靓妆(ling) 蚍蜉(pi)箱箧(xie)瀑暴殄(tin)旖旎(y1)帻(ze) 绯闻(fei)悄然(qio)憎恨(zeng)聒噪(guo)嗔怒(chen) D.抓阄(ji0)蒙养(huin)倥偬( zhong)僭越(jin)供给(gong)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教养和国家发达程度呈正比关系。它是文明的旗帜,并据此展示民族的精神高度。只有教养 指数高涨的民族,才具备区域和全球领导力,并承担 国际秩序的使命。而对于无 教养的国度,任何华丽的“盛世叙事”,都只能是自我陶醉的幻梦而已。在GDP指数保持高 位、奢侈品被大肆 的今天,全民教养指数却在继续 并有归零的危险, 而我们 对此毫无警觉 A.维持哄抬回落依然 B.维系哄抬跌落竟然 维系吹抬回落竟然 维持吹抬跌落依然
江西省九江一中 2010 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语文 命题:江西省名校语文高考命题研究组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6 页,22 题,150 分,考试限定用时为 150 分钟。须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 36 分) 本卷共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仓廪(lǐn) 引吭(háng) 强劲(jìng) 生肖(xiào) 靓妆(liàng) B.蚍蜉(pí) 箱箧(xiè) 暴殄(tiǎn) 旖旎(yǐ) 巾帻(zé) C.绯闻(fēi) 悄然(qiǎo) 憎恨(zēng) 聒噪(guō) 嗔怒(chēn) D.抓阄(jiū) 豢养(huàn) 倥偬(zhǒng) 僭越(jiàn) 供给(gōng)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教养和国家发达程度呈正比关系。它是文明的旗帜,并据此展示民族的精神高度。只有教养 指数高涨的民族,才具备区域和全球领导力,并承担_________国际秩序的使命。而对于无 教养的国度,任何华丽的“盛世叙事”,都只能是自我陶醉的幻梦而已。在 GDP 指数保持高 位、奢侈品被大肆_________的今天,全民教养指数却在继续_________,并有归零的危险, 而我们_________对此毫无警觉。 A.维持 哄抬 回落 依然 B.维系 哄抬 跌落 竟然 C.维系 吹抬 回落 竟然 D.维持 吹抬 跌落 依然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今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全面复苏,平稳发展,综合国力逐步提高。我们走的是和平发 展之路,但是所谓的“中国军事威胁论”却甚嚣尘上 B从电影《知音》的音乐到《春天的钟》《难忘今宵》等歌曲,王酩创作的一部部人们耳熟 能详的作品,无不闪现着探索、创新的光彩 C.当科比专心打比赛的时候,希腊的防线在他面前不堪一击 D.目前,不少电视台热播的鉴宝类节目吸引了大批观众。但是少数鉴宝专家为了鼓动观众, 对良莠不齐的真品、赝品,一味出高价,严重扰乱了收藏品市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与心肌梗塞类似的因为脑部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疾病,它给人体中央系统 带来的创伤可能无法治愈,对人类健康影响极大。 B英雄中学文学社自从发出建设校园文化的呼吁后,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就在校园红红火火 地展开了。 C.近日,由江西人导演、全部取景于江西的励志电影《网络妈妈》在全国各地热映,引起了 强烈反响,对这部关注网瘾少年的电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D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借以加强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 的整体推进和发展。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生何其短 所以,他们的一生,是无悔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 ①即使到最后一刻②因为—他们毕竟为此而奋斗过 ③但追求却无限④因为这毕竟是他们挚爱的事业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今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全面复苏,平稳发展,综合国力逐步提高。我们走的是和平发 展之路,但是所谓的“中国军事威胁论”却甚嚣尘上。 B.从电影《知音》的音乐到《春天的钟》《难忘今宵》等歌曲,王酩创作的一部部人们耳熟 能详的作品,无不闪现着探索、创新的光彩。 C.当科比专心打比赛的时候,希腊的防线在他面前不堪一击。 D.目前,不少电视台热播的鉴宝类节目吸引了大批观众。但是少数鉴宝专家为了鼓动观众, 对良莠不齐的真品、赝品,一味出高价,严重扰乱了收藏品市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与心肌梗塞类似的因为脑部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疾病,它给人体中央系统 带来的创伤可能无法治愈,对人类健康影响极大。 B.英雄中学文学社自从发出建设校园文化的呼吁后,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就在校园红红火火 地展开了。 C.近日,由江西人导演、全部取景于江西的励志电影《网络妈妈》在全国各地热映,引起了 强烈反响,对这部关注网瘾少年的电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D.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借以加强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 的整体推进和发展。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生何其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他们的一生,是无悔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 ①即使到最后一刻②因为——他们毕竟为此而奋斗过 ③但追求却无限④因为——这毕竟是他们挚爱的事业
⑤自由、和平和真爱“引得无数英雄竞折腰”⑥他们也没有丝亳的怨言 A.③④①⑥⑤②.③⑤①⑥④②C.④①⑥③②⑤D.④③⑤②①⑥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茶”字究竟从何而来,又是如何演变的?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考证 首先是“茶”字的来历。根据许慎的“六书”分类法,“茶”是一个形声字。但它的最初形式并不 是“茶”,而是“荼”。“茶”有多重意义,其中一项就是茶叶。我们发现,“荼”的读音和“余”相 关,后来荼之所以读“tu”,是因为这个读音从余yu”而来,自汉代起,“茶”又有了一个读音 就是现在的茶“cha”,“荼”作“茶叶”解释时读“cha”是颜师古的注首先提出的 那么,为什么“茶”与“茶”的形旁都是“十”字而不是“木”字呢?这是因为对于认识有限的古 人来说,灌木与草的不同,他们难以精确区别。反映在造字上,高大的乔木类植物,偏旁都 用“木”,而象茶、荆一类的灌木,偏旁都从“ 其次是根据历代的文字、文物留传着“荼”是如何演变成“茶”的。战国时期,天下纷争,诸 候林立。各国所处地域不同,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文化的发展水平也不同,这导致了文字风 格的差别。当时的字形随意性很大,有线条直、曲的变化,通用偏旁,增减笔画等等。但由 于传统文化所特有的趋同性,文字仍是共性大于个性,按照字体的发展规律演变。在这种情 况下,“茶”字仍根据其形旁、声旁变化,不离其宗。 到了汉代,字体统一有了进一步发展,而且由小篆演化成隶书。隶书是汉代的主要通行字体, 比小篆更简便。同时,汉代的印章艺术极为繁荣,制作精美,风格多样。汉印中不少刻有关 于“茶”、“荼”两字。如近年曾在长沙出土一枚汉印,上刻“荼陵”两字,这枚石印成于汉武帝 时,是迄今发现较早的有关“荼”字的实物印证。荼陵古称荼乡,今称茶陵,陆羽曾说“茶陵 者,所谓陵谷生茶茗焉”。这是个与茶叶关系极其密切的地方,这证明了“荼”字是“茶”字的 初始写法,而汉代后期,就发现有以下记载的竹简:“我灵座上,唯设糕饼,茶饮,果酒可 矣。”这段交付后事的竹简说明至迟在汉代后期,“茶”字已经正式出现。但当时这个字的字 型尚不稳定,还处在“荼”茶”通用的状态,“茶”还是“荼”的不自觉衍生。汉代字体随类赋形
⑤自由、和平和真爱“引得无数英雄竟折腰”⑥他们也没有丝毫的怨言 A.③④①⑥⑤② B.③⑤①⑥④② C.④①⑥③②⑤ D.④③⑤②①⑥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茶”字究竟从何而来,又是如何演变的?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考证。 首先是“茶”字的来历。根据许慎的“六书”分类法,“茶”是一个形声字。但它的最初形式并不 是“茶”,而是“荼”。“荼”有多重意义,其中一项就是茶叶。我们发现,“荼”的读音和“余”相 关,后来荼之所以读“tú”,是因为这个读音从余“yú”而来,自汉代起, “荼”又有了一个读音, 就是现在的茶“chá”,“荼”作“茶叶”解释时读“chá”是颜师古的注首先提出的。 那么,为什么 “荼”与 “茶”的形旁都是“艹”字而不是“木”字呢?这是因为对于认识有限的古 人来说,灌木与草的不同,他们难以精确区别。反映在造字上,高大的乔木类植物,偏旁都 用 “木”,而象茶、荆一类的灌木,偏旁都从“艹”。 其次是根据历代的文字、文物留传着 “荼”是如何演变成“茶”的。战国时期,天下纷争,诸 候林立。各国所处地域不同,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文化的发展水平也不同,这导致了文字风 格的差别。当时的字形随意性很大,有线条直、曲的变化,通用偏旁,增减笔画等等。但由 于传统文化所特有的趋同性,文字仍是共性大于个性,按照字体的发展规律演变。在这种情 况下,“荼”字仍根据其形旁、声旁变化,不离其宗。 到了汉代,字体统一有了进一步发展,而且由小篆演化成隶书。隶书是汉代的主要通行字体, 比小篆更简便。同时,汉代的印章艺术极为繁荣,制作精美,风格多样。汉印中不少刻有关 于“茶”、“荼”两字。如近年曾在长沙出土一枚汉印,上刻“荼陵”两字,这枚石印成于汉武帝 时,是迄今发现较早的有关“荼”字的实物印证。荼陵古称荼乡,今称茶陵,陆羽曾说“茶陵 者,所谓陵谷生茶茗焉”。这是个与茶叶关系极其密切的地方,这证明了“荼”字是“茶”字的 初始写法,而汉代后期,就发现有以下记载的竹简:“我灵座上,唯设糕饼,茶饮,果酒可 矣。”这段交付后事的竹简说明至迟在汉代后期,“茶”字已经正式出现。但当时这个字的字 型尚不稳定,还处在“荼”“茶”通用的状态,“茶”还是“荼”的不自觉衍生。汉代字体随类赋形
文字笔画有多重文化。“荼”、“茶”两字甚至到唐代还有通用现象。从当时的大量文献中可 见“茶”字己经基本确定,但在著名的《不空和尚碑》中,仍用了“荼”字。直至中唐以后,陆 羽的《茶经》一出,大行于世,然后“荼”字正式减笔而成“茶”字。《茶经》可谓是由荼及茶 变化的决定性一笔。从此茶字就是完全的今体字,沿用至今。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茶”字在造字时就有多重意义,其中一种意义就是现在的“茶”。 当“荼”当“茶叶”讲时,它的读音应该是“cha” C.“荼”与“茶”的形旁都是“十”,是因为古人把灌木类植物归于草本植物 D从出土的文物可知,“荼”字是“茶”字的初始写法。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茶”是一个形声字,“什”部表意思,“余”表读音 B战国时期,天下纷争,诸侯林立,长期的战乱直接导致了文字风格的差别 C写有“糕饼,茶饮,果酒可矣”的竹简,证明了在汉代饮茶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D.“荼茶”两字通用现象,一直延续到唐代,唐以后才将“茶固定为今体字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荼毒生灵”中的“荼”不能理解为“茶叶”,也不能读“cha”。 B.秦统一天下后,曾统一过汉字,但是,表示“茶叶”的意思时,是用“荼”还是“茶”,并没有 得以统 C.陆羽写《茶经》的目的之一就是将“荼”字正式简笔而成“茶”字。 D苏轼《石钟山记》中“至莫夜月明”的“莫”通“暮”。可以推知“莫”到“暮”的演变与“荼”到“茶” 的演变有类似的地方
文字笔画有多重文化。 “荼”、“茶”两字甚至到唐代还有通用现象。从当时的大量文献中可 见“茶”字已经基本确定,但在著名的《不空和尚碑》中,仍用了“荼”字。直至中唐以后,陆 羽的《茶经》一出,大行于世,然后“荼”字正式减笔而成“茶”字。《茶经》可谓是由荼及茶 变化的决定性一笔。从此茶字就是完全的今体字,沿用至今。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荼”字在造字时就有多重意义,其中一种意义就是现在的“茶”。 B.当“荼”当“茶叶”讲时,它的读音应该是“chá”. C.“荼”与“茶”的形旁都是“艹”,是因为古人把灌木类植物归于草本植物。 D.从出土的文物可知,“荼”字是“茶”字的初始写法。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荼”是一个形声字,“艹”部表意思,“余”表读音。 B.战国时期,天下纷争,诸侯林立,长期的战乱直接导致了文字风格的差别。 C.写有“糕饼,茶饮,果酒可矣”的竹简,证明了在汉代饮茶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D.“荼”“茶”两字通用现象,一直延续到唐代,唐以后才将“茶”固定为今体字。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荼毒生灵”中的“荼”不能理解为“茶叶”,也不能读“chá”。 B.秦统一天下后,曾统一过汉字,但是,表示“茶叶”的意思时,是用“荼”还是“茶”,并没有 得以统一。 C.陆羽写《茶经》的目的之一就是将“荼”字正式简笔而成“茶”字。 D.苏轼《石钟山记》中“至莫夜月明”的“莫”通“暮”。可以推知“莫”到“暮”的演变与“荼”到“茶” 的演变有类似的地方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送石昌言为北使引 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 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 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 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 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间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 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心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 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从骑数 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 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 矣。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 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 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 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 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于夷狄? 请以为赠。 【注】①两制:宋指翰林和中书两部门。②大旆:大旗。③介马:披甲的战马。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吾始数岁,未学 B又以亲戚故,甚 始:开始 狎:亲近 察其意甚 D.说大人,则藐 恨:遗 藐:轻视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送石昌言为北使引 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 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 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 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 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 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心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今十余年,又来 京师,而昌言官两制①,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②,从骑数 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 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 矣。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③数万骑驰过, 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 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 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 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于夷狄? 请以为赠。 【注】①两制:宋指翰林和中书两部门。 ②大旆:大旗。③介马:披甲的战马。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吾始数岁,未学 也 始:开始 B.又以亲戚故,甚 狎 狎:亲近 C.察其意甚 恨 恨:遗 憾 D.说大人,则藐 之 藐:轻视